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搬山】【缷嶺】

作者:南宮我夢
七月初,下了一場磅礴大雨,因這場大雨,有意外事端發生。

  遊騎來報,在廣宗縣東召鄉,大雨沖垮了一座墓室,聽聞有人從墓裏撿到了錢財,當地屯丁蜂擁而去,禁止不住。

  李孟羲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在屋檐下跟弟弟用石子做遊戲。

  聽聞消息,他擡頭看了一眼渾身被雨淋的溼漉漉的遊騎,“墓?多大的墓?”他好奇的問。

  “不知,地下一個黑窟窿,看着不小。”遊騎答道。

  “好吧。”李孟羲點了點頭,他囑咐遊騎,“此事先別稟告玄德公,更莫聲張。”

  遊騎略感詫異,他不知李孟羲爲何要隱瞞此事。

  李孟羲冒着雨,帶上人,匆匆趕往廣宗。

  到了地方,地裏早有很多百姓冒雨挖掘着。

  李孟羲令甲士過去驅散了百姓,拉開一張巨大的人網把現場圍攏了起來。

  到前去看,走到墓邊,地上是一個黑咕隆冬的大窟窿,正是大雨之時,泥水黃湯隨着嘩啦啦的大雨不停的往窟窿裏灌進去,窟窿似乎跟無底洞一樣怎麼也灌不滿。

  李孟羲站邊上探頭瞅了半天也沒瞅清墓室裏的情況。

  雨天不是太好的挖掘時機,但恐久拖不利,李孟羲立令驅散百姓,戒嚴四周,開始就地挖墳。

  士卒們拿着鐵鍬鋤頭鎬頭,也沒有什麼技巧,跟挖溝一樣,只會蠻力去幹。

  李孟羲帶來了三百士卒,三百人力在雨中忙碌的挖了半天,挖起的黃泥一堆堆的堆着看着不少,可到前邊一看,挖掘深度還不到兩尺,而看墓坑的深度,估計在好幾丈以下。

  整個挖掘工作整整持續了七天,在三天的時候,雨停了,在第四天的時候,士卒們挖出的土明顯跟普通的土質不一樣了,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挖到了墓室。

  當某個士卒一鋤頭下去,鋤頭刨到了硬物,把土扒拉開一看,土裏邊露出一枚枚長了鏽的銅錢,第一個挖到財物的士卒,立刻就興奮的嗷嗷叫。

  差一點,局勢就沒控制住。

  幸好來的是士卒,不是烏合之衆,有軍律約束,躁動的士卒們被訓斥一番,遂安靜了下來。經這之後,士卒們賣力多了。

  墓中的錢財不知有多少,也不知錢財深埋在土下多深,士卒們不放過任何一寸土地,他們賣力的把土刨起鏟進身邊的筐裏,裝滿一筐,上邊的人拉着繩子把土和夾在土裏的錢財一塊拉了上去。

  地面上,有另一批士卒負責清點財物,一筐筐的墓土送上來隨意倒在地上,士卒們三五一羣圍着墓土埋頭扒拉,他們仔細的檢查每一捧土,掰開每一個土塊來看,墓土中藏着的錢財比比皆是。

  銅錢一枚枚的被清理出來,帶着泥土和鐵鏽的銅錢落入筐裏,發出陳舊的沉悶的撞擊聲。

  筐裏,銅錢已積了半筐還要多了。

  李孟羲四處轉了轉,他隨意從一個筐裏拿起一枚錢幣,錢是五銖錢,跟軍中的錢幣一樣。

  也就是說,這個墓年頭不遠,是漢代的墓。

  兩日後,墓葬似是被挖完了,再往下挖,土裏什麼都沒有了。

  多日挖墓的收穫,經清點,有錢財九十六萬餘枚錢幣,有拳頭大的銅錠二十一個,銅鎮墓獸四對,完好的玉器四隻,破損損壞的玉器十幾個,還有大量的陶器,大量的漚成木頭的漆器,還有發黑漚爛疑似是絲綢的布匹拿上來一曬就幹了,一碰就碎了。

  李孟羲對一塊類似是琴的木板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明白到底是不是琴,只好將之投入火堆裏一把火燒了。

  墳挖完了,李孟羲外令士卒把挖回去的土再給填回去,並且特意在墳墓舊址給壘了一個巨大墳包,對外就說,雨水沖垮了大墓,特意把墳給重新修了修。

  回程,李孟羲嚴令告戒一衆士卒,回去之後,不得聲張,敢有違命,軍法從事。

  收了李孟羲封口費的士卒們,哪敢造次。

  小小一座墓,一下就挖出了快百萬錢,挖一座墓,就抵得上一個鄉一年的稅收了。

  有漢一朝,似乎崇尚厚葬,也就是說,漢墓當中,錢多。後世所挖掘的那些漢墓,一個王侯墓動輒能挖出來幾千萬錢幣,動輒就是幾千斤金餅。

  這簡直就是暴利。

  回鉅鹿,劉備問李孟羲哪裏去了,李孟羲只說在鄉間巡視,劉備不疑有他,並未懷疑。

  李孟羲經慎重考慮之後,他私下找到簡雍,問簡雍,“憲和,你覺咋倆交情如何?”

  “這個……你我交情,自是非常。”簡雍笑答。

  李孟羲認真的看着簡雍眼睛,“那你我交情,比之你與劉玄德交情,又是孰深孰淺?”

  “額……這不好比吧。”簡雍遲疑。

  簡雍心思機敏,敏銳察覺到了李孟羲是有目的而來,他索性直接問道,“羲兒,你是有事找我吧?”簡雍看着李孟羲問道。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他嚴肅的看着簡雍,“有一事,我想告知於你,但又怕你走漏風聲。憲和,我能信得過你嗎?”

  簡雍笑道,“當然!”

  “那好。此事只能你知我知,就是連劉玄德也不能告知,你能不能應我?”李孟羲再次出言確定。

  簡雍更加好奇了,他不知李孟羲這麼神神祕祕的要說什麼,他點頭,“就你知我知,某絕不告之別人。”

  “那,來,擊掌爲誓!”李孟羲一本正經的伸出手。

  簡雍哭笑不得,伸手跟李孟羲連擊三掌。

  簡雍入套了,李孟羲朝簡雍嘿嘿一笑,“是這樣,日前有一場大雨……”

  “什麼?!掘墳!?”簡雍驚的跳了起來,他震驚的看着李孟羲,“不成!你不能如此,這是要遭天譴的!”

  李孟羲嘴角咧了咧,“民生艱苦,取祖宗之財,救濟萬民,列祖列宗若是在天有靈,絕不會怪罪。”

  “不成不成!”簡雍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搖個不停,“你找別人幹去,別找我!”

  李孟羲也不急,靜靜的等着,他開解道,“要不是沒有可靠的人,我也不會找憲和你,要不是我抽不開身,我也不會找你。你再想想,這可是無本萬利,這可是億萬巨財。”

  挖人墳塋,是斷子絕孫的事,讓簡雍執掌盜墓,簡雍有極大的道德壓力。

  簡雍費盡口舌想規勸李孟羲,李孟羲主意已定,絲毫不聽勸告。兩人僵持了下來。

  簡雍擔心遭天譴,李孟羲則說,授命挖墳的是他李某人,要遭天譴也是李某人遭天譴。

  簡雍沉默了。

  “唉。”簡雍眼神複雜的看着李孟羲,“你就不怕萬一事泄?”

  李孟羲澹然一笑,“行事足夠隱祕,就不會事泄。”

  李孟羲最終勉爲其難的說服了簡雍,簡雍答應替李孟羲管着挖墳的人手,但並不參與盜墓。

  這就妥了。

  盜墓,李孟羲不太懂,盜墓得找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漢末曹操創立的……奧,現在就是漢末。

  盜墓賊大概自古就有,由官方組建盜墓團伙先例,大概自曹操始。

  鄉間大概有盜墓人才的,可這種人才,不好找,就是人家真的會盜墓,問到人家面前,人家不會承認的。

  反過來想,盜墓人才找不到,那就找會建造墓地的人,只要熟悉了墓地建造方方面面的知識,就能熟悉墓葬,就能針對性的進行盜墓。

  俗言說,建墓的跟盜墓的從來都是死對頭,又俗話說,最熟悉你的,是你的敵人。

  招募擅長建造墓穴的匠人,再派這些匠人去盜墓,恰用對了人。

  李孟羲去了匠營,遍尋建造匠人。

  在衆多匠人當中,有人自言曾給別人建過大墓。

  李孟羲聽其講解着好多造墓相關,比如封墓有用石灰,有用沙子,有用燒過的土等等,還有的會放點硃砂防蟲。李孟羲從這裏頓時領悟到了一些盜墓知識,墓葬的土,跟尋常的土不一樣,所以,可以從土質判斷墓葬的位置。

  而探土的方法——洛陽鏟。

  匠人唾沫橫飛的講解着造墓相關的種種,李孟羲突然問了一句,“建墓的時候,看風水嗎?”

  “怎不看?可得看!”匠人信誓旦旦的說,然後露出尷尬神色,“看風水高人才會,俺不會……”

  李孟羲點了點頭。

  風水是墓葬的密碼,按風水喪葬的規律,反着推就可以推算出墓葬的位置。

  李孟羲問了造墓匠人的名字,將之名字記下,然後離開匠營,去找風水師去了。

  風水奇術玄妙深奧,懂風水的人,必定多是讀書人。

  鉅鹿有不少讀書人,除科舉選拔的一百人以外,剩下的還有大幾百人,讀書人的單獨編制,是爲君子營。

  李孟羲召集了君子營的讀書人,向幾百人中搜尋懂風水的人才,有數人自薦而出。

  私下與此數人交談,問其可懂如何堪地選墳,其中有一人,自言平日在鄉里就靠給人算命堪墳爲生。

  算命堪風水的人,俗稱看地仙,專業對上了。

  人員齊了。

  李孟羲召集風水師三人,造墓匠人一人,連同他自己,連同簡雍一起,區區六人的盜墓團伙祕密成立了。

  爲避免走漏風聲,李孟羲祕密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他設了祭臺殺科公雞置下血酒,對天地盟誓。

  “今日,我等發下誓言,至死守密,膽敢有泄密者,天人共戮之!”

  “敢有泄密者,天人共戮之!”

  風水師三人,造墓匠人,簡雍,同聲盟誓。

  李孟羲不信什麼誓言,也不信報應,他知道別人會信,所以特意用此方法來約束衆人。

  飲完血酒之後,啪的一聲摔了酒碗,李孟羲偷偷觀察衆人反應,他就看見,衆人臉色嚴肅的如同寒鐵。

  李孟羲正式向這個小小的盜墓團伙下達了第一個命令,他要風水師們去找一個大墓,他令造墓匠人把所知的所有造墓方法寫下,由簡雍負責協助他記錄。

  衆人散去之後,各自回去後,相熟之人上來詢問跟軍師幹嘛去了,衆人神色嚴肅,閉口不答。

  李孟羲着人去打造洛陽鏟了。

  洛陽鏟的形狀簡單來說,就是個噼開的細竹筒,又細又長又卷的結構使其能把土卡在鏟子裏能抽上來,盜墓賊用洛陽鏟可深探到地下十幾丈深的土壤。

  洛陽鏟形制簡單,匠營有諸多高手匠人,沒花多久時間,幾隻洛陽鏟打造好了,經測試,洛陽鏟用鑽頭一樣的用法,對着地面某個點轉一轉,鑽一鑽,再把鏟子收上來,地下的土就被一點點的帶出來了,就這樣,洞就一點點的向下延伸了下去,洞越打越深。

  過了幾日,一風水師找到李孟羲,說疑似找到一墓。

  找了一個時機,李孟羲帶着自己的盜墓小隊帶上洛陽鏟去了目的地。

  墓葬所在,位於一片樹林之後,林後有崗,崗前過溪,崗上粗看荒蕪,無有墳塋,但風水師卻說此地避風繞水,坐北向南,爲上好風水。且,高崗之上,地勢隱有凸凹,似是藏有久年大墓。

  李孟羲聽風水師這麼說,再凝目看去,的確發現,高崗上的確隱約有一塊突兀高出些許。

  把洛陽鏟發於衆人,李孟羲也提着一根鏟子,他帶頭朝崗上去了。

  人跡罕至的高崗,崗上荒草遍生,找好了地方,李孟羲胡亂把地上的草鏟了鏟,然後他給衆人演示起洛陽鏟的用法。

  洛陽鏟,用法如鑽頭,把細長的鏟頭旋着鑽下去就行。

  教會了衆人,李孟羲就讓衆人自己忙活,他站在一邊看着。

  洛陽鏟掏土速度很犀利,鏟子一點點往下鑽,土一點點的往外帶,洞不見變大,洞卻在不停變深。

  沒多久功夫,各人都掏了一堆土沫子了。

  半個時辰後,洞的深度達到了半個鏟子深,又半個時辰,洞深的夠不到了。

  這時,額外帶來的細竹竿派上了用場。

  把細竹竿綁到洛陽鏟上,可以繼續往下打洞。

  時間流逝,費了一日之功,竹竿接了三次,洞打到三丈以下深度。

  終於,李孟羲發現,掏上的土似乎不太一樣了。

  他忙叫來衆人一起細看。

  那個通曉造墓的匠人,把地下挖出的新土拿手裏捻了捻,仔細看了看,湊鼻子上聞了聞,甚至舔了舔。

  “……似是,石灰,還有砂。”匠人答道。

  李孟羲忙問,“會是封土嗎?”

  “像是,”匠人捻着土給衆人講解,“你們看,一般的土會又潮又黏,不會這麼幹。”

  第一次出來盜墓就找到墳了,李孟羲開心。

  天快黑了,李孟羲怕夜裏呆墳地裏會遇到詭異的事,他不敢呆了,趕緊帶着衆人回去了。

  往後幾日,一旦有閒,李孟羲就帶着人去挖洞。

  漸漸的,洞挖不下去了,怎麼挖都挖不下去。

  把鏟子抽出來看,接到五節長的洛陽鏟,深入地下的深度,深達五丈。

  李孟羲懷疑,要麼是碰到石頭了,要麼就是碰到墓室了。

  往下,該是幹怎麼了?李孟羲看着手臂粗的小小土洞,若有所思。

  盜墓賊盜墓的時候,會挖一個個盜洞來的。那就挖盜洞,挖人能爬出去的盜洞。

  到這一步,李孟羲發現工具不夠,長柄鐵鍬沒辦法帶到地下去用,需要精緻的小鐵鍬。

  再回到鉅鹿城的時候,李孟羲令匠人打造了小巧又犀利的小形鐵鍬,鐵鍬的鏟子才巴掌大,柄還沒有手臂長,鐵鍬的刃是三角刃磨的非常鋒利,挖土速度蹭蹭的。

  在李孟羲神神祕祕的盜墓這段時日,難免引起旁人奇怪。

  某日,李孟羲提着洛陽鏟回來,被關羽當場撞見。

  關羽對李孟羲手裏的奇形怪狀的鏟子極爲好奇,他問此鏟有何用途。

  “你猜猜看。”李孟羲笑着搪塞過去了。

  關羽要走了一個洛陽鏟,拿去摸索去了。

  幾日後,李孟羲這夥兒盜墓隊在墳上挖出了一個直上直下水桶粗的洞,挖到半截,李孟羲覺得不對勁了。

  直上直下的挖,挖開的土都沒辦法挪開。

  所以,似乎挖盜洞該是跟樓梯一樣,從地面慢慢斜着往下挖,斜一截折一截,逐步往下靠近。

  李孟羲叫停了直上直下的挖掘,他準備換個方法試試。

  這日,天黑回城,關羽找到李孟羲,說找到鏟子的用法了。

  “奧?”李孟羲驚奇,“那關將軍以爲,這鏟子是作何用處?”

  “探水。”關羽答道。

  “……探水?”李孟羲目露疑惑。

  關羽隨之跟李孟羲講解起來用鏟子如何探水,李孟羲的鏟子,形若竹節,這鏟子一點點往下擰,再一拔,能把土帶上來。

  “用此鏟,半日之功,可探土二丈有餘,甚速也。

  於行軍紮營之時,若想知某處地下有無水源,想知挖井多深才能見水,不妨,以此鏟探之。”

  (臥槽?)李孟羲都驚了,他不可思議的看着關羽。這洛陽鏟,還能找水啊?洛陽鏟竟然能探測地質,竟然能找水!

  還真能……

  行軍之時,或不必挖井,但探水乃是必要,每紮營,着士卒用洛陽剷下鑽探土,一夜之功,鑽深兩丈,若兩丈之下有水,則鏟必溼,由此便可知,於紮營之地,水近在兩丈之處,於此地紮營,不懼敵人斷水。水近地兩丈,隨地挖個井就有水用。

  關羽指鏟問李孟羲,“羲兒,此鏟,可有名稱?”

  李孟羲笑答,“名爲,【洛陽鏟】。”

  關羽大感詫異,“……洛陽鏟?”

  李孟羲點頭,“對,洛陽鏟!”

  洛陽鏟的事很快也被劉備張飛所知了,劉備張飛只知道洛陽鏟是探水利器,他們卻不知道,這洛陽鏟乃是挖墳用的。

  李孟羲深知,要想高效率挖墓取才,區區三五個人手根本不夠,得像曹操那樣成立一支專門的盜墓部隊。

  而盜墓部隊名字的話,叫發丘中郎?叫摸金校尉?不能這麼叫的。

  起這樣名字,劉備一問,發丘?丘,墳也,挖誰的墳?摸金,取財也,取誰的財?然後一下就暴露了。

  李孟羲給自己的盜墓部隊,準備是一部命名爲【搬山】,一部命名爲【缷嶺】。

  在李孟羲立下兩營營號,然後開始四處招募人手之時,劉備果然來問了,他問搬山缷嶺,有何深意。

  “匠力達到極致,搬山卸嶺,亦可能爲。此兩營,爲匠營也。”李孟羲是如此作答的。

  這個解釋很合理,劉備覺得,搬山卸嶺跟匠營很是貼合,他認爲名字取得很好。

  自此,以匠營的名頭,李孟羲祕密招募了精銳匠人充入搬山卸嶺兩營,明面上,他們是匠人,實際上,他們經常外出十天半月不見人影,他們不是出去幹活去了,實際上是去盜墓去了。

  盜墓部隊就在匠營的遮掩下,堂而皇之的存在着了。

  漢末,曹操設發丘中郎將,有摸金校尉。

  曹操的盜墓大業還沒開始,李孟羲的盜墓大業,已開始起步了。

  七月十六,挖墳第九天,【搬山魁首】,造墓匠人,任八,任八在斜挖墓道的時候,經驗不足,把墓道挖塌了,差點被活埋。是【缷嶺魁首】風水師郭璞手忙腳亂的把任八給挖出來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