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起試灌鋼術

作者:南宮我夢
軍中軍備詳數一直未清理清楚,按大漢軍制,環首刀跟長兵器配備數量到底是刀多還是槍戈多也不很清楚,但無論如何,要把軍中半數環首刀給融了,軍中兵器數量得瞬間銳減好幾成。

  軍中五成刀劍收集並融煉鑄犁,關羽本是同意了此事的。

  但當把大批的環首刀收集起來之後,關羽這裏抽一把刀看看,那裏抽一把看看,覺得質量好的那些,關羽就放一邊。

  關羽的本想是把差點的刀拿去融了,好刀留着用。

  可挑了一會兒,關羽腳邊就堆了一堆的刀。

  關羽擡頭看向李孟羲,有些不忍說到,“羲兒,這些刀可都還好,就全融了?”

  “嗯。”正在彎腰清點數目的李孟羲頭也不擡的道,“都融了。”

  “可……打刀耗費時多矣,好好的刀給融了,豈不太過糜費?”

  李孟羲停下了正清點的動作,他起身一想,確實,兵器生產的一個很大成本就在人工上,好好的刀重融成了鐵,雖然鐵料沒浪費多少,燃料消耗其實也還扛的住,但是已經動用的人工是完全浪費了。

  想了又想,李孟羲突然笑了,“嗯,確實糜費了些。只是,大漢的環首鐵刀,只是鐵或是劣鋼,不堪久用,亦不甚犀利,若用灌鋼法重煉以成精鋼刀,豈不更好?”

  成本問題,放到質量跨越式提升面前,成本問題不那麼突出了。

  如果是環首刀融了,未來一日缺刀了,再弄鐵,再打造環首刀,那這肯定就是人力耗費巨大。

  而如果,環首鐵刀融了,給融煉成鋼,然後再打精鋼刀,這就等於,兩倍的人力,換來三倍的刀具質量的提升,環首鐵刀換成了環首鋼刀,從耐用,從堅固,從鋒利各方面,生產一把質量好的鋼刀,發揮的作用要強過生產兩把普通鐵刀。

  從軍中收集來的各種兵器,刀劍槍戟全都有,除了部分是損壞和老舊的,可仍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是正當用的完好的刀。

  數了一遍,有各類兵器一千五百餘件。

  這麼多件鐵,大致夠用一段時間了。

  李孟羲令人把所有兵器全扛去鐵匠營地。

  鐵匠營中,日夜未停的鍊鐵高爐依然燒的澎湃,匠人們忙碌正酣。

  士卒們把大量兵器帶過來隨意丟到了地上,匠人首領立刻走過來有些訝然的問,可是要修復兵器?

  這麼一問,李孟羲恍然想起來了,奧,兵器原來還能修呢,軍中損壞的兵器不少,可一直沒想起此事,而關羽劉備等人也不說讓鐵匠們整修什麼的。

  看來,以後鐵匠們就得負責兵器修復工作了。

  李孟羲對匠人首領說,“不是要修,這些兵器全融了,造犁。”

  匠人首領一看堆了一地琳琅滿目的兵刃,張大了嘴巴,“啊?!”顯然有些驚訝。

  哪怕是一個普通鐵匠,對局勢也有自己的判斷,如今大戰方歇,就把兵器融了,那萬一……

  鐵匠首領忍不住提醒了道,“軍師啊,這兵器要是都融了,萬一再有人打,這……”

  李孟羲朝鐵匠首領笑笑,“無妨,某自有計較。”

  聽李孟羲如此說,匠人首領便無話可說了。

  李孟羲接着好奇又問,“你們鐵匠,可能分出生鐵熟鐵?”

  匠人首領頓了下,“曉得。”

  這便好。

  李孟羲手指了指身後衆多兵器,他道,“勞煩諸位,將生鐵兵刃歸置一堆,熟鐵歸置一堆,其他另放一堆。”

  命令下達,幾十號鐵匠除燒高爐的幾人外,全過來幫忙了。

  具匠人首領說,他說他們鐵匠,是能分出生鐵熟鐵的,這有點厲害,李孟羲尋思,因爲他就分不出鐵的質量。

  匠人們在那裏遴選兵器,李孟羲在旁看了一會兒,他看到,匠人們選兵器時,把刀劍從鞘裏拔出來,然後湊眼看上一看,拿手摸上一摸,曲起手指彈一彈,再拿兩把刀相互刀背交擊幾下聽聽聲音,便分出了生熟鐵。

  李孟羲看的好奇不已,他走過去,走到一個蹲地辯鐵的匠人身後,好奇問道,“你們是區分生鐵熟鐵的,有何良法?”

  鐵匠回頭一看,見是李孟羲,便笑着說到,“也沒什麼良法,就是看。”

  “奧?”李孟羲更感好奇,“怎麼看?”

  鐵匠道,“看黑白,生鐵發黑,熟鐵發白,熟鐵又稱白口鐵,看鐵色澤如何,便能稍作分別。”

  李孟羲恍然受教,原來是根據顏色判斷的。

  原來,所謂的白鐵,就是熟鐵來着。

  剛學了點新知識,李孟羲忍不住從地上隨便撿了支刀抽出來看,刀從鞘裏抽出,滿刀的赤紅鏽跡。李孟羲左看右看,看的皺眉,他再問,“可鐵要是鏽了,看不出黑白,又該作如何區分?”

  鐵匠答說,磨上一磨,或是看未鏽的刀口。

  這道也是,把鐵鏽磨掉了不就行了。

  之後,李孟羲爲了解更多的鐵器知識,他到處晃盪,關羽跟在後邊亦步亦趨。

  李孟羲跟個好奇寶寶一樣,到處找人便問。

  鐵匠們自然知無不答。

  從中,李孟羲瞭解到,區分熟鐵生鐵,還可憑藉手感,生鐵輕,熟鐵沉。

  已知是,生鐵是黑的,熟鐵是白一些的,那麼爲何一種黑一點一種白一點,再結合炭來看,炭就是黑的,鐵含的炭越高,炭元素越多,可不就讓鐵看着更黑嗎。

  所以說根據顏色判斷炭含量是有道理的。

  而匠人們說,熟鐵重,生鐵要輕一點,李孟羲想到了後世吹上天的碳纖維,碳纖維是,和其他材料相比,既輕又堅韌。

  也就是,炭質量遠比鐵小的多的。

  所以純鐵熟鐵,跟含炭高的生鐵比,自然熟鐵重。

  鐵匠們還說,可以拿兩個鐵塊對着哐哐砸兩下,李孟羲哪個火星子多,哪個鐵就生一點。

  鐵就生一點,這是個什麼比喻?李孟羲看着鬍子雪白的老鐵匠一臉迷惑。

  看老鐵匠年紀,堪稱是一衆鐵匠中年紀最大的了,鐵匠這一行,年齡與經驗成正相關,既然老鐵匠說火星子可以判斷鐵的生熟程度,那就肯定有一定道理,可是,爲什麼?

  爲什麼鐵越“生”,火星子越多?

  這火星子,是嘛玩意兒。

  火星子……火,火……炭?

  李孟羲恍然,他猜測,鐵塊相互敲擊時濺起的火星子,其實就是燃燒的炭。

  所以,炭含量越多的鐵,敲的時候,火星子越多,這跟老鐵匠說的不謀而合。

  辨別鐵器的方法還有,有鐵匠說,可嘗一嘗,便能嚐出來。

  據那個匠人說,熟鐵是甜的,而生鐵略微發澀。

  李孟羲將信將疑的拿着刀添了一下,他只嚐到了滿口鐵鏽味,狠狠地吐掉了吐沫,李孟羲想還是算了,這個方法學不來,太牛逼了。

  李孟羲突然意識到一件事,似乎這一圈轉下來,但凡刀具,好多被匠人們挑選之後丟到了熟鐵一堆兒,而槍戈之類,多丟到生鐵一堆,這個發現讓李孟羲略感好奇,他找來匠人首領仔細問了。

  匠人首領的回答打消了李孟羲的好奇。

  拒匠人首領所說,環首刀好大一部分是熟鐵打的,也有些是十煉刀五十煉的鋼刀,而像是短小的槍頭之類,好多都是鑄鐵。

  原來兵器不同,生產工藝也有差別。

  李孟羲大致能明白爲何熟鐵多用於刀具而生鐵多用於槍戈,這似乎和生鐵熟鐵本身的性質有關。

  生鐵和熟鐵的區別,在含碳量,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但同時越脆。

  環首刀普遍很長,要是用生鐵做刀,太脆了,很容易折斷,而要是百鍊成鋼的話,成本就高了,所以性價比最好的選擇,用熟鐵做刀,熟鐵雖說軟,雖說容易砍豁口,但不容易折斷,比生鐵實用太多。

  而槍頭的話,槍頭很短,槍頭的攻擊方式多是戳刺,此時,槍頭要是軟了,容易變形變鈍,要有硬度要求,而且還因爲槍頭本來就短,因爲短,用生鐵也不會容易折斷。

  所以,大量生產的最廉價的兵器,刀用熟鐵,矛用鑄鐵矛頭,這是最廉價的。

  之後李孟羲特意去查看了槍矛之類的兵器,他這一細看,果然發現,好多槍頭都帶有明顯的鑄造特徵,鑄造脫模的線多數還在。

  學到了一點,不同鐵料可生產不同軍備,此是降低成本與統籌資源之法,追求的就是足夠高的性價比。

  再之後,關於生鐵和熟鐵的區分方法,李孟羲又學到了敲擊判斷法,乃是,匠人說熟鐵敲起來清亮,聲音小,而生鐵敲起來,鐺鐺響,但是聲音沉默。

  這是肯定的,熟鐵也就是白鐵皮,軟的不行,用力一敲都變形了,力量大量削減,自然聲音小,而生鐵硬邦邦的,自然敲的哐哐響。

  對經驗豐富的匠人們來說,粗略分揀生鐵器與熟鐵器難度不大。

  幾十個匠人忙碌一番,不久,就把一千多件兵器分揀完了。

  左一堆生鐵,右一堆熟鐵,生鐵堆長兵器多,熟鐵堆刀多,而中間半大不小的一堆,依然是刀具多。

  軍中隨意抽調的這千五百件兵刃,足以代表義軍整體的軍備狀況,而義軍軍備來源,來源於黃巾,而黃巾軍備來源,又是大漢官軍。

  可以說,從一千五百件兵器足以看出大漢軍備生產的一些概況。

  大漢有成熟的百鍊鋼技術,但百鍊鋼畢竟成本略高了點,生鐵和熟鐵兵刃仍然佔據着一部分兵備體系。

  再有,精工製作的兵器中,精工刀比精工槍矛多,也就是,十件百鍊兵器中,有六七件都是刀,剩下的纔是槍矛。

  從中可以看出,環首刀真乃當之無愧的大漢主戰兵器。

  李孟羲走到中間的那一堆,既,不是生鐵也不是熟鐵中間的一部分。

  鐵就生鐵熟鐵與鋼的區別,既不是生鐵又不是熟鐵,那就只可能是鋼了。

  李孟羲不太懂得區分兵器好壞,可他一眼看的出來,中間剩下的這一堆兵刃,明顯比旁兩堆精緻太多。

  隨便從中抽出一把環首刀,刀比尋常環首長了一截,且刀柄裝具也漂亮,刀身線條也規整。

  這肯定就是鋼的刀,也就是炒鋼法煉的刀。

  李孟羲把刀拿給關羽看,關羽雙手結果,正看一眼,反着看一眼,關羽點了點頭說到,“是把好刀,乃百鍊精工所作。”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他好奇問,“訝,關將軍,你能一眼看出刀是多少的煉的?厲害啊!”

  “嗯,”關羽平靜的道,“有時能看的出來。”

  “那何時能看的出來?”李孟羲追問。

  關羽面無表情道,“當刀身之上,有勒物記名之時,某就能看出他到底是百鍊,還是五十煉。”

  李孟羲愣了一下,然後哈哈笑了。

  還以爲關羽真有相劍之能,原來刀上寫着是百鍊刀啊。

  李孟羲復接過刀劍看了一下,在刀身靠下的地方,模湖有幾個銘文,仔細看了一下,果然,【百鍊精工】。

  成語中,千錘百煉,這個百鍊,值得便是摺疊鍛打百次以上的刀,達到百鍊程度的刀,已屬於少有的精品了。

  此一把百鍊精工,乃屬於制式裝備中的最高檔兵刃。

  ——

  兵器全部區分完了,李孟羲朝四周隱祕看了一眼,他把關羽拉到一邊,低聲說到,“灌鋼術乃軍國利器,也不知這些匠人,是否有泄密隱患。

  某想使一衆匠人隔離看管,使之不與外人有交涉之機,以斷絕技藝外泄之可能。”

  “所以,鍊鐵之前,需將鍊鐵坊四周圍以高牆……”

  李孟羲話未說完,關羽手一擺打斷了李孟羲的話,關羽皺眉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既有擔憂,某去替你處置一番。”

  說罷,關羽便揹着手朝鐵匠們去了。

  之後,關羽把所有鐵匠叫遠,叫到了角落裏,對一羣鐵匠說了半天,不知說了些什麼,然後便見關羽領着一大羣鐵匠們回來了。

  鐵匠在鐵匠首領的帶領下來到李孟羲面前,嘩啦一片跪地,口稱願一心效力,絕無二心。

  李孟羲被一大羣嘩啦一下跪到面前,他很不適應,趕緊請衆人起來。

  擡頭看了一眼,關羽站在遠處朝這邊看來,微微點頭示意。

  李孟羲明白關羽的意思了,關羽是反對把匠人們用近乎監禁的方法圈起來,關羽還是講義氣,關羽肯定覺得人心可靠。

  可,人心縱是再可靠,也不得不防啊,人心才最是不可測。

  罷了,以後條件充足了,直接在別處建一個單獨的鍊鐵作坊,使其遠離人羣,然後處於較爲隔絕的環境下,不用圍牆圍着,同樣能禁絕技術的流出。

  灌鋼法的技術流程很簡單,生鐵熟鐵往一起一懟就成了,現在熟鐵兵器和生鐵兵器已經分出來了,灌鋼術可以一試。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