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夏侯惇靶上沒有箭,是袁術勝了!

作者:南宮我夢
時已至,五月十日。

  洛陽城。

  劉備雖已出走洛陽已久,他在洛陽之時帶給洛陽的影響仍在持續。

  在五月十日這日,第十次科舉正在進行。

  劉備離開洛陽才一月而已,朝廷已把科舉開到第十次了。

  武舉試場,場地東一塊西一塊分散的亂七八糟,試場秩序混亂,人聲嘈雜一片,人羣更是雜亂。

  本該嚴肅有紀的科舉試場,宛若成了菜市場一般,孩童們到處奔跑吵鬧,小販們擔着挑子也來到了試場中,邊是湊着看熱鬧邊是趁機想賣東西。

  一處場地,試場四周,圍場的旌旗歪的七歪八倒,場中之人在考射術,一條白線之後,站着十幾個參試之人。

  參試者當中,有一個身材魁梧身着甲胃的大漢,大漢往那裏一站,氣勢上就比旁人強了一截。

  哐的一聲鑼響,考試開始了,參試者各自擎弓搭箭,着甲大漢動作熟練,握弓拉弦嘎吱一聲就把弓箭拉滿,然後不作停留,鬆弦,弓弦彭的一聲震響,箭支化成一道黑影休的一聲飛了出去。

  箭速極快,六十步眨眼就至,利箭飛越六十步之後,精準的命中靶上紅心。

  “好!”

  “好射術!”

  ……

  圍觀人羣立刻歡呼。

  同試之人,別個剛把箭搭上,大漢就已經把箭射到靶上了,引得同試之人側目。

  這只是開始。

  一箭中靶,大漢看也不看,信手搭箭再次開弓,嘎吱一聲開弓,彭的弦震,休的一聲箭響。

  圍觀者只看見一道黑影眼前在飛過,目光跟着看過去時,箭篤的一聲,又正中靶心了。

  “好!!”圍觀者又是歡呼。

  大漢射術驚人,一箭一箭,只聽弓弦不停的彭彭震響,箭跟連珠一樣休休疾飛不停。

  圍觀者被這一手連珠疾射震住了,四下寂靜無聲,圍觀的販夫走卒們瞪大着眼睛,目光不停的在六十步靶和大漢手中弓箭上來回巡視。

  但見箭影嗖嗖中,大漢所射之箭,像長了眼,一根接一根全都精準的釘在了靶子最中心的紅心上。

  大漢呼吸間一氣連射完十箭,十箭射完,十箭皆中,靶子紅心上釘滿整十支羽箭,跟刺蝟一樣。

  氣氛寂靜了那麼一息之後,“好!好箭法!”人羣爆發出一陣熱烈的呼喚之聲。

  或許是因爲歡呼聲太大了,或許是靶子用的多了,損壞了,亦或是大漢射的箭力道太強了,衆目睽睽之下,箭靶上的紅心帶着羽箭啪嗒一聲掉下來了,靶子上空了一個洞出來。

  見此變故,大漢愣了一下,然後抱着弓箭伏手而立。

  這大漢表現如此扎眼,給同時的其他人帶來了很大心理壓力。

  同試人中,有一衣着華貴穿錦帶玉的貴公子模樣的人,這人慢騰騰的拉弓,又慢騰騰的瞄着靶子去,瞄了良久,他撒開弓箭,弓箭斜斜的飛了出去。也是怪了,貴公子射術差勁,他靶子上的箭卻不少。

  不久之後,這一場結束,考官下去看靶。

  考官走到貴公子的靶前,對着靶子上的箭的數了數,高聲喊到,“袁術靶上有十三支箭!袁紹中靶十三箭!”

  彷彿是呼應一樣,邊上另一考官看看地上的靶心,又看了靶子上的空洞,又想起上官事先交代,隨之喊到,“夏侯惇的靶上沒有箭!”

  “是袁術優勝!”

  “是袁術勝了!”

  圍觀者頓時一片譁然。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本場最好的,明是十箭皆中的夏侯惇,爲何會是袁術勝了。

  夏侯惇怒不可遏,他衝下場去,衝到考官面前一把抓住考官的領子,怒罵道,“狗賊!你且說說看,明是一人十箭,爲何他袁術能中十三箭?你且說來!說不出個緣由,某一拳捶死你!”

  說話間,夏侯惇沙包大的拳頭已經揚起來了。

  考官嚇得臉色蒼白,直推託不關自己的事。

  “唉,元讓,算了吧。”來者是曹操,夏侯惇在場上射箭的時候,曹操就在場外觀看。

  夏侯惇看了曹操一眼,他收起拳頭,怒氣未消的一把把考官推的四仰八叉。

  離開的路上,曹操寬慰夏侯惇,“事先不知袁公路做了打點,事已至此,不好鬧的難看。”

  “元讓勇武,自是出衆,此無疑也。只是,唉,”曹操回頭看了一眼亂糟糟的科舉試場,回過頭,他感慨,“可惜,好好的取才大試,竟弄成狼藉一片。

  我看,真有本領也不行了,不知多少人有暗中打點,咱不打點,難免受制。”

  曹操振作精神,看向夏侯惇,他笑了一下,“無妨!咱也使點錢,咱下回再試……”

  夏侯惇恨恨不平,一臉怒容,“依我看,這朝廷上下,是爛透了!凡是多好的東西,到他貪官污吏手裏,總歸少不了變壞……”

  “這個……慎言,慎言!”曹操苦笑一聲提醒夏侯惇。

  罵朝廷的雖是夏侯惇,可這個亦是曹操心中所想。

  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科舉就變成了這般狼藉模樣。

  猶記得,當日洛陽城初開科舉,劉備劉玄德帶着天子儀仗領着羽林甲士,滿城敲鑼打鼓的傳宣,當日羣情響應之熱烈,參試者萬人的盛況,及試中,有甲士看場,槍計森嚴,更有,天子親臨試場,何等的肅然莊重,及試罷,中榜者紅衣紅花,鑼鼓聲中游城三通,中榜者之名高張城門之上,這何等殊榮。

  可,短短時日……

  鬱悶不已的曹操和夏侯惇,兩人走到了一處酒廬,太陽剛好熱了,兩人進酒廬準備喝點水酒消熱。

  酒廬裏的客人們正談着科舉之事。

  酒廬中有一穿着獸皮揹着弓頗有些勇武模樣的漢子,旁人問他,“楊三郎,今日武舉你去了麼?”

  不提還好,一提起,楊三郎就一肚悶氣,“怎沒去?去了!”

  “可是中了?”旁人追問。

  “中他娘個腿!”楊三郎罵罵咧咧。

  旁人疑惑,“不該啊?以三郎你的本事,怎能不中?是射偏了?”

  楊三郎嗤笑一聲,一臉冷意,他端起面前碗裏的半盞殘酒,仰頭一飲而盡。

  藉着酒勁,楊三郎大倒苦水。

  “……俺的一手弓箭,不說百裏挑一,也算說的過去吧?這在座的都是熟人,掌櫃的也知。

  俺能射不準?就是颳大風也射的準!

  可你們猜怎麼着?

  俺前後去了四回了,怪俺背事。

  這第一回,十個裏邊,俺排第二,能算過關吧?可上邊說,人選夠了,不要了,讓俺等下回。”

  “二回俺再去,上邊說有大官要來看,俺們從早等到晚,待黑了,又說大官不來了,俺們不只能走?”

  “第三回俺再去,這回俺是第一,可瞎了眼的考官非說俺的靶子是旁邊那個人的。

  俺跟他爭吵幾句,他還想動刀子。

  俺尋思,怕是遇到個眼瘸的,看錯了就看錯了,俺認了。”

  說到第四回,也就是今天這回科舉,“天殺的!”楊三郎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巴掌派在矮几上,震的几上的酒碗直晃盪,“俺今日又去,他孃的!俺還是排第一,可這回,又說俺不行,又說俺射的靶是別人的。”

  酒客們已聽出來一點兒味了,他們感覺這裏邊有點古怪,雖覺摸出來了,但本着明哲保身的謹慎,酒客們不說科舉不說朝廷如何,只是說,莫不是又遇到眼瘸的了?

  楊三郎嗤笑一聲,“管他眼瘸不眼瘸,俺算看出來了。這好事兒,哪能輪的到你我。”

  “不去了,下回不去了!”楊三郎失望透頂的直搖腦袋,“一去一兩天,淨是耽誤事了,我還是老實打我的獵得了!”

  對楊三郎的遭遇,酒客們沒太多安慰的話,又聚了一會兒,又都散了,不久,楊三郎付了酒錢也走了。

  角落裏,目睹了這一幕的曹操和夏侯惇面面相覷。

  “唉,可惜劉玄德一番苦功,盡毀也!”曹操感嘆。

  聽方纔那個獵戶楊三郎所講的自身經歷,朝廷已親手把科舉毀了,取才乃重事,信譽不可輕毀,可朝廷,短短時日之內,連開了十次科舉,且一而再再二三的想開就開,想中途停止就中途停止,這不是拿人當猴耍,烽火戲諸侯也沒這麼過分。

  這還是其次。

  科舉取才,該是唯纔是舉,不問出身,可鬧到現在,愣是弄的天怒人怨。

  曹操憂心,他知科舉考試,每次參試者都最少有幾千人,取才不用倒也罷了,輕慢人才,或將使四方人才離心於朝廷。

  時至今日,曹操覺得,朝廷若留劉玄德來主持科舉,絕不至今日。

  喝着酒,曹操跟夏侯惇商量明日取了錢財上下打點一下,保準下回,一路過關斬將一舉登頂。

  曹操資財雄厚,且人脈廣博,要想走動打點,自是不難,可夏侯惇剛正,夏侯惇只想真刀真槍的跟天下豪傑決個高下,不想去以錢財屈人。

  夏侯惇不願,曹操只能作罷,反正到今日,縱是中榜,所授也不過一個小官而已,官職已遠不如一開始那麼大了。

  在劉備還在洛陽的時候,他留下的重大政策,有,科舉,國債,曲轅犁,攤丁入畝,均田法,還有防疫之法。

  在劉備離去之後,諸策當中,無論科舉國債還是攤丁入畝還是均田,這些國策推行起來,必然受到各方面阻力,結果也不出所料,靈帝沒有改革的氣魄,也沒有掌控局勢的能力,所以,這些治國之策,全都無疾而終了。

  唯有,曲轅犁和防疫之法,因這兩策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還對所有人有利,只這兩策成功推行。

  於曲轅犁,洛陽周遭地域,曲轅犁圖樣被張貼各處,百姓們依樣打造了犁具,曲轅犁很好用,一試便知,曲轅犁已成功開始在河南地界慢慢流傳。

  而防疫之法,在沒有受到各方阻力的情況下,防疫之法的詳細內容被傳達到了各洲各郡的官府,防疫之法開始在全天下遍地流傳。

  李孟羲曾做過一個推斷,他推斷,漢末亂世跟其他亂世相比,最特殊的點在於,漢末有恐怖的傷寒瘟疫。他推斷,正因傷寒瘟疫,漢末死亡了太多人口,才最終導致了後面五胡亂華。反之,李孟羲推斷,要是能設法壓滅傷寒瘟疫,只需壓滅傷寒,不需要做任何其他的事,亂世就依然讓他亂世,那很可能,漢末亂世就會跟春秋戰國亂世,跟其他亂世一樣,人口雖然會有一定消減,但絕不致消減到接近亡族的邊緣。

  如果李孟羲的推斷正確,如果避免五胡亂華最簡單的方法只需壓滅傷寒就行了,那其實這個目的已達成了。防疫之法已傳達至天下所有郡縣,這是自朝廷下令各方自募鄉兵守備黃巾的政令之後,第二條傳達全天下的政令。

  防疫之法是真的能防治天下所有瘟疫,當此法自各地郡縣官府流傳整個天下之時,傷寒瘟疫將不再可能爲禍九州,漢人幾近亡族的大危機也就不會來臨。

  在劉備離開洛陽之後,部分政策還是惠及到了百姓。

  因劉備所呈了國債法,靈帝借貸的範圍已擴展到數個洲去了,還有,劉備解決了賣官的法理缺陷,賣掉的官,可以以合理的方式再收回來,這因此,使得有數的官位可以無限次的賣下去。

  靠着借貸國債和重複收官賣官,短時間之內,靈帝籌到了大量錢財,國庫大爲充實。

  當國庫充盈,靈帝解了燃眉之急,心裏也有了底氣,於是便好心的按照劉備的建議,免了百姓賦稅。

  靈帝只免了洛陽周遭數郡百姓的賦稅,只免了一年,就這樣,讓百姓大感恩德。

  再加上流言之故,當時劉備在洛陽,就有劉玄德爲百姓請命一頭撞柱的傳言,朝廷免了稅,百姓自然而然的把這份功勞算到了劉備頭上,百姓們真以爲是劉備之故朝廷才免了賦稅,洛陽周遭百姓,無不大念劉備的好。

  還有,科舉。

  科舉一事,雖因朝廷整個系統的**而導致科舉在短短時日內幾乎盡毀,但好歹是有點用的。

  科舉有文武兩試,武人沒有根基,武舉因此已毀的亂七八糟,而文試,讀書人根基深厚,毀了武舉沒人在乎,文試可是有不知多少人盯着,這因此,反而保證了文試一定的公平。

  在科舉的消息流傳遠來越遠的時候,吸引了越來越遠的外地讀書人聞名前往洛陽。

  穎川,人才薈萃之地。

  當洛陽科舉傳到穎川,在穎川的讀書人羣體當中引起了轟動,大量士子奔涌向洛陽參與了科舉考試。

  因爲科舉,好多高才早早的顯出聲明,在屢次文試的中榜名單中,名單中可找到荀或、荀攸、陳羣、戲志才、郭嘉、鍾繇、徐庶等等衆多穎川士人的名字。

  穎川士人有的就此走上仕途,有的則成了各方爭相拉攏的對象,曹操很聰明,他亦在刻意去結交籠絡每屆科舉中榜的人才,曹操已與荀或、荀攸、陳羣、戲志才、郭嘉、鍾繇、徐庶等人略有交情。

  李孟羲可能都沒想到,開了科舉,聚攏了人才,卻便宜了曹操,便宜了其他人,唯獨沒有便宜到鉅鹿。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