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赴任遼海 2
兩日後,賈琮回到奉天,和楊雄打了個招呼,拿着總兵府用了印的空白告身文書,帶着十方寺堡的原班人馬並總兵府新撥的兩千精銳、五千馬匹輜重等,趕往遼海衛。
遼海衛距離奉天也不太遠,大約300餘里,兩者正中位置便是鐵嶺衛。
素日後,賈琮一行經過兵災後略顯殘破的鐵嶺衛,抵達遼海衛。
楊雄給他分的地方甚好,此處沒被韃子侵襲,城內街道乾淨整潔,軍民人等個個喜氣洋洋。
賈琮見遼海衛城處於大清河、小清河交匯之處,牆高四丈,周長十數裏,又引河水挖了三丈寬兩丈深的護城河,怪不得韃子不來啃這塊硬骨頭。
先不說打不打得下來,單是截斷河水,填平護城河就不知道要耽誤多少功夫,即便打下來,也是喫力不討好。
聽說是履新的守備大人,早有守城士兵跑去稟報。守備府裏早已等候多日的文武官員急忙迎出來,在城內主幹大道上便迎上了賈琮一行。
“守備大人駕臨,卑職等未曾遠迎,着實失禮,望大人恕罪。”協守郝天成、主簿榮柳領着一羣人跪在道旁。
守備府主簿也是六品文官,管着本衛的民政諸事,相當於內地府州衙門的同知、通判,按理根本不可能跪迎守備,這也看得出邊關守備權勢之重。
賈琮高坐馬上,擡擡手,道:“不必多禮,回府再說。”
“是是是。末將給大人牽馬引路。”協守郝天成十分會來事兒,忙上來親自給賈琮牽馬。
賈琮微微一笑,再會做人也沒用了,老子這回帶了這麼多嫡系來,烏紗帽就這麼多,舊的不去,新的如何上位?
路上,賈琮問了衆人姓名,隨口問道:“本衛有多少人口、多少士卒、多少田地、多少賦稅?”
“稟大人,本衛共有軍民人口527864人,另有流放刺配罪囚331人。實有士卒5432人。共有田地164萬餘畝,其中水田39萬餘畝,旱地125萬餘畝,九成屬上等田地。
平均每年徵得賦稅銀25萬餘兩、糧30餘萬石,七成上解總兵衙門,三成自用。”主簿榮柳顯然提前做了一番功課,對答如流。
賈琮點點頭,倒是個幹吏,道:“那總兵衙門又交多少去朝廷?”
榮柳道:“大約交一成半成去朝廷意思意思就行了。”
“這麼點能交差?”賈琮疑道。
榮柳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九邊乃軍國重鎮,軍爲主、民爲次,又是苦寒之地,咱替朝廷守衛邊關安靖,已是大功一件,又怎能和江南賦稅充沛之地相比?
九邊軍費用度如今都靠自籌,咱不伸手向朝廷要錢已經難能可貴,朝廷反而向邊關要錢?豈有此理乎。”
賈琮笑道:“此言有理,有理。”
衆人都笑起來。怪不得說九邊大將是土皇帝、草頭王,手握重兵又不納稅不納糧,豈能不爽。
賈琮心念一動,道:“方纔你說本衛164萬畝田地,幾乎都是上等,爲何田賦只有30餘萬石?”
榮柳道:“稟大人,因本衛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士紳、官員手中,國家優免之策規定,儒戶、宦戶不必繳稅納糧,故而只能徵到這點田賦。”
賈琮恍然大悟,自己就是這項政策的既得利益者,黑山腳下數十萬畝土地,一粒糧不用交。只有窮人才需要交田租地稅。
怪不得熙豐帝要推行新法,實在是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邊關大戶、士紳較少,土地兼併相對來說還不那麼嚴重。
江南、直隸等地,九成百姓沒有田地,而九成田地都集中到了極少數人手裏,一分稅不交,怪不得國庫裏一貧如洗。
賈琮心中沉思,不一會便到了守備衙門,當先從中門而入,在大堂上坐定,頭上一塊大匾,烏木所制,上書四個大字,保境安民。
見賈琮坐定,衆人蔘拜,齊聲道:“卑職參見守備大人,恭賀大人榮升,祝大人馳騁疆場千里遠,平步青雲九高天!”
“都起來,既是同僚,何須這麼客氣。”賈琮微微一笑。
“謝大人。”
“下面咱們就辦正事了,各位都知道,前兒我軍大破韃子,遼海衛此番未遭兵災,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對各位同僚來說卻少了一個立功升官的機會。”賈琮道。
衆人心裏咯噔一聲,知道守備大人要動人事了。
“主簿,本衛武職中千總以上將官有幾名?”賈琮問道。
榮柳忙回道:“稟大人,本衛下轄清陽、威遠、靖安、松山、慶雲等九堡,鎮北、廣順、新安等三關,共有防守官12人,城內有千總2人,協守1人,副守備出缺。”說着叫人把轄區地圖呈上。
賈琮看了看地圖,點點頭,道:“這次本官來赴任,帶了幾名在本次作戰中卓立戰功的將官,他們有的是軍中宿將,有的是今科武舉,還有的是戴罪立功,都是武職,故而難免要擠佔些官位,大家知道,官帽子就這麼多,要來一批,只能先走一批。”
“大人英明。”榮柳見賈琮只動武職,心中鬆了口氣。
“大人明見萬里。”經歷、知事、照磨並六房經承等官吏也額手相慶,跟着大拍馬屁。
堂下幾個將官則一臉苦澀,好日子到頭了,這年頭誰不用自己夾帶裏的人。
賈琮道:“爲保證公平,來人,把府裏大大小小的吏員、書辦並城中哨長以上軍官都給我叫來。”
不多時,人來齊了。
賈琮看着這數十個基幹官吏,道:“你們是本衛軍中衙門裏的骨幹,現在本官命你們各自寫出八名才幹最弱的千總以上將官,須得平心而論,不得公報私仇。
若此人明明甚佳,衆人皆不寫,獨伱寫,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本官定嚴懲不貸。聽清否?”
“卑職聽清了。”
“去罷。速速寫來,主簿着人計算了結果報來。”
“是。”
賈琮算過,自己帶了蘇燦等五個結義兄弟,並遊、餘兩個千總,外加雷泰、空性、解輝、王飛、範鳴五人,共總需要12頂帽子。
範鳴是文職,好安插不費事。自己又帶了3000餘人馬來,可以解決三頂帽子,如今還需八個位置。
不多時,結果呈上來,協守郝天成並城裏兩個千總榜上有名,另有5個堡、關守將名字。
賈琮把名單唸了一遍,道:“這是公議,大家無話可說罷?”
“大人處事公道,卑職等心悅誠服。”衆人忙躬身道。
“嗯,剛纔唸到名字的,即刻收拾東西,持我的文書,去總兵府報道,另任他職。去罷。”
“卑職告退。”郝天成並兩個千總苦澀一笑,躬身退下。
賈琮招招手,燕雙鷹忙呈上一疊蓋了總兵大印的空白告身。
底下官吏都吞了口唾沫,不愧爲榮國府出身,官帽子跟不要錢一樣捏在手裏。
賈琮提起筆,看着地圖,一邊寫一邊道:“鄧磊任本衛千總,領鎮北堡防守。”
“末將得令!”鄧磊上前接了文書、印信。
“魏無忌任本衛千總,領威遠堡防守。”
“末將得令!”
“張禕任本衛千總,領鎮北關防守。”
“末將得令。”
“蘇燦任本衛千總,領廣順關防守。”
“末將得令。”
“趙凌空任本衛千總,領永寧堡防守。”
“末將得令!”
賈琮看着五人,道:“你們五人,從今兒起獨當一面,當勤於王事,好生歷練,學以致用,萬不可荒廢光陰,懈怠軍務。主簿,以上城關險要,若已有守將的,你自去調配。”
榮柳忙躬身應是。
“末將遵令!大人保重!”五人都有些激動,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驟然分離,忍不住虎目含淚。
賈琮深吸了口氣,壓下波動的情緒,道:“不必傷感,得閒了,記得來看我便是。”
“是。我等去了。”五人轉身離去。
“只許一人在軍中挑二十人去,不許挖老子的牆角。”賈琮忙道。
五人剛出門,同時一個踉蹌,轉身苦笑道:“知道了。”
賈琮笑道:“你們去了地方自去訓練精兵,半年一比武,優者賞、弱者罰、劣者汰,別說我沒提醒。兄弟一場,我送你們一人三百匹馬,並相應糧草。”
五人大喜,道:“這還差不多了。”嘩啦一聲跑了。
賈琮笑了笑,接着寫道:“雷泰,任本衛千總。”
“末將得令。”
“空性,任本衛千總。”
“末將得令。”
“解輝,任本衛千總。”
“末將得令。”
“王飛,任本衛千總。”
“末將得令。”
“餘洪,任本衛協守,兼千總職。提點治安、防衛、緝盜諸事。”
“末將得令。”
“遊家喜,任本衛協守,提點軍中糧餉、軍馬、器械、採購諸事。”
“末將得令。”
“稟大人,按制,屯兵衛城只能有一個協守,您看……”主簿榮柳小聲提醒道。
賈琮微笑道:“無妨,你據實上報總兵府便是。”
“是。”榮柳暗暗咋舌,這就是勳貴豪門的氣派,隨心所欲,肆無忌憚,視朝廷制度如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