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機盡佔

作者:南宮我夢
論數古之名將,兵仙韓信之名,巍然一座雄峯。

  十面埋伏之陣,曾只聞其名,不知究竟,今日能初見一二,李孟羲眼界大開。

  目光掃過腳下的巨幅地圖,腦海中快速過了一遍所有,李孟羲不覺皺眉,“十面埋伏,如此龐然大陣,,先機盡佔,百戰百勝乃是必然。”

  擡頭看向張角,李孟羲眉頭一挑,認真問道,“此陣破解之法爲何?若敵軍用十面埋伏,如何應對?”

  張角笑了,笑着搖了搖頭,“某隻知用陣一二,不知破陣之法。

  西楚霸王何等英雄,遭十面埋伏,不也僅以身還最終落得自刎烏江?

  自兵仙韓信之後,未曾聞有破十面埋伏之策。

  若說一人能破此陣,某知一人。”張角笑道。

  “此人是誰?”李孟羲極其好奇,瞪着大眼睛看向張角。

  張角看着滿臉稚嫩的李孟羲,笑得開心,“便是公子。”

  李孟羲愣了好一會兒。

  還以爲,能破解十面埋伏的,是南華仙人之類的厲害角色,張角卻說了一個突然的答桉。

  好半晌,李孟羲滿臉狐疑,“我?我能破十面埋伏之陣?我怎不知我能?”

  李孟羲很有一種被張角耍了的感覺。

  張角則無比認真,直視李孟羲,鄭重說道,“前有所言,我觀公子,乃破軍坐命,身應天下兵劫,公子怎知不能破十面埋伏,怎妄自菲薄?”

  說罷,張角似笑非笑看着李孟羲。

  張角這麼一說,不迷信的李孟羲,還就真信了。

  若說這漢末亂世,誰人可笑傲天下,除我輩穿越者,還能有誰?

  十面埋伏,的確能佔盡先機,敵十面埋伏若成,先機盡失,地利盡失,難與相抗,又何談勢劣之能破陣反勝;兵仙韓信,確爲兵家絕峯。

  然,李孟羲不無豪氣的想,他韓信是人,我李某人不也是人?

  世間真有毫無破綻的完美陣法?無有。

  那必然,是陣法便有破綻,十面埋伏,亦必有破解之法,縱是先機盡失,敵合圍重重,仍有反勝之法,只是暫時沒找到罷了。

  心態一經轉變,李孟羲立時便有了足夠的信心。

  他目光復又掃過地圖,掃至腳下,尋找敵我對峙的起始之處。

  敵我現下對峙於……鉅鹿西南。

  李孟羲以兩軍對峙之起始點爲擴散,向南東西各向延伸,思索三兩日後之可能敵我之勢,可能對策。

  良久之後,李孟羲皺眉,他擡頭,看向張角,“若官軍東西南北皆走,則其必能東西南北四向滿境逃竄,則戰事必拖延日久,如今我軍糧草不能長持,久持不利。

  某思,若埋伏有用,何必埋伏十面?合圍有用,又何須十面皆圍?”

  李孟羲忽而擡頭,目視張角,鄭重道,“不需十面埋伏,某隻需埋伏一面——埋伏在東,某讓往東,他皇甫嵩便只能往東,某讓他不能四境逃竄,他便不能四境逃竄!”

  李孟羲說的霸氣。

  張角看着面前神采飛揚的少年,忽然笑了。

  張角說十面埋伏之陣或有破綻,且破陣之法,必出於李孟羲之手,這只是恭維而已。

  可不曾想,李孟羲還倒真有一種非比一般的氣勢,“若埋伏有用,何須埋伏十面,若合圍有用,何須十面皆圍。”只此一句,便讓張角覺得,似乎很對……能一戰定分勝負,還何需奇勝連綿,若埋伏強絕,一伏便足以大敗敵軍,何需十面重伏。

  張角幾乎被李孟羲說服了,有那麼一剎那,張角幾乎覺得,十面埋伏之陣過繁而無大用。

  但很快,張角自嘲笑了,兵法一道,艱深微妙,十面埋伏必有道理,只是自己所學不深,不能盡知其妙。

  不過。

  張角看向面前的小少年,心中感慨,假以時日,十面埋伏精深要義,必能重現於此少年之手。

  ——

  一夜忙碌,一夜也未睡的李孟羲,看鉅鹿全郡地圖已得,於行軍之時威懾官軍之十面埋伏之勢也已知其佈置,李孟羲與張角告別,帶起所有地圖回營。

  等了快一夜了,再有一個時辰,天都要亮了,徹夜等候的劉關張三人,終於等到了李孟羲回來。

  李孟羲回來時,身後跟着一黃巾勐士,勐士懷中,抱着許多布匹。

  於中軍大帳,李孟羲把所有布匹攤開在地上,一卷一卷對起,布匹鋪滿了帳中空地。

  劉關張三人目視地上線條縱橫,標準清晰複雜無比的巨幅地圖,三人詫異,不約而同的看向李孟羲。

  “此爲何?”劉備問。

  李孟羲揹着雙手,挺胸擡頭,氣勢士足的沉聲說到,“此爲,十面埋伏之陣。”

  好一個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放於浩如煙海之典故中,能且只能是楚漢相爭之時兵仙韓信藉以殺敗霸王項羽之絕頂軍陣之法,只要熟讀史書,不會不知十面埋伏。

  劉關張三人恰是讀過史書之人,焉能不知十面埋伏之陣。

  看劉關張三人皆面有問詢之意,李孟羲略做思考,把龐然繁巨之十面埋伏戰法,以儘可能簡單的講給劉備三人。

  “此戰法,正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要義。

  我軍能盡知山川地勢之詳,道路之通達,屋舍之落聚,便能盡佔地勢之利,盡用地勢之險。

  盡知地勢險利,交通要害,便能先以奪之,佔盡先機。

  知己知彼,可百戰而不敗,先機盡佔,則百戰可百勝。”

  “敢問三位,兵爭何事最難?

  得勝最難?

  非也,求勝雖難,能勝且能盡殲滅敵衆,最爲艱難。

  想楚漢相爭之時,十面埋伏之前,霸王項羽兵馬何止數萬,然,中十面埋伏,浪戰一場,項羽僅以身存,餘衆盡滅。

  細思之,一戰,殲滅項羽數萬,楚軍一人無存,一人未能逃遁,思之極恐。

  除戰國之時秦趙戰長平之時,白起曾盡殲滅三十萬趙軍,餘者,可還有野戰殲滅鉅萬,而敵無有一人一騎走脫者?”

  “十面埋伏之陣,爲伏,爲圍,更爲殲滅之陣。

  若我軍能成十面埋伏之勢,何懼他皇甫嵩與我爲戰,何懼他皇甫嵩有殘兵走脫?十面合圍之下,森羅如網,其縱東馳西突,縱四散驚走,一人一騎不能得逃。”

  劉關張三人聽完,皆面有驚訝。

  韓信之大名,如雷貫耳。

  和韓信綁定的十面埋伏陣勢,更是威名赫赫。

  劉備張飛倒也罷了,此兩人陣略相關有些欠缺,普通陣法且不能盡知,更勿論極高級極複雜極精微之十面埋伏大陣。

  而關羽,關羽雖熟讀兵書,熟知陣略,可關羽知尋常陣略,十面埋伏之陣,只知有其事,而不知其詳細。關羽甚至認爲,十面埋伏之陣,大抵是失傳了。

  不想,還真能有此神奇陣勢,且懂陣之人,就在眼前。

  關羽目視李孟羲,目有異彩。

  劉備張飛也被十面埋伏之陣的名頭震到了,定定的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不管劉備三人做何想,他自顧往下說,“十面埋伏之法雖可用,然於我軍,無用。

  因何?

  事殊事易耳。

  韓信用十面埋伏之時,漢軍糧草充足,且已合圍楚軍,縱韓信不攻不動,只緩緩圖之,持守月餘不在話下,耗也耗死楚軍。

  然,我軍如今,糧草不能久持,若用十面埋伏,雖能成勢,但稍一日久,我軍糧草不濟,彼時,我十面埋伏縱在,不需官軍衝殺突陣,數日,十面埋伏之陣,不攻自潰。”

  “某以爲,十面埋伏之陣若用,我兵力或不必多餘敵軍,但我糧草淄重,必要多於敵軍。

  不然,十面埋伏畢竟合圍埋伏陣勢,長於相持拒止,而非兵力合而長決戰速戰,淄重若不及敵軍,十面埋伏縱成,敵若不動,持地據守,則我方十面之伏,反成掣肘。

  敵不動,我埋伏無用。

  相持,我糧草不濟,久則必潰。

  至此時,我軍或退或攻,必有其一。

  退,則十面埋伏不攻自破。

  攻,則需再聚十面分散之兵,聚而爲整,整而合陣,合陣則已非十面埋伏。”

  “張角與我十面埋伏之法,某以爲,現下非是可用之時。”

  “埋伏十面不能,可埋伏一面。

  官軍東南而來,三位以爲,官軍若退,彼將退向何處?

  不妨以我軍類之。我軍離自南欒城,官軍橫攔於前,若是我軍懼官軍軍勢,我軍向何退卻?南欒城也。

  我軍若退,首選南欒城,退至南欒據守,爲穩妥上策。

  以我軍推之,官軍東南而來,則官軍若退,必回退東南以爲穩妥。”

  “故,何須十面埋伏,能盡佔此去東南之地利之要道,則足以懾制官軍。”

  李孟羲一通講完,劉關張三人有些跟不上李孟羲的思路了,相互看了幾眼,劉關張不能建言。

  李孟羲思索片刻,又道,“往下需行之事,其一,趁車陣合圍官軍兩日,官軍被死死圍困,不能稍動,我軍正好趁此先機,早一步打探摸清此去東南沿路所有地勢詳細。

  張角於我十面埋伏之法,可借鑑之處有,可使兵力數千,分作數部,此數千,不在沿路圍堵懾敵之列,而遠大道左右,佔據稍遠之地利,如遠道一里之村落,遠道半里之荒林。

  此佈置,爲防官軍萬一突圍而出,方圓近處可據守之地利之處,早爲我軍佔據,使官軍不得不再退。”

  “再有,我從張角處所得一法,遊騎查明地勢之後,遊騎能知地勢在何,然,步隊不能知至何集結。

  可於道旁左右地利之處,立旗爲記,上記編號,對應部署。

  如此,待兵動之時,不需傳令騎兵繁忙往來,步隊不需指揮,徑自朝前找尋旗號,隊與旗連,各隊自找自旗,各自有序,絕無紛忙錯亂。

  於是,兵力調動繁雜艱鉅之最難,迎刃而解。

  無兵力調動之繁雜,十面埋伏,於是輕而能成。”

  這一番話又完,劉關張終於能聽明白了一點。

  沿着官軍預計的行軍路線,先官軍一步,把前路探查個清清楚楚,但有一點有利地勢,全給搶佔了,讓官軍如鯁在喉,步步如鯁在喉。

  調動之難,難在了調動之前,難在前面的探查與精心統籌與佈置。

  統籌需爲數十支隊伍,數十里不止的路程,每一息都有千人以上的軍隊的調動,總能有成千上萬的調動次數。

  但,有插旗爲記的方法之後,難題從運動作戰的實時指揮,變成了戰前數天時間去完成的統籌和事先安排。

  壓力不在作戰之時,壓力壓到了戰前。

  然,就是這點改變,使十面埋伏之陣佈陣難度驟降百倍不止。

  若於戰事再去指揮調動所有兵力,則一刻之間,需要統帥下多達百十道命令,且命令下達,還得所有接到命令的軍隊能百分之百完成命令。

  此非有精銳之軍,高效指揮系統,快速的命令傳遞系統而不能成事。

  但若是事先安排好每一隊,每一個時間點的調動部署,則戰時一刻中需完成的幾百命令與調動,放在數天的空閒時間,完成着數百命令安排,有數個時辰去細細考量。

  庸人一刻可出一良策,高人一刻可出十策。

  那麼,庸人與高人對壘,如何能使兩方勢均力敵。

  答桉是,讓庸人有十倍於高人的思考佈局時間,那麼,庸人思得十良策,高人也只得十良策而已。

  就是這樣。

  一刻之間完成百次完美之調動,義軍不能。

  但三個時辰完成百次調動,義軍勉強能勝任。

  關鍵便是,在戰前,把所有軍隊的調動,每支軍隊該調動到哪,何時調動,全給安排的清清楚楚。

  且,有所安排,如何使士卒能自發行動,關鍵則是先佈下的旗號。

  商議完,李孟羲覺得事不宜遲,天亮便立刻帶騎兵出,帶上做好的旗號外出探路,先把兵力調動點給安排好。

  等終於敲定了細節。

  李孟羲忽然聽到了咯咯咯一陣雞叫,天快亮了。

  李孟羲皺眉,“若天亮,我軍若騎隊調動,官軍勢必能見。

  若官軍起疑,事則不密。

  我意,立備旗號,立召騎隊,旗號備好,趁天未大亮,立時出發。”

  衆人立刻出帳各自忙碌去了。

  待旗號備好,騎隊召集,天未亮,李孟羲隨騎隊,隨關羽一起出營去了。

  ------題外話------

  沃日,在抖音罵了幾句人教版教材的事,把我抖音號封了,可惜了我收藏的一萬多美女跳舞視頻了。

  幸好沒在小說裏罵,不然小說給我封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