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作者:南宮我夢
埋伏或說隱藏,李孟羲知曉一些很強的隱匿手段。

  他令士卒拿鐵鍬鋤頭在遠離道邊的荒地裏,隨意挖了一人大小的淺坑,接着使士卒爬入淺坑埋伏,再使另一人也趴在地上以作對比。

  離遠去看,百步外,隱匿效果一眼分明,趴在地上那人,略凸出了地面,非常顯眼;而藏在坑裏的那人,藏身在地平線以下,隱祕了許多。

  但要是再往前走,趴在坑裏的人還是能被看到。

  李孟羲尋思着,把隱藏手段再加強,他想到了牛逼的狙擊手和吉利服。

  吉利服沒有。

  可以做。

  找來許多幹草,樹枝樹葉之類的,亂七八糟往一士卒身上綁去,把士卒綁成了一個渾身是草的草人。

  然後,身上綁了草的士卒再往坑裏一爬,離遠去看,更隱祕了。

  但離得近的話,還是能看見。

  雖說士卒身上纏了許多草,看不見人了,但大致能看出一個人體的輪廓。

  想起來了,似乎狙擊手隱藏的方法是,除了是用草樹枝什麼的和周圍環境融合,還有重要的一點,分解身體的視覺效果。

  前一點,很容易理解。

  在雪地,用白布隱藏,在沙灘,用黃布,在樹林,用綠色加樹枝藤蔓葉子之類。

  第二點,分解視覺效果。

  簡單來說,一個有人的輪廓的草人,丟在草地中,雖然從顏色,從材質,跟草地非常搭配,但突然一個人形輪廓在那裏,顯眼非常。

  所以,如果要更融入環境,應該通過僞裝,把人體輪廓外形給分解,讓人一眼看過去,都看不到人的形狀。

  分解人體輪廓的方法,李孟羲不甚清楚,粗略想來,應該是讓人頭不像頭,手不像手,軀幹不像軀幹,自然,人就不像人,沒有了人形,便是隱藏,用僞裝讓身體輪廓儘可能的遠離人體的故有形狀,越接近附近環境越好。

  所以便有了吉利服。

  吉利服一個顯着外形特點,看不出袖子,看不出頭,看不出腰,也看不見腿,整個一坨,地上一趴就是一塊草皮,胳膊腿全都沒有,根本看不出人的外形輪廓。

  李孟羲自覺大致明白了隱匿技術的關鍵,可他瞅了瞅周圍,沒有足夠的東西去做正經的僞裝工具。

  李孟羲只好再想其他辦法,辦法有挖溝,溝上放木板,木板上蓋土,土上鋪草皮。

  這樣,真就【善匿者藏於九地之下】了,足夠強大的隱匿術,敵軍斥候走到十步以內都不能瞅見。

  李孟羲把想法告知關羽,關羽頗感頭痛。

  關羽目光隨意掃了一眼面前的荒草地,這要是挖許多溝,溝上再鋪木板,得多廢多大功夫。

  隱藏數萬人的工量,稍微一算,關羽就覺得難。

  “……還是罷了羲兒,太費事。”關羽皺眉道,“遠伏三百步外,足以潛藏。”

  李孟羲不解的看着關羽,“可若官軍斥候離開大道探查,看見我軍伏兵,又待如何?”

  關羽澹澹道,“看見便看見。伏之不能,出之,亦爲合圍之勢,亦能懼懾官軍。”

  李孟羲遲疑片刻,最後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關羽的說法。

  ——

  自官軍營寨沿大道東出三五里,石崗坡,十字路口左近,方圓一里左右巨大範圍,離大道三百步處,關羽等人用繩索和槍索,一點點丈量了土地,並用樹木做標識,用鐵鍬挖出的一個個坑做隊列定位點,用鋤頭把坑與坑相連,做爲預備陣線的前排定位。

  忙了快半個上午,終於忙完了。

  只要把兵調過來,不用再廢心思佈置和協調人力,按着留在地上的坑窪,一坑窪處留一千人隊,千人隊拉成三排槍陣,隊列長度剛好是夠的,剛好跟留出的空間相匹配。

  此是用尺子量出的,精確到步的預包圍圈。

  細思包圍網已安排妥當,李孟羲腦海中預演了一下兩日之後的情景——

  兩日後,皇甫嵩逃脫包圍圈,涿州軍並未在後追趕,皇甫嵩惶惶走數裏,終於穩住心神。

  此時,皇甫嵩正好到十字路口處,涿州軍沒有追兵追來,且四下開闊,往前地勢變得狹塞,若整軍反攻,正是其時。

  於是,皇甫嵩就在十字路口立刻人馬調動,整頓兵馬,欲反殺回去。

  待皇甫嵩剛把兵馬聚攏,四下伏兵,突然殺出……

  問題似乎就在這裏,伏兵如何能知皇甫嵩剛把兵馬整頓好?

  埋伏几百步外,士卒全都趴在地上,幾百步外發生了什麼,全然看不見,如何能知伏兵出擊的時機。

  而伏兵行動的時間又至關重要,出兵過早,皇甫嵩還未聚攏兵力,出兵過晚,皇甫嵩已經反殺回去了。

  李孟羲想到的是,使人伏於路邊溝裏,以作瞭望,見皇甫嵩把兵力聚攏,正在整隊,伏兵立刻發一個信號彈,使幾百步外之伏兵能知信號。

  可是,沒有信號彈……

  鳴鏑倒是可以。

  先前所想,可以挖溝蓋土高級隱藏手段的方法,現在可以用了。

  於大道旁百步外,挖坑,坑上蓋木板,木板上蓋土,土上放草皮,做好僞裝。

  觀察手就藏在溝裏,待看見皇甫嵩果真停下行軍,開始原地調兵佈陣,待他陣勢拉好一半,走不能走,退不能立退之時,觀察手立刻拿出弓箭,射出鳴鏑。

  鳴鏑啾的一聲朝後射出,飛幾十步之後,伏兵聞聲知令。

  說起鳴鏑,關羽倒想起了一事。

  前夜之時,當時夜發鳴鏑下令撤退,當時緊急,卻不想,搭弓射箭,一發鳴鏑射出,未響。

  若不是另有張飛適時發箭,說不得當時得多增許多傷亡。

  關羽道,“發鳴鏑之時,可數箭同發。如此,萬一有箭不鳴,同發三箭,總有一箭能鳴。”

  鳴鏑算是比較複雜的武器,因製作工藝和品控方面等等不足,鳴鏑是有啞火機率的。

  而鳴鏑用時,又是傳令之時,若因鳴鏑損壞,發令不成,稍有耽擱,則貽誤軍情。

  所以,發鳴鏑之時,數箭齊發,則能提高容錯率。

  李孟羲恍然,這的確可以。

  不過,關羽說可數箭同發,倒讓李孟羲想起來了,似乎古代有很多勐人,能一弓發數箭,一下射死數個敵將,勐地一塌湖塗。

  李孟羲好奇問關羽,可有一箭數發之神技。

  關羽遲疑,說到,“……弓力有限,數箭同發,箭力必不足,鳴鏑不求殺敵,數發無礙,鐵鏃力弱則無用。”

  李孟羲點頭,他也認爲如此,一箭數發,一是,箭力道肯定不足,二是,箭肯定飛不穩,射不準,近處或能一次開弓發數箭,遠了肯定不行。

  傳令手段既然有了,那便挖溝。

  士卒們拿着鐵鍬和鋤頭在荒草地裏挖了深坑,深坑可藏一人。

  再在坑上用樹枝做棚頂,蓋上布,布上蓋土,再拿些樹枝撒上樹葉做僞裝,一個極隱祕的前哨便做好了。

  使弓手一人攜弓箭藏於暗哨之中,稍稍露頭,露半個腦袋,便足以近距離觀察敵軍。

  爲免暴露,李孟羲又令人找來幾叢乾的低矮小灌木,就種在哨位附近,作爲遮擋。

  然後,埋伏的士卒腦袋伸出來,整個腦袋全被灌木擋着,可以從容觀察敵情,而敵人卻根本看不到灌木後藏着什麼。

  到此,盯梢的人也安排好了。

  除此以外,還有不足。

  因盯梢的士卒蜷縮到坑裏,如果用弓箭,開弓搭箭身體無法舒展,弓就難以打開。

  狹塞空間,弩比弓好用,手弩單手端起就能發射。

  所以,每個哨位應配輕弩數張,把鳴鏑剪短代替弩失,需發令之時,能立射弩箭,若一失不鳴,可立換弩,另發一失。

  最後,衆人經過測試,輕弩配鳴鏑,輕鬆飛七八十步,聲音足以傳令。

  李孟羲還擔心盯梢士卒安心問題,盯梢士卒這邊一發鳴鏑,敵軍便聞聲而知,哨兵離敵軍又近,萬一敵軍追來,孤立無援。

  細則再改,改爲,盯梢之哨兵,必選重甲士,且哨位裏放盾數張。

  如此,哨兵急發一箭之後,離百步遠,敵軍倉促之間縱能立刻定位響箭方位,傾撲而來,百步之遠,縱其騎兵前來,也得不少時間。

  然後,騎兵追及哨位所在,再花時間用槍把灌木叢一掃而清,然後騎兵居高臨下攻擊,不過是拿槍拿長兵刀對着哨位裏藏着的人一陣戳刺而已。

  躲在哨坑裏的人,身上穿着鎧甲,頭上身上頂着盾,上邊還有一層樹枝和泥土棚頂,重重防護,讓敵軍騎兵扎半天,哨兵依然不死。

  要知,從響箭響的那一刻,伏兵便立刻接到了信號,立刻殺出來了,敵軍見大隊人馬突然出現,還能不能放着大隊人馬不管而去抓兩個盯梢的哨兵,還是未知。

  故而,看似哨兵離敵軍近,且孤立無援,看似危險,實則很安全。

  第一處戰場,佈置完畢。

  擡頭看天,陽光刺眼,李孟羲如今是依然不能根據太陽判斷時間,他憑感覺,覺得大約上午十點。

  既然出來了,就忙完再回去。

  李孟羲和關羽和騎兵們,帶着繁多的工具,穿過十字路口,繼續向前去探查地勢測量距離,安插集結點的旗幟。

  與此同時,相對峙的官軍和涿州軍,如前一日一樣,官軍仍然出寨操練,喊殺震天,涿州軍依然是站立不動,沉穩如山。

  官軍重練氣勢,重練搏殺,涿州軍重紀律,重隊列。

  昨日,皇甫嵩還想用疲敵之法驚擾涿州軍,可昨日涿州軍以旗立界,在車陣之前幾十步豎下旗界,直接就破了皇甫嵩襲擾疲敵之計。

  且,昨日官軍羣情奮勇,今日,官軍衆將都不出來了,騎兵也不出來了,似乎是爲了節省戰馬馬力。

  昨日官軍一鼓作氣,今日便是再而衰。

  其實,若是官軍依如昨日一般,大小將官全部出營,騎兵全部出營,然後人馬活躍奔馳不止之下,說不得大可能發現涿州軍在車陣之後的小動作。

  畢竟,涿州軍挖的壕溝挖了一日一夜,已經起了一道土坡,今日要再挖,土坡更高,變得顯眼許多,湊近一些留心觀看,說不得官軍就發現了涿州軍的陰謀。

  然後,便尷尬了。

  涿州軍的計劃是,車陣圍困官軍三日,這三日之內,要趁此時間空擋,趕在官軍之前,把官軍行軍前路所有沿途優勢地勢,全給佔了,把沿途包圍網,一步一步,兵力調配,陣型排列,相關統籌,等等等等,事先給安排好。

  一切安排好,纔好放官軍出包圍圈。

  若不然,埋伏和包圍圈還沒設好,官軍就發現了涿州軍已築起深壕,直接把皇甫嵩逼急了,皇甫嵩直接要決戰,此時,不放皇甫嵩,不確定絕境之下,皇甫嵩會死戰還是拖延,若放皇甫嵩東走,則埋伏未成。

  按計劃,是三天時間,恰好夠。

  既,第三天時間的時候,前路已安排好了十幾里長的埋伏,足以威懾皇甫嵩一路,使其行軍十幾裏,不敢妄動一下。

  在這第三天之時,壕溝經三個日夜挖掘,已經是寬五六丈的巨壕了,真正堪稱天塹一般,若戰,官軍真的會一人一騎不能走脫,全死在包圍之中。

  於第三日之時,涿州軍故意把壕溝暴露出來,當能把官軍驚的滿營慌亂,士氣大落。

  然後,驚慌他一日,拿捏官軍一番,再恰到好處的,把官軍放了。

  皇甫嵩爲能逃脫合圍,哪裏還會再想依寨據守,據守一日,涿州軍壕溝便深一分,官軍便被困死一分,守的越久,絕境越甚。

  但有勐逃脫合圍之時機,皇甫嵩必立刻就走。

  最恰當做法,便是第三日時使官軍知壕溝合圍,於第三日或第四日,放皇甫嵩走。

  早一日則尷尬。

  這是涿州軍衆人早就商議好的計劃,所有細節,全都商議過了。

  所以,在李孟羲去佈置埋伏圈,關羽也一同前去,只留劉備一人總攬後方之時,劉備自作安排,刻意令練兵的新兵隊隊列拉的寬一點,人排的密一點,在車陣之後儘可能的堵起一道嚴密人牆,以遮擋官軍視線,以免官軍過早察覺涿州軍挖掘壕溝的動作。

  在官軍視角,離涿州軍最近的那些出寨操練的士兵,朝涿州軍車陣方向看,看到的也只是連綿的車陣和車陣之後密集的人牆而已。

  人牆之後已經越來越高的土坡,不湊近,不留心看,是看不見的。

  劉備四處巡視,交代修築壕溝的民夫衆人,令民夫把壕溝修的直峭一點,不使能借力攀爬。

  巡視一圈,劉備見壕溝到今日,挖的又寬又深,步兵肯定無法越過壕溝,騎兵縱能越壕,必被壕溝之後土坡上的槍陣擋住。

  劉備忽然覺得,若與官軍大戰,官軍一人一馬不能走脫了,當全死於包圍圈之中。

  然後,劉備就被自己的想法給嚇了一下。

  劉玄德,本無有與官軍開戰的打算。

  可隨着壕溝越發寬闊,有了全滅官軍的十足勝算,劉備不由的就想全滅官軍如何。

  這或許便爲——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