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沙土實驗田

作者:南宮我夢
農,爲生息之本,爲百業之基。

  李孟羲在早前做過一個推測。推測的根源是這樣的,據說,古代中原的土地產量隨着朝代推移,糧食是越來越高的。

  在古代漫長的時間跨度中,科技變化其實不大,漢代沒有化肥農藥,最後的古代王朝明清時期也沒有化肥農藥,明代用的是土肥,肥料來源是人畜糞便,漢代的肥料來源也只是人畜糞便。

  也就是說,於肥料一項,明清之於漢代,肥料的來源沒任何變化。

  然,歷代畝產卻是逐漸增高了的,這卻又是爲何?

  細思原因可能有,可能是糧種經過長時間培育,種子逐步優化,可能是水利灌既越來越普及,也可能,關乎肥料。

  假設說,後世畝產的增加,與糧種改良,與水利普及,與肥料,都有關係。

  那,於肥料,已知是,明清與漢的肥料來源和肥料種類沒有任何區別,那肥料沒有區別,又因何提高了產量?

  於肥料本身,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其變量,肥料的變量有,肥料種類,肥料處理方式,及,施肥方式,大抵有此三種變量。

  肥料種類這一個變量,漢與明清無變化,所以增產原因,不在肥料種類。

  肥料處理方式一項李孟羲不太懂,但他知道肥料需要堆肥,他又問過鉅鹿城的民夫們,民夫們也都知道堆肥。這說明,在肥料處理技術方面,漢代跟後世明清,技術也沒差別。

  既然種類不是差別,處理技術不是差別,那就大可能是施肥方式的差別,而這一點,李孟羲曾向許多農夫問過,農夫們的回答各不相同,農夫的施肥方式並不統一。方法混亂,必然多有謬誤之法,這或許也於就證明了,漢之施肥法,可能不如後世高效科學。

  基於這個猜測,考慮到要解決肥料產量,難度巨大,李孟羲便退而求其次,想通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這一點來解決肥料不足的問題。

  用,控制變量法來做初步考量,施肥這個問題,施肥本身,可有哪些變量?答桉是,施肥的數量,施肥的次數,施肥的頻率,施肥的時間點。

  於數量,這不需要探究,毫無疑問,一定限度內,肥施越多,莊稼越好。這一點,不需測試。

  於次數,十斤肥,到底是一次施完,還是分作十斤,隔一段時間施一回的好,不知。

  於頻率,到底是一月施一回肥還是兩月施一回肥好,不知。

  於時間,時間這個變量本身,又分多種構成因素,時間有晴雨,暖寒,植物生長週期之等等不同。那,到底是下雨天施肥好,還是乾燥的時候施肥好,是天熱時施肥好,是天冷時施肥好,還有,植物的生長週期,在作物一個生長輪迴,是播種前就施肥的好,還是播種時肥料和種子一塊的好,還是種子發芽的時候施肥好,還是長葉的時候施肥好,亦或是,在拔節,開花,結穗,等等週期。

  有衆多變量需要測試,每一組測試,都需要有大量樣本以減小誤差。

  鉅鹿城外,已墊起好多用於培育苗木的苗田了。

  緊隨於此,李孟羲準備劃出更多的田地以作爲施肥試驗場。

  要試驗,第一步,得備好試驗土地,得備好幾千塊完全大小面積土壤厚度土壤肥沃度完全一樣的土地。

  這第一步的準備工作,就已是極難。

  土地大小面積倒好解決,着人拿着繩尺去量量就行了。

  而土壤厚度稍爲麻煩但也不難解決,可以着人把土細細曬了,撿出其中的樹根草莖等雜物,然後精確稱量同樣重量的土,這樣就有了土層厚薄一樣的地塊。

  但,唯獨土壤肥沃度這一點,麻煩了。

  要保證土壤肥沃度一致,最好是去同一塊田裏去挖土,可,需求量太大,一塊田裏的土遠不夠墊起幾千塊實驗田所需,而土地的性質決定了,地塊與地塊肥力差距比較大,都不說不同地塊了,就是同一地塊,地頭跟地中間肥力也有可能大不相同。

  意識到了求土于田的巨大缺陷,李孟羲便將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那到底,哪裏有巨量的肥力相同的土壤呢?

  答桉是,河灘,沙子。

  沙子不是土,沙子莫說肥力了,沙子貧瘠的可怕,然,這反而是優勢。

  科學實驗中,有一個放**,就是講,把小的現象放大,以方便觀察和記錄。

  用水來顯示聲波,用鐵屑來顯示磁感線,都屬於放大轉化法。

  那同理,肥力極其貧瘠的沙土就可以將肥力的作用效果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這就好比,一個飢餓的人,一個半飽的人,給這兩人一塊饅頭,想看食物喫下去之後人體發生的反應。那毫無疑問,飢餓的人吃了食物之後,身體的變化更爲明顯。

  肥料也是此理,田地的泥土裏本來就有肥力,這因此,莊稼對施加的肥料反應不夠明顯,而沙子,沙子因爲足夠貧瘠,所以肥料多一點少一點長勢變化非常之大。

  在斥候沿着河道尋找找到了足夠廣袤的河灘之後,李孟羲調發了大量車隊去拉運沙子,開始準備以沙土墊田。

  當農業部官員們聽聞李孟羲想用沙子種糧的時候,盡職盡責的官員們趕忙過來規勸,他們苦口婆心的勸戒萬不能如此,沙地產不了糧的。

  李孟羲好心解釋了爲什麼這麼做,爲什麼沙地比土地更好,結果,官員們仍理解不了,他們固執的認爲,在沙地撒糧等於浪費糧食。

  到頭來,官員看說不動李孟羲,拜託了簡雍前來勸說。

  簡雍來了,很嚴肅將此事問於李孟羲,簡雍言,耕作乃大事,不可胡來。

  李孟羲哭笑不得,“無妨。種不出莊稼也無所謂,某本意,非是爲了種莊稼。”

  簡雍不肯放棄,再三規勸李孟羲收回成命。

  “哎呀,山人自有妙計!”李孟羲無奈的只能搪塞。

  簡雍勸說失敗了,李孟羲是執意要在沙土上折騰。

  簡雍再一想,城外本就是連草都不長的野地,種就種了,就是真不見糧食,也就背個幾千斤糧種而已,不值什麼,簡雍遂不再追問了。

  李孟羲大致梳理了整個測試流程,測試涉及的變量有,施肥次數,施肥頻率,施肥時間,而要控制的不變量是,施肥總量。

  既,不管是多久施一次肥,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施肥,整個試驗測試下來,在麥子的二百多日生長週期以內,總的施肥數量要完全一致。

  保證施肥數量一致,用稱量法就行,要保證所施肥力一致,則還要保證肥料一致。

  農肥來源,有人畜糞便和動物死屍之類,考慮到測試所需的巨大數量及肥力一致的需要,李孟羲覺得,最好還是用牛糞。

  原因是,一是牛糞量大,二是牛是單純的食草動物,牛糞成分簡單且肥力均勻,不像雜食動物,雜食動物喫肉的時候跟不喫肉的時候,肥力差別太大了。

  爲了下一季耕種時開啓的龐大測試計劃,李孟羲令人從現在開始將牛糞統一收集統一處理,以備秋後使用。

  關於實驗田,李孟羲預計設計的實驗田是一塊塊方形的,四周用土高高圍起的隆田,有高的田埂,澆灌的水不易流出,同時肥力也不容易隨着雨水流走。

  測試計劃要貫穿下一季整個麥子的生長週期,多達二百多天的時間之內,雨水難免遇到,這要是沒有田埂,萬一下雨的時候,肥力都衝到了低窪處的土地,豈不誤差巨大。

  考慮到,泥土防水性能不好,李孟羲便想到了陶器,要是有一些巨型的陶土池子就好了,有了巨大的陶土池子,一絲一毫的水和肥都不會流到外邊去,有限控制了誤差。

  鉅鹿城西南,有大量陶窯,陶窯在平日裏負責燒製日常所需的水缸大甕乃至陶碗罈子等等所需,得益於陶窯的生產,十幾萬黃巾流民落腳鉅鹿之時,好多人得共用一隻碗,半年過去,現在早已做到人手一隻碗了。

  大型的陶器等於是大型的培養皿,爲助力測試,同時也考慮到了性價比和生產成本等方面的問題,李孟羲向窯廠下達了新的命令,他令窯廠把其他生產先取消掉,騰出八成人力全力生產圓形大缸,要求是,缸口能多大就多大,所有的缸要大小一致。

  已是五月將盡,夏收即將開始,秋耕也將要來臨,再短短時日之內,窯廠是不可能生產出所需的大缸的,雖然一時用不了,但日後總歸會再有其他涉及種植的測試,到時就用的上了。

  大缸本就是工具,大缸生產出來,還可以用作其他使用,比如放糧食,比如釀酒,比如造醋,比如釀醬油,比如醃鹹菜。

  “對,釀酒……”正撰寫着測試計劃的李孟羲,突然又想起一樁大事。

  酒可太重要了,酒既是良好的消毒劑,又是可搏得暴利的高價值產品,酒精還是至今爲止唯一能得到的醇類物質,萃取藥材少不了酒精。

  之前,因爲糧食一直缺乏,一直沒敢開始大規模釀酒,也就去年冬日,用了幾百斤糧食,召集了大致三五十個匠人令其以各自的方法各釀一罈,李孟羲想在鄉間本有的釀酒方法中找到最高效的那種方法,然後以之爲基礎加以改進。

  去年冬日,那封壇的幾十壇酒,存放已經半年了,大抵酒釀成了吧。

  李孟羲放下紙筆,準備去一看究竟。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