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魚鷹舟

作者:南宮我夢
小小一魚鷹舟,李孟羲認爲結構簡單極了。

  可魯犁就是理解不了到底怎麼回事。

  沒得辦法,李孟羲抓耳撓腮的想了一會兒,他想到了好辦法。

  既然用話解釋不清,那就用泥巴,捏出個大概。

  李孟羲需要黃泥,魯犁代勞拿鐵鍬就地挖了一些泥,

  李孟羲把泥澆上一些水,活成泥漿,然後也不嫌髒,拿泥巴開始捏船了。

  弟弟以爲李孟羲在弄啥,好奇的湊近看。

  沒多久,李孟羲捏出了大致的魚鷹舟的船型。

  泥巴捏出的船型正如李孟羲記憶中的船型一樣——兩個香蕉狀的小型船體,中間有連接兩個船體的橫槓,在左右兩個船艙上,有供腳踩的踏板。

  船艙並不是全部遮蓋起來的,前後留有開口,用於存放網到的魚。

  李孟羲弄了一手泥,把泥模做好,拿給魯犁看。

  魯犁看的直撓頭。

  “如何?能做嗎?”李孟羲好奇的問。

  “能做是能做,怕是漏水。”魯犁嘀咕着。

  嚯,出大問題了。

  李孟羲只想到魚鷹舟船體簡單,他只以爲,船就是木板釘成的而已,卻忘了造船需要的技術力有多高了。

  古代沒有能力用整塊材料做船,船身是用木頭拼做的,包括船底也是木頭拼的。

  少有足夠大的大到能直接掏出一個完整船體的大樹,而且就算有這麼巨大的樹,直接掏出一個船,強度也是不行的。

  因爲船體各部分受力不同,有的部位必須得加強,有的部分必須得減重,直接掏出的船,船體各部分材料強度一樣,並不結實。

  沒有足夠大的樹,所以造船之時,船還是用木頭拼接起來的。

  既然是木頭拼接成的,木頭與木頭之間的縫隙肯定容易進水。

  在現代化的造船工業中,鋼鐵巨輪可用各類焊接技術焊住鋼鐵之間的縫隙,而木頭船,木頭和木頭之間的縫隙就沒辦法焊了。

  古人在解決船體縫隙時,一是在造船時,船底儘可能用整塊木頭做底,減少縫隙。

  二是,木頭間的縫隙,可塞入麻纖維之類的填充物,把縫隙給堵死,填麻之後,會在縫隙上再刷上桐油,然後是生漆,有時還有用植物或動物的膠,於是,船縫就不會漏水了。

  魯犁不會造船,儘管是很輕量的魚鷹小船,魯犁跑了滿場,問有誰會造船,結果木匠營百十人,無人會造。

  魯犁耷拉着腦袋回來了,李孟羲笑着安慰他說到,“就這麼個小船,不會太難。你找人看看慢慢做,不急一時。

  這樣吧,船還交給做雜活的工匠來,船隻要下水不沉,衆人賞糧五十斤,如何?”

  聽到有五十斤糧,魯犁就覺得此事能成,不止魯犁,旁邊幹活的木匠們耳朵很尖,聽說有五十斤糧,頻頻側目。

  交代完做船的事,李孟羲就要,離開了忙碌的木工營地。

  “軍,軍師!”魯犁叫住李孟羲。

  李孟羲停下腳步,回頭看來。

  魯犁支支吾吾說,“有人讓問,說我們木匠,能不能還跟着學學字?”

  李孟羲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魯犁說的什麼。

  在軍中開設掃盲班這件事,是爲提高士兵們文化水平,爲下一步培養合格的基層軍官做準備的。

  如果是戰兵們需要學習,那匠人們就更需要學習了。

  技術相關,學些數理化知識總有些用處。數理化知識好的木匠,比數理化知識差的木匠,更有成長潛力。

  有句話不是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是真理。

  魯犁反饋了一個極好的想法,長時間以來,只顧着給戰兵們上課,把木匠們卻給忘掉了。

  魯犁反饋的想法,得到了五十一斤糧食。

  其中五十斤賞給那個提出意見的木匠,一斤給魯犁作爲他代勞上饋的酬勞。

  魯犁喜氣洋洋,忙碌的匠人們見到又有人得賞了,一個個都是振奮。

  匠營真是個前途無量的地方。

  匠營人才不多,沒一人會造船。

  然而,李孟羲走後,匠人們邊幹着雜七雜八的活兒,邊開始自發的熱烈討論起來,討論船該咋造。

  匠人們的主動能動性可見一斑和生產積極性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激賞法又有多好用。

  回去,李孟羲說了匠營之事。

  劉備笑了,“五十斤糧,便可得一小舟,我看啊,沒有比孟羲你更會精打細算的人了。”

  李孟羲嘿嘿一笑,說到,“五十斤糧,是研發費用。依我看,一艘小小的捕魚舟,工錢要不了十五斤糧食,就能做一艘魚鷹舟。”

  研發二字,初聽很是新奇,於是劉備問研發是何意。

  李孟羲便認真給劉備關羽二人講解何爲研發之意。

  簡單來說,比如說要造一個新的東西吧,一開始不知道怎麼造,就得試着慢慢造,既然是試着慢慢造,花費的時間就很長了。

  而且,要是一遍造不好,還得拆開換個思路重新造,如此一來,工本就高了。

  就算一遍把東西做好,還有可改進的地方,還得繼續修改。

  於是,做一個新的東西時,時間和工本都居高不下。

  研發階段,是不計時間和成本的,爲的就是摸索出成熟的工藝,然後以成熟的工藝爲藍本,接下來纔開始批量生產。

  一般來說,研發的費用是遠高於後續生產過程中單件產品的費用的。

  魚鷹舟研發成本如果只是五十斤糧食,那麼當木匠們摸索出又快又好的製作魚鷹舟的技術之後,按難度來說,一艘小小的魚鷹舟,工作量不會比一架板車要大,原材料只是木頭,不用錢,而工錢,付給木匠們十幾斤糧食就頂天了。

  木匠們做板車,一輛板車的工錢是五十斤糧。

  總不能,一艘工作量少了許多的小舟,工錢也依然是五十斤糧吧。

  覈定工資的標準,依然是李孟羲那條祕而不宣的標準。即,按工時來算,每兩一天工時,賞糧一斤。

  如果一架魚鷹舟,需要六個工匠,花四天時間才能做完,也就是說,做一架魚鷹舟,所需的工時,是單人二十四天的工時,按單人兩天一斤糧的標準算,需支付的糧食是二十四斤糧食。

  二十四斤糧就換了一個能浮在水面捕魚的小舟,簡直太划算了。

  這段時間以來,因爲木匠們做好了板車要發工錢,還有幹雜活的工匠也要發工錢,給攜行具編大簍的工匠也要給發工錢,工錢自然全都是糧食,近來李孟羲支出的糧食已經很多了。

  私下裏,劉備也跟關羽商量了李孟羲大量糧食支出的問題。

  商議的結果是,一則,糧草充裕,一時半會兒無有糧草不足之憂,二則,激賞之法,確實好用。

  索性,李孟羲支出糧食就不管了,任他施爲。

  李孟羲一手建立的木匠營,而今如火如荼。

  夜晚,匠營一片火把通明,忙碌非常,看在眼裏,關羽心裏踏實非常。

  碌碌不停之軍,總比散漫無事之軍,好上千倍百倍。

  李孟羲在繼續說魚鷹舟的事兒。

  既然提到了舟船,關羽突然想到一事,問到,“羲兒,你麾下木匠營,可做得大船?”

  李孟羲愣了下,擡頭看着一臉思索之狀的關羽,“額,魯犁已經問了,我營中無人會造船。若日後有了造船工匠,應當能造大船。關將軍爲何有此一問?”李孟羲好奇。

  第三百五十八章魚鷹舟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