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驚麻了在場衆人
武英殿大學士、內閣大臣、兵部尚書餘潛,站於高臺,朗聲宣佈:“元禎十七年,新科武舉春闈開始!”
改變大周未來國運的這場科舉,終是開啓。
隨着餘潛一聲令下,兩千餘名武舉人,有序進入習武園考場。
首場考文試,由於今日天清氣朗,便直接安排在露天的校場進行,場上已經提前擺好了小木桌和蒲團。
校場四周,巡場甲士分散而立,數百旌旗迎風招展,顯得格外肅穆。
此時場中,兩千餘張木桌,鱗次櫛比,蔚爲壯觀。
春闈的文試與秋闈有些差異,此前秋闈是要求默寫《武經七書》的千字綱要。
而春闈則是提升了難度,根據臨場要求,抽取編號,第幾章第幾頁第幾段,默錄《武經七書》裏面的某些段落。
並要註明這些段落,分別出自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三略等七部兵書裏的哪一處。
這對絕大多數武夫而言,已經是相當有難度了,限時一個時辰。
然兩刻鐘後,沈沅便完成了作答。
當他交卷時,驚呆了所有的考生,衆人像看怪物一樣,看着他將答卷交至考官手中。
別人一個時辰都寫不完,這少年竟只用時兩刻鐘。
經過短暫的驚訝後,衆人腦中開始浮現出『奪魁名人錄』,不知這少年是其中的哪一位?
當看到這少年身着青衣時,他們不約而同想到一個名字,沈沅。
翰墨齋小報曾多次提到那少年血染青衫,所有人對此印象深刻。
是了,這青衣少年定是那變態無疑,不然還能是誰?
一衆武舉人愣神片刻後,強自收起心中諸多思緒,再次伏案作答。
而那考官見沈沅這麼早交卷,初還以爲是少年打算放棄文試,但當他仔細查看完試卷後,不由瞳孔微縮,一臉不可思議。
習武園外,數萬圍觀羣衆,或交頭接耳,或三五成羣席地而坐,等待着場內有什麼勁爆消息傳出。
“出來啦!有人出來啦!”
“好像是翰墨齋的人.....”
“應該是有什麼重要消息!”
“噓,大夥安靜些,仔細聽!”有人朝身邊同伴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
須臾,便見翰墨齋那人登上一座高臺,將手中紙箋遞給一名高大士兵,隨後便聞那士兵扯開最大嗓門,朗聲道:“金陵武解元沈沅,兩刻鐘完成文試,答卷滿分。武人當如是,提筆定乾坤。”
後面這兩句評語,是翰墨軒的人特意加上的,高嶽給他們的命令是,極盡宣傳之能事,將本屆春闈神話
那大嗓門的士兵也是專門挑選出來的,爲的是將聲音傳到每個人耳中。
此聲一出,全場譁然。
圍觀百姓紛紛面露詫然,連聲驚歎,不一會兒,就開始議論起來。
“嘶——”
“這沈解元還真是個變態!”
“不愧是奪魁名人錄第一!”
“即便換個文舉人來,也沒他寫得這麼快吧?”
“文舉人不如他,不足爲奇,兄臺可別忘了,那沈沅還是金陵詩魁,就連前國子監祭酒李守中老先生,也盛讚他的詞是千年難求,力壓一衆江南才子!”
此話又引得周邊衆人,驚歎連連。
“誒,馮紫英不是與沈沅並列奪魁名人錄第一嗎?他應該也是熟讀兵書吧?”
這人剛一發問,就見又有翰墨軒的人從考場走出。
很快就有消息傳來,馮紫英完成文試答卷,用時三刻鐘,同樣滿分。
再之後便是江凡,用時半個時辰,滿分。
由此可見,翰墨齋排出的奪魁名人錄,還是很有含金量的,各方面都比較符合實際。
雖說提前交卷,並不會加分,但這也能無形中,在後面的殿試三甲評定時,起到些許作用。
有了方纔沈沅的打頭,圍觀百姓對馮紫英和江凡,便沒了之前那般驚訝,卻也視這二人爲怪物。
就在方纔沈沅的消息傳出時,圍觀人羣中,有三個小丫鬟,表現的異常興奮。
她們便是寶釵的丫鬟鶯兒,湘雲的丫鬟翠縷,還有秋兒的丫鬟紅藥。
得到消息後,鶯兒第一時間回榮國府,將消息告知寶釵和湘雲她們。
紅藥回去告知江秋兒。
翠縷則是在習武園外繼續守着,不錯過任何一個關於沈沅的消息。
鶯兒和紅藥來回奔波,今天註定是要忙個不停,好在給她們安排了馬車。
榮國府,梨香院。
寶釵、黛玉、湘雲和迎探惜幾個姑娘都在,她們對今日的春闈異常關注。
得知了沈沅的消息後,寶釵芳心欣喜不已,一雙柔潤杏眸熠熠生輝,似能映照出情郎的身影
蘿莉湘雲心裏也是止不住激動,握起小粉拳,一臉興奮道:“我就知道,沈大哥永遠比別人厲害!”
黛玉罥煙眉之下,精緻美眸也閃過異彩,但嘴上卻笑着打趣道:“整天沈大哥沈大哥的叫,雲丫頭也不知羞。”
“好啊,林姐姐就知道打趣我。”湘雲說着,去咯吱黛玉的癢。
黛玉邊躲閃着,邊笑着繼續道:“雲妹妹好生不講道理,說不過了,就耍起賴來。”
不知爲何,林妹妹尤喜跟湘雲頑鬧,許是覺得雲妹妹生性率真,不會多想,說話會輕鬆些。
探春英麗明眸閃了閃,笑道:“那位沈公子如此出彩,也怪不得雲妹妹這般敬仰,我們想敬仰,還不得呢。”
“你們也就可勁拿我取樂。”湘雲葡萄般的眼珠轉了轉,爛漫笑道:“也沒見你們打趣寶姐姐,你們要能挑她的不是,我就服。”
寶釵聞言,芳心微動,林妹妹她們要是得知自己與沈郎的關係,指不定會如何打趣她呢。
習武園,巳時。
文試已經結束,技勇考覈正在進行。
技勇主要比拼的是力量,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
弓分一石五、一石八、兩石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十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
沈沅、馮紫英和江凡三人,皆是開兩石力強弓,舞百二十斤大刀,舉三百斤重石,奪技勇滿分。
然後是步射,距靶百步,發三十箭,三人沒有任何意外,皆是全中。
之後,他們加大射距,直至兩石弓的最大距離,一百二十步,依然全中,並沒分出高下。
場上沒有更強的弓可用,步射便到此爲止,將最後的懸念留到了下午的騎射。
三人上午的表現,驚麻了在場所有武舉人和考官,更讓圍觀百姓歎爲觀止。
翰墨齋給出評語:“力拔山兮氣蓋世,百步外兮箭穿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