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竈成

作者:南宮我夢
作爲一個現代人來說,挖掘機吊機啥的蓋樓,見的多了,但是,用磚和黃泥糊竈,李孟羲倒是沒見過。

  古代的啥東西,他都覺得好奇。

  匠人們挑土活泥碼磚,李孟羲看完了整個準備過程,覺得有意思,李孟羲跑回去,把弟弟也拉過來看。

  然後,兩個小人兒,就蹲在一邊,手拄着下巴,饒有趣味的看着人家忙碌。

  期間,劉關張三人過來看了一眼,劉備等人過來,匠人們忙就停下手中活,等三分吩咐。

  劉備只看了一眼,看到李孟羲兄弟倆在這兒,“羲兒,你受勞,看把這竈壘起。”

  劉備交代。

  “好!”李孟羲答到。

  然後,劉關張三人就走了。

  人幹活呢,李孟羲哥倆圍觀倒是無妨,若是劉關張三人盯着,人還以爲監工呢,幹活豈能自在。

  雖說,監工也無妨,只是有句話,疑人不用,真個在邊盯着看,匠人們豈能幹的舒服。

  匠人們活好了泥,便用磚刀搪泥糊在磚兩面,李孟羲一看,這工具有點牛逼,牛逼之處在於,跟二十一世紀的建築工人所用的壘磚牆的瓦刀,一個模樣。

  又一個發明沒意義了,人漢代,有瓦刀的,雖然沒水泥,但有黃泥,雖然瓦刀不是鐵的,但木板做的一樣能用。

  李孟羲就和小弟,看着人家咋個一塊磚一塊磚的壘出竈臺的。

  壘了一半,泥瓦匠人過來問,“小哥兒,你看這勁兒夠高不?”

  匠人一問,李孟羲一拍腦袋,發現出事了。

  臥槽,這隻一半,竈膛還沒壘呢,便半人高了,若是壘完,豈不得高度到人胸口那裏了。

  這要是熬藥的話,放藥罐拿藥罐,都極不便利。

  重要的數據參數,沒跟人家說,光說了結構和大概形狀這不就出問題了嗎。

  李孟羲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指着竈臺說,“叔叔,能扒掉兩層嗎,我看高了點。”

  李孟羲嘴甜,喊匠人們叔叔,匠人們也就不因爲要返工而痛快了。

  其中一個泥瓦匠人笑說,“你不早說,早說俺們就不壘振(zhen,四聲,中原方言,zhen高,zhen,這麼的意思。)高。”

  說罷,匠人直接用手掰下一塊糊着泥的青磚,邊掰邊好奇的問,“小哥,咱們這壘哩啥子?”

  “竈臺。”李孟羲回到。

  “竈臺?”

  “就是做飯的。你想啊,要是壘高了,瓦罐拿放多不便?半人高,到腰那麼高就夠了。”

  李孟羲解釋。

  李孟羲這麼一解釋,匠人們恍然大悟,原來理解錯了,想成鍊鐵爐了,往高了壘,人說做飯的,壘恁高幹球用,嘿。

  匠人們扒了兩層磚,問李孟羲該幹嘛了。

  李孟羲皺眉撓頭想了一會兒,“壘竈膛。鐵條呢,有嗎?”

  李孟羲四下看,鐵條沒看到,看到了旁邊一堆廢刀,就是砍的滿是缺口,或者已經摺斷了的劣質短環首刀。

  短刀實則等於薄鐵片,豎着嵌竈臺中,跟細鐵棍一個作用。

  認真想來,小小一個細鐵棍,真個在日常生活中,沒任何用的到的地方,當箭桿也比較沉,當筷子也沉,根本沒用的到的地方,所以。日常生活中用不到,就難找,故而,細鐵棍沒找到,張飛乾脆送來一堆刀。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咪咪閱讀,安裝最新版。】

  一樣用。

  竈臺之難點,在於竈膛,需要糊一箇中空的空間,底部用磚壘,中間,留一書本大的孔,孔裏,豎着幾根鐵條攔上,這樣的竈臺,即上下通風助燃,又可使草木灰漏到下邊不使淤積竈內。

  磚要是豎着壘,哪怕壘成圓圈,依然跟壘牆差不多,讓李孟羲疑惑的是,平着壘,咋個壘。

  顯然不能是磚糊了黃泥直接壘了,這樣,黃泥的和磚就一起因爲重力原因往下掉落了。

  匠人們的處理方法,讓李孟羲恍然大悟,匠人們,是用磚,壘幾塊磚當柱子,然後磚上放木板,木板爲支撐,然後,平着把磚在木板上一塊塊橫着用泥砌起來。

  看到這裏,李孟羲明白了,這工程方法,黃泥跟水泥一個用法,泥未乾之時,先用木板支着,把磚壘起,然後等泥乾燥之後,泥巴就凝固成一體的黃土,乾的黃土,就有統一的結構,能支撐住磚的重量,不使磚落下。

  看到這裏,李孟羲就明白,竈臺今天就算能搭成,今天也用不了,因爲要等泥變幹。

  就算加柴用火烤乾,也得好久,得到下午去了。

  竈膛壘完,剩下的竈臺部分,就稍簡單了。

  沒鍋,竈臺不必只留一口,李孟羲個子不夠,夠不到竈臺高處,他喊軍醫卜出來,讓卜試試,出火口在哪,端放藥罐方便。

  卜試了,說半中間方便,最中間,不太夠得到。

  這就有意思了,最中間,是火焰中心,火最猛的地方了,卻不好拿。

  而半中心,一圈的話,一圈能有六個火口平均分配。

  六個少了點。

  再加,外圍再一圈,十二個。

  至於中間的,浪費也是浪費,中間就煮白開水吧,煮一大甕開水,就有白開水喝了。

  和軍醫卜商量着,卜比李孟羲更清楚藥罐的大小,他伸手在竈臺比劃着,“軍師,十二個多了點,放不太下,十個吧。”

  那就十個。

  六個的話,可以較爲平均的一圈開六個火孔,十個的話,就得像蜂窩一樣,一個一個去分配空間。

  至此,竈臺最後一個結構,也壘完了。

  匠人們技術力比李孟羲想象的要強,竈臺火口,匠人們沒有用磚,而是直接用黃土糊的,怕只有黃土經不住,匠人們活三合土來砌,強度比黃土高多了。

  最後,一切完工,滿手是泥的匠人問,是陰乾呢,還是火烤。

  “陰乾如何,火烤又如何?”李孟羲好奇的問。

  “陰乾得用棚遮住,不曬,還不能淋雨。晾乾,沒裂口,就是得個四五天不止。”

  “火烤半天燒乾,會有口。”

  李孟羲聽明白了,火烤快,就是稍微影響強度。

  而陰乾,得四五天時間,還不能有雨。

  李孟羲擡頭看天,這四五月的天,雨說來就來啊,天不由人,有風險。

  所以。

  “火烤吧。”

  “對了,李孟羲補充一點,上邊,蓋個小棚子吧,防雨。”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