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辨三英
“啊哈哈哈哈……”李孟羲突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李孟羲像是嘲笑一般,邊笑邊搖頭。
“何故發笑?”
張飛不滿發問。
李孟羲笑得咳嗽連連,好不容易止住不笑,他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淚。
張飛張翼德,涿郡豪強。
何爲豪強,地主也。
古代的地主,是何德行?或許有地主是好人,但整個地主階級,其本質是屬於剝削階級,在兩千年喫人的社會之中,罪行累累。
失望啊,原來出身地主階級的張飛,他原來是這麼想的。百姓就該原地餓死,造反罪不可赦。
張飛是豪強,自然站在豪強的角度考慮問題。
“三將軍說,百姓縱餓死,不該造反。此言,大謬!”
李孟羲一拍矮几,豁然起身,瞪着眼睛,毫不畏懼的盯着張飛。
張飛本不欲與一個娃娃一般見識,只是,方纔李孟羲說漢室將亡,張飛就很不痛快,現在,這娃娃又敢朝自己咋呼,張飛氣不打一處來,頓時火大,一捋袖子就準備教育這不知高低口出妄言的娃娃。
關羽知曉三弟性情,怕李孟羲捱揍,關羽忙起身兩步搶步過來,攔在張飛面前,“三弟,你還跟一個娃娃掄胳膊?好不知羞!”
關羽按住了氣呼呼的張飛。
“敢問三將軍,天下之田,皆是百姓親種親耕,一米一粟,皆由百姓而出。
如今災年,種糧之百姓,餓死者累累,不事農桑之上位者,腦滿肥腸。
某問三將軍,爲何種糧之人餓死道旁,手不染泥者,肉臭朱門?何以如此?
家師曾作憫農一首,將軍不妨一聽。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某年幼,不能解詩中深意,請三將軍教我,爲何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
爲何?
爲何!”
李孟羲面色微冷,厲聲發問。
雖他年紀尚小,聲音稚嫩,厲喝之聲,震耳發聵。
在那一剎那,李孟羲小小的身影,如若代表着億萬黎民聲嘶力竭的吶喊,勢比千軍萬馬,接連兩聲“爲何!”
直觸人心底,令人心頭一顫。
帳中之人,反應不一而足。
張飛依然瞪大着眼睛,臉色漲的黑裏透紅。
他想駁斥李孟羲幾句,卻發現,無從反駁。
關羽丹鳳目大睜,驚訝無比的看着李孟羲。
關羽熟讀兵書,更多讀典籍,尤好春秋,關羽學問自是不凡。
憫農一首,聽在關羽耳中,無異警世之言。
此時,李孟羲直斥張飛,他背對劉備。
劉備怔怔的看着李孟羲站的筆挺的背影,此時,劉備耳中,不停的迴盪着“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這句話,一遍又一遍的迴盪,劉備迷茫了。
“玄德公。”李孟羲聲斥張飛之後,轉過身來,朝劉備輕施一禮。
劉備正愣神之中,突然醒了過來。“……奧,坐!”劉備忙伸手,請李孟羲落坐。
談封建土地階級,與農民天然的階級衝突,真深切的說起來,必然要說到皇權與百姓的對立,未免太驚世駭俗。
況且,今是談天下之勢,並不是深刻剖析百姓和統治階級天然的對立來的。
自知跑偏,李孟羲眉頭微皺,從新梳理下了思路。
片刻,李孟羲理清了思路,他清了清嗓子,“若論如今大漢形勢,十二個字——百病叢生,陳痾久矣,積重難返。”
想起以前歷史課上關於王朝末年封建王朝遇到的種種問題,李孟羲搖頭,皺眉不已。
一語讓劉備心驚。
積重難返,好一個積重難返,一語中的。
劉備已隱約覺得,縱黃巾事了,大漢依然危機四伏,只是,爲何危機四伏,劉備卻怎麼也想不通,也說不明白,聽了李孟羲一句話,頓時,讓劉備茅塞頓開。
一句話點醒了劉備,完全說到了劉備心裏。
“請……請孟羲教我!”劉備誠惶誠恐的發問,失了方寸。
“怎地就積重難返了?黃巾軍有何懼之?俺憑手中丈八蛇矛,一矛捅死一個,兩矛捅死兩個,把黃巾軍殺他個乾乾淨淨,何愁天下不定?”
張飛不滿,又生刮躁,認爲李孟羲是危言聳聽。
談話被打斷,劉備面色不虞,“二弟!”他一揮衣袖,招呼關羽把鬧事的張飛給拉出去。
李孟羲見狀,按住劉備的手臂,“哎,玄德公,無妨!”
張飛所想,未嘗也不是關羽所想。
今番辯論,非只是說服劉備便就成了,劉關張三人,親如一人,關羽張飛,也應在說服之列。
不然,只說服劉備一人,則必與關張二人生隙。
李孟羲沉思數息,再次起身,緩緩走到張飛面前輕輕拱手施禮。“將軍以爲,殺光了黃巾軍,真的就能天下太平?”
張飛把眼一瞪,“如何不能?”
“如何不能?呵。”李孟羲笑了。
“若論殺人,將軍卻是比不過秦王嬴政。想暴秦之時,秦王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而今始皇安在?”
“若殺人有用,今日,尚是秦朝。”李孟羲稚嫩的聲音緩緩響起,聲音不大,聽在劉備關羽耳中,兩人也是眼睛一亮。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咪咪閱讀,安裝最新版。】
張飛張了張嘴巴,又是語滯。
看鎮住了張飛,李孟羲繼續侃侃而談,“黃巾縱爲疥癬之疾,不足爲慮。”
“然天下亂象已顯,朝堂上下倒行逆施,漢失其德,社稷恐有傾覆之危……”
“孟羲,言過了!”
張飛身旁,關羽聽李孟羲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朝廷不是,關羽忍不住出言反駁。
“黃巾之亂雖勢如水火,然九州之內多有志士起兵共討黃巾。前日大興山一戰,我兄弟三人所統義兵不過五百,便破黃巾數萬。以此觀之,黃巾雖衆,卻無一戰之力,覆滅不過須臾之間。”
“待黃巾事了,朝廷勵精圖治,豈不四海昇平?孟羲所言大漢天命已失,是否太過武斷?”
關羽丹鳳眼微眯,眼睛睥睨向下,俯視着李孟羲。
關羽忠於漢室,當李孟羲漢室天命已失,觸動了關羽正和底線,關羽暗怒。
只是因爲李孟羲是個小孩子,不好明面發怒而已。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