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生多艱(二)
母親這下扛不住了,抱着兒子,嗚嗚的哭。
哭也不能發出大的聲音,怕被人聽到。
小孩子懂事的伸手去替母親擦眼淚,也是眼中掛着淚花。
這一對母子身旁,別的人也好不到哪裏去。
一旁,另一個年輕母親,懷裏抱着一個小襁褓,襁褓中一個黑黑瘦瘦的小嬰兒,嬰兒餓的嘴一張一張的,年輕母親把乾癟的**塞進嬰兒嘴裏,用手任憑怎麼用力去擠,一點奶水都擠不出來。
看樣子,這嬰兒要夭折了。
一個病怏怏的眼睛發黃的男人,男人頭上纏着黃巾,身上披着破破爛爛,甲繩斷了,甲片耷拉着的破甲,他貓着腰拿着鐮刀走了過來,他瞅了襁褓中嬰兒瞅了好幾眼,這個男人已經來好幾次了。
“你這娃看也活不了了,跟俺換換,咱都有喫的。”男人直勾勾的盯着嬰兒。
年輕農婦嚇的發抖,恐懼的看了男人一眼,抱着襁褓就往別處躲。
易子而食,已經開始發生在山窮水盡的黃巾流民之中。
如此羸弱旦夕將死之民,如何是賊?怎能是賊!
這些黃巾流民躲藏着的潮溼泥濘的蘆葦灘,突然有沉悶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黃巾流民已成驚弓之鳥,聞聽馬蹄聲,母親抱着孩子,面露驚恐,手在瑟瑟發抖。
僅有的不多三二十人還有戰鬥力的黃巾,忙提着刀槍弓弩,悄悄貓着腰摸到蘆葦叢邊,輕輕分開蘆葦,去看外邊的官兵。
官兵是劉備義軍的騎兵。
騎兵小隊長皺眉,問身後的人,“你看見有人?”
身後瘦的猴一般的騎兵大叫,“可不看見有人露頭了,哪能看錯!”
聞言,隊長點了點頭,而後朝蘆葦蕩喊到。
“涿州縣納降,早降者既往不咎,晚降者雞犬不留!”
喊了數遍。
這個小隊長又喊,“降了給飯喫!”
聲音,迴盪在河灘蘆葦蕩中。
蘆葦叢中,孩子快要病死的那個母親,看着病的眼睛都斜了的娃娃,聽到說有飯喫,心一橫,抱着娃娃就要起身出去。
旁人攔住,“不要命了!”
這個母親啜泣着,執意要出去,“俺就是不要命了,再不找點喫哩,俺兒就死了。”她倔強不管不顧的推開旁人的阻攔就往外走。
這個勇敢的母親,抱着孩子,趟過一腳深一腳淺的淤泥,走了蘆葦叢。
蘆葦中果然有人出來。
騎兵們張弓搭箭,緊張的對着蘆葦蕩。
農婦費力的抱着孩子,她也沒力氣了,幾乎抱不動孩子。
頂着害怕,農婦小心翼翼的朝騎兵走去。
離四五步的距離,然後撲通一聲跪地,農婦擡着頭,帶着淚,帶着生疏故意露出勉強媚笑,“軍爺,能給俺塊餅子,怎麼着都成!”
騎兵小隊長警惕的看着漫長的蘆葦灘,下令餘人戒備。
騎兵小隊長翻身下馬。
而後,前去攙扶農婦。
“嫂嫂,我等是涿州劉玄德麾下義軍,奉令招撫爾等黃巾流民。”小隊長攙起農婦,略做思考,從懷裏,掏出一塊餅子,塞到農婦手裏。
“嫂嫂,可願歸降?”小隊長此時一本正經的問人家願不願意投降有點滑稽。
農婦看着手裏的半拉餅子,眼中一熱。剛被扶起,頓時又是撲通一跪。
“俺降!”
小隊長這便注意到了農婦懷裏抱着的娃娃。
要是以前,小隊長根本不會多留意。
但是,義軍不久前,開了間醫館,那些黃巾流民排着隊去看病,還有那些娃娃們也是被軍醫挨個看了一遍。
當時境況烏泱泱一片,見所未見,連帶着義軍數百人,也先後被軍醫診治了一遍,當時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於,小隊長看到這個明顯蔫了吧唧的娃娃,一下就想到軍醫了。
頓了一下,小隊長看着農婦懷中的娃娃,思索片刻,便說到,“嫂嫂,我看這娃娃病的不輕,你看要不這樣成不?你若信得過我,我帶這孩兒先回去醫治,你後邊跟着到涿州城再會,如何?”
小隊長提議。
農婦此時,手裏拿着人給的餅子,這官軍也不爲難自己,哪裏會不信。
農婦不怕死,不怕餓死不怕被殺了,就怕兒子出事。
官軍大哥說騎馬帶兒子回去瞧病,農婦感激的熱淚盈眶,又是下跪。
而後,小隊長便上馬,讓農婦把娃娃遞給他,用繩索,把小孩子綁在背後。
一揮馬鞭,帶着病重的娃娃先走了。
隊長走了,副隊長還在這兒。
“嫂嫂,後邊讓讓!”
魁梧有力的副隊長說着,這河灘處有黃巾,怕有冷箭放出來。
副隊長盯着河灘,吐氣揚聲,“裏邊的黃巾聽着!我大軍已至,降者免死,違抗者,雞犬不留!”
蘆葦蕩中,藏着的黃巾衆人,默不敢做聲。
片刻後,傳來一聲底氣不足的聲音,“軍爺,可讓王氏回來一敘?”
王氏,誰呀?
副隊長皺眉。
那農婦,便是黃巾衆人所說的王氏。
王氏感義軍之恩,便回去了。
王氏一回,衆黃巾便焦急的圍着問。
“王氏,你家孩兒呢?”
“軍爺看俺孩兒病重,帶縣城瞧病去了。”王氏如實說着。
說罷,給衆人看了看手中餅子,“人說降了給飯喫,這是人給的餅子。”
黃巾衆人早到了山窮水盡之時,看見餅子,此時見這夥官軍,看樣子的確不怎麼兇惡,便信了三分。
這支黃巾軍主事的幾個頭目小心翼翼的出來,問,“軍爺,俺們降了,真給喫哩?”
“當真!”副隊長回到。
於是,蘆葦蕩裏,稀稀落落的走出許多人,都願投降。
一數,不過百二十人的一小股。
黃巾的確降了,但是說好的糧沒有給。
有人覺得被哄了,便來問。
騎兵副隊長怒罵,“孃的,我們就這幾個人,能帶多少糧?回涿州,走快到那兒有糧喫,走的慢餓死球半路某可不管!”
黃巾流民便只好咬牙堅持。
雖說不給糧,但實則,騎兵們各個都帶了少說二三十斤糧食。
關羽對此早有安排,騎兵所帶的糧食,不僅夠騎兵自己喫半個月,還夠支撐兩三百人一兩天的口糧。
【推薦下,咪咪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便是,招撫之策的細則之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