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於新軍制的思考

作者:南宮我夢
漢代的軍制,一伍五人,一什十人,很科學。

  但到了伯長,一下變成了一個伯長要管十個什長,這一環節,李孟羲認爲是不太科學的。

  正巧,今時想到了技術兵士,同時想到讓技術兵士不管是作戰時,還是平時,都歸到百夫長手下管理。

  李孟羲無有軍旅生活的經歷,他參考的是前世軍隊的編成當式,而經驗來源於《士兵突擊》之類的貼近真實的軍旅影視。

  一個百人隊,人數不少了,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了。

  前世的軍隊,一個連隊中,有連長,有指導員,好像還有文書。

  連長假設等同百夫長,百夫長主抓訓練和作戰,指導員的話,主管生活,放在漢代,也就是,可以讓百夫長的副官,負責管理全營的後勤工作。

  如此,加上百夫長的親兵,抓鉤兵等技術軍士,再加上負責後勤管理的專人,再加上可能需要跟百夫長編在一起的神射手,那麼這一衆人,人數差不多有十來人了,剛好單編一什。

  剩下的九什,在什長之上,每三什設一個高半級的上一級軍官,那麼正好,百夫長直接管三個高出什長半級的軍官,這三個軍官,每人手下管三個什長,剛好符合三三制。

  李孟羲把想法一股腦告訴劉備關羽二人,他問,管三什人的,該以什麼官職來稱呼爲好。

  李孟羲是想要在大漢軍制的基礎上,做出改進。

  良久,關羽認真思索,認爲李孟羲或許說的有道理。

  以普通士卒的能力,同時指揮三個人,確實差不多是極限。

  “我大漢軍制,每百人爲一伯,設一百夫長,百夫長或稱伯長,亦稱都伯。羲兒,你看如此可好。以轄三什之官爲伯長,以都百人者,爲都伯,你看如何?”關羽沉吟說道。

  也就是說,把大漢軍制變了一下,在百夫長和什長之間,加了一箇中間官職。

  舊有的軍制,百夫長又稱伯長,或稱都伯。

  而新的軍制,什長之上,是伯長。伯長管三什人,三個伯長之上,是都伯,管三個伯長。

  完美,李孟羲撫掌,“如此甚好!”李孟羲贊到。

  站在大河邊已經聊了很久的三人,回過神來,才突然想起,是在河邊站着的。

  李孟羲這才恍然問起,問劉備關羽二人因何而來。

  關羽笑道,“營中找不見你,聽人說,你去河邊了,大哥放心不下,於是我倆便找來了。”關羽拂鬚笑道。

  聽關羽如此說,李孟羲朝劉玄德笑了一下,李孟羲心裏還是有些感動的。

  眼看河邊無事,衆人就要一起離開。

  “哥哥,不是找魚的嗎?”弟弟跑過來,拉着李孟羲的手,指着河面,對哥哥沒找到魚這件事,弟弟很不甘心。

  衆人都笑了。

  李孟羲笑着摸了摸弟弟的腦袋,又看了看好水好河面,不說弟弟不甘心了,李孟羲瞅見這麼大一條河,不撒幾網,他也不甘心。

  “咱回去,找個網子,或者找個釣鉤,再來看看有魚沒得。”李孟羲點頭。說到。

  “軍師,俺把牛腸也洗好了。”稍遠,老鐵舉了舉手中的筐子,邀功似的說道。

  李孟羲直到此時才突然一拍腦袋的想起,來河邊是幹嘛來的,是洗牛腸來的。

  劉備關羽二人也注意到了老鐵筐中裝着的一些腸狀物。

  自然,不明所以的劉備關羽二人又問李孟羲筐中何物。

  “牛腸,淘洗乾淨之後,能喫。煮熟之後,味道應該尚可。”李孟羲答道。

  衆人隨後,一起回營了。

  迴轉軍營,關羽先一步拿着一個瓦罐來了。

  老鐵把簍子整個遞過來,關羽接過簍子,從筐裏拿了一把洗的非常乾淨的牛腸,“剩下的你拿回去,跟衆人分煮了喫。”

  老鐵連聲道謝。

  ——

  瓦罐裏裝了有七八段腸,關羽問如何煮。

  李孟羲略做沉思,“用水煮就行。嗯,或許可稍加些酒,去去腥氣。若有姜蒜花椒,更好。最後再撒些鹽巴。”

  關羽聽完,點了點頭,“某去拿酒。”

  現在軍中酒水管制,因爲酒可蒸餾出烈酒,烈酒可救命之用,李孟羲跟劉備建議,酒水可以全留着蒸烈酒用,而劉備同意了。

  也就是說,除了之前兩次戰事,有功之士被賞的酒以外,其他人沒機會再喝到酒了,哪怕嗜酒如命的張飛,一罈酒也弄不到的。

  劉備關羽以及李孟羲和弟弟磚頭圍在一堆篝火旁,瓦罐吊在篝火之上,開始烹飪,關羽把半壇酒全部倒進了瓦罐中。

  蔥薑蒜是沒有的,調味品只有鹽巴。

  倒完了酒,關羽從衣服裏掏出了一個疊好的布包,包裏有鹽巴。

  之前關羽也沒喫過牛腸,或許是爲了試試牛腸煮完好不好喫,關羽放了不少鹽,估計得有半勺之多。

  酒和鹽已經加入瓦罐中了,旺盛的火苗舔舐着瓦罐的底部,烹飪開始了。

  剛開始煮,弟弟就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不停的站起湊近往瓦罐裏看,看煮好沒有。

  弟弟這個天真可愛的樣子,讓李孟羲三人忍俊不禁。

  “磚兒,過來。”關羽把磚頭拉去,抱在懷裏,“肉還得煮煮,沒熟呢。”關羽笑着捏了捏磚頭的小臉蛋。

  見弟弟待在這裏挺好,李孟羲起身,“我弟就放着,麻煩兩位照看,我去營裏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漁網。”

  李孟羲就要走,見他忙碌成這個樣子,劉備不忍,出言挽留,“慌甚,等腸煮好了,喫完再忙!”

  李孟羲笑了,“腸可不好煮,得煮很久。我先去找網,找到回來再喫不遲!”

  李孟羲朝中軍去了?

  中軍幾乎近萬民夫,魚龍混雜的,鬼知道誰身上就藏着張漁網。

  去中軍前,李孟羲找了個小袋子裝了些糧,揹着過去。

  李孟羲一至中軍大營,見到了四處巡視的遊騎,便上前耳語一番,委託他們幫忙。

  片刻後,遊騎四處,滿營呼喊。

  “誰有漁網,拿來可換糧!”

  “誰有漁網,拿來可換糧!”

  沒多大一會兒,真有幾人帶着漁網來了。

  事情辦的如此順利的原因是,李孟羲已在軍中樹立起了金石一般的信譽,前面不管是着人編草鞋編筐,等等事務,民夫多有得利,因此再找什麼東西,全營呼喊一遍,民夫熱情響應。

  身上帶着漁網的人,有四人。

  這四人有老有少,拿來的網,網的狀況也不盡相同。

  第一面,是一個大嫂拿來的,與其說是一張網,不如說是一塊網,李孟羲接過不過桌布大的一塊麻網,李孟羲還沒說什麼,圍觀的人就哈哈笑了。

  這算個什麼網。

  民婦大姐頓時不好意思了。

  最完整的,最像是一張網的網,是一個沒牙老人拿出來的。

  老人用顫顫巍巍的手,從胳膊下夾着的一個破布團中,拿出了疊的很整整齊齊疊成了十幾層的一張麻網。

  老人小心翼翼的手捧着麻網遞給了李孟羲。

  看來老人很愛護這張網的,可是,當遊騎們幫忙各拉一角,把網拉開之時,這張被老人很愛惜的網,依然狀況堪憂,破了大大小小的洞。

  並不完全如人所願。

  李孟羲撓頭。

  他仔細的看過漁網,老人家給的漁網,最令人滿意的一點是,漁網是細麻線織的,網眼比較小,網眼只乒乓球大小,應該能網到巴掌大的魚,大魚就更能網到了。而且,老人家的網雖然破了,但是邊角沒破,網的形狀依然是完整的形狀。

  這意味着,網面比較好補,只要把網面補好,就可以直接捕魚了。

  除了老人的這張完整的網以外,其餘的,兩張破的成了一團爛麻的網,還有那大姐的那巴掌大的網片,都不堪用的。

  李孟羲歪着腦袋,想了想該如何額定賞糧標準爲好。

  網等於是生產資料,一張網,等於源源不斷的魚獲。

  一張完整的網,得多給點。

  殘破的網,補起來麻煩,就給兩斤糧算了,民婦大姐那一片桌子大的網塊,可以作爲補料縫在其他網上,給糧的話,就給兩把好了。

  於是,想清了該如何賞糧,李孟羲先給民婦大姐捧了一捧糧,民婦大姐本來覺得拿一塊破網,都有些丟人了,都不打算要糧了,沒想到李孟羲還真的給糧。

  民婦大姐喜出望外,忙抻起衣服去接糧。

  然後,貢獻了兩張破網的人,李孟羲讓其自己拿,每人拿糧兩斤。

  衆目睽睽之下,誰好意思多拿。

  最後,小糧袋裏剩了許多糧,“老伯,回去拿碗來。”李孟羲見老人手裏沒個盛糧的東西,出言提醒到。

  見老人顫顫巍巍的往回走,李孟羲不忍,叫住了老人,“老人家,連袋子一塊與你吧。”李孟羲笑着,把剩的大部分糧,估計有八九斤糧,連同袋子一起,一起給了老人。

  老人反應似乎有些遲鈍了,他張着沒牙的嘴巴,朝李孟羲笑了笑,眼角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

  “遊騎大哥,幫忙照看下長者,別讓人欺負了,搶了他糧。”李孟羲特意交代。

  “好說!”馬上絡腮鬍遊騎大哥豪氣的一揮馬鞭,“在俺眼皮子底下,誰敢作惡?”

  李孟羲之所以臨時起意,委託遊騎照看老人,是想到人心險惡,這麼多人見老人得了一袋子糧,難免有人見財起意。

  李孟羲特意交代了遊騎有句,大庭廣衆之下,有了遊騎的擔保,當能震懾屑小。

  若本沒有壞人,多此一舉無妨。

  但若真有壞人,此舉可以防萬一。

  大功告成,李孟羲找到了破網。

  下一站,去找人把網補起來。

  補網李孟羲不會補,得找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有,軍中有一個繡工精湛的繡娘,還有很多會縫東西的婦人們。

  今日不行軍,婦孺營滿營都是篝火堆,篝火會不停添柴一直燒一天之久,因爲一場大雨,好多人的鋪蓋衣服都溼了,得趁今日,把衣服被褥烤乾。

  李孟羲帶着漁網來了,找到之前縫防雨袋的繡娘柳氏,“柳姨,你能幫着用麻線把漁網補起來嗎?”李孟羲拿着破網,有禮貌的問。

  第三百五十四章關於新軍制的思考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