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道理相通的制衡法

作者:南宮我夢
詐敗這一條神奇的計策,李孟羲學會了幾分,得到了幾分精義。

  這只是今日一戰,發現的第一點不足。

  第二點,在戰術方面,以前還在糾結,給全軍士兵一人配一條繩索,到底有沒必要。

  現在知道了,繩索是重要的輔助工具,可用來綁縛行囊,爬山渡水時,也是通行工具,還能用來拉倒敵軍寨牆,能用來拉絆馬索,能在遇到嚴密盾陣時,繩索綁個圈往敵軍陣型中一扔,不管是套住人還是套住兵器,往外一拉,頃刻就讓敵軍陣型出現個破綻,特殊的裝備,有時能產生常規軍備所不具備的奇效,要是需要抓捕敵將時,士兵們拉繩索圍捆,不一會兒就把敵將給撞翻在地。

  於今日一戰,繩索的最大用處在於,抓捕潰兵之時,用繩子把俘虜綁起來,便於看押。

  軍中戰兵沒有配繩索,而與黃巾的戰事,勢必少不了要抓俘虜潰兵的時候,因此,繩索必須要全軍配備。

  關於如何用繩子綁人,李孟羲花不多的一點時間,想到了一套方法。

  “俘虜綁縛法,要義有二,其一,俘虜背手綁腕,如此,其難以自解;其二,一繩縛多人,此舉要義在於,以多制少。若只一人,其手被縛,則看押稍鬆,其擇機就逃,若雙人同縛一繩,一人若要逃,則必說服另一人,另一人若膽小則不敢逃,則此兩人,皆不能逃,必兩人皆膽大方能逃,若三人共縛,必三人皆膽大方能逃……以此類推,人有勇有怯,人越多,利益糾葛越多,其成事難度越大,其成事可能越小。

  此道理,竟與早日防養雞人偷蛋之制衡法相同,看來萬般道理,殊途同歸。

  故,俘虜多人縛一繩,則極大減小俘虜逃遁之可能。”

  關羽詫異了,他好奇李孟羲的腦回路,怎麼綁個俘虜,都能這麼多學問。

  李孟羲想問題的角度,總是奇怪而獨特。

  除繩索需要下發以外,李孟羲還有別的想法。

  早些時候,李孟羲想到了繩索裝備,可以作爲特種軍備配備于軍中,如帶抓鉤的長鉤,可以用來拽拉敵軍寨牆,騎兵則可效仿遊牧民族配備套繩,套繩的用處在於,打掃戰場時,如果有驚散的戰馬,還不好抓,有套圈就好捉的多了。

  戰馬寶貴,一戰下來,戰場上驚散的無主馬匹多矣,如果我軍騎兵普遍配了套圈,那麼每戰後打掃戰場時,就能多抓個幾十匹戰馬,幾十匹戰馬是多大財富。就算往低了算,把戰馬當儲備糧食,多幾十匹戰馬,能多許多肉食,說不得,關鍵時候,多這一點肉食,軍糧就能多撐幾天,成敗關鍵或許就在此處。

  當時想起遊牧民族抓馬用的繩套時,李孟羲還想到一種抓羊的絆羊索,一根短繩,兩邊繫着石頭,騎着馬追羊,追差不多近了,把絆羊索朝羊丟出去,只要碰到羊,繩索上的石頭就會在慣性和離心作用之下,自動朝羊腿纏去,一下就把羊腿栓住了。

  好像,的確有些時期,北方胡人會用絆羊索用來抓奴隸。

  現在遇到抓捕效率不高的問題,李孟羲就想起了當日所寥寥幾筆記過的東西。

  李孟羲央關羽做絆羊索,關羽就去找繩索,還有石頭。

  不一會兒,關羽回來了,手中提溜着一根半短草繩,草繩兩端綁着石頭塊。

  李孟羲看了看絆羊索,綁的還行,石頭綁的緊緊的。

  四處看了一眼,“那兒。”李孟羲指着一個樁子說道。

  大致離了十來多步距離,十四五步的樣子,關羽看了樁子一眼,提溜着絆羊索手中悠了兩圈,然後脫手一丟一擲,絆羊索嗚的一聲打着轉朝樁子飛了過去。

  臨近樁子,是中間的繩子先撞上樁子的,然後繩索兩頭的石頭由着慣性和離心力繞着樁子力道不減的纏繞起來,眨眼間就在樁子上纏了一圈又一圈纏的死死的。

  十幾步至二十步距離,絆羊索準頭還可以。

  樁子一纏一個準,那人呢?

  人逃跑的時候,纏人如何?

  本着實事求是的想法,李孟羲建議,找來一個人真正的試試絆羊索到底用着好不好用。

  關羽打眼四處一掃,“虎子,過來!”關羽朝一個扛着柴走過的戰兵喊到。

  將軍有召,虎子放下肩上的柴捆就過來了。

  “虎子,跑起來。”關羽悠着手裏的繩索道。

  虎子有些不明所以,看了一眼關羽手裏的石頭,感覺怎麼有點不妙。

  將軍讓跑就跑。

  虎子撒腿就跑。

  關羽眉一挑,眼一眯,手中繩索嗚的一聲轉的更急。

  虎子很機靈,知道沒好事兒,跑的很快,當虎子跑至十步的時候,關羽咻的一聲拋出了絆羊索。

  一招中地,虎子哎吆一聲,失衡摔倒在地。

  李孟羲看的分明,絆羊索沒有完全把虎子雙腳給纏實,但是虎子跑的正急的時候,腳被絆羊索一帶,身體瞬間失衡,就沒辦法再跑了,一下倒地。

  絆羊索用來抓人能用。

  只是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絆羊索有些累贅了,有一定份量,增加多餘負重。

  如今對手是黃巾兵,抓俘虜很重要,絆羊索有必要全軍配備,但日後,除卻與黃巾戰事以外,絆羊索就沒必要作爲常備裝備每人帶一個了,頂多,當成特種軍備,百人隊一級的裝備,每百人,裝備一個絆羊索就行,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來絆呂布的腳。

  軍中繩索收集起來不難,劉備曾特意讓遊騎商隊買了許多生麻,當時買生麻的時候,是發現編步人甲時,繩子不夠,生麻買來是用來編繩子的。

  再後來,商討渡河過水的工程技術時,說到搭浮橋吊橋時,需要很長的幾十丈長的繩子,而這麼長的繩子,軍中沒有。

  所以,爲備不時之需,軍中早就開始着人編繩索了。

  如今到需要有足夠的繩索的時候,軍中囤積的長短繩子,不至於找不到。

  如今日之戰,若是準備充分,何止才抓到幾百個俘虜。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