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複合工具思路

作者:南宮我夢
之前,跟關羽劉備討論過,軍中需要儲備一些諸如鋸子,斧頭,鋤頭,鐵鍬之類的輔助工具,以便在需要開山鋪路時有的用。

  現在再去想,其實,可以進一步降低攜帶這些輔助工具的後勤拖累的。

  跟瑞士軍刀一樣的想法,儘可能的把功能結合。

  那麼,鋤頭和老虎耙子結合,一邊是鋤頭,一邊是三齒耙子,這樣,一件工具,就擁有了兩種用途,省了一件工具。

  再有,鐵鍬可以和斧頭結合,鐵鍬的重量,跟斧頭近似,也利於劈砍。

  還可以繼續牛逼一點,一把鐵鍬,這邊是斧刃,那邊是鋸齒。

  再把鍬用好鐵做,都能當兵器使了。

  這既能當斧頭,又能當鋸子,還能當鐵鍬用的鍬,李孟羲突然覺得,怎麼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呢……

  突然,李孟羲眼睛一亮,“我想起來了!”

  李孟羲驚呼出聲,然後一拍大腿站起來,頭也不回的往外衝。

  劉備關羽驚愕,看着李孟羲擠過人羣,跑出了帳外。

  帳外烏漆麻黑,還下着大雨。

  “雲長,過去看着羲兒。”

  劉備怕李孟羲出事,囑咐到。

  關羽點頭,跟了上去。

  李孟羲這一驚一乍的,劉備不由笑着搖頭。

  沒多大一會兒,李孟羲懷裏緊緊抱着一卷麻布,拿着筆回來了。

  關羽跟在他身後。

  兩人都沒拿雨具,衣服被淋溼了。

  回來了,李孟羲話也不說,只顧着忙。

  他攤開麻布卷,放在弟弟的被窩上,提筆就寫。

  “遇雨,全軍夜不能宿。爲防雨,有紮營之法四則,一擇高地,二掘疏水溝,三埋帳篷,四則在於牀鋪。

  於帳篷,帳篷應長邊沿,長及地且有冗餘。

  於牀鋪,議得,牀鋪解決之法,有二者有半。

  一爲,防雨睡袋,二爲,摺疊牀具。

  其半者爲,以攜行具之大簍作爲支牀之用,八人八簍,可支牀四具,四十睡,半夜後,再睡另四人。此法有可取之處,然不能盡善盡美,故爲半法。”

  “由牀具,又引而知吊牀。

  吊牀一則節省地方,利於舟船狹窄之處;二則,相較硬牀,吊牀更能適應水面顛簸。

  故,吊牀極適水軍。

  若他們組建水軍,必用吊牀。”

  “攜行具,除攜行之外,竟能另有其他用處,可爲牀鋪支柱,可爲凳,可爲寫字之桌,亦可爲泅渡之桶。

  由此,知攜行具改進之法,攜行具下底上沿可編平整,以使支牀之時,牀能穩當;攜行具可於一面,編綴薄木板,木板不需厚,不需大,有此平處,可用於寫字;簍中之防雨袋,可縫爲方,與簍契合,便於泅渡之時。”

  “由此,引而又知,在增加軍隊應對複雜情況能力的同時,又不增加軍備,不增加後勤壓力,可用,整合法通用法。

  即,一攜行具,可通用爲桌、凳、桶。

  又可使鋤頭與三齒耙相何,一物有兩用,省缺一柄之重。

  又可使,一鍬可爲斧,可爲鋸,可爲鍬,折而可爲鋤,戰時可爲兵,炊時可洗淨煎蛋。

  此乃,工兵鏟。”

  寫完,李孟羲在布匹上,提筆畫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鏟子。

  這鏟子短柄,鏟頭也不是方的,而是鴨嘴形。

  這鐵鍬兩邊,一邊是刃,一邊是一截短鋸。

  李孟羲給好奇不已的劉備和關羽解釋這件神器,“且看,此器輕便,且可砍,可鋸,可掘,折起還能當鋤頭。

  飛起還能傷人,戰時,抓着砍人也是行的,不比斧頭差。

  再有,放火上燒熱,烤個肉,烤個野菜,也是方便的很。”

  李孟羲說起後世的神器,一臉的興奮。

  只此一物,能讓義軍的野外作業能力,提高數倍,更加其輕便容易攜帶,還不增加多少後勤壓力。

  劉備關羽拿圖細看,驚訝的不行。

  一是驚訝這怪模怪樣的鏟子,二是驚訝李孟羲畫的東西活靈活現。

  那當然,李孟羲畫的可是3d圖形。

  “此……何物也?”劉備驚奇問道。

  “此乃兵工鏟!”李孟羲答道。

  兵工鏟,即是兵器,也可工具。

  “好名字。”劉備點頭。

  李孟羲竟然還有造兵器的本事,劉備歎爲觀止。

  大雨一夜,睡不成覺。

  不想,就是這個啥也幹不成的夜裏,連練兵都終止了沒能練,於此夜,卻商量出了不少重要的東西。

  義務教育,紮營法,睡具,以後組建水軍的細則,還有通過提高通用度與組合功能的方式,提高軍隊應對複雜情況的能力的同時,又不增加後勤壓力,這一點,是極重要的軍略核心關鍵。

  至於兵工鏟,如此好玩兒又強大的一個工具,則屬於小玩意兒了。

  兵工鏟生產難度或許會比較大,其他的,把鋤頭和三齒耙結合,把各種工具結合,製造難度可能也會有。

  但這畢竟是一個思路,一個強大的降低後勤壓力的思路。

  技術難度,則屬於可以克服的問題。

  若兵貴精不貴多這句話是真理,那麼,與其給一支人數不多的軍隊,配足後勤配備,讓這支軍隊,能發揮數倍於人力的作用,那麼其實,配給精兵的兵工鏟也好,各種複雜昂貴工具也好,相比維持一支龐大臃腫的非精銳部隊,精兵政策的成本其實小的多。

  一柄兵工鏟,可能比三把刀都要貴了。

  可是,養三個戰力不強,組織度也不夠,一人發把刀就算的的兵,那糧草軍餉等花費,再加上人力的浪費,其耗費,比一把兵工鏟多幾十倍不止。

  故而,精兵政策,其實性價比很不錯。

  一夜時間,李孟羲哈欠連連的和劉備關羽,暢談了一夜,直到雨停了,往帳外看,天也矇矇亮了。

  ——

  天終於亮了。

  清晨的軍營混亂不堪,民夫們趟着爛泥到在收拾昨夜留在外面未來得及撿走的東西。

  義軍物資貧少,也沒多少東西可撿,煮飯的瓦翁灌滿了雨水,把雨水倒掉,還有被雨澆滅的篝火堆中的一些還能用的木頭,撿出來還能燒。

  劉備和關羽二人出帳開始各處奔走指揮着人開始清理大營,昨夜擠在帳中的民夫們也都出帳忙碌了,李孟羲剛邁出帳門一步,眼見滿地的爛泥,他頓時有種無從下腳的感覺。

  低頭看了一眼臉上沾滿泥的破草鞋,這鞋要是踩在泥巴上,走兩步鞋就被吸在泥裏了,鞋就得掉。

  想到關羽部八百戰兵,好多人還是穿草鞋的,這要是雨天奔襲,按古代的路況,路上都是爛泥,穿着鞋奔襲還不如赤腳呢,鞋上粘的泥有好幾兩重,跑起來太累人。

  能防水防泥的雨鞋,古代可能沒有。

  前世的長桶橡膠膠鞋,能很好的防泥防水,就是不知道,穿着膠鞋長途奔襲跟赤腳奔襲,哪個更節省體力,哪個速度能更快。

  應該是赤腳跑着更快,李孟羲做出如此結論的依據是,相比膠鞋,人腳和泥漿的接觸表面積比較小,面積小,腳上沾泥攜帶的污泥的重量就比較小,跑起來更省力。

  而膠鞋表面積比腳掌大的多了,沾上了泥,泥的死重就更多,再加上膠鞋的重量,就更沉了。

  再加上,赤腳的時候,動作直接作用於腳掌,跑動時,會把腳上沾着的泥給甩掉的。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咪咪閱讀,安裝最新版。】

  而膠鞋形變量太小,因此沾着的泥不容易甩掉。

  跑步的時候,腳部的負重跟身體的負重不是一回事。

  肩膀上揹負重物奔跑,再加加個三五斤重量,整體幾乎沒感覺。

  而要是做一雙好幾斤重的鞋子穿在腳上,跑一會兒腳就累了。

  畢竟扛在肩膀上的力量,是全身分擔,而鞋子的重量抑或泥漿的重量,全部是由腳部承擔的。

  在人體的主要活動部分,腳掌和腳腕的力量,並不突出。

  早晨的太陽緩緩升起了,驅散了一夜的寒涼,有了陽光,使人心情也好了很多。

  身後有響動,李孟羲回頭一看,弟弟醒了。

  弟弟醒來,找不到衣服,正茫然的這裏瞅瞅,那裏瞅瞅,“磚頭,你再睡會兒,我去給你拿衣裳。”李孟羲說着。

  李孟羲和弟弟不缺衣物,兩人都好幾身厚實的衣服,衣服雖然都不甚合身,但是比普通的孩子好上太多了。

  李孟羲回到輜重營自己的廂車上,從車裏翻出包袱,從包袱裏翻出弟弟的衣服,再走回中軍大營,讓弟弟把衣服穿好準備起牀喫飯了。

  今早開飯勢必很晚,因爲好多火種滅了,生火的乾柴和木頭也溼了。

  看這滿地爛泥的情況,每日留出一個時辰的例行訓練也沒辦法進行了。

  別說訓練,行軍都要成問題。

  步兵靠一雙腳,翻山越嶺都能走,泥地照樣走,而馬車特別是拉一車重物的馬車,路況稍微差一點就很影響通行速度。

  行軍的整體速度取決於最慢的那一部分,最慢的部分速度有多慢,爲了使部隊前後不至脫節,整體速度就被限制到多慢的程度。

  沒雨的情況,中後軍每日行軍三十里朝上,四十里左右,這還是把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集中起來拉着走的情況。

  昨夜一場大雨,路上都是泥,縱然前路的泥巴不會像軍營中被腳踩來踩去踩的滿是爛泥的地面,但因爲路面被雨水泡軟了,車輪壓在變軟的地面上,很容易陷進去,再加上溼泥會沾在車輪上,就使車輛更加難以行使了。

  好在古代的板車比較原始,因爲原始,就更爲可靠,不像自行車之類的精巧車輛,輪子上糊了泥就蹬不動了。

  地上有水坑,大人們見水坑都煩死了,弟弟見了水坑,拉了拉李孟羲的袖子,“哥哥,俺能不能往裏邊跳一下?”

  弟弟很想踩水玩。

  “你要是往水裏踩,我就揍你。”李孟羲白了弟弟一眼說道。

  “奧。”弟弟鼓着嘴巴,一臉的不開心。

  ——

  清晨的營地裏,雜七雜八的事很多。

  劉備轉了一圈回來,說有兩頭牛被雨淋死了。

  李孟羲聞言,驚訝的不行。

  他驚訝於,牛能被雨淋死?雨竟然能把牛淋死?

  “那牛死了咋辦,得殺了?”李孟羲問。

  劉備點了點頭。

  牛是得殺了,不然整牛也帶不走。

  還有,今日暫止一天行軍爲好。

  軍營之中,傳令遊騎呼嘯幾個來回,呼喊,“將軍有令,暫止行軍一日!”

  暫止行軍,也就是說,就地休整一日。

  大雨給軍中造成了諸多不便,壞掉的帳篷得補,士兵和民夫們淋溼的被褥衣服得烤乾,別的不提,死掉的牛要不宰好再走,就沒法帶了。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打理。

  大型牲口的屍體死沉,人背背不動,車拉沒有車,並不好辦。

  而且,宰大型牲口需用的時間不短,早飯本來就比平日晚了,再爲了宰牲口而等上半天,又耽誤許久,縱然今日就拔營,今天也走不多遠。

  再者,等上一天,等到明日,路還幹了一點,如此,明日再行軍,更加好走一點。

  綜合種種,暫停一日,是最合。選擇。

  李孟羲還沒見過殺牛呢,他感到好奇,帶弟弟去看。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太多富裕的糧食喂牲口,再加上牲口一般都是用來耕作的,不會經常殺着喫,宰殺牲口的數量少,因此,屠夫的數量也少。

  宰殺牲口需要技術,需要手藝高超的屠宰匠。

  軍中現在萬餘人,各類人才只要找總歸有的。

  義軍有過好多次挑選各類人才的情況,民夫們都適應了,都知道挑人是幹嘛的了。

  挑人有活幹,有活幹就是好事。

  民夫營中的屠宰匠踊躍而出。

  挑的是屠夫,被挑中的屠夫們就猜是要應該是要宰牲口的,不出屠夫們所料,就是宰牲口的。

  被雨淋死的牲口交給屠夫們,就不管了,任由他們忙碌。

  屠夫們在地上搭了兩個三角架子,

  兩頭死掉的牲口,一頭牛一頭騾子,被屠夫們栓住四蹄,吊在上上,然後木槓兩頭都有四五個人擡着槓子,費力的把死牛擡着走。

  李孟羲就帶着弟弟在一邊看,死牛從眼前擡過的時候,李孟羲看到死牛的牛眼翻白瞪大老大。

  牛死的時候好像都是瞪着眼的。

  木架子是屠宰架,用於懸置和固定牛屍的,屠夫們把吊着死牛的木槓放在架子上,放好之後,木屠宰匠們磨刀霍霍,開始宰牛。

  第三百四十六章複合工具思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