第173章 擢爲防守 1
駕、駕!
賈琮一行也不往校場去與大軍會合,出了寧榮街,沿着瓦缸市大街直奔向北,朝德勝門而去。
如今軍情如火,跟着朝廷大軍慢悠悠走過去,何年何月纔得到遼東。
他算的清楚,早幾天抵達,至少可以選個立功的好地方,且也可以多出許多時間熟悉情況、準備物資。
因此,知道是牛繼宗領兵,一早就向他討了衆人的通關文書和武舉憑證,其他舉子沒關係的就只能跟着大軍慢慢走過去了。
德勝門口人煙稀少,除了趕早進城賣菜的農戶,便只剩幾個守門士卒沒精打采靠在牆上打瞌睡。
門內,一個騎士面如峻巖,目如冰雪,頂盔摜甲,手握長槍,身軀在馬背上挺得筆直,聽得長街那頭傳來密集的噠噠馬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籲!
賈琮馳到近前,猛地一拉馬繮,戰馬嘶律律人立而起,旋即兩個碗口大的鐵蹄踏碎晨霜,穩穩停住。
“師父!您老人家出山了?”賈琮笑道。
王進道:“看到你送來的字條和鎧甲,爲師豈有不動心之理?好男兒當馳騁疆場、馬革裹屍,豈可老死牀榻。”
賈琮道:“那就走罷,琮已打點好了。”
“走!”
王進大喝一聲,勒轉馬頭,當先衝出城門,衝向能讓他綻放萬丈光芒的邊關沙場。
駕!賈琮哈哈一笑,催馬跟上,果然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有王進輔佐,這一趟又安穩了兩分。
出了城門,衆人馬不停蹄,一路向東,經順義、平谷、薊州、遵化、遷安、永平、撫寧等地,只用了三天時間便抵達山海關,也叫榆關。
關城門上有一幅巨匾,兩丈長、半丈高,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正楷大字,筆力沉雄,筋骨遒健,氣魄豪邁,應爲名家所書,可惜沒有任何落款。
“琮哥兒可知這匾是誰所書?”王進指着巨匾,道。
賈琮搖了搖頭。
“正是當年老榮國公追亡逐北時所書。”
衆人皆驚歎,對榮國府的底蘊又有了些認識。
賈琮看着眼前這座綿延數裏、高約四丈、扼守遼西走廊南端的雄偉要塞,心中感嘆,即便遼東失守,有此要塞在一日,中原便穩如泰山。
不過轉念一想,要塞這玩意兒往往不靠譜,再牢固的要塞也會被人攻破,靠頂着烏龜殼防守絕不是什麼上策。
王進神色有些激動,指着關隘道:“當年我跟着先榮國公第一次北出此關,如今想來還歷歷在目,一晃也二十多年了。”
賈琮笑道:“今次,師父又有何感慨呢?”
王進嘆道:“畢生所學,終有用時。”
蘇燦等人笑道:“王教頭此去定然大放異彩了,能教出琮哥兒這般佳徒,若只當教頭豈不暴殄天物。”
王進微微一笑,看着賈琮,道:“我相信琮哥兒纔會真正大放異彩,走罷!”
說着衆人交了通關文書,越過衆多商旅車隊,出關直奔遼東。
一出山海關便覺得氣息頓時一變,空氣中少了些生氣,多了幾分秋冬的肅殺。神京還是深秋,此地已然寒意迫人。
沿着遼西走廊一路北上,連續經過鐵場堡、永安堡、三山營堡、平川營堡等幾座小小軍鎮,賈琮有些奇怪。
“師父,爲何這些小城縣不像縣,集不像集,而且名字都叫堡?”
王進道:“九邊與內省不同,邊關重地不設州府縣,沒有親民官,全憑遼東節度使節制,既理軍事也理民事,行軍民合一之制。
整個遼東都司,以遼東鎮、奉天、北鎮三座雄城爲核心,其下設二十五座屯兵衛城爲基幹,再下設二百餘堡、關、寨鎮守各處,共同防禦近兩千裏陸上邊防並一千三百里海防。”
“堡、關、寨有何區別呢?”賈琮道。
“當道築城謂堡、扼守險隘謂關、依山而建謂寨。這些小城戰時屯兵,平時爲鎮集坊市,倒也十分便利。”王進道。
賈琮笑道:“還好有一匹識途老馬帶路,否則我等豈不是兩眼一抹黑了。”
“還是琮哥兒見事明白,早早請了王教頭出馬。”衆人大笑。
王進擺擺手,道:“快趕路罷,不知前方如何了。”
又過了三天,衆人抵達遼陽城,也就是遼東鎮治所。
此地似乎風平浪靜,沒什麼大戰來臨的前兆,無數人流車隊貨物,在城門處進進出出,人人神色輕鬆,好像不知道有戰事一般。
“怎麼回事?”賈琮愕然,看着王進。
王進搖搖頭:“不知。”
賈琮隨手招呼了路邊一個鄉農,問道:“老大爺,你們不知道韃-子打過來了麼?爲何還這般悠閒?”
“將軍是南邊來的罷,要入冬了韃-子沒喫的,越過長城過來邊境搶點喫的,算什麼大事?有遼王爺在這裏鎮守着,還怕他們打過來不成?”那老頭笑道。
賈琮微微皺眉,若這麼簡單,節度使兼總兵官楊雄絕不敢點燃烽火,如今外敵已至,而民心懈怠,不以爲意,只怕要出大事。
“我等速速趕往奉天,找楊總兵一問便知。”賈琮道。
蘇燦拉着他道:“琮哥兒,咱路過遼東鎮,要不要去拜會拜會遼王?”
賈琮搖了搖頭,來前就聽賈母說過了,當年老寧榮二公隨太祖打到遼東,於此地立下基業,硬生生在大小黑山腳下搶了老遼王看中的一二十萬畝肥沃土地,因此事與遼王一系鬧得很是不睦。
先榮國公賈代善更是子承父業,當年鎮守遼東時,壓得遼王喘不過氣來。
臨返京前還提拔了自己的心腹楊雄擔任總兵,牽制於他,故而賈琮不可能上門討沒趣。
“拜會個屁,道不同不相爲謀,走!”賈琮拍馬便走。
衆人忙跟着他穿城而過,直奔奉天。
沿着官道,一天後便抵達遼東鎮抵禦外敵的最前沿大城,奉天。
僅僅相隔一百多裏,奉天城已是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行人商旅行色匆匆,邊軍士卒鷹視狼顧,嚴陣以待,數丈高的城牆上,無數軍士筆直挺立,神色肅穆。
見來人鮮衣怒馬,城門卒也不敢大意,攔着衆人道:“來者何人?”
燕雙鷹遞上衆人通關文書、憑證,道:“榮國府恩騎尉琮三爺,乃今科武舉,奉旨前來戍邊,快放我等進去拜見楊總兵。”
那士兵驗過後,好歹知道榮國府的分量,不敢怠慢,忙招呼同袍搬開拒馬,放賈琮等進城。
賈琮見城內倒還算平靜,估計是雄壯的城池給了居民強大的安全感,各行各業生意照做。
與神京相比,奉天城建築並不精美奢華,卻勝在高大結實,別有一種粗獷之美。
“九邊果然繁華了,看這城池怕不有數十萬人居住。”王進嘆了口氣。
賈琮點頭道:“聽說九邊不必給朝廷繳稅,只要自行支撐邊軍消耗便好,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再貧瘠的地方也能發展起來,何況遼東黑土肥沃。”
“總兵衙門到了。”王進指着前方一座五間開的大衙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