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諜間四營

作者:南宮我夢
關羽麾下,有一部奔襲之士,所謂奔襲之士,不過是很早以前,關羽意識到鄉勇衆人奔襲十里且不能,奔襲十里遠,必然散亂不成形狀。

  爲此,關羽早早開始簡拔精銳,邊行邊練。涿州義軍每日行軍不過三十里,爲練奔襲,關羽麾下奔襲之士,每日得多跑個二十里,除有戰事以外,其他時間,關羽麾下精銳日日練習不休。

  這麼久以來,從未遇到需要緊急奔襲的情況,訓練成果也從未有用到的時候。

  如今,終於輪到奔襲之士發揮大用了。

  李孟羲問,奔襲之士能不能一日奔襲七十里然後克城,關羽皺眉,略有遲疑。

  一日奔襲七十里倒不難,難在克城。

  於是,關羽看向李孟羲,道,“奔襲之士操練兩月有餘,正等大用,一日至鉅鹿城下不難,只是,若要攻城,區區數百奔襲士,怕力有未逮。”

  關羽擔憂的,也正是李孟羲沒底的。

  皇甫嵩洶洶來時,可以肯定,皇甫嵩肯定行經鉅鹿,皇甫嵩有沒有可能留了一部分老弱病殘兵力留守鉅鹿,不確定,大可能會有。

  若鉅鹿有官軍把守,該如何把城池拿下,是大麻煩。

  奔襲得有精銳奔襲士卒,方能一日奔襲之後還有戰力,可奔襲之士,軍中只有幾百。

  若是用騎兵,加上所有騎兵,能拉去攻打鉅鹿城的兵力也不足兩千。

  且,要是把騎兵全拉走,不日合圍官軍的十面埋伏陣勢,沒騎兵可用,涿州軍等於殘了一臂。

  由此種種,衆人一塊商議得,鉅鹿城只能智取,不能強攻。

  思索良久,李孟羲皺眉對關羽說到,“關將軍此去需謹慎,不能齊頭並進。

  不然,官軍守城士卒見我大隊人馬臨近,若其守城將官謹慎,謹防於我,則萬不能下城。”

  頓了下,李孟羲又道,“可使輕騎先爲探查,若見守城官軍有備,則大隊人馬暫緩前行,待夜時再偷至城下。

  如此,則能攻其不備。”

  李孟羲的方法,關羽覺得很好。

  關羽隨之,提了一個問題,“可若,我軍輕騎遭遇官軍哨騎,該如何應付?假爲皇甫嵩部衆?”

  “……不妥,”李孟羲眉頭一皺,“守城官軍大抵也是皇甫嵩部衆,我等再假冒皇甫嵩部署,難免爲其識破。

  可以假冒董卓麾下。

  想必,朝廷大軍南北兩支,兩部軍衆並不相熟,皇甫嵩麾下不熟董卓麾下,董卓部衆亦不熟皇甫嵩麾下,此兩下不知,正利我軍混水摸魚。”

  一邊,劉備看了看李孟羲關羽兩人,建議道,“若假冒董卓部,可需董卓旗號?”

  李孟羲和關羽兩人立刻擡頭,相視一眼。

  “要!(正需!)”關羽李孟羲兩人不約而同的立刻說道。

  劉備立刻令人去準備僞裝用的旗幟去了。

  一人之智,不如衆人之智。

  就如現在,衆人一塊商議作戰安排,集衆人之智,一定比一個人思考嚴密的多。李孟羲和關羽都沒意識到旗幟的問題,邊上劉備就查漏補缺了。

  旗幟有了,只需一杆上繡董字的大旗,足以讓涿州軍的僞裝逼真上好幾個度。

  有了旗號之後,若直撲鉅鹿城,當先遇到的,可能是在城池四周就近巡邏的官軍哨騎。

  遇哨騎,該如何應對,李孟羲覺得此處可能會出問題。

  李孟羲於是道,“我軍輕騎若遇官軍哨騎,且記,嚴令輕騎沉穩以對,絕不可一見官軍騎兵立撥馬迴轉。

  若如此,官軍哨騎若機警,立時察覺有異,立回稟上官,若官軍守將謹慎,便立下令嚴防城池,於是,因小有疏忽,便致使我軍奪城大難。

  故,探路輕騎,必選機敏之士,並嚴加交代,統一說辭,不使有錯。”

  李孟羲所說,衆人深以爲然。

  然後緊接着,李孟羲帶頭,和關羽劉備張飛模擬了一下輕騎遭遇官軍哨騎的可能情況。

  不外乎是,官軍哨騎一見有陌生騎兵,立刻攔住問,“你,站住!什麼地方來的?”

  或者也不會問。

  但是李孟羲覺得,無論官軍騎兵問是不問,本着儘可能打消對方疑心的目的,涿州軍騎兵都該上前隨便攀談兩句。

  李孟羲甚至想好了說辭,甚至模擬了十句以上可能的交流,官軍騎兵可能說什麼,我軍騎兵又該說什麼。

  李孟羲在那裏,對劇本一樣喋喋不休,漸入狀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滿臉訝然之色。

  “……若官軍騎兵問是哪來的,得過去說,是董卓麾下。

  嗯,人是問去哪的,孤零零一騎騎兵往城池方向靠近,很是古怪。

  說是有軍務?此或許可矇混過去。

  但,萬一官軍騎兵再問,是何軍務,該如何支應過去?說軍務不便告知外人?

  這能湖弄過去也還好,萬一,人家死揪不放,非問軍務,如何應對?”

  “……再有,若官軍哨騎,當真以爲我軍輕騎也是官軍,其熱絡相邀,請我軍騎兵入城歇息,如此豈不尷尬?入城則有暴露之可能,不入城,則使對方疑心。”

  “還有,某想起,我軍遊騎商隊四處採買之時,曾令其身帶錢財若干,路遇鄉人,使錢財賂之,而後問蹤尋路,以爲便利。

  效彷此法,令遊騎攜帶錢財,若遇官軍哨騎,使錢財賄賂拉攏,可降其疑心。”

  “用僞裝法又如何?

  我軍不必再假裝董卓麾下,只假扮一過路鄉人,如此,若撞見官軍哨騎,則不需以軍務以董卓麾下搪塞之,於是,少許多破綻……”

  ……

  李孟羲在那巴拉巴拉說個不停。

  劉備關羽張飛好久沒說話了,真是沒想到,實在是沒想到,城還沒近,只可能遇到官軍哨騎,還只是可能而已,遇到不遇到還不一定呢,李孟羲就能叭叭這麼多問題。

  實在沒想到,就遇到官軍騎兵,打一個照面,說不兩句話,擦身一過,須臾而已,就這須臾時間,能有那麼多亂七八糟……

  劉備關羽三人插不上話了,跟不上李孟羲的節奏了。

  好一會兒,李孟羲越說,把自己說的越亂,本來還不覺是問題,李孟羲一通吐沫橫飛,邊說便竭力思考可能遇到的情況,可能存在的破綻,可能造成的後果,越想越覺得可怕,把自己都給嚇到了。

  到最後,李孟羲終於說累了,停下的時候。他突然發覺,劉關張三人安安靜靜,表情微妙。

  “額,”李孟羲愕然撓了撓頭,他目光掃過劉備三人,“三位覺得如何?”

  一陣沉默。

  都沒聽明白到底說了啥。

  好一陣沉默,劉備突然笑了,“羲兒說的極好!”

  劉備很虛僞的誇讚道。

  “只是,”劉備話音一轉,似笑非笑的看着李孟羲,“豈不聞,【此地無銀】之諺?遇官軍哨騎,或視而不見,直接就走,或澹然兩三句再走,都可。若是,又使錢財賄賂,又僞稱軍務,又自找藉口開脫,此反而,自露破綻,反使官軍哨騎生疑。

  羲兒以爲如何?”

  劉備笑着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愣了好一會兒。

  “奧!”他訝然。

  可不,如此地無銀之典故,把銀子埋地下,什麼事都不幹,反倒安全。若是把事情往復雜裏去操作,去考慮在埋銀的地上插一塊木板,去費盡心思去考量該用怎樣的木板更容易取信於人,該寫什麼樣的字體,外人該信服,又該用多高的木板,多大的木板……諸如此類,無用功,做的再多,佈置再謹慎細微,沒用。

  遇官軍哨騎,遇見便遇見了,沒什麼大不了。

  官軍哨騎若看了一眼,便能分析出突然孤零零騎兵來臨,能分析出可能大隊人馬在後,可能是有敵軍要臨城,普通一哨騎有此心計有此謹慎,如何還只是一普通哨騎,早就是千夫長以上的將官了。

  且,官軍哨騎能有非同一般的機警,還不夠,還需官軍有一套高效可靠的上下回饋系統。

  若是沒有,平日裏,機警哨騎遇到個什麼異常的情況便往上彙報,官軍將官無識人之能,麾下哨騎頻頻煩擾,將官煩不勝煩,怒罵麾下多事。

  如此,本來機警無比的哨騎,必然變得沉默消極。

  所以,官軍哨騎能察覺異常還不夠,還得官軍有高效的上下反饋體系,哨騎發現的異常方能反饋向上。

  且,官軍有反饋系統還不夠,還得需要官軍守城將官不是庸才,且是盡職盡責之人,聽聞哨騎回饋的異常,官軍將官能立刻心生警惕,下令城中軍士嚴加防守,只有這樣,才能使涿州軍奪城打算落空。

  從哨騎,到回饋,到官軍將官得到回饋,再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三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官軍做對的可能都是小概率,三下極小概率累乘,爲極小極小之概率。

  李孟羲想明白了,的確是有官軍哨騎發現異常使涿州軍奪城受挫之可能。但,只是兩下騎兵碰了面,官軍就察覺涿州軍的意圖,這個可能,極渺茫。

  所以不必太過深究。

  官軍哨騎這一點終於揭過去了。

  而後,涿州軍輕騎遇到官軍哨騎,後續的行爲應該是有兩種,一種,假裝有軍務,直接繼續走;一種,撥馬轉身就走,假裝是就是爲了看鉅鹿城是否安穩,見鉅鹿安穩,假裝回去稟報軍情去了。

  此兩種,李孟羲以爲,都行。

  再後,關鍵是如何奪城。

  以關羽部區區幾百兵力,若官軍守備嚴謹,攻城成算極低。

  故,攻城爲下下之策,但有選擇,決計不選攻城。

  最難之處,便在這裏。

  李孟羲想的是,白天不行,白天大隊人馬接近,無論如何,城中官軍再蠢,也會防備。

  至於假裝是官軍,成功混入城中,然後趁機廝殺奪城,此法雖有勝算,但太多笨拙。

  還要廝殺,依然下策。

  最好是晚上,趁晚上夜深人靜,城頭空虛之時,設法悄悄爬上城頭,從裏邊打開城門,然後趁夜拿下城池。

  問題關鍵,便到了如何在夜裏順着城牆外牆爬進去,鉅鹿城是一座大城,牆很高,其薄弱在何處……

  想到這裏,李孟羲突然想起一事,“對了關將軍,鉅鹿城城防如何,薄弱處如何,你可知曉?”李孟羲瞪大眼睛看着關羽問。

  李孟羲莫名其妙一問,關羽愣了下,然後道,“……不知。”

  李孟羲之所以突然有此一問,是因爲他突然想起了,一段時間以前,涿州軍急追張角大軍,其實是經過鉅鹿城的,只是當時,張角早已北逃,鉅鹿城成了一座空城,空城沒多呆的必要,因此沒有多做停留,直接就走了。

  現在發現竟然還要回頭再攻鉅鹿,需要鉅鹿城城防詳細的時候,李孟羲後知後覺的意識到,當時,途徑鉅鹿城,要是當時派三兩個騎兵入城略收集下鉅鹿城的詳細,現在就不至於對鉅鹿城一如所知。

  再結合這兩日預備的十面埋伏,其實,官軍要往東南退卻的方向,涿州軍也走過一遍。

  已經走過一遍了,若是行軍之時有留心收集道路的詳細,道路附近的地勢地理之類,那麼現在要佈下重重埋伏,不用再拉着繩子一點一點的量了,直接就有了詳細情報。

  經此一事,李孟羲深切意識到情報的重要性。

  【每至一地,至一山一谷,一林一河,一城一村,必詳集情報。

  兵形無常,不至用時,情報一文不值,當至用時,情報價比萬金。

  或可招募販夫走卒,平日出入各地城池,詳細收集各地城池長寬,牆高牆闊,箭塔幾許,城門幾面,城中水井幾口,城外樹林最近何處,等等所有城池相關。

  待有朝攻城之時,不必臨事再刺探軍情,早已有備,於是,攻十城,十城詳細盡知,於是,攻無不克。

  此當爲,兵法之中,用間之法。

  用間之法,明間,暗間,生間,死間等。

  蒐集各地城池詳明之間客,明暗生死各間皆能有武之地。

  專爲刺探城池之諜間,可爲【間城士】。

  軍中或可專立一營間營,專用於刺探軍情相關。”

  本是爲探討如何奪取南和城,未料,於半途,由一個問題,引申出了更多的問題,李孟羲察覺到了涿州軍沒有收集情報的習慣,在情報方面有極大不足,且沒有專一的情報機構,又是一大不足。

  李孟羲想給涿州軍情報部門起一個厲害的名字,諸如錦衣衛之類的。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問劉備。

  劉備認真思索良久,“就叫【間營】如何?”劉備道。

  李孟羲張了張嘴,心說,劉備起名的水平真不行。

  再有,像是負責情報蒐集的機構,一般都不會直接就起名xx情報機構的,而會起一個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名字作爲掩護,減少暴露的可能。

  要是起名【間營】,不說敵軍智謀之士了,哪怕敵軍普通士卒,一聽名字,間,用間嗎,一聽就知道是用間的。

  所以,應該是一個很普通,讓人聽了聽不出異常的名字。

  基於這一點,李孟羲忽然問向劉備,“玄德公,你手下步騎親兵,有多少營來着?”

  “騎兵一隊,步兵一隊,旗手,傳令兵,若干。”劉備答。

  那便是了,劉備親從有護衛步兵騎兵,還有旗手等一些散碎人員。

  “步爲一營,騎一營,傳令兵旗手等爲一營。

  【間營】,便爲【第四營】吧。

  此【第四營】,便爲我軍諜間編制,以混淆敵軍耳目,隱藏蹤跡。”

  李孟羲思慮的滴水不漏,劉備點頭,同意了軍中劃下諜間營的編制。

  ------題外話------

  好多小夥伴說劇情慢,還在打黃巾。

  我解釋一下,這本書黃巾劇情是重點,主角的成長,劉關張三人的成長,還有涿州軍架構的搭建,劉備勢力的擴張,主角整治抱負的形成,等等,全都在黃巾劇情中完成的。

  要寫這麼多方面,每方面稍微提一下,就得寫很多,所以寫的慢。

  黃巾劇情快完了,後邊就會快了。

  【第四營】不太霸氣,小夥伴們有沒有既隱祕,又霸氣的名字啊。

  像是軍情七處之類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