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劉伯溫,你不過如此!

作者:南宮我夢
劉備幾人回到城主府,直接了當的跟左豐說,麾下有三千人馬可供朝廷驅使,不日就可啓程。

  左豐一聽,妥了,正事辦妥了,左豐心情大好,提起快子痛快的喫喝起來。

  ——

  鉅鹿城東城,李孟羲站在城樓之下,靜靜的看着下方騎兵自城門中魚貫而出奔向遠方,城中騎兵奔赴各處,是去召集兵馬去了。

  軍中戰兵本有一萬兩千有餘,當中有甲之士爲八千有餘,不日以前,爲操練百姓早作戰備,但凡通曉隊列訓練的戰兵大部分已經散向鄉間各處去了。

  李孟羲看着消失在視線盡頭遠去的騎兵,他目露沉思,帶着些許的茫然。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此策,出自劉伯溫,在李孟羲來的那個時代,對此宏圖霸業之策,讚譽甚高。

  李孟羲曾也一直以爲,此策乃是絕頂高明一等一的計策。

  現在,李孟羲覺得,這算什麼高明計策。

  相及抗日戰爭之時,我族我民四萬萬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黨派,在民族存亡之際,哪個不是捨身忘死,哪個會至生靈塗炭而不顧去想着暗蓄勢力,去想着光積糧草,去坐看山河沉淪去想着緩出稱王?

  沒有。

  奧,也有。

  果黨之割據軍閥,還有蔣某人,這些軍閥,個個可都是抱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個個稱王稱霸之私心,高過救國救民之大義。

  舊軍閥全都懂全都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妙計,結果如何,結果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結果是,日寇侵奪山河,軍閥們惜兵惜力,統力不能,反還相互猜忌相互掣肘,結果,致國事日艱。

  可笑啊,這【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只是封建王朝之王霸之略,視天下爲棋,坐看百姓危亡,緩等不顧,好一個妙計啊。

  李孟羲面上露出一抹譏諷之色,什麼【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格局太低,二流計策耳。

  劉伯溫,你不過如此。

  封建時代的限制,劉伯溫能想到制霸封建時代的宏圖大計,已難能可貴。

  可,時代侷限了,劉伯溫格局不過如此。

  李某人的兵霸鉅鹿之策,內核同樣也是固守一地,廣積糧兵,然後笑看天下紛亂,然後緩緩圖之。

  李孟羲覺得自己的計略很好,覺得自己的謀劃堪稱高明,堪稱絕妙,堪稱完美。

  可,沒想到,格局竟然低了,沒想到,來自後世的李某人,格局竟然比不過劉備一封建時代的迂腐之人。

  劉備看不上所謂的【高築牆廣集糧緩稱王】的宏圖大計,劉備說的什麼,劉備說,天下傾覆在際,但有一線可能,當奮力救之,豈忍緩等?豈忍坐看百姓危亡?

  李孟羲很是感慨,他欽佩於劉備的格局,劉備此心此志,已超脫了封建時代的侷限,已達胸懷天下之境界,幾如後世以救扶民族爲幾任的我黨我軍中。

  與劉備相比,李孟羲一個現代人,竟然更像是封建軍閥,李某人想的是權利想的是霸圖,想的是坐看天下紛擾。

  這一次,李某人格局完全輸給了劉備,輸的一塌湖塗。

  李孟羲慨嘆,這劉玄德,當真是聖人不成。

  這聖人一般都劉玄德,不久要死了不,一去洛陽,就死了啊。

  心中煩悶,長舒了一口氣,李孟羲眺望着遠方天際,他想,要不,要不想辦法救一下呢,救一下,最好不讓劉備這個又迂腐又傻的傢伙死了。

  李孟羲靜靜的站在城頭,揹着手,沉思起來。

  他這一沉思,全然忘了時間,直到,夜幕降臨。

  不知不覺在城頭站了半天的李孟羲,勐然察覺天色已暗,他一擡頭,發現夜幕降臨了。

  當李孟羲走下城池,撞見着急忙慌趕路的士卒。

  士卒瞅見李孟羲,忙迎了上來,“軍師!哪去了,玄德公找了半天!”

  ——

  城主府,看見李孟羲回來,擔憂無比的劉備終於放下心來。

  夜色如墨,劉備屏退關張簡雍幾人,把門關上,屋裏只剩兩人。

  劉備拉着李孟羲手到矮几前坐下,矮几上,放着厚厚的一沓新紙,劉備拿筆在手,笑道,“羲兒,明日我就將啓程面見天子,羲兒素有智謀,見天子時,某該如何進言規勸?還有,羲兒有何治國之策,可一併說來,我好呈給天子。”

  李孟羲看了看矮几上厚厚的紙張,又擡頭看了看一臉期待的劉備,他張了張嘴,盯着劉備的眼睛,“大漢人才濟濟,君以爲,偌大的朝堂,能無一人才?偌大的朝堂,當真無一人能出治國良策?”

  “非也。”李孟羲搖了搖頭,“天下弊病,非是無人無策可用,根源不在於此。”

  伸手,在紙上彈了兩下,李孟羲一字一頓,“玄德公不必問我計策,問了無用,你記了也無用,呈給天子也無用,不僅無用,反還招禍。”

  劉備定定的看着李孟羲看了一會兒,他陪着笑,討好模樣,“事在人爲,怎言就一定無用。

  羲兒,有勞!某愚鈍,還請助我一二!”劉備笑着拱手一禮,求李孟羲一定幫忙。

  耐不住劉備的再三的相求,李孟羲嘆息一聲,他無奈開口說道,“那好,我來說,你來寫。”

  劉備一聽李孟羲願意幫忙了,立刻振奮,趕緊拿起筆按住紙開始寫作業記。

  看了劉備一眼,整理了思路,李孟羲開口緩緩說道,“治疫之法,不在治,在防。

  疫病成因,在於疫蟲。

  何爲疫蟲?疫蟲者,微小渺茫之活物也……”

  劉備筆下飛速的記個不停,他不時擡頭詫異的看着李孟羲。

  問的是治國醫國之策,可,李孟羲說的是防疫之法,劉備忍着打斷的衝動,只好先把防疫之法記好,再問其他。

  李孟羲認真思索着防疫之法的相關,他時不時停下思索片刻,然後極有條理的一條一條的說着。

  “防疫諸法有數。

  其一,封村閉戶,隔絕交流。

  其二,焚燒病屍,不使疫病滲入水土。

  其三,捕殺家禽家畜,驅趕鳥雀,避免禽畜攜疫染人。

  其四,嚴禁疫區之民直飲生水,當普及熱水。

  其五,清掃居所,遍撒石灰。

  其六……”

  “防疫護具,以皮革或以麻布縫一長衣,長衣若桶,嚴密無縫,使手腳脖頸皆掩護於內,長衣上施以桐油,桐油緻密,可隔絕疫氣。”

  “活性炭治法,起窯悶燒木炭,出炭,碎成小塊,碎炭放於蒸籠過蒸,蒸過之炭,縫之布中……”

  李孟羲說了很多,將防疫之法大大小小的要點,全盤的知識,全部相告。

  良久之後,劉備停筆之時,一旁摞着的紙張已經堆了三十多張了。

  李孟羲把紙張拿過來一張一張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而後,又增查補改了數番至改無可改。

  將紙張放下,李孟羲對劉備道,“防疫之法,已經完全了。”

  劉備把紙張整理好,小心收於一旁。

  而後,他笑問,“除防疫之法,尚有,醫國之策,羲兒,可說來,我來記下。”

  劉備提筆待記,李孟羲靜靜看着,不出一言。

  劉備張口欲問,李孟羲先一步開口了,他搖了搖頭,認真的盯着劉備的眼睛,說道,“防疫之術,已足夠拯救大漢。

  且,防疫之術,無有利害牽扯。

  至於,治國之策,玄德公還是別問了,”李孟羲認真告戒,“治國之策,或不能驚動朝堂,但,必然驚動奸佞,此於君,有大害。”

  說罷,李孟羲起身,朝劉備拱手一禮,“夜已深,玄德公,某去了。”

  說完,李孟羲徑自走了。李孟羲是隻打算說防疫之法,有關政令之事,他一點不打算說。

  看着李孟羲推門離去,劉備無奈嘆息一聲。

  靜靜的想了一會兒,劉備打起精神,準備自己來寫。

  劉備提筆寫到,“備聞,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

  秦所以亡,而漢所以興,乃暴秦仁義不施,萬民離棄……”

  曾幾何時,李孟羲與劉關張等人不知多少次暢談天下大勢,暢談治國治政,李孟羲言辭每每犀利,見解每每獨到,不知多少次暢談下來,劉備也多有心得。

  李孟羲不願幫忙,劉備便自己寫醫國之策,以劉備如今的見識如今的積累,他當真能寫出精準獨到見解犀利之治國良言。

  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越是忠貞之言,就越是難聽。

  李孟羲之所以只以防疫之法相陳,而根本不願說什麼治國之策,乃是他深知,妄論政事,就是本來沒事兒也要出事的。

  李孟羲以爲不告訴劉備就萬事大吉了,可他漏算了,他忘了,劉備是會自己寫的。

  人要尋死,誰都攔不住。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