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鳴鏑三百一夜成

作者:南宮我夢
李孟羲問,俘虜逃了多少人,劉備也一時答不上來。

  劉備勸說讓李孟羲先去休息,夜太深了。

  李孟羲搖頭。

  “軍中有大不足也。”李孟羲道。

  劉關張三人目光瞬時就看過來。

  李孟羲自顧說着,“早前文安縣,我與玄德公依城練兵,當時論守城之法,其中守城戰法有一則爲,劃分城垛,一隊守一垛,別處敵軍登城,旁人不必全往去救,以防爲救別處,人頃刻走完,又致己處空虛。

  此按葫蘆起瓢,敵未至,虎已離山,大不妥。

  故,守城之時,一隊一城垛,謹職各守,不得輕離。”

  “今晚,正中【敵未至,虎已離山】之錯。”李孟羲沉聲道。

  “俘虜是從東逃,是從西逃,某不知。

  可因俘虜之擾,巡邏隊慌慌集結一處,集結於東,則西南北便空虛,集結於西,則東南北則空虛。

  若敵某日用聲東西擊之策,深夜於東做佯攻之勢,我四向守營之士,皆涌向東去,餘下三向空虛。若敵大隊若隱藏於南,我守兵走時,其突然殺來,豈不不妙?”

  李孟羲一席話完,劉關張三人陷入沉思。

  確實是個大問題,劉關張三人只留神爲何俘虜跑了,暫時未注意到巡營隊的動向。

  李孟羲一說,劉關張就意識到了問題。

  劉備皺眉沉思良久,沉吟到,“可仿用守城戰法,守城之時,一隊分守一垛,不得輕離。

  於夜守之時,也可一部守一門。

  聞東門有亂,西門不得輕動。

  南有亂,北亦不得輕動。

  夜守,類於守城,同屬御守,戰法竟有相通之處。”劉備若有所思。

  很有水平,劉備都會總結了,都能總結出同屬於守禦的夜間防守和守城之間的普遍內在聯繫。

  這本是李孟羲擅長,劉備也開始逐步走向總結與推演的新的高度了。被某人影響了。

  今晚因俘虜遁逃,暴露了夜晚巡邏守備的極大不足,問題暴露出來,危害就不大了。

  要解決掉問題,加一條夜間巡邏條令就好了,規定,守東門的就守東門,西門喊殺聲再亂,東門無令不得動。

  其餘三門依然。

  “除此以外,還有。”李孟羲又道,他擡頭看向劉關張三人,問,“俘虜追回來了嗎?”

  劉備道,“追出很遠,沒追見人。”

  李孟羲點了點頭,“這便是,問題所在。”

  “敢問玄德公,關將軍,三將軍,夜裏四下漆黑,該追出去是不該?”

  “怎不該?”張飛瞪眼。

  則關羽皺眉。

  劉備嘴巴張了張,沒有說話。

  張飛說,俘虜逃了,肯定得追。

  李孟羲笑了,笑問張飛,“敢問三將軍,你追俘虜,追出多遠算止?”

  “追到爲止。”張飛想也不想就答道。

  “那好,假若三將軍追敵冒進,萬一撞見黃巾大軍,黃巾萬矢齊發,將軍恐怕凶多吉少。”

  張飛不愛聽,心說就真撞見黃巾,憑啥是他黃巾先能射俺,而不是俺趁他不備,一氣沖垮他營寨。

  張飛雖說不愛動腦子,可並不蠢。

  張飛稍一思索,明白了過來。

  夜裏行軍,目不能遠視,要是敵軍埋伏某地,走近也不能看見,極易中伏。

  張飛手撓着鬍子眼瞪的更大,做沉思之狀,“噫,照小孟你這麼說,夜裏還不能出營追人了。”

  “正是。”李孟羲點頭,“追出個兩三百步就成了。”

  “不僅俘虜逃了不可追,若是有朝一日,敵軍夜襲,而後其攻我不下,敗退而回。

  此時,我若追擊,也萬不能追遠。

  我不能知,其是否夜襲爲假,引我出寨爲真。

  我若引精騎追殺,萬一中伏,我精騎盡失。

  若是軍中大將追出,則失大將。

  夜出追敵,利小而害巨,不爲也。

  夜裏漆黑一片,縱追趕,敵四散奔逃,十人不能見一人,追擊成效甚低。

  故而,夜間絕不可遠出。”

  李孟羲如此總結。

  想甘寧有百騎踹營之壯舉,把曹操大營攪的一片混亂。

  曹操吃了大虧,待反應過來,盛怒之下的曹操約束住了諸將,不讓追擊。

  曹操深通兵略,深知若是追擊,萬一吳軍在路上又有埋伏,損失更大。

  夜晚的夜色就是天然的不利因素,被有備算無備之下,進攻的一方必然要冒極大的風險。

  這是第二點,李孟羲發現的疏漏。

  尚還有第三點。

  李孟羲奇怪的問,“要追逃兵,爲何不見騎兵追擊?”

  關羽道,“騎兵夜裏不守夜。”

  李孟羲明白了,騎兵金貴是吧。

  騎兵能發揮的作用比較大,所以,儘可能的節省騎兵的體力,不讓或者少讓騎兵幹活,這個做法沒問題。

  按權重來分,如果有活兒,優先給步兵幹,優先給步兵中的槍兵幹。

  因爲槍兵結陣作戰,體力哪怕損耗了不少,只要能拿的動槍,排的好陣型,依然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有活兒先讓槍兵幹,然後是刀盾兵。

  之所以刀盾兵排在槍兵之後,因爲刀盾兵是要憑體力戰鬥的,抱盾跟敵軍盾兵對撞也好,抱着盾往敵軍陣型中撞也好,需要體力,刀盾兵搏殺之時,也是殘酷的肉搏,更需要體力。

  所以,槍兵體力損耗,還不怎麼影響槍兵戰鬥力,但刀盾兵若是沒力氣了,戰鬥力則銳減。

  排刀盾兵之後,應該是弓弩手,彎弓射箭極其耗費體力。要是因爲幹活,把弓弩手體力耗完了,突然開戰,弓弩手開不了兩箭手就發軟,弓弩部隊就廢了。

  最後的大爺一般的兵種,是騎兵。

  幹活兒的次序,正好是跟挑選兵員時的權重反着來的。

  槍兵沒人權。

  夜裏巡營士兵全是步兵,這個做法稍微有些不妥。

  就拿今夜俘虜夜逃這件事說,要是有一兩隊待命的騎兵,哪裏有動靜,直接風一般的就追過去了。

  騎兵速度極快,步兵沒追到人,把人跑了,若有騎兵出馬,斷然不致其遁逃。

  再有,若是敵軍派兵來夜襲,然後敵軍攻我不下,敗退,此時應該稍微往外追一點,敵軍敗退之時,正是收人頭的好時機。

  如果敵軍是步兵來偷襲,我派步兵出去追,步兵追步兵,慢騰騰的追不上,頂多能漫無目的的亂放箭能射中幾個人;若敵軍是騎兵來偷襲,其敗退之時,我派步兵去追,更追不上了。

  而如果派騎兵,敵若步兵,步兵逃也逃不快,我兩隊騎兵追過去,須臾就能追上,然後一陣追殺,少說,能讓敵軍丟下幾十上百具屍體。

  敵若騎兵,騎兵逃的快,我派騎兵去追,有可能咬到敵軍尾巴,射落三五騎。

  故而,夜裏守營,得留少許騎兵守夜。

  現在軍隊規模不大,若日後,十萬大軍,大軍紮營時,營地綿延幾裏。

  此時,哪個角有敵情,就得立刻彙報主帥,讓步兵跑,從這頭跑那頭,半天才到,還是騎兵傳令迅速。

  因此,巡夜條例得優化,需要留騎兵加入巡邏隊伍。

  李孟羲被亂糟糟的聲音大半夜驚醒,然後弄清發生了什麼之後,他意識到的問題,就是這些。

  第一,巡邏隊統籌問題,各隊自負責各隊巡邏區域。

  第二,夜間不能輕出,縱是敵攻來而後大敗也不能追出太遠。

  第三,巡營隊伍中應配置少量騎兵。

  第四,軍中人力之全局統籌。若軍中有雜務,優先派槍兵幹,人不夠,再派刀盾兵,再不夠,再派弓弩手,再後是騎兵,再後方是將官。軍中將帥,實則完全沒必要幹任何雜務的,根本沒必要做什麼親兵之舉,做什麼同力同勞。幹過體力活的知道,幹活的時候,心臟砰砰的跳,不歇十來分鐘靜下來,是根本沒辦法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

  就如定軍山一戰,夏侯淵作爲一軍統帥,不去歇着,反而去前線幫士兵們搬鹿角,然後黃忠衝殺過來,夏侯淵慌里慌張還沒爬上馬,就被一刀砍了。

  假設說夏侯淵如果沒有被砍,而是幸運的逃回中軍了。那麼擡鹿角擡了半天,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心臟怦砰跳的夏侯淵,縱是逃回中軍,夏侯淵一時半會根本靜不下來,根本沒辦法冷靜思考,連指揮都難以冷靜指揮。

  夏侯淵縱是沒被黃忠砍死當場,曹軍依然很大可能會大敗。

  夏侯淵死的很蠢,要不,曹操罵夏侯淵爲白地將軍。

  故而,作爲一軍統帥,夏侯淵能屈尊和士兵們一起忙碌,愛兵如子,難能可貴。可作爲一個統帥來說,要時刻保持冷靜的思維。

  要保持冷靜,就要儘量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和思維冷靜是相對立的,有一,就不能有二。

  與夏侯淵相比,人家諸葛孔明高明的多,人孔明整天羽扇不離身,試想想,天熱如火的時候悶熱煩躁,怎麼也冷靜不下來之時,要是扇扇風,一涼快,不就能冷靜下來了。

  人諸葛孔明,連馬都不騎。可能是人家知道,馬上不能靜思,馬上顛簸,運動量不小,騎馬顛簸一會兒,不亞於小跑一陣了,也影響思考。

  所以人家諸葛孔明,坐小車,穩如老狗。

  要不人家怎麼以智壓人呢。

  大熱天的,對面,敵將騎馬過來,敵將心臟顛的怦怦亂跳,太陽又曬,曬的敵將頭昏眼花。

  這邊,孔明是坐着小推車過來的,天雖熱,孔明羽扇輕搖,一點汗沒出。

  好了,都不用不說鬥陣那麼高級的問題了,來考速算。

  都知道,剛大太陽下跑了一會兒直接做題,跟空調屋裏一直待着然後開始做題,哪個狀態做題效率高。

  李孟羲覺得,也得弄個羽扇,也得弄個小推車。

  別人如何李孟羲不知道,反正他覺得他自己如果熱的不行,都煩死了,考慮問題肯定沒思路。

  孔明的羽扇和推車不錯,很快,就成李孟羲的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