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對女婿的高標準

作者:巫朝塵
江氏一族在安徽能算大族,但若不看承恩公府,在整個大周卻稱不上顯族。

  二十年前,江皇后被點爲皇子妃時,承恩公只爲正五品吏部郎中。

  江皇后之祖時爲禮部侍郎,卻已年將古稀,於仕途上已不能再進一步了。

  承恩公江定於三十一歲兩榜得中。溫夫人與他少年夫妻,江家與溫家門當戶對,溫家亦不算顯赫。

  溫夫人之父致仕前,官至正三品廣東按察使。溫夫人僅有一位同胞兄長,官至大理寺少卿,年未五十而卒。

  溫少卿亦只有一子,即溫澄之父。

  “溫澄三歲喪母,五歲喪父。溫少卿痛失獨子,當年就沒了。溫夫人就把溫澄接到了江家,和江家的孩子一起養大,承恩公看他也和自家孫輩一樣。他比江二爺只大一歲,叔侄倆好得親兄弟似的,就和咱們青兒玉兒差不多。”寧安華說。

  溫澄的父親去世前,已經中了舉人。

  他父爲舉人,祖父爲少卿,曾祖爲按察使,母親、祖母、曾祖母皆出身於官宦之家,說來家世並不算低。

  去歲江明越回鄉進學,他亦回鄉,以十四歲之齡考中了浙江一等廩生。

  但和黛玉相比,哪怕算上他親姑祖母溫夫人,他的身份還是差了一等。

  不提林家祖上爵位,黛玉父爲吏部尚書,親母爲國公之女,繼母爲郡君,繼母家的舅舅年少入翰林,又或爲嫡長公主駙馬,還有親母家的表姐是宮中二品賢德妃。

  今日寧安華見的四個少年,論起身份,真正能和黛玉匹配的,只有溫夫人的老來子江明越。

  “江二爺是好,十三歲的秀才,何等出息。可承恩公有妾,有庶女。江侍郎也有妾,或許還是愛妾,嫡長子竟只比庶子大一歲。江家這風氣……”

  寧安華不太滿意。

  除去在賈家那兩年,黛玉也算她從兩三歲親手養到這麼大。

  黛玉開蒙是她教的,身子是她養好的,到現在,黛玉穿的衣服、戴的首飾還有身邊服侍的人,差不多都是她親自挑的。她在黛玉身上花的心思,並不比自己親生的少。

  這些年,黛玉對她真心一片。她也想給黛玉擇一門十全十美的好婚事,最起碼,是夫家不會給她委屈受的婚事。

  似乎原著裏,黛玉不在乎賈寶玉身邊的丫鬟們。可女人和男人一樣都是人,哪怕是和丈夫沒感情的女人,又有多少能真正毫不介意丈夫和別人親密?

  男人有多看重妻子的“清白”,女人就有多在意丈夫的“清白”。

  只是社會沒有給大多數女人介意的權利。

  也有女人被規訓到不懂得去介意。

  所謂“看開了”,不過是無奈後的自我寬慰,自我拯救。

  更何況,有了妾室,很難沒有庶子女。

  實際操作未必全照如此,但前朝和本朝律法,確實都規定不論嫡子、庶子、婢生子,諸子家產均分。

  每多一個庶子,家族會壯大一分,嫡子的利益也會被分薄一分。

  不去關心江明越可能會有的姬妾,黛玉若和他定親,絕對是一門男女般配,門當戶對,無人能挑剔的好婚事,寧安華也一定能得到“厚道繼母”的美名。

  可是,讓黛玉將來過宋氏的日子?

  寧安華想一想就覺得心疼。

  林如海也曾有妾。聽出寧安華話中的不屑,他稍有些心虛尷尬。

  但他雖不以是否有妾去評判他人的人品,可放在自家女兒身上,他當然希望未來女婿能對女兒一心一意。

  寧安華道:“若安碩真爲駙馬,玉兒也不大可能會入宮了。玉兒的婚事,咱們還可以再慢慢看。”

  皇家不與官民同論輩分,但皇家內部還是會稍微顧及些。

  公主駙馬的外甥女給親皇弟做正妃,說出來也不大好聽。

  她問:“若皇上與你提這事,你能不能求個恩典?”

  林如海當即領會:“妹妹說得很是,也好向皇上表明,你我從來無意送女兒入宮。”

  既然黛玉的婚事不必急了,寧安華先洗澡,換了家常衣裳,才傳林平家的和陶嬤嬤來,問她們和各自的丈夫都在承恩公府打聽到了什麼。

  中午她在景春榭用席,她帶去的丫鬟媳婦們也都有人招待。今日溫夫人如此誠心介紹自家男孩,許多她們不能明問明說,卻對婚事有影響的話,或許溫夫人交代了下人可以透露一二。

  菊影和摘雲的婚期定在下月初八,寧安華已經放她休息備嫁了。陶嬤嬤和魏樹兩口子也正式成了林家的人,擔二管家的差事。

  陶嬤嬤在寧家是“嬤嬤”,到了林家,便和林平、崔盛兩家同輩。

  爲了便與管理,寧安華對三對管家夫妻一視同仁,改稱她爲“魏樹家的”。

  林平家的爲主,魏樹家的補充,兩人說:“承恩公府的爺們從五歲起都住在前院,沒有年輕丫鬟服侍,到成婚之前,若本人不要,家裏就不給,等着使新奶奶的。”

  寧安華問:“知道承恩公和江侍郎的姨娘都是怎麼來的嗎?”

  林平家的回:“承恩公只有一位姨娘,是承恩公夫人的陪嫁丫鬟。江侍郎有三位。一位曾是承恩公夫人的丫鬟——據說是江侍郎自己看上了要的,不是承恩公夫人給的——這位姨娘生了輝哥兒和薇姐兒。一位是宋淑人的陪嫁,沒有生育過。還有一位小姨娘,也是宋淑人的丫鬟,生了宜姐兒。”

  寧安華問:“毅哥兒有房裏人嗎?”

  江純輝比黛玉大六歲,暫時不考慮。宋氏親生的小兒子江純定,比黛玉小兩歲,歲數倒還合適。

  宋氏對給兒子納妾是什麼態度?

  林平家的回:“毅哥兒和雲奶奶成親才兩個月,孝慈太后就薨了,毅哥兒還沒有房裏人。”

  那就是宋氏支不支持兒子納妾還不明朗。

  寧安華問:“溫家風氣如何?”

  魏樹家的回:“聽說澄哥兒的父親沒納妾。再往上就不清楚了。”

  問完,寧安華讓她們下去歇着,問林如海:“表哥怎麼看?”

  江明越、溫澄和江純定各有優劣。江明越和溫澄各自的優勢都很明顯,但都不能算完美。

  江明越十四歲,溫澄十五歲,分別比黛玉大兩歲和三歲。他二人都不會缺好姻緣。若要從他們之中選一個,最好儘快做決定。

  林如海久久不語。

  寧安華安靜地靠着他,修煉了快一個時辰。

  直到該喫晚飯了,還沒聽他說出一個字,她才提議:“不如尋個機會,讓玉兒見他們一次,看誰更合心意?”

  林如海立刻坐直了。

  “這……”

  又不是公主選駙馬,這是不是對承恩公府不太尊重?

  ……好像是讓玉兒挑大白菜?

  寧安華:“我看溫夫人也沒想好該替誰求娶,所以才把家裏年歲差不多的都讓我看了。咱們又不是那等死守規矩,把女兒關在小樓裏的人家,讓玉兒自己選出來誰更閤眼緣不好?”

  林如海:“妹妹說得也有理……”

  寧安華:“咱們園子裏的荷花快開了,等皇上給了話,我就回請江家,請他家把孩子們都帶來。有安碩在,男子們來,也能說是談論文章。到時候,有的是機會讓玉兒看他們。”

  林如海:“如此……也好?”

  寧安華:“我要不要和溫夫人說,咱家的女婿不準納妾?”

  林如

  海:“……說!”

  他下牀轉了幾圈,展顏道:“某有今日,難道還不能爲女兒擇出一個合心的女婿?”

  寧安華悠然道:“若承恩公府也是這麼想,咱們兩家就結不成兒女親家了。”

  林如海笑道:“結不成也好,也省了將來的猜疑忌憚。”

  暫且了了這一樁心事,林如海命傳飯,便問:“妹妹今日在承恩公府還盡興嗎?”

  寧安華着實羨慕承恩公府的花園,多說了幾句:“……倒罷了,只有‘沁雪亭’一處,冬日是賞雪之所,夏日是一股水從山上奔下,水勢飛濺,又如落雪一般……”

  林如海聽了一頓飯的遊園心得,見寧安華意猶未盡,不禁思索起林家花園還能不能再擴建一番。

  但天子腳下,尋常官民之家的房舍不可逾制。他身上無爵,林宅若再擴建,即便不逾制,也有過奢之嫌了。

  或許等他致仕回鄉,把老宅重修一回?

  林如海思索許久,晚飯前定要爲女兒擇一佳婿的意氣,被不能滿足夫人的遺憾所替代了。

  二姐兒在隨雲院裏吃了晚飯,定要見寧安華,羅十一隻好抱着她過來。黛玉也一起來了。

  因天晚了,林如海在屋裏,羅十一隻送二姐兒到門口,沒進去就走了。

  寧安華哄了一會小女兒,就把她交給林如海,自己拉着黛玉回了臥房,關上門說貼心話。

  寧安華將此次談話的重點放在了讓黛玉放輕鬆,放寬心,想選什麼人就能選什麼人上,尤其着重描述了林如海說“某還不能爲女兒擇出一個合心的女婿?”時的氣勢,把黛玉聽得又不好意思,又感動,又想笑。

  第二日是休沐日。

  近日吏部不忙,沒有什麼要林如海必須在放假辦的大事。寧安華打發他去和羅十一習武,她單獨找寧安碩說話。

  過了一晚上,寧安碩已經想通了:“兩榜進士是我自己考出來的,翰林院也是我憑本事進去的,宮中正是因認可我,才取中我做駙馬。我聽姐姐所說,公主體貼細心,善解人意,明理知事,我本便應待妻子如待姊妹,即便要尚公主,也是一樣的。”

  他想讓姐夫事事以姐姐爲先,不納二色,不生別意,姐夫都能做到,他爲什麼做不到?

  他既能做到這些,尚公主和娶別人又有什麼不同?

  寧安華沒什麼勸的了,便笑道:“你能這麼想,我再沒有不放心的。可若陛下改變了心意,你也別失落。”

  寧安碩笑道:“成也罷,不成也罷,我並不靠做駙馬搏得聖恩。只是這段日子又要麻煩姐姐。”

  寧安華道:“也沒什麼麻煩的。你真做了駙馬,咱們家的女孩兒就都不用入宮了。藉口都是現成的,就說家裏兩個女孩兒都體弱,找高僧算了,一年不能辦紅事,這麼多拖一年罷。”

  說到寧安青,姐弟倆相視一嘆。

  寧安碩道:“還是別用這個法子了。真把青兒和二姐兒咒病了怎麼辦?”

  青兒那場大病過去了快兩年,他想起來還是會心慌手顫。

  寧安華道:“那就說,我請妙玉師父替你算了姻緣,你年滿十八之前不能定親,否則會有血光之災,如何?”

  寧安碩忙道:“就這麼說罷!”

  寧安華便道:“我去找妙玉師父對個口風。”

  ……

  沒過幾日,林如海午前到家,回到立幽堂,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便笑容滿面說:“成了!”

  今日小朝後,在太極殿議事畢,皇上單獨留他,果然提起安碩“國之俊才,婚事需謹慎考量,不宜草率”。

  他便趁機求了讓家中女兒免選的恩典,“幼時皆體弱,恐不能妥帖侍上”。

  皇上十分高興,準了。

  寧安華便選了請客的日子,親自寫了請帖送去承恩公府,又請盧芳年和柳月眉那日過來做陪客。

  盧芳年身份足夠。請她過來,讓她多見幾個人,也能鬆快鬆快。

  柳月眉身份略低些,但她是寧安華的密友,這就夠了。

  而且寧安華相信,她的人物品行不會讓任何一個有基本修養的人看輕於她。

  再有,張如琢今年十四,張如瑛十歲,兄妹倆如今都在林家讀書,也都到可以說親的年紀了。

  若他們入了溫夫人和宋淑人的眼,即便不能和江家結親,能得她二位做個好媒,得一樁好姻緣,也是好事。

  父母的品行是各家結親時要着重考量的。柳月眉過來,一定會給兩個孩子加分。

  寧安華定在端午過後,五月初十宴請。

  五月初二,宮中發出一道聖旨。

  賜榮國公府一等將軍賈赦之女爲北靜王妃,待賈氏及笄後,再擇吉日成婚。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