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風雪至,生民多艱

作者:南宮我夢
劉備張飛兩人枯了許久,直等到屋外紛紛揚揚,劉備出屋一看,落雪飄飛。

  “呀!”劉備昂着頭,伸手接了許多雪,“下大雪了啊!”

  張飛緊隨其後出了屋,他懷裏還捧着鳥窩,怕小鳥凍死,他手捂着。

  “二哥咋還不回來?”張飛焦急。

  夜都深了,都下雪了,總該回來的。

  劉備看雪下了,回頭對張飛說,“三弟!我去巡營!”

  說罷,匆匆走了。

  張飛在屋檐下,擡頭看着飄落的雪花越來越多。

  一陣風起,冷風直往脖子裏灌,張飛凍的一個機靈,趕緊回屋,順腳哐一腳再哐一腳把兩扇門都帶上。

  屋裏,肉在甕中燉的香氣飄散,張飛走過去,鳥窩放地上,他拿起快子戳了戳,燉的肉已經燉的軟爛。

  拿勺子撈起一跟肋排,骨頭帶着湯水,又熱又燙,張飛忍着燙,拿起骨頭啃了兩口,肉雖可口好喫,可大哥不在,關羽也不在,孤零零一人喫肉,張飛覺得極不痛快。

  “唉!”張飛丟下骨頭,重新丟進甕裏。

  何苦這麼忙碌啊,張飛無聊的坐立不安。

  如果不是李孟羲關羽兩人雪夜匆匆而歸,張飛將遲遲沒心情喫肉。

  腳步聲和人聲屋外響起之時,張飛起身去開門。

  吱呀一聲,門開了,關羽正好推門,門便就開了,關羽推門的手停在了半空。

  張飛推門見門外披風裹身身上落着堆雪凍的直呼冷氣的關羽兩人,張飛立刻歡欣,一臉笑容,“來來來!二哥,羲兒,肉燉好了,快來快來!”

  終於有人一起喫肉了,張飛迫不及待的拿肉分給關羽二人。

  ——

  李孟羲聽見了啾啾的鳥叫聲,他低頭找去,看見篝火邊上,放着一個鳥窩,鳥窩裏,幾隻可愛的小鳥啾啾的在叫。

  李孟羲頓時開心,“哪裏來的鳥窩啊?”李孟羲問。

  “俺掏的,樹上掏的。”張飛大口啃着骨頭,嘴裏塞了食物的關係,說話含湖着,“你若喜歡,哪去喂。”

  末了,張飛又一句,“喂些蟲子,要不了倆月,就能長大,到時長足肉,烤了喫。”

  李孟羲愣了一下。

  養鳥,喫的啊?

  然後李孟羲再一想,又不是信鴿,也不是獵鷹,普通的鳥雀,除了當寵物養,根本沒用的,吃了纔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值此非常之時,養寵物是糟踐糧食。

  喫便吃了。

  想到了信鴿還有獵鷹等事,李孟羲頓時就想起了【禽獸兵法】相關,想到了之前考慮的蓄養信鴿,蓄養獵鷹抓捕敵軍信鴿,還有蓄養獵犬警戒,等等。

  這現在戰事了結了,一切穩定了,可以等有空閒着手去北方草原買鷹,去洛陽尋馴凋人,想來,以洛陽天下總彙之天子腳下,什麼職業的人都能找到。

  再一思索,不僅【禽獸兵法】,還包括別的,灌鋼法,定點狙擊射擊弩架,冷鍛鎧甲之類,都可以直接找人做了。

  天實在太冷,李孟羲啃了兩根骨頭,骨頭上的肉實在啃不淨,李孟羲便想起之前計劃的給士卒配備的割肉用的餐刀來。作戰之時,軍中是沒有太好的烹飪條件,想必八百里分麾下炙乃是常有,軍中食肉,大抵只能隨便烤烤燉燉,肉筋頭巴腦連着骨頭,好不容易喫頓肉,這要是骨頭上的肉沒辦法啃乾淨,實在氣人。

  又拿起勺子喝了兩口肉湯,渾身暖洋洋的。

  見劉備不在,李孟羲問,“玄德公何處去了?”

  張飛道,“方纔下雪,大哥巡營去了。”

  李孟羲思索,軍中帳篷不夠,鉅鹿城中房屋大多損壞破敗,十幾萬之衆,睡覺的地方不足,是得去巡視安排一下。

  有前例在,之前行軍半途,天下大雨,當時民夫衆人爲搶帳篷歐鬥起來,險些生亂。

  想及此,李孟羲起身,“我去看看。”

  說完,拿起披風,起身便走了。

  李孟羲一走,關羽丟下啃的精光的骨頭,起身也道,“三弟,你先喫,某去看看。”

  張飛頓時就不解了,他放下了手裏的肉,瞪大着眼睛,看着起身欲走的關羽,“巡營有大哥和羲兒,二哥何必再去?”

  關羽笑了,“趁夜不深,某去尋建造匠人,以免耽誤明日。”

  說完,關羽也拿起披風,也出去了。

  剛回來一會兒,人可又沒了,又剩張飛自己了,張飛又覺得沒有這肉喫的沒意思了。別人都有事幹,就他張飛無所事事,讓張飛鬱悶的不行。

  ——

  雪夜之中,劉備滿城巡視,李孟羲跟在一旁。

  雪下的很大了,要是沒雪,稿席鋪在外面,民夫們裹着被子睡一宿,無妨。

  但雨雪天氣,不睡帳篷裏,沒有地方遮掩風雪,一夜起來,人要被雪埋了的。

  巡查了一圈,所有的帳篷全住滿了人,還有很多人抱着鋪蓋站在外面無處棲身,可憐無比。

  幸好是如今涿州軍軍紀還可,沒有發生爭奪帳篷打架鬥毆的事。

  劉備神色凝重對李孟羲道,“能棲身者,不過三成,七成無棲身之所,難也!”

  天大問題擺在了面前。

  民生所需,衣食住行,住處不夠了。

  這天大一個問題,李孟羲思索片刻,便就有了解決之法。

  “可棲三成人,便就足矣。”

  劉備立時看來,劉備驚訝,爲何只棲三成人便足矣?其他七成,不管了嗎?

  李孟羲繼續道,“關鍵在於統籌。”

  “風雪中休息四個時辰,便不至凍斃。

  一日,十二時辰,使民夫衆人,日夜交替,有人夜睡四個時辰,起身離牀,旁人接之,再睡四個時辰,旁人再接。

  如此,雖帳篷只足三成,可供十成人棲身取暖。”

  李孟羲良策一出,劉備神色舒緩。

  李孟羲可厲害了,天大的難題,瞬間就想出了萬全之策。

  不是李孟羲變得厲害了,而是有前例作爲參考。

  前例不是有遇狂風暴雪,而是之前數日前,在考慮到快速補給隊的細則時,有考慮到快速補給隊有對抗極惡劣天氣的需要。

  再者,快速補給隊補給能力畢竟有限,要是救援一支困在風雪中的大軍,有限的補給能力,要發揮足夠的作用。

  當時便想到,只要有一口鍋,用姜煮水,士卒只要一個時辰能喝上一碗熱姜水,就不至凍斃。

  厚衣服同樣如此,快速補給隊運力有限,衣物被褥之類,能運幾十套已是極限。

  但有這幾十套衣物,士卒輪着各披半個時辰,能最低程度的保溫。

  當時考慮到快速補給隊,考慮到種種極端環境下,該如何以有限的物資維繫起軍隊,其中關鍵點之一,便是統籌,以有限的物資,發揮最大作用。

  一件被褥,裹將軍身上一整天,活將軍一人而已,但,這件被褥,士卒與將軍共用,每人隔一個時辰就裹一會兒,則將軍士卒皆可活。

  重要的在統籌,在輪換。

  當時爲極端環境爲物資緊缺情況下考慮的種種,現在,涿州軍十五萬人,正碰上風雪交加房屋不夠的極端環境。

  沒想到,連十天都沒有,前邊所想所計,正好立刻就派上了用場。

  李孟羲想出的辦法能很好的解決房屋不足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統籌而已,每人睡四個時辰,誰都能睡覺,誰都凍不死。

  如果想再科學,可以每人睡一個時辰,快速交替着來。

  因,八個時辰就太久了,熱量早流失完了。

  而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交替,外面凍了一個時辰,趕緊回帳篷裏回被子裏暖和一個時辰,這樣熱量流失最少。

  雖說,問題要解決很簡單,只需統籌,只需輪換而已。

  可,難的反就在統籌和輪換。

  讓民夫們隔兩個時辰換一回,可民夫們真就聽嗎?十幾萬人,監察不到,有人不聽命令,又該如何?

  劉備和李孟羲皆意識到,要想解決宿營問題,得統籌調配,在城中可不行。

  城中佈局亂七八糟的,這裏一塊,那裏一個角落,不便管理監察。

  所以,此時便有了很違反常理的解決方法。

  明是風雪交加,明是有城牆阻擋,城裏比城外暖和多了,但,還是要把人往城外遷。

  因,城外雖冷,但城外有大片開闊地帶,在開闊地帶紮營,人力管理可以有序方便,這樣,統籌調配便高效的多。

  簡單來說,在城裏,哪個混賬仗勢欺人,窩在帳篷裏不走,可能瞅他不見,但在城外,空闊分明,四下無有遮擋,井井有條,哪裏有亂,一眼可以看見,誰敢不從軍令,一眼便知。

  違反常理的原因就在這裏,城外風雪突突的刮,但爲使十幾萬人皆能取暖,反而得把人往城外趕。

  一想到明日得重新紮營,劉備就等不及,劉備深知冬雪可怕,生恐今夜照看不及,就會有人凍死。

  而李孟羲一想到明日得重新紮營,他想的複雜多了,他想了整個紮營和整個統籌的全過程。

  人員三倍於帳篷,那麼最簡單的,把人員分成三個批次,第一輪,一聲令下,全軍第一批次的人入帳篷睡覺,然後,一個時辰後,再一聲令下,換第二批人,以此類推。

  人分三批,關鍵在於,如何分三批,又該如何傳令,如何監察。

  傳令用傳令騎兵奔走呼喝,夠了。

  監察的話,令戰兵一人守十個帳篷,用不了多少人,足以看管的住。

  此中容易出錯的是,李孟羲覺得人員雜亂,批次之間容易混淆,難以區分,很容易就有人混水摸魚。

  李孟羲想出的解決辦法是——憑門票休息。

  既,把民夫衆人按批次分好之後,按批次,一人發一根棍,第一批次,髮長棍,第二批次,發中棍,第三批次,發短棍。

  然後,軍令下達,第一批次進帳休息,則戰兵檢查民夫手中所持棍棒,有長棍者進,無長棍者,不能混水摸魚。

  可是再一想到,棍棒這玩意兒雖說很方便做,可材料易得,民夫們很容易就弄來棍棒作假。

  思來想去,李孟羲還是想到了以布作爲憑證,用布塊,上寫一二三……不成,一二三容易造假,一隨便拿木炭畫一下,就是二了。

  可以用三角方塊圓圈來作爲批次標記。

  十幾萬人,得十幾萬根布條,工作量不小。

  再想到安排十幾萬的人,費時不少,若明日安排不完,則明晚還得有人得在風雪中苦等。

  時間等不及,也不能等,所以,準備工作得立刻準備。

  李孟羲建議劉備立刻調集布匹,把裁成雞蛋大小的小塊兒,然後上畫圓圈,方塊,與三角,爲明日紮營準備。

  劉備於是便去調集布匹。

  當劉備令人拉着好幾車布匹過來,雪已經很大了,火把光中,雪花一坨坨鵝毛一般往下掉,滿頭是雪的劉備拍了拍頭上的雪,他朝李孟羲笑了一下,再四周看了一下,壓低聲音隱祕道,“羲兒,今夜還放火不放?”

  一句話,把李孟羲問住了。

  李孟羲愣了好一會兒,反應過來,劉備說的是斷糧籌錢之事,夜裏把糧草偷偷轉移走,故意放一把火,然後假做糧草失火被焚燒怠盡的假相,然後製造恐慌,高價賣糧……

  擡頭看着黑咕隆冬飄雪的天空,“不了吧。”李孟羲說到。

  要是今夜不下雪,放火照常,可今夜風雪驟起,情況夠混亂了,再放火,容易出亂子。

  今夜有三分之二人沒地方避雪,註定一整夜戰兵們得負責維持紀律,劉備註定一整夜沒辦法睡覺了。

  回城主府路上,李孟羲問,“玄德公,我軍中可有生薑?”

  “……無有。”劉備答。

  李孟羲一猜就是如此,誰人行軍打仗會帶上幾車生薑。

  然而根據之前設計的軍隊應急方桉,生薑是禦寒必被的物資。

  幾塊生薑,熬一鍋水,士卒喝上一碗姜水,渾身冒汗不止。

  衣物被褥不過是物理禦寒,生薑乃是化學禦寒。

  生薑需量並不大,可軍中現在急缺。

  關於生薑,李孟羲想到,據說漢末之時,名醫張仲景發明了餃子,用生薑羊肉等物,添加一些藥材,包上面皮,然後煮了喫,可以防止耳朵被凍壞。

  漢末之前,是沒有餃子的。

  張仲景是漢末人,可此時張仲景還不知在哪。

  這餃子,就由李某人來發明吧。

  初代餃子,是當做藥來用的,禦寒能力爲最強一代。

  除生薑羊肉以外,醫聖張仲景往餃子里加了別的藥材,這纔是初代餃子有最強藥力的原因。

  值此非常之時,禦寒效用重要,食用性就不管了。

  往餃子里加藥材,該加什麼藥材好?李孟羲不懂中醫藥,幸而軍中現在軍醫不少,明日就找專業人士研究一下該如何製作出發熱能力最強的超級餃子。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