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除夕夜

作者:南宮我夢
旦日將至,爲籌備足夠的肉食,李孟羲和關羽清點了軍中所有牲畜,除戰馬以外,除母耕牛和未長大的小牲口以外,其他所有牲畜,包括可以拉車拉磨的騾子,驢,包括耕牛中的公牛,包括一些傷殘的老邁的軍馬,共數得各類牲畜一千六百多頭,這一千六百多牲口全部宰殺。

  關羽見李孟羲一下要殺如此多的牲口,也是詫異。

  李孟羲解釋說,“軍糧將空,與其糧食盡空再宰殺牲口,不如早些準備。”

  李孟羲多少懂得一些營養學,他很清楚,如果糧食喫完之後再宰殺牲口,那麼之後就得天天喝肉湯了,問題就在這裏,長時間喫單一食物,容易生病。

  所以,趁糧食還有一些,不妨多殺些牲口,然後將糧食和肉食攙着喫,營養結構也能更健康一些。

  軍中十五萬人,殺牲口千五百,平均百人分牲口一隻,按一隻牲口有肉三百斤,那麼人均分肉只三斤。

  以最低限度,每日三兩肉可維持着最低消耗不至餓死,那麼,殺光軍中多餘牲口,最多最多可支撐十天左右。

  十天以後,就得殺戰馬,殺耕牛了,殺完戰馬耕牛,還能再支撐十天,如果再十天之後,劉玄德的糧草還不到,那就完了。

  存續關鍵全在劉玄德身上。

  李孟羲略算了一下,他不很清楚劉備帶走的千車錢財到底是有多少數目,但推算一下,張角席捲整個鉅鹿,估計整個鉅鹿的錢財被張角蒐集的差不多了,軍中現在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顯然不是鉅鹿所有人口,而是一部分人口,甚至是動亂之前鉅鹿一小部分人口。

  那麼,一千車錢財,等於鉅鹿所有財富,以鉅鹿所有財富拿來全部買糧,大概是能負擔的起鉅鹿所有人的糧食消耗的。

  也就是,如果鉅鹿官府有魄力,拿出所有財富來買糧,當能救濟下走投無路的鉅鹿百姓。

  可惜,官府逼迫過甚,逼的百姓造反,結果如何,結果州府被攻破,官員被殺,剝削自百姓的錢財,最終還是落到了百姓手中,最終還是得拿這些錢財買糧救濟百姓。

  轉了大大一圈,轉了一個輪迴,到最後,動亂之因與其說是生產力脆弱容易受被天災摧毀,倒不如說,實則是分配問題。

  一下要殺一千多頭牲口,軍中屠匠營不夠用了,殺豬尖刀,剁肉的門板,裝血的甕,裝肉的筐,全不夠用了。

  物資緊缺,又是麻煩。

  李孟羲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召集人力,能殺多少牲口,便殺多少。

  軍令一下,無數牲口被牽了出來交付各隊,人們知要宰殺大量牲口,便猜到能要喫肉了,民夫們也好,戰兵們也好,興奮不已。

  一戰兵什長拉着一頭公牛到所轄的民夫營,戰兵什長朝一衆民夫倒,“誰會宰牛?來,搭把手!門板有嗎?甕呢,拿過來,繩子也找找。”

  物資缺乏,殺牛的全套工具沒有,只好將就着來。

  民夫當中一老人看着健壯的公牛,有些捨不得,心疼的道,“軍爺,這耕地的牛也殺啊?”

  戰兵瞅了一眼,“將軍說讓殺就殺,管他做甚。”

  話雖如此說,戰兵也是覺得要是老牛殺了就罷了,這正健壯的大公牛可是耕地的寶,殺了有些可惜。

  戰兵正猶豫着,看見關羽巡營路過,戰兵立刻跑過去詢問關羽,要不牛不殺了。

  關羽道,“殺吧,要過年了,總得有口肉喫。軍師將母牛都留着,公牛殺便殺了。”

  戰兵只能依令而行。

  李孟羲特意將母牛,母驢之類的牲畜都丟着,只殺公的,原因是,公牛母牛都能耕田,但母牛是更重要的財富資料,母牛可以生小牛,將所有母牛留着,把公牛殺的一頭不剩,無妨,來年糧食不缺了,從外地買回來十幾二十頭種牛,然後立刻就可以大量生小牛了,只要母牛留着,隨時可以將耕牛數量翻上一番。

  這是殺牲口並儘可能保留牲口恢復潛力之間做出的取捨。

  迫不得已不得不殺牲口的時候,優先順序是,能殺騾子,就不殺牛馬驢,能殺老騾子的時候,就不殺小騾子。

  騾子,牛,驢之間,有騾子殺騾子,再殺驢,最後再殺牛。

  公牛母牛之間,先殺公牛。

  諸如此類。

  李孟羲去了傷兵營,傷兵營邊角處,有一個帳篷,帳篷裏沒人,只有一些火炕,火炕上放着的是一些麥子用以發麥芽糖,另有一盆面也放在那裏,之前爲做酵子,活好的麪糰放火炕上放了好久了,也不知發酵好了沒有。

  李孟羲前去查看,他看到之前放的麪糰,確實有了變化,麪糰變稀了,變軟了,拿起來聞了聞,變酸了。

  這跟李孟羲印象中的酵子不太對,印象中酵子做好時,應該是硬麪塊纔對。

  不過,麪糰既然變得酸氣嗆鼻,那便說明,麪糰是成功發酵了的,說明麪糰裏是繁殖了大量微生物。

  李孟羲尋思了一會兒,他覺得,或許可以蒸饅頭了,試試呢。

  李孟羲端着酵子出了帳篷。

  當李孟羲回到城主府,弟弟小磚回來了,還帶着一羣小朋友。

  小磚看見李孟羲,立刻問,“哥哥,是不是要過年了嗎?”

  “是的奧。”李孟羲笑着答到。

  小磚瞅見了李孟羲端的面,他問是不是做糖醋魚。

  李孟羲說蒸饃饃喫,小磚更開心了,因爲小磚覺得,哥哥只要弄新的東西喫,就能弄出來很好喫的東西。

  李孟羲把酵母放到矮几上,他去屋子裏拿了半袋子白麪出來,又找到了木盆,又提了桶,出去打了半桶水提進來。

  準備活面發麪了,李孟羲對小磚道,“小弟,你去把寧姐姐叫來幫忙吧。”

  “奧!”小磚立刻跑出去了。

  不一會兒,小磚喊來了張寧。

  張寧來,安安靜靜的站到李孟羲旁邊來,李孟羲跟張寧很熟絡了,他告訴了張寧該怎麼活面,怎麼揉麪,然後便由張寧來代勞。

  李孟羲發現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揉麪的話力氣不夠,所以找張寧來幫忙。

  在李孟羲的指導下,張寧忙碌着,女孩兒蔥白纖細的手指把加了水的麪粉揉制着,麪粉在木盆裏漸漸成團。

  李孟羲在一旁,他看水多了,就拿一把面撒上,看面多了,就拿瓢加點水。

  弟弟和小朋友們在屋子裏蹦蹦跳跳吵鬧着,李孟羲對小孩子們說,可以拿笤帚把屋子裏掃一掃。

  一大羣小朋友便很聽話的到處找笤帚,滿屋子掃起來。

  當關羽從外邊巡營回來,一進屋,瞅見一屋子小孩子拿着笤帚在掃屋子這裏戳一下那裏戳一下的掃着,當中,李孟羲跟張寧兩人,兩人站在一起,一個活面,一個添水,安安靜靜,相得益彰,宛若璧人,關羽一笑就笑了,然後不着痕跡的悄悄退了回去。

  ——

  一段時間後,在張寧的幫助下,活好了一大盆的面。

  忙碌了這好一陣,張寧累的俏臉微紅,額頭上的髮絲貼到了額頭上。

  李孟羲很自然的想伸手替女孩兒撩起額前的髮絲,手伸到一半,看到張寧臉色一下紅了,李孟羲方察覺到不妥,他趕緊收回來手。

  “好了寧姐姐,面好了,再放溫水裏放着就好了。”李孟羲適時叉開話題。

  之後,因爲沒有大鐵鍋的緣故,李孟羲只能是找了一個更大的木盆,然後先燒了些熱水,把熱水倒進木盆裏,再倒一些涼水,拿手試了試水溫差不多的時候,再將面盆放到了水盆裏。

  按李孟羲所知的知識,溫面的原理是,適當溫暖的溫度能讓酵母菌更快的繁殖,但水不能太燙了,水太燙的話,溫度過高,就把面燙熟了。

  原理如此。

  發麪需要一段時間等,李孟羲和張寧就守着面,兩人並排坐着,靜靜看着屋子裏的小朋友們拿着笤帚追逐打鬧。

  時不時,李孟羲會伸手到水盆裏看水涼不涼,水要是涼了,從一邊甕裏再舀一瓢熱水添上,以維持水溫的恆定。

  這樣過了好久,等啊等,等啊等,終於等到一盆面發開,發成了滿滿一大盆面,還鼓了起來,快要溢了出來。李孟羲這時才反應過來,面發多了,半盆面發開,正好一盆,可要是一滿盆面發開,肯定就多了。

  後知後覺的發現了失誤,李孟羲連忙起身喚張寧一起忙碌。

  抓起一團面聞了聞,李孟羲聞到好聞的面發酵的香香甜甜的味道,感覺不錯。

  面好了,下一步應該是揉麪,做饅頭塊。

  李孟羲立刻又找了其他工具,他把屋子裏另一個矮几搬了過來,找來乾淨的麻布鋪上,然後再在麻布上撒了些麪粉,準備來放饅頭。

  放饅頭的地方有了,接着,依然是張寧代勞將盆裏發好的面拿出一大團來,然後跟用力揉按,使面勁道起來。

  李孟羲則拿着瓢,瓢裏裝着乾麪粉,時不時撒上一些,以免粘手。

  李孟羲發現,女孩子來說,手果然更靈巧,張寧從生疏,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不一會兒就把面揉制好了。

  李孟羲想了想,做饅頭的話,剛好今日是除夕,明日就是新年,得祭拜神靈,正好,就蒸祭神用的大饅頭吧。

  於是,李孟羲和張寧一起把麪糰做成碗形的一個個面塊。

  當一陣忙碌,好大一盆面,終於全部做成了饅頭,張寧累的額前的頭髮都溼了。

  李孟羲拿起手帕遞給張寧,他無比感謝道,“寧姐姐,辛苦你了。”

  張寧甜甜的笑着,接過了手帕。

  這一幕,正好,關羽回來,又看見了。

  關羽覺得不好打擾兩個小人兒,於是就又悄悄離開了,關羽覺得,索性不回去了,於是關羽又去巡營了。

  面全都做做成了饅頭胚,接下來,似乎依然要稍微放着放上一會兒,這一步是爲了……不曉得。

  按經驗放置一段時間之後,李孟羲數了數做成的饅頭,總共有四十九個。

  接下來,一切就緒,李孟羲和張寧小心的把饅頭胚放在木板之上,然後端着去了竈臺那裏。

  軍中有真正的土竈臺,跟後世土竈一模一樣,乃是李孟羲找建造隊在數日前壘起的。

  除了必要的竈臺,蒸籠籠蓋等,也由木匠們用木條做出了一套。

  第一次蒸饅頭,因不確定小碗大小的麪糰蒸成饅頭會會有多大,爲防粘連,放面胚時,李孟羲刻意將面胚放的很開。

  幸而軍中造物又粗糙又大,蒸籠也是極大,面胚往很分散了放,中間間隔很大,放滿,依然足夠放的下超過二十個。

  之後,加蓋,拿麻布把鍋蓋圍起,開始燒火。

  蒸饅頭的話,蒸的久了問題不大,頂多會把饅頭蒸的裂開,不影響口感,但是蒸的不夠久的話,饅頭就不夠宣。

  所以,有此判斷,李孟羲決定蒸的時間長一點。

  這時間一旦決定長一點,可就不是一會半會兒了。

  李孟羲可勁往竈裏添柴,火旺的很,他時不時擡頭朝蒸籠上看,看沒有冒熱氣,饅頭快蒸熟的時候,應當會有蒸汽蒸騰的。

  一段時間後,大致二十分鐘,或許更久,李孟羲等到了蒸汽蒸騰,他怕蒸的時間不夠,又繼續加熱良久,終於,覺得差不多了,他立刻把竈裏的柴撤下。

  蒸饅頭到了這一步,似乎還有一個醒醒的過程,就是停火之後,不立刻掀蓋子,讓饅頭慢慢降溫。

  這個過程,是幹嘛的?李孟羲茫然。

  忍着耐心,等了一段時間,李孟羲拜託邊上看熱鬧的傷兵過來把鍋蓋揭開。

  鍋蓋揭開的瞬間,當李孟羲看到蒸好的饅頭,他人都樂了。

  天,碗大的一塊麪胚,蒸出的饅頭,太大了吧,能有盤子那麼大啊,比人頭都大了,超大的巨型饅頭。

  李孟羲樂的直笑。

  這第一次蒸出的饅頭,也不知味道如何,李孟羲迫不及待的拿了大饅頭啃了一口,饅頭還很燙,既燙手又燙嘴,咬了一口嚼巴兩下,李孟羲皺起眉頭,太酸了。

  不能說酸的無法下嚥,而是跟李孟羲印象中的饅頭的口感不太一樣,印象中的饅頭,應該是微甜的,哪怕是面不好,蒸出的饅頭有些發酸,那也應該只是微酸的,酸中帶着甜的。

  哪像現在這饅頭,酸味極重。

  李孟羲頓時就疑惑,這到底是面不好,還是酵子不好?

  可不管是面不好還是酵子不好,沒辦法試了,軍中白麪不多,酵子也只有一種。

  “哥哥,讓俺喫一口!”小磚抱着李孟羲的腿,眼巴巴的望着白花花的饅頭,幾乎要流口水了。

  李孟羲低頭看了看小磚,然後瞅了一眼邊上圍着的一堆眼饞的小朋友,他索性把手裏的饅頭掰成了很多塊,塞給小磚一塊,剩下的給小朋友一人一塊。

  一個大饅頭頃刻間分完,李孟羲又去拿了一個,繼續掰開了分。

  小朋友太多,不一會兒,一鍋饅頭,分的只剩一個了。

  李孟羲朝手裏拿着饅頭喫着還不肯離去還想再要的小朋友們說,“沒有了,下一鍋再。”

  說着,李孟羲把最後一個大饅頭拿起,笑着走過去遞給張寧。

  張寧開心的接過超大的饅頭,小小的咬了一口。

  李孟羲問,“寧姐姐,好喫嗎?”

  張寧用力的點了點頭。

  李孟羲笑了。

  饅頭是新奇的喫食,那些分到饅頭的小朋友,拿着饅頭興奮的跑啊跳的亂跑,在李孟羲看來過於酸澀的饅頭,在小朋友們嚐起來,是微微能嚐出甜味的,而且很鬆軟,很可口,是難得的美食。

  有些小孩子的家長也少少嚐了一些饅頭,大人們都覺得好喫極了。

  往下,李孟羲把剩下的饅頭全蒸了,蒸得的饅頭趁熱移鍋,裝了半筐之多。

  天黑了。

  李孟羲拎着半筐子饅頭回城主府,城主府中不見關羽。

  李孟羲和弟弟各分了一半饅頭啃着,直到啃完喫飽,關羽這才摸黑從外邊回來。

  李孟羲好奇問,“關將軍,爲何回來這麼晚?”

  關羽只是呵呵直笑,並不答。

  李孟羲從筐裏將一個微微發熱沒有涼透的饅頭拿給關羽,說這便是之前所說的饃饃,乃麪食發酵,然後蒸制所得。

  老大的一個饅頭,盤子那麼大,關羽拿起啊嗚就是一口咬出了一個豁。

  然後關羽三兩口就把饅頭嚥下,意猶未盡的啊嗚又是一大口,見關羽連啃幾口,李孟羲好奇問,“關將軍,這饃饃,好喫嗎?”

  關羽連連點頭,嘴裏塞了饅頭的緣故,含湖着說,“鬆軟可口,酸中帶甜,好喫!”

  邊喫着,關羽笑着調侃李孟羲,“人張寧幫你忙,饃饃蒸好了,你請人家吃了嗎?”

  李孟羲奇怪的看着關羽,“當然了!”

  關羽開心大笑。

  李孟羲更感奇怪,他不知關羽有什麼好笑的。

  此是,東漢靈帝光和七年的臘月三十日,除夕夜。

  此夜,洛陽當是文武百官並天子通宵慶賀,歡飲達旦,天下豪強富貴者應是殺豬宰羊闔家歡慶,而義軍衆人,無有任何歡慶之行。

  張翼德遠出在外打獵籌糧,此時入夜,張翼德應該在冰天雪地裏凍的要死,在圍着篝火揣着手守夜,謹防有餓狼偷襲;劉玄德遠在涿州,巡查屯田未畢,正連夜往下一處屯田地趕;簡雍帶着錢財欲往見幽州太守劉虞想求購糧草,除夕夜正連夜緊趕慢趕;李孟羲啃了半個饅頭,關羽連啃了兩個,兩人就喝了點水之後,兩人趁夜還早,擺出棋盤,認認真真的捉對攻殺,想從象棋中摸索出更多的韓信兵法。

  好好的一個除夕夜,黃巾戰事了結之後第一個除夕夜,本該相聚一團喫肉喝酒歡慶一番,可義軍衆人分的是七零八落,忙的是比平日更忙,無一刻得閒。

  洛陽的天子百官身擔全天下的重擔,人家在除夕夜都歡飲達旦什麼事都不去做了,偏偏,義軍衆人,基業不大,卻比天子百官還要忙碌數倍。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