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蔡邕辦義學

作者:南宮我夢
洛陽城發生了一件不大但引起大量討論的事。

  在民間罵聲一片的皇帝陛下,突然間轉了性子一樣,想到開辦義學了。

  據聞,陛下出了七十萬錢找了地兒找了房子,又請了大儒蔡邕作爲先生開了義學,義學只收貧寒人家的孩童,且分文不收。

  此中有隱祕處,隱祕在於,出錢的不是大漢皇帝,是鉅鹿商館,而且,鉅鹿商館出的錢也不是七十萬,是五十萬。

  五十萬錢對尋常百姓而言很多了,可對鉅鹿商館這個龐然大物來講,這點兒錢,還不如賣一車紙的利潤呢。

  李孟羲促成義學最重要的目的是爲了給自家商品打廣告,按理說,給自家辦事,該多投錢纔是,李孟羲也不是沒有錢,可又爲何扣扣搜搜的?

  這便是聰明的地方。

  據說,明朝有一個首富名叫沉萬三,這人出了一大筆的錢犒賞了朱元章的大軍,然後沉萬三就被抄家了。後世之人評論這件事說,他們說沉萬三不懂政治,犒賞大軍那是收買人心的事兒,這能幹嗎,幹了犯忌諱的事,朱元章能不殺他嗎。

  李孟羲有不同看法,沉萬三犒賞大軍犯不犯忌諱,這不一定,反正沉萬三露了財這是一定的。

  俗話說,財不外露,別人不知你有錢倒還罷了,可一旦知道你有巨量家財,等哪天缺錢了,直接問你借。別人借錢,不不借不行,別人越借越多,越欠越多,還也還不起,又怕萬一不還,你有這麼大財力,萬一你一怒之下弄出點事兒該怎麼辦,於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抄家了事,錢也不用還了,隱患也沒了。

  沉萬三露了財的那一刻開始,不管是他是犒賞大軍還是其他,哪怕他是出錢是爲建義學,哪怕他是出鉅款給朱元章修祖墳,只要驚人的財力露了出來,危機就不遠了。

  這些類似的事情很多,比如西漢之時,武帝向長安富戶借錢打匈奴,借完了錢,還不上了,漢武帝不也是把富豪們抄家了。

  所以,自古以來,那些地主老財寧可把錢財埋到地裏也不拿出來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爲財真的不能外露,露財真的會招禍。

  李孟羲所擔憂之處,正在這裏,辦義學是好事,爲自家打廣告也是好事,可萬不能坦露財力,尤其是,萬不能讓靈帝知道鉅鹿商館多有錢。

  要是一不小心一旦財露了出去,等哪天國庫虧空了,缺錢了,靈帝肯定第一個想到向鉅鹿商館借錢,到時,當然也有辦法推託不借,可這平白無故的就把靈帝得罪了。

  考慮到隱患,爲了不露財力,李孟羲只扣扣搜搜拿出了區區五十萬錢,這不難理解了。

  之前,爲搭救牢裏的算學家劉洪,李孟羲傾盡了錢財去賄賂百官,但賄賂朝廷官員打點上下這跟辦義學不一樣,百官收了錢不會聲張,也不會讓財外露,這如同黑洞,撒多少錢都行,都露不出來。可是,使到明面上的錢,無論如何不能太多,哪怕洛陽有瘟疫,有饑荒,哪怕救下滿城百姓功德無量,這依然不該向靈帝大獻錢財。

  賄賂貪官污吏賄賂多少都行,獻給國事的錢越少越好,多了就有災難。錢拿來幹好事會招災,說起來很無奈,可事實就是如此無奈。

  鉅鹿商館給了五十萬錢,辦義學的名頭劃給皇帝陛下,鉅鹿商館甘願白出錢出力,什麼都不得。

  不明所以的人,諷刺劉備裝模作樣的人有,讚歎劉備的高風亮節也有,劉備高風亮節這是自然,可悄摸摸的來到洛陽城的劉備家的軍師可沒這麼純樸。

  義學的選址在洛陽城某處,宅子是一個官員捐出來的。

  辦義學用不了多少房屋,花費在供孩子們喫喝學習上,還有請教書先生們上。

  有蔡邕這尊大神坐鎮,義學堪稱是天地同助,太學院的學子們自告奮勇的來教書,不需要長期任教,只需學子們誰有空誰隔三差五的來一下,教書先生直接不缺了。

  剩下的,只在學習花費,筆紙書籍還有喫喝之上。

  義學招學生的標準是這樣,只招那些最最孤苦無依,最可憐的小孩子,最好是孤兒,那些境況稍微好一點的,一個不收。

  李孟羲的說辭是,那些好一點的小孩子有爹孃照料,不收他們他們也活的下來,可那些孤苦無依的孤兒,要是不收,他們都活不了,把他們收到義學,教他們讀書識字還在其次,每日給他們兩碗稀粥也算活下他們性命了。

  李孟羲知道蔡邕是個老好人,心地善良,他鄭重告戒蔡邕,義學力不能及,一定得按要求來,要是一時不忍多收一個平常人家的窮孩子,就要餓死一個更孤苦無依的孩子。

  得了李孟羲告戒,蔡邕出去挑學生的時候,被那些貧苦百姓們圍住時,當百姓們想把自己娃娃塞給蔡邕,蔡邕有些不近人情的拒絕了。

  蔡邕牢記着力所不及,窮苦百姓太多了,只能救最孤苦無依的。

  李孟羲只收孤兒固然是好心,但這其中也有算計。

  李孟羲是爲了做廣告,衆所周知,在紙張沒有普及的大漢,百姓識字率極低,學習成本也極高,鉅鹿商館有大規模傾銷紙張的計劃,不久的將來,隨着紙張普及,學習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可是,這其中有一個習慣問題,百姓們不一定願意把孩子送去學習。

  招收孤兒的作用,就在這裏,教孤兒讀書,教孤兒寫字,教孤兒用鉛筆,人都有比較心理,那些稍微好一點的百姓,一看人家沒爹沒媽的娃娃都上學了,再瞅瞅自家娃娃羨慕的眼神,一咬牙也讓娃娃上學。

  舊有的慣性思維使得百姓們根本不會主動生出想讓孩子讀書的想法,哪怕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哪怕學習成本已經銳降,百姓們根本就不會主動去適應變化。當平常百姓們見到孤兒都在讀書學字,他們想把娃娃送去上學的念頭一被引出來,他們只需往前走一步,就會發現紙不算太貴,鉛筆也不算太貴,咬咬牙負擔的起。

  當百姓們都買紙買鉛筆時,李孟羲的目的達到了,滾滾財源來了,滾滾財源到來的同時,也順便繁榮了大漢的教育事業,也不經意間改變了好多貧寒子弟的命運。

  義學第一批招募了兩百多個孤兒,這些孤兒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真正的無依無靠的可憐人。

  李孟羲到義學去看的時候,他看到孤兒們髒兮兮蓬頭垢面的樣子,好多孤兒瘦的都只剩骨頭了,相當一部分還生着病,李孟羲忍不了了,撥下一筆錢去買了布料請了醫師過來給孤兒們看病。

  一天後,孤兒們改頭換面了,變乾淨了,有衣服了,人數卻少了,只剩一百九十多個了。

  有好幾個孤兒,病死在了昨日夜裏,死在了好日子來臨之前。

  李孟羲聽聞這件事時,心情不好,他知道洛陽城中有很多這樣的孤兒,前幾日買東西時,時常在路邊碰見有被爹孃拉在手裏頭髮上插着草的小孩子,那是在賣兒賣女,頭上插了草,就是商品了。

  他媽的,什麼破大漢,李孟羲都想把洛陽直接打下來,把洛陽朱門殺他個乾乾淨淨,盡取其財糧其屋使貧寒盡能歡顏。

  他媽的。

  義學正式開課了,廣告也開始了,蔡邕和那些自發來幫忙的教書先生們,他們生疏的用着鉛筆和紙張教小孩子們寫字。

  用鉛筆的緣由所有教書先生都被告知,筆當然是毛筆好用,可鉛筆便宜,尋常百姓買不起毛筆,只好用鉛筆。

  爲讓廣告效果更好,李孟羲放任百姓們參觀,只要看見一眼,百姓們回去一說起鉛筆,再等到自家孩子哭着鬧着也要讀書學字,到時,鉛筆就自然的成爲百姓們所認爲的筆,會理所當然的認爲,鉛筆是跟毛筆一樣的書寫工具。

  有一件商品意外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火爆。

  書籍,李孟羲到洛陽來的時候,他帶了三千本印刷裝訂好的論語,本來是想抽空賣了的,書籍堪稱是造紙業最高檔的商品,李孟羲本來是想找個合適的時機把書籍賣了,可在洛陽轉悠着轉悠着給忘了。

  蔡邕等教書先生們在教小孩子讀書的時候,瞅見先生們好多人都還拿的竹簡,李孟羲一下想起這件事來。

  李孟羲講論語贈於義學,一個娃娃一本,再贈給先生們一人一本,然後書本就被追捧了。

  書本最重要的屬性是,他是印在紙上的,他輕啊,方便啊。

  三千本書籍,一天被搶空,幾乎全被太學院的學生們搶了,他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人。

  涉及到書籍,李孟羲想起一件事來,印書的凋版是鉅鹿木匠們一個字一個字自己刻的,字體樣本是挑了一個字寫的還行的讀書人提供的字模,可就如之前所講,隸書太醜了,而字體對書籍又是如此重要,字體優美的書籍能有非常高的溢價。

  李孟羲想到了蔡邕,蔡邕的字寫的超級好,可以以蔡邕的字爲模板,印出大漢頂級漂亮的字體來。

  打定主意,李孟羲找到蔡邕,他拜託蔡邕寫一部字貼,把世間所有的文字都寫入其中。

  李孟羲還刻意要求要每個字都黃豆小,不能再大,最好是每個字都一樣大,要大小相同。

  這是個漫長又艱鉅的任務,蔡邕得李孟羲所助,大展興盛教育的願望,李孟羲求一部字帖而已,蔡邕當然應下。

  讓蔡邕不很理解的是,李孟羲再三強調把所有字寫的完全一模一樣大小。

  彷彿怕蔡邕不按要求來一樣,李孟羲用尺子畫了一個個小格子,他告訴蔡邕,字就以這樣大小爲準。

  蔡邕暗自記下了,他決定自己也畫格子比着寫好了。

  義學開辦到第七日,李孟羲以孩童天性好動爲由,他說一緊一弛勞逸結合爲假,提議放上一天假。

  李孟羲想的還是廣告,他想讓放假之後,那些孤兒們亂跑着找同伴玩耍,一個個孤兒就是一個個跑動着的廣告,他們會把紙啊筆啊橡皮啊之類的文具說給更多的人聽。

  義學放了假,蔡邕也得閒回了家,蔡邕邀李孟羲到家裏去,拿出了琴,跟李孟羲講解琴藝知識。

  蔡邕是音律大家,琴藝不凡,李孟羲沒有聽過蔡邕的曲子,他覺得很好聽。

  蔡邕與李孟羲談起琴藝,不是一時興起,乃是日前李孟羲客氣的說了一聲日後請教書畫琴藝,李孟羲隨口一說,蔡邕卻當真了,故有今日。

  蔡邕讓李孟羲上手一試,李孟羲一點音律不懂,顯得笨手笨腳的,這樣的場景,有些尷尬,李孟羲出於禮貌很是誇了一陣蔡邕的琴藝,把琴也誇了下,把曲子也誇了,然後,他提及過不幾日,就要回鉅鹿去了。

  蔡邕直到這時才突然想起李孟羲是劉備麾下軍師來的,蔡邕點了點頭,“也好,早些回去也好。”

  蔡邕能說什麼,能說讓李孟羲不走?沒理由啊,憑什麼不走。

  李孟羲從蔡邕家離開時,被蔡邕強塞了一張琴。

  蔡邕家從裏到外都透着窮,可送李孟羲的那張琴,套着錦繡。

  送別李孟羲時,蔡邕頗有些依依不捨。

  相識日短,相處時日也短,可這些日子以來,蔡邕和李孟羲一同謀劃着搭救了故友,一同討論書法數算,一同開辦了義學,相處之融洽,相談之和睦,直把蔡邕把李孟羲引成了忘年之交,現在李孟羲要走,不知何時再來洛陽,蔡邕頗有些不捨。

  李孟羲回到鉅鹿商館,清點了物資,交代了日後的商業計劃,夥計們去籌備糧草車馬去了,明日就能啓程回去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