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軟旗與硬旗各自的優劣

作者:南宮我夢
旗幟,軍中缺乏的旗幟系統,按李孟羲對縫補工作的瞭解,一面不大的旗幟,一天就差不多可以縫完了。

  前天把布料和旗幟樣式交代了繡娘柳氏,今天應該已經縫好了。

  白天也沒事幹,除了能寫點東西,思考點東西,再教弟弟學兩個字,沒別的了。

  兵法寫了一滿卷,東西又想不起別的了,弟弟又睡着了,李孟羲就沒事幹了。

  索性,去看看旗幟做好沒有。

  李孟羲招呼車伕老鐵停車,他下車,乘遊騎的馬去了後邊的婦孺營。

  婦孺營,李孟羲找到繡娘柳氏,問說軍旗,柳氏從包袱裏拿出幾面疊的好好的旗面。

  看來旗幟是做好有一段時間了,柳氏對旗子很愛惜,做好之後,給小心的放在了包袱裏,生怕弄髒掛破了。

  隨便拿起抖開其中一面旗子,李孟羲看到,旗幟縫的還不錯,細心的封了邊,針腳都埋在裏邊,看不到一點線頭。

  拿到的這面旗幟,是醫營的營旗,遵照當時李孟羲的要求,醫營營旗用白布爲底,上紋綠色葫蘆,右下角一個不大不小的醫字。

  繡娘柳氏不愧是專職的繡娘,手藝超過絕大多數尋常民婦,李孟羲忘了說要旗面正反兩面都有紋圖案,柳氏卻自覺兩面都紋了。

  白色的旗面底色上,漂亮的嫩綠色線縫出了活靈活現藥葫蘆,葫蘆形正飽滿,葫蘆口還帶着一根小巧可愛的藤,本來可能會顯得有些呆板的葫蘆,因爲這一小節藤,變得生動多了。

  李孟羲不由露出了笑意。

  旗幟從做工到圖樣,完全滿足要求。

  李孟羲帶着分別是,醫,匠,屠,漁,四營的旗幟,離開了婦孺營。

  想了一下,李孟羲覺得,還有事情沒有做。

  早前,李孟羲在推演守城戰法時,就已經想到,如果下雨,軟旗會有旗面被雨淋溼的情況。

  因此,只要有條件,還是儘可能用硬旗,硬旗不怕雨,且無風能展,比軟旗好了太多。

  現在旗面已經做成了,還需要做出骨架。

  李孟羲便來到木匠營,把旗幟交給魯犁。

  李孟羲走,魯犁抻開旗子,好奇的把四面旗幟都看了一番。

  白色旗,上畫綠葫蘆。

  藍色旗,上繡白鯉魚。

  棕色旗,上繡一把解牛尖刀。

  自然,黃色底色上繡一把黑色斧頭的,則是木匠營營旗了。

  木匠普遍文化不高,但以匠營百多人,能識一點字的,還有不少人。

  這識字的人中,卻不包括魯犁。

  魯犁儘管說不識字,可當他把旗幟看了一遍,一下就分出了旗幟都是幹嘛的。

  字不認識,圖畫魯犁能看得懂。

  葫蘆,藥葫蘆,自然就是田卜的旗子。

  畫鯉魚的,自然就是漁營的。

  解牛刀,就是屠匠們的。

  不得不說,作爲一個高級的縫繡爲生的特殊人才,整天跟針線打交道的繡娘柳氏,還是有點審美水平的。

  李孟羲前天和柳氏只交代了醫營的營旗用什麼顏色,別的營旗的顏色則沒交代,其餘營旗配色全是柳氏自己配的。

  三面旗,每一面旗,底色和圖紋的配比都很協調且醒目,藍配白,棕配青,黃配黑,色調對比強烈,容易區分旗面上的圖案,且,感官舒服。

  尤其是,漁營這一面營旗,尤其協調。

  在後世,海軍這一軍種,多用藍色和白色色調。爲何用藍白,這是有講究的。

  柳氏只是個繡娘,她哪裏知道什麼叫海軍,可是柳氏按自己的感覺給漁營配的營旗,竟然與海軍配色暗合。

  漁營,與水有關,說是水軍也不差多少,藍色的旗配漁營正合適。

  若是隻恰巧選了藍色旗面,還能說是碰巧,可藍色旗面,再配白色圖案,則就不是那麼湊巧了。

  藍色和白色乃是最佳搭配,藍色跟任何色彩搭配,都不如和白色搭配美觀。

  果然,專業人士,水平總是有的。

  不管柳氏有沒有專門學過系統的美術和色彩學,柳氏對色彩的鑑賞水平,超過普通人。

  這邊,魯犁看完了旗幟,他招呼道,“石頭,上車!”

  魯犁隨手把旗幟朝一名木匠丟去。

  “好嘞!”機靈木匠抓過旗幟,翻身上車。

  木匠營磨合至今,不用魯犁過多交代,木匠營們都知道該幹嘛。

  爬上車的木匠,推開板車上的半車雜木,騰出了一個放腳的地方,然後,就在車上,抽出竹蔑開始編旗幟的邊框。

  板車作爲移動生產基地的作用,越發凸顯出來。

  如果這個方法沒有推廣起來,就編旗幟框架的這個小活兒,就得等到晚上才能做。

  匠營效率極高,李孟羲把旗幟送回去,沒過多久,頂多兩刻,幾個木匠便在行進的板車用竹蔑編出了旗幟框架,同時把旗杆也做好了。

  轉眼是傍晚。

  遊騎呼喝而過,呼喝紮營之時,呼呼大睡熱的一頭汗的小磚被遊騎的呼喝驚醒了。

  小磚一睜眼,便看到了哥哥。

  “你起來不?”李孟羲笑着摸了摸弟弟的額頭。

  小磚揉了揉眼睛,迷茫了一會兒,爬了起來。

  剛紮營,廂車剛停下,李孟羲和弟弟剛蹦下車,魯犁吭吭哧哧扛着四杆大旗來了。

  李孟羲驚訝了一下。

  不用問就知道,肯定是旗幟做好了。

  李孟羲露出了笑容,不帶耽誤的,立刻就說,“走,咱試試旗幟好用不。”

  別處還在支帳篷忙碌着開始紮營。

  李孟羲讓魯犁隨意把旗幟給找地方插地上,空曠處插一杆,特意在車後插一杆,再往裏走,往帳篷後再插一杆,剩下一杆,李孟羲拿着用力晃了晃,不見其散架,說明結構還算堅固。

  魯犁把旗幟往各處插完,然後,三人便一起朝外走去,李孟羲走兩步,就停下,回頭看看,看能不能看到旗幟。

  往外走十步,回頭看。四面旗幟都能看到,連旗幟上的圖案也看到清。

  插在空曠地的旗幟看的清,插在車後,被板車半擋住的旗幟,也看的清,插的很遠,被人羣阻隔的旗幟,也看的清。

  再往外走十步。

  旗幟依然個個看的清。

  繼續走遠,再二十步。

  此時,已經離開主路很遠了,走到了大路另一側的荒草灘上,離得有點遠了,幾面旗幟上的圖案都模糊了,但是依稀還是能看清。

  再離遠十步。

  旗幟上面的圖案也再也看不清了,但旗幟顏色各異,差別明顯,白,藍,棕,黃,四色。

  一眼能從顏色區分出來。

  放在實際運用中,當義軍整個體系熟悉了各營的旗幟之後,哪怕看不到旗上的圖案,只根據旗幟的顏色,也一眼能找到各部在哪兒。

  繼續再走,再遠。

  離老遠了,插地上的四面旗幟,因爲旗杆高出車輛,高出人,高出帳篷一截,依然可以看到旗幟所在,依然還能區分出旗幟的不同顏色。

  做各部營旗的初衷是,方便有時需要聯絡找人時,能在混雜的車馬人流中,遠遠的一眼找到地方。

  營旗離兩三百米還能起到標識作用就夠了,足夠用了。

  不過,在李孟羲走遠觀旗的這過程中,他發現了營旗的一個極大不足。

  那就是有時可能會因爲角度,看不見營旗。

  四杆營旗,魯犁插的時候,旗面方向各異。

  因爲旗是硬旗,旗面不會招展擺動,就跟個薄木板一樣。

  離得近倒還好,離得遠了,李孟羲發現,其中有一面旗,角度不對,視線恰好和旗面平行,看不到旗面。

  再結合實際應用一聯想,很有可能有時候,人站的角度不對,在營地外圍,看半天,都看不清旗幟在哪,得往邊上繞一下,繞幾十步纔看的清旗幟。

  視覺是直來直去的,而旗幟只兩面,旗面對東西,則在東西兩個方向的人能看清旗子,正南正北看旗子只看到一條線,分不清是哪個營的旗幟,這就,不利於標識和溝通。

  李孟羲眉頭皺起。

  以前還沒意識到,硬旗不是全無缺點的,軟旗也不是完全被硬旗吊打的。

  軟旗能飄動,左右上下亂飄,有微風就能張揚,這意味着,軟旗是三百六十度可見。

  而硬旗,有其視覺死角。

  李孟羲思考解決問題,問題要解決也簡單,做一個十字形的旗,既,旗杆上掛兩個旗面,一個旗面對東西,一個旗面對南北,這樣就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標識了。

  既然都做兩個旗面了,不妨,索性做四個一樣的旗面,這樣反而還可以做成箱體結構,容易固定。

  李孟羲把營旗改進的方法告訴魯犁,大致原理,把旗杆上頭,編一個沒底沒蓋的箱子,只有四壁,然後這四壁骨架上,掛旗面。

  如此,營旗不管哪個角度都看得見了。

  李孟羲還說,如果做三角的框架好編,那做三角的也行。只掛三面旗,一樣能三百六十度無死角。

  而且,說不定三角框架更好呢,地球人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平行四邊形則具有不穩定性。

  三角形框架,不僅省材料,而且還結實。

  三面旗,各分週三百六十度角的三分之一,既各一百二十度。

  魯犁說,三角架子更好做。

  那就,各營營旗,就用三角框架結構好了。

  雖說旗杆上頭加了繁瑣的架子會略顯笨重,但營旗跟戰旗作用不同,笨重一點,影響不大。

  決定了要做三角框架,那麼四個營的各一面旗幟還不夠,同樣的旗幟還需每營各再兩面。

  在之後,李孟羲便又去了婦孺營,告訴繡娘柳氏,把做好的旗,再各做兩面。

  旗幟相關,李孟羲片刻之間就又學到了新的知識。

  其一,他意外弄懂了軟旗和硬旗的優缺點。

  軟旗固然會下雨被雨淋溼,旗面不展,但這個問題,也是能解決的。旗面軟,就算旗面布料再重,就算是溼透了,掌旗官抱着旗杆用力晃幾下,旗面是依然能展開的。

  旗幟只要能展開,便能起三百六十度標識之用,就能讓周圍的士兵看到,又不用一直晃,溼旗晃着極累人,晃個須臾,士兵們都能看到了。

  所以,爲何戰爭片中,發起攻擊之時,要把紅旗用力揮舞幾下,道理就在這裏。

  旗幟揮舞起來,能有三百六十度視角,再者揮舞起來,旗面展開,目標更大,更爲顯眼,能讓士兵們更容易看到旗幟所在。

  或許,旗幟烈烈狂卷之時,其富有動感與力量帶有着一定鼓舞士氣的作用。

  軟旗的優點還有,軟旗旗面可以做的很大,軟旗旗面面積遠大於硬旗。

  因此,軟旗有時比硬旗更醒目。

  軟旗缺點是,一淋雨,旗面就不飄了,有雨還算不得惡劣,天氣要再惡劣一點,霜重鼓寒聲不起之時,雨一淋,冰再一凍,旗凍的硬邦邦,再怎麼用力揮舞,都跟棍兒一樣,舞不開。

  軟旗的優點總結是,第一,輕便,第二,有三百六十度視角,第三揮旗烈烈,力感十足,可鼓舞士氣,第四,旗面廣闊,遠超硬旗。

  而硬旗優缺點是。

  硬旗缺點一是笨重,二是不能有全角度視角,三是旗面較小,四是硬旗不能烈烈揮舞激昂士氣。

  硬旗的優點則是,不怕風雨冰霜,不用用力舞動旗幟。

  結合兩種旗幟之優缺點,李孟羲重新審視了一下該如何設計軍中的旗幟系統。

  軟旗與硬旗,優劣各異。

  能否,集軟旗硬旗之優,使其輕便,醒目,無視覺死角,能於風雨冰霜中旗面展立,且能動之鼓舞士氣,李孟羲認真思索,不能得到答案。

  此時不能有答案,不意味着日後也沒有答案。

  李孟羲把問題着重記下。

  營旗新做成,缺點還有,那就是不夠方便。

  旗杆柄部應該削尖一點的,便於隨手把旗幟插在地上。

  魯犁把旗幟扛過來時,旗杆柄部還是平的,往地上插非常費勁。

  當李孟羲在車上記完了軟旗硬旗相關,他去匠營,跟魯犁提起旗杆的問題時,魯犁嘿嘿笑了。

  原來,不用李孟羲提醒,這麼簡單的個小問題,木匠們生活經驗豐富,很容易看到此問題,然後順手把旗杆削尖了。

  木匠們覺得不是事兒,在李孟羲這裏,再小的智慧成果,也值得褒揚。

  問,是誰想到把旗杆削尖的,竟找不到了人,因爲木匠們拿起旗杆幾下就給削了,沒人提醒,也沒溝通,無法確定是誰的想法。

  無奈之下,削旗杆的人,每人一斤糧。

  李孟羲學習能力比別人強一點,他想到,既然旗杆柄端可以削尖便於插進土裏,其實,旗杆上邊。可以安個槍頭,尤其戰兵,這一點極其必要。

  旗手手中拿着旗了,就沒辦法再拿刀了,旗手跟隊衝殺時,如果旗手不能搏殺,那麼就嚴重浪費了一個人力。

  所以,十人隊的隊旗,其實就是個槍,上邊綁了個旗,此旗手,既是槍兵,又是旗手,極盡人力之用。

  十人隊的旗手毫無疑問,必須用旗槍,不然,每十人就有一人無法作戰,人力浪費嚴重。

  那百人隊千人隊的旗手,大旗之上,有無安槍頭之必要?

  李孟羲深思熟慮之後,有了些結論。

  “按戰場層級,十人隊隊旗最小,百人隊隊旗稍大,千人隊再大,以使層層分明。

  故而,十人隊旗槍輕便,搏殺無礙;百人隊,旗稍重,若仗旗搏殺,稍笨重;至千人隊隊旗,旗更重,更不利搏殺。

  且百人隊之旗,只百人從之,敵衝至前,旗手仗旗刺敵,旗須臾倒伏,無大礙。

  然,千人隊之隊旗,千人仰之,千目視之,責權重矣,不能有須臾之傾伏。

  故,千人隊之掌旗官,不得伏旗刺敵,千人隊隊旗可不安槍頭,亦嚴令,千人隊掌旗官,敵臨之時,不可倒旗禦敵,可抱旗暫退,可插旗於地,拔刀自上前搏殺,而不可使千人隊旗有片刻失匿。

  至於百人隊之隊旗,則不需此嚴令。”

  總之,百人隊十人隊的旗子,有安槍頭的必要,且百人隊十人隊的旗幟也輕,用來殺敵也能用。

  但是,千人隊旗幟就有點重了,不僅不方便用於搏殺,還因爲千人隊隊旗是極其重要的戰場標識,不能有失,所以,千人隊旗,就算配槍頭,也沒必要拿之戳人。

  步兵旗幟是這樣。

  至於騎兵,貌似,騎兵的戰術動作決定了,騎兵的旗槍,只要平端,藉助馬速衝擊,就能發揮旗槍的殺傷力,而根本不需抱着旗槍奮力猛戳。

  這就說明,步兵之千人隊旗,拿着不能搏殺,騎兵之千人隊旗,完全可以架旗槍廝殺。

  由此,軍中旗幟系統的初步考量有了。

  步兵中,十人隊之槍旗,用軟旗,百人隊之槍旗,也用軟旗。

  因,這兩級戰旗有當做兵器來用的需求,若用硬旗就太重了。

  槍旗用軟旗,或許還能有實戰之用法,把旗面抖起來,往敵人臉上掃,能擾亂敵人視線。

  步兵的千人隊旗,則可用硬旗,因此旗沒有當做兵器搏殺之需要,用硬旗重一點無妨,用硬旗還能避免雨水和冰雪對旗面的影響。

  至於騎兵,十人隊,百人隊,千人隊,隊旗全用軟旗,冰雪雨水對騎兵旗幟的影響沒那麼大,戰馬跑起來的時候,速度極快,旗幟很容易飄揚起來,縱是有冰霜,顛簸兩下,也給抖落了。

  綜述之。

  “軍中旗幟,軟硬劃分應如此。

  步十人隊用軟旗,步百人隊用軟旗,步千人隊用硬旗,萬人隊,用硬旗。

  騎則全用軟旗。

  若水軍,則水軍全用硬旗,因,水上潮溼,旗易溼,再者,船上狹窄,無有揮舞展旗之空間。

  後勤各部,用硬旗,其旗幟無有作戰之需。

  守城之時,標識之旗,用硬旗。守城之時用硬旗,因城上狹窄,兵力不展,且城池固定,守位固定,各隊標識之旗,插於城磚既可,不需佔用一人力。

  硬旗不怕風雨,無人揮舞亦展,於此時,硬旗遠優於軟旗。”

  旗幟系統,再次進一步完善。

  只剩唯一不足,李孟羲未能找到一種具有軟硬旗兩者優點的特殊旗幟。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