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破析網中之謎

作者:南宮我夢
臘月六日,清晨,雞鳴聲起之時,城主府中,一夜未睡的劉玄德放下了手中的麥秸,疲憊的打了個哈欠。

  在劉備腳邊,編好了大簸籮堆了一摞。

  昨晚李孟羲說,需要足夠的簸籮樣式去向民夫們展示,不然單憑口說,無事物參考,民夫們怕是弄不清楚什麼叫隨便編編就行,什麼叫用網編的籮。

  因爲確實需要標準實物給民夫們作爲範例,這個標準實物,最好是越快做好越好,越快做好,就可以越快發動民夫,就可以越快開始捕雀大業。

  於是乎,劉備昨晚就不能睡了,忙了一夜。

  忙了一夜了,劉備終於去睡覺了。

  很快,天亮,李孟羲和弟弟都起牀了,他們起牀走到院子裏,有斑鳩在院子裏的樹上落着,人走出來,斑鳩撲棱棱飛了。

  “哥哥!”小磚興奮的晃着李孟羲的手,他指着樹,興奮的喊,“哥哥,你看那麼大個鳥!”

  “嗯。”李孟羲擡頭盯着斑鳩飛走,他目光閃動,他在想,斑鳩似乎很好喫的,而且肉也比麻雀多,斑鳩普遍很肥,而且斑鳩很常見,而且斑鳩似乎也是喫雜食的,也是很容易就用癟的穀子捕到的。

  捕雀越早開始越好,每晚一天,都是幾百上千只捕獲量的損失,損失太大了。

  清晨無事,李孟羲帶着弟弟去傷兵營。

  傷兵營那裏有重要工程,昨日匠人們忙了一整天都在建火炕,不知建造進度如何了。

  去傷兵營半路上,穿過婦孺營的時候,小磚離開去找他的小夥伴去玩了,李孟羲獨自前行。

  到了傷兵營,李孟羲看到了密集在一起的火炕。

  因爲火炕比較長而且蓋的比較密,之間的過道很窄,看着就跟兵馬俑的甬道一樣。

  數了一下,火炕有十一個了,除了一個是前日建的,其他十個新炕全都是昨天匠人們自己建的。

  從外觀上來看,這第二批新建的火炕,比第一個實驗性質的炕高了一截,且竈膛也大了點,顯得更加規範和標準。

  走過去親自去查看一番,不用問,走到炕頭炕尾拿手摸了摸李孟羲就能感覺出來了,炕頭很熱,但是不至於太燙手,炕尾稍微涼了些,但依然很溫暖。

  改進成功了,火炕做的前厚後薄,果然把熱度均衡了。

  再走到前邊去看竈膛裏的火,一排走過去,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差別,第二批新造的炕竈膛裏積灰不多,而第一個建造的那個原始炕牀,竈膛裏積灰很多,邊上還扒拉出來了一堆。

  李孟羲問負責燒火的民夫,這些炕燒一夜得多少柴。

  民夫答,舊炕燒一夜得燒硬柴十幾根,新炕燒三五根沒燒完。

  果然,猜對了,炕下邊盤了火道之後,火道長了幾十倍,熱量利用率提高了十倍不止,很是省柴。

  普通火炕算半個禦寒神器,但盤了火道之後的火炕極其省柴,性價比極高,這纔算得上是禦寒神器。

  傷兵營現在有火炕十一個了,足以提供了一百個傷兵牀位,足以一百個重傷員養傷保溫所需。

  不會再有一個傷兵凍死了。

  匠營一天能壘十個火炕,婦孺營加老弱病殘,七千多人,假設一炕能睡十人,七千多人就得在城裏壘七百個炕。

  按匠營的效率,一日十個炕,得七十天才能壘夠婦孺營禦寒所需。

  這還沒算城外的十幾萬人,七十天之久,都到明年了,冬天都過了炕還沒壘完。

  效率還是太低了,李孟羲覺得。

  火炕難度也不高,屬於看一眼就能明白的,建造營的那幾百人不夠,少說得幾千人同時開工建造纔能有足夠的效率。

  想着,李孟羲離開了傷兵營,去了城主府。

  城主府中只見了關羽,不見劉備。

  關羽說劉備昨夜忙了一夜,這會兒偏房睡覺去了。

  關於捕鳥,除簸籮以外,還有一物,所謂的捕鳥網。

  關羽將找來的網拿給李孟羲看。

  照李孟羲的說法,網是能用來捕鳥的,依關羽的理解,跟捕魚一樣,網眼得比鳥的體型小才能網住鳥,因而關羽找來的這張網不過是一張網孔極小的網而已。

  在屋子裏把網抻開,翻了半天,李孟羲連網哪是正哪是反都不知道,茫然無比的李孟羲問關羽,“關將軍,這網是咋個把鳥逮住的?”

  關羽頓時愕然,心說捕鳥網不是你的主意,怎反問我該如何捕鳥?

  捕鳥網跟魚網雖說大抵都是網,可原理大概是不同的。

  涉及到李孟羲的知識盲區了,他知道有捕鳥網,可詳細一概不知。

  網如何是把鳥網住的,參考網魚,其實魚網跟一塊布差不多,丟到水裏把魚兜住。

  因而關羽認爲的捕鳥方法是,把網一邊埋在地上,另一頭使人拉着,然後往地上撒些麥子,當鳥羣來啄食的時候,埋伏的人拉着大網衝出來,把網拉過去蓋頂壓下,於是,一大羣鳥就被網住了。

  關羽的這個網鳥的方法,形象的說,等於是鍋裏放糧食,等鳥跳鍋裏偷喫糧食,然後勐地把鍋蓋蓋上,不同的是,鍋蓋換成了大網而已。

  李孟羲眉頭緊皺,這個捕鳥方法能行?爲免也太奇葩了吧?

  印象中的捕鳥網,只是橫攔在半空而已,哪裏用的着人去拉動。

  所以肯定不是關羽所說的這個用法。

  那到底網鳥的方法該是怎樣的,李孟羲也想不出個究竟,索性,還是實際一試。

  既然是要做測試,需要抓一些鳥來作爲測試用具。

  關羽抱着劉備昨夜方纔編好的幾個簸籮出去捕鳥去了,李孟羲則是在屋子裏把網支起來,就按印象中捕鳥網那樣,把網橫着半空攔起。

  然後,依照昨日經驗,沒有鳥的話,可以直接用雞,雞也是鳥類,雞也會飛的,且野外有時也會有野雞的,總不能捕鳥網只能抓麻雀抓不到野**。

  所以家雞這個大小的禽類,也應該在捕鳥的網捕殺範圍之內,拿家雞來測試,很合適。

  李孟羲又去折騰可憐的雞子了。

  他令門外值守的甲士去抓雞過來,抓十個,公雞母雞都要。

  不一會兒,幾個甲士們手裏抓着雞子回來了。

  李孟羲昂着頭看了看橫在屋子中間的捕網,看固定的差不多,不至於會倒,“關上門。”李孟羲道。

  甲士們吱呀一聲把門關上。

  之後,李孟羲讓甲士們把雞子扔起來,把雞子攆飛起來,把雞子往網上攆。

  甲士們拎着雞你看我我看你看了半天,憋着欲言又止,終於有一個出頭的甲士不明所以的問,“這雞咋個扔?”

  “就隨手扔,扔起來就好。”李孟羲說着。

  甲士們只好從命。

  甲士們把手裏的雞子丟了出去,雞子一脫手,嘎嘎亂叫,撲棱着翅膀亂飛。

  此時乃是白日,不同於昨晚,此時雞子能看見東西了,活波的很。

  門被關上了,雞子們沒地方跑,滿屋子撲騰。

  屋子裏空間又小,當中間又橫着一個大網,不時有雞子撞到網上,一次,兩次,不停的有雞子撞網,雞飛四散。

  李孟羲饒有興趣的抱着手臂站在角落裏,他目光盯着網,認真看每一次雞子撞網時的狀況,他催促着,“攆!把他們都攆起來,往網上攆!”

  甲士們都是一羣大人,此時攆雞來玩兒太幼稚了,甲士們嘻嘻哈哈的樂的不行。

  就在甲士們咋咋呼呼手趕腳哄的時候,偏廂房裏,劉備剛睡着,一下就被吵醒了。

  實在太吵了,劉備皺眉起牀,披着被子往外走。

  當劉備推開偏廂房的門,門剛推開,一隻受驚的雞子撲棱棱從劉備眼前飛過,劉備一驚,下意識縮頭。

  然後待回過神來,劉備看到了正廳裏亂的是烏煙瘴氣亂七八糟的,一大羣人發瘋了一樣追着雞子追,霍,一屋子雞毛。

  劉備打眼一掃,果然看見了角落裏的站着的李孟羲。

  劉備頓時就知道,這一定是李孟羲搞的事情。

  “某剛睡沒一會兒,淨聽見你們吵吵了。”劉備笑着跟衆人打招呼。

  哄雞哄的正開心的甲士們一聽見劉備的聲音,頓時有些緊張停了下來,“是……是軍師讓俺們放的雞子……”

  爲首的甲士伍長有些緊張的辯解。

  在城主府正廳放雞子,把正廳弄得亂七八糟的,這多大的事。

  劉備都不當回事,劉備打了個哈欠,身上披的被子緊了緊,斜靠上門邊懶羊羊的靠着,笑着道,“忙你們的,不管我。”

  劉備雖是這麼說,雖是一點沒有生氣,劉備平日雖是隨和無比,可接下來,甲士們束手束腳的不行,都不敢大聲去嚇唬了。

  命令不變,還是攆雞子把雞子往網上攆。

  劉備看了好一會兒,看不明白李孟羲到底要幹啥,疑惑的很。

  雞子被攆着不停往網上撞,一次,兩次,三次,絡繹不停。

  可能有幾百次撞擊了吧,雞子都快要累的不動了,終於,一隻母雞嘎的一聲,一頭撞進了網孔中,然後整個雞頭整個雞脖子掛到了網上,這隻撞網的雞嘎嘎的叫,翅膀胡亂撲騰着,雞爪子抓着網亂抓,把網帶的亂晃不止。

  李孟羲眼睛亮了,他瞪大眼睛看着這個終於被網逮住的雞,他看着這隻重量不輕的母雞任憑掙扎掛在那裏逃脫不了。

  終於啊,終於有一個落網了的,李孟羲走過去,走到網下,走到那隻落網的雞旁邊,饒有興致的湊近觀察着。

  值此時,外人看來,劉備也好,甲士們也好,他們看着李孟羲站在網邊上眼珠盯着雞不動臉上掛着不明意味的古怪笑意,都覺得李孟羲跟魔怔了一樣。

  李孟羲認真的觀察着,他看到了,這隻撞網的雞,腦袋恰好是撞到了一個比較小的網孔,然後就被卡住了。

  然後這個雞,這個禽類,這個鳥類的分支生物,就被逮住了。

  (我好像,明白了。)李孟羲恍然,他若有所思。

  原來捕鳥網是這樣抓鳥的,捕鳥網原來是用網孔來捕鳥的。

  合適的網孔,不大不小的網孔,鳥類一頭撞進去,頭就扎進去了,然後,因爲鳥是有長羽毛的生物,撞進去的時候,順着毛進容易進,出來逆着毛很難出。

  易進難出,鳥便被捕到了。

  李孟羲認爲自己破解了捕鳥網的祕密,他認爲是這樣的,正這時,變化又突然發生。

  網上掛着的這個母雞,掙扎着掙扎着亂啄頭亂鑽,然後雞脖子扭着,雞頭又鑽進了一個網孔裏。

  等於是,這隻雞被兩個網孔纏住了。

  李孟羲都笑了。

  他想到了更多的捕鳥網的技術關鍵。

  捕鳥網完全可以做成多層的啊,一層又一層。

  這樣,鳥撞進來,頭穿過第一層的一個網孔,又不幸的鑽進了第二層的網孔,假設說只困在一個孔的話,鳥還有一定的概率會逃脫,但同時被兩個孔困着,這鳥死定了。

  舒了一口氣,李孟羲看了放棄了掙扎不再動彈的母雞,此時,李孟羲多少有些明白了,爲什麼說科學家們總告戒說要學會觀察自然中的事物。

  因爲,觀察這件事本身,就是在瞭解科學內在的原理和規律。

  李孟羲鄭重記下了,以後得多觀察,少些空想。今次若不是親自抓了雞來觀察,想死都不可能想明白捕鳥網的原理的。

  吱呀一聲。

  推門聲。

  手裏拿着東西的關羽回來了。

  關羽推門進來,看到屋子裏亂七八糟的景象,一下也是愣住了。

  李孟羲回頭看,正看見關羽。

  關羽伸起手,笑得開心,“你瞅羲兒,某捉了一隻。”

  李孟羲看到,關羽大手裏,抓着一隻可憐的小麻雀。

  ——

  塵埃落定了,甲士們都出去了,門又關上了。

  屋子裏的網沒撤,劉備關羽還有李孟羲,三人都昂着頭目光隨着一隻小麻雀移動。

  不時,三人會出聲嚇一下麻雀,想讓麻雀撞到網上去。

  “似乎……不妥,”李孟羲看着穿網而過一點事兒沒有的麻雀,目光隨之移動着,眉頭微微皺起,“網孔太大了。”

  劉備收回目光,隨口說了一句,“那網小點不就妥了?”

  李孟羲皺眉,“不行。麻雀太小,而要是野雞,野雞頭就太大,野雞腦袋鑽不進去了。

  嘿,網孔小了,抓不到野雞,網孔大了,抓不到麻雀。

  兩難了。

  麻雀也好,野雞也好,我都想要。”

  捕鳥網總要能捕到所有的鳥纔行,李孟羲思索着該如何改進才能製造一張能將大鳥小鳥所有鳥一網打盡的網。

  麻雀在頭頂嘰嘰喳喳的叫,忽休一聲飛到了這邊,忽休一聲又飛到了那邊。

  三人目光來回跟着移動。

  李孟羲又看到,麻雀落到了網上邊,尾巴一翹一翹的,黑熘熘的大眼睛盯着屋子裏的人,啾啾叫着。

  李孟羲覺得,這個麻雀的眼神簡直像在嘲諷人,簡直像在說,“來抓爺啊,來抓爺啊,這破網抓不住爺!抓不住爺!”

  根據片刻前的那隻母雞的觀察所得,毫無疑問,抓鳥的核心原理是,網孔得大小剛剛好,剛好是鳥能一頭鑽進去,出來卻出不來了。

  可問題就在這裏,鳥大小不同,鳥頭大小差別很大。

  抓大鳥的網孔抓不住小鳥,可以抓小鳥的網孔,大鳥頭都進不去。

  思索良久,李孟羲想到了解決之法。

  “網可多層,疏密相合,使外疏裏密,如此,大鳥可擒,小鳥先過疏網,往中再撞密網,亦爲擒。”

  劉備關羽皆點頭,如此一法,所有鳥雀皆手到擒來也。

  繼續商量着,劉備擡頭盯着屋子裏掛着的網,摸着下巴,認真思索着,道,“某以爲,以網捕鳥,在兩者,一者網孔困鳥,二者網繩纏鳥羽使之不能得脫。

  於網繩,某以爲,可用細繩,繩越細越好,越細越能纏住鳥羽。此就如,女子修面之時,用細繩而決計無用粗繩之道理。”

  劉備這個提議一說,李孟羲便思索起來,繩子纏羽毛,跟繩子粗細有關係?

  李孟羲不由朝自己胳膊看去,在衣服覆蓋着的手臂下,李孟羲想到了手臂上很細小的寒毛。似乎的確是這樣,用細的繩子拉直掠過寒毛,寒毛一下就被纏住了,用力拉一下可疼了。

  而要是一根粗繩子掠過去,根本不會纏住。

  李孟羲在想,這是爲什麼?爲什麼細繩子容易纏住毛髮?

  他認真思索後認爲大抵是這樣,繩子因何把毛髮纏住了?依照小時候的經驗,小時候拿個棉線玩的時候,把棉線在胳膊上滾來滾去,最容易把寒毛纏住。

  就是這個滾來滾去。

  也就是說,線是轉動起來,是轉着,轉了一圈又一圈的時候,最容易把寒毛纏住。

  關鍵就是這裏,寒毛很短,繩子只有足夠細,寒毛才能繞着繩子纏上那麼一圈兩圈,纏了一圈兩圈才能纏緊。

  而要是繩子粗了,以繩子那個直徑,寒毛根本無法把繩子纏一圈,不纏起來,怎麼可能把繩子纏住。

  作用是相互的。

  於是細繩很容易把毛髮纏住,粗繩很難。

  如劉備所說,鳥網抓鳥的兩個關鍵,一個是網孔困鳥,一個是繩子把鳥羽纏住,這是兩個主要的發揮作用的點。

  因而,用細的繩子來編網,越細的繩子越好,繩子越細,纏住鳥羽的概率越大,捕鳥的效率越高。

  顯然就是這樣。

  盯着麻雀看,李孟羲幹瞅麻雀飛來飛去,麻雀貼着屋頂飛的高高的,甚少往網上撞,李孟羲眉頭緊皺,“似乎不妥啊,方纔雞撞網上,似乎是把雞攆的急了。

  可你看這麻雀,會避着網飛,鳥能看見網的啊。

  那要是不在屋裏,把網支出去,鳥看見網都躲了,不往上撞,還咋個抓他。”

  對此,劉備關羽二人有不同看法。

  關羽道,“此也不對,羲兒你不看,樹林裏葉子多密,不比網密了?可你看鳥雀可曾躲了?不還是會往葉子裏鑽?”

  李孟羲一想,哎?也是奧。

  劉備則是道,“若嫌網顯眼,不妨用白線編網,白線難以瞅見。”

  李孟羲頓時就又有問題了,爲何,白色的就不容易看見?

  這是,爲何?

  依生活經驗,確實是白色的線難以找見,其他任何顏色的線都比較容易看到。

  事實的確如此,可,爲何?

  【白色爲何不顯眼】李孟羲的小本本上,自此多了一條千古難題。

  鳥網的祕密全被破解了,李孟羲確信已經可以製作能抓鳥的網了。

  技術要點有,其一,鳥網不像魚網,不是面,更確切的說,捕鳥的網更像是箱子,是立體的,中間是密密麻麻的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結構。

  其二,捕鳥網乃多層結構,外疏裏密,這樣才能把大鳥小鳥一網打盡。

  其三,捕鳥網的繩子能有多細就有多細,增加纏羽概率。

  其四,捕鳥網的繩子最好用白色的,透明的最好。

  破解了一個難題,李孟羲迫不及待的去了婦孺營,準備找人實施。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