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屯人補給法

作者:南宮我夢
四月九日,於南皮城駐紮修整了一日之後,劉備李孟羲二部合兵成總兵力一萬兩千有餘,在南皮城留守下部分傷員及基本的城防兵力之後,二人領萬人大軍欲發兵尋賊兵決戰。

  在南皮城修整的這一日,鉅鹿軍鐵匠營熔鍊了大量農具和殘損兵器,一爐生鐵冶煉出來後,鑄得生鐵箭頭五千八百四十餘枚。南皮城中本有很多零散四處的農具鐵器,賊兵曾佔據南皮城,可在賊軍佔據南皮城之時,賊兵並未設法將鐵器熔鍊成兵器。不管敵軍如何,反正,鉅鹿軍駐紮了一天,箭失儲備多了好幾千。焦炭當真是好東西,焦炭溫度高,可以把生鐵化成流動性極強的鐵水,因爲流動性強,所以鑄造效率很快,這是其一,其二,焦炭熱值大,爐溫升溫快,使得冶煉時間大爲縮短,這在實戰中的價值是,如果駐紮修整的時間只能有半天,那麼在這僅有的半天時間當中,若用木頭,木頭燒了兩三個時辰窯溫才升上去,窯溫剛升上去,就得拔營了。若用焦炭,哪怕駐紮時間只有半日,半日時間便足夠焦炭冶煉了。

  另,木匠營修整車輪三十七對,並趕製出備用車輪十四對,製作槍桿三百餘根,其他的像是做車輪用的木輻條,碗快,盾器等等雜項不計其數。

  在南皮修整的短暫期間,漁隊沒一刻得閒,漁營日以繼夜在外尋水捕魚,至出發前,漁營諸隊打到的魚總計有一千二百餘斤。

  陶匠營燒得小型陶罐五百餘件,若到緊急時,這五百多陶罐便是五百多投火器具。

  還有石灰窯燒出的石灰,屠匠營宰殺的牲口處理好的肉食和皮革,淄重隊在城中搜集到的木材和柴草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後勤諸營儲備下的物資殊爲可觀。

  此番軍中後勤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多了土胚一項。在駐紮修整的這一日內,李孟羲富有實踐精神的實驗了篝火烘乾法,土胚砌窯法,以及留火烘乾法。

  篝火烘乾法指的是,把溼的泥胚圍成竈臺,做飯的時候把柴火放竈臺裏,做飯的同時順便把泥胚乾燥了。經測試,一頓飯的功夫,火焰炙烤之下,泥胚幹了也裂了,危急之時,裂開的泥胚一樣可以修築工事之用。由此,泥胚事項上可再做改進,反紮營之時,做好的泥胚一部分用火烘乾快速乾燥,另一部分留着緩緩陰乾,這樣,既能有一批泥胚可留於緊急時使用,同時有另一批陰乾的泥胚強度優秀的可以用來修築巨型工事。經測試,篝火烘乾法有用,一頓飯功夫,以萬人規模的軍隊的體量,可以烘乾泥胚八百到一千左右。

  土胚砌窯法,用新做的溼泥胚去搭建窯體,等臨走時,等窯不用了,把窯砸開,得到完全乾燥的胚磚二三百塊。

  最後一項,留火烘乾法。李孟羲着人找來很多半乾不溼的樹枝枯草之類的雜柴,然後把溼泥胚一塊塊緊挨在一起碼摞起來,把溼柴厚厚鋪一層鋪在泥胚上,從下方點一把火,任由柴火慢騰騰的燒着,這一個過程,持續了快一天之久,燒到最後,柴草成了灰盡,熱騰騰的灰盡良久還保持着溫熱。於最後,把灰盡扒拉開來,檢查悶燒了快一天的泥胚,泥胚幹了七七八八。留火烘乾法有用,臨走一把火,在走後,人走火不滅,火燒上一日半日,磚就悶幹了。

  而假若說天氣不對,或者柴草不夠,其實,倉鼠戰法除了屯留物資,一樣可以屯留工人。

  拔營之時,大軍出發上路,泥胚原地留下,再留下一二工人,等軍隊離開,留下的工人負責處理泥胚,一夜之間要把泥胚快速乾燥很難,一天把泥胚乾燥也很難,但三五天時間足夠充裕。

  有三五天時間,工人們可以從容收集柴草,可以有足夠多的時間任由泥胚慢慢悶幹,甚至可以精益求精慢工出細活。

  每拔營,一處紮營點只留下工人三二人就足以,行軍一月,滿算紮營三十次,只需留下人員六十人而已,而留下這麼六十個人力所能帶來的收益是,本該一兩個月乃至更長時間才能陰乾的土胚五天就可以乾燥完成,同時,這還不同於用烈火直接烘烤,烈火直接烘烤會使得泥胚開裂嚴重,用溼柴慢慢悶制的方式則極大提高了泥胚質量。

  由此啓發,又何必只留工人,木匠可留,陶匠可留,捕魚隊也可以留。

  鑑於,木工可以加工木頭,漁隊留下可以在隊伍後方一直捕魚,可將魚獲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而陶匠鐵匠之類留下沒多大用處,所以,在倉鼠戰法中,只增補了普通工人,漁隊,木工,這三類後勤人員。

  負責烘乾泥胚的普通工人留兩人足以,加工木頭的木工人數不定,看當日紮營時從周遭伐木的數量來定,漁隊則根據行軍途中所遇到的水域多少來定,按漁隊的工作模式,一艘魚鷹舟,一輛拉載工具的車輛,再一艘負責運送魚獲的車輛,漁隊一個小隊最少需兩輛車八名人力。

  由野戰築城的物資準備,到泥胚,到快速乾燥泥胚,到留火悶幹技術,到屯留人力,到屯留工人、木匠、漁隊等人力,又到,度的問題。

  留工人沒多大問題,一處地點就留燒火工人兩人,消耗人力不多,燒火幹起來很簡單,不需要留下精銳人力,可以把輕傷員留下專門負責,人力消耗就更少了。

  木工也沒多大問題,屯留下來的木頭不需要做太精緻的加工,只需要把木頭稍微修整下就成,一兩天時間就夠,木頭加工完,一兩天時間,木工騎着馬就追回隊伍去了。

  在三類人力當中,最需要慎重考量的是漁隊,因爲漁隊本質上是在後方增加了補給隊伍,既然是補給隊伍,就得考慮性價比的問題。捕魚效率有限,捕不到太多的魚,如果漁隊跟主力離得太遠,那捕到的魚還不夠漁隊自己路上消耗的,再加上魚的保存問題,魚在夏日連保存半天都保存不了,而如果魚只能保存半天,那漁隊就出不去了。

  所以到這一步,就必需解決魚的保存問題。關於保存,李孟羲想到的第一個方法是,用鹽醃製,可是一想不對頭,醃魚廢鹽不說,帶上大量的鹽還拖累後勤,用鹽不是好選擇。

  李孟羲又想到熏製之法,可熏製得有大量柴火,得有掛爐,最不濟,也得找幾百上千根木籤把魚串起來薰,又得找木柴,又得做木籤,還得耗費大量人力去把魚一支支薰好,這對只有八人的小小漁隊來說,工作量太大。所以熏製也不行。

  最後,李孟羲想到了唯一一種可行方法——水煮法。

  生魚容易**變質,把魚煮熟了,魚就不那麼容易變質了,生魚保質期半天,魚煮熟,保質期少說兩天,如果天天把魚煮一煮,魚的保質期能持續可十天半月不成問題。

  要煮魚需要什麼?一口大鐵鍋,水,柴火。

  水不用準備,漁隊就近就可以取到水,大鐵鍋只需帶一隻或就足夠一支漁隊使用,至於柴火,漁隊收集不到熏製需要的柴火但收集齊煮幾鍋魚的柴火輕輕鬆鬆。

  有了水煮法,魚的保存問題不再是問題,剩下的就只有一個,補給距離問題。

  結合捕魚的平均效率和馬車的運輸效率和口糧消耗速度等多重因素結合來看,漁隊最遠的補給距離,應該是離主力不超過三天里程爲極限。

  漁隊本來的補給方法是,在行軍途中,紮營之後,漁隊到紮營點方圓三裏之內的水域去捕魚,捕魚時間從紮營時開始,到第二天拔營之前回營,如果紮營點三裏之內沒有水域,則漁隊就不必出動。

  現在漁隊補給法一更改,漁隊的勞作時長從一夜變成了三天三夜,產量將是數倍以上的提升。

  按經驗,漁獵養軍的平均值是三五百人,也就是無論一支怎樣的軍隊,無論是一支千人軍隊還是一支萬人大軍,軍隊行軍時,沿途運氣好的話會遇到一羣野豬,運氣不好的話連顆野菜都沒有,而平均值是,一場軍事行動中,把所有采集到的野菜捕到的魚捕到的獵物全加起來,頂多能養三五百人。

  現在漁隊多了三倍勞作時長,補給距離也增加許多,補給距離的增加等於資源點也增加了,補給距離的極限是三日行軍距離,在這三日行軍路途沿路,必然會有水域,必然能找到捕魚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前,紮營之時有魚就捕魚,沒魚就算了,而現在,必然天天有魚捕。

  按以前的方法,漁獵養軍的極限是五百人,現在,多了小型捕魚補給隊,在漁獵一項中,漁這一項,提升了至少三倍產出,以前漁獵養軍能養五百人,現在可養七百人。

  捕魚不是難事,處理魚和運送魚也不是難事,放在行軍途中,最難的是要知道水在哪魚在哪,次難的是在離開大隊人馬之時隨時可以找到主力。

  漁隊沒有情報能力,尋找水源也好,尋找主力也好,這些都得靠斥候幫忙,此中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行軍作戰,情報是重中之重,爲偵查敵情,斥候得前派幾十裏遠,在幾十裏漫長的遼闊區域,大路小路四通八達處處漏風,得派多少斥候才能不漏過蛛絲馬跡,多少都不夠。

  在情報手段有限的古代,派多少斥候都不夠用。

  斥候爲偵查敵情都來不及,爲了捕魚而浪費寶貴的斥候人手有些得不償失。

  此時,十面埋伏之法的部分精義發揮了用場。

  一個漁隊派一個斥候負責聯絡太奢侈,除非斥候在偵查敵情時順便把河流水域標註出來,這纔不會浪費寶貴的斥候力量。

  斥候留標記的方法是,插枝壘石爲記,斥候過路,偵查完一路,會在路邊按特定方法擺一些土塊插一些枝條,同伍之人路過,只要看標記一眼,就能明白道路信息。

  現在情況不同了,鉅鹿軍有了紙張,軍中也初步招募了一些繪圖人才,現在斥候留標記的方式簡單多了,斥候手繪一份小地圖,地圖捲起插入竹筒之中,依然在路邊插枝壘石爲記,竹筒藏在土塊之間,這樣,同伍之人見到標記翻開土塊把地圖拿出來一看,前方道路信息一目瞭然,漁隊只需留心斥候所留下的信息,無論找水還是找路一目瞭然。

  拔營了,出發了,找賊兵不痛快去了。

  現在情況是,後方沒有後顧之憂了,現在的渤海郡西南,已經完全把賊軍侵掠都兵鋒鎖住了,關門打狗的門已經關了,鉅鹿軍這頭勐虎已經跳進門裏了,剩下的,逮着賊軍這條惡狗,把賊軍徹底咬死。

  朝北大道上,劉備駐馬立在道旁,他目視着行軍隊列從眼前緩緩經過,隊列很長,人流與車馬過了很久才過完。劉備看向隊列最後的尾巴,目光再往遠看,幾不見隊首在哪兒,時至今日,這種綿延萬千人馬的景象劉備早已習慣了。

  臨行的最後一眼,劉備回頭看了看南皮城,不知想起了何事,劉備眉頭微簇,面有憂愁。

  “怎了?”李孟羲問。

  “無事,幾個弟兄傷重不治,昨日剛埋。”

  談到死傷,劉備尤其談到,好幾個傷兵也沒受多重傷,只是被箭鑽了下,開始還好好的,過四五天人忽然就不行了。

  (又是破傷風……)李孟羲皺眉,已經着軍醫們着手研製藥物了,可暫時還沒有什麼成果,軍中現在最好的殺菌手段是高度酒精,酒精應對破傷風的效用有些乏力。

  李孟羲想到了,青黴素,要殺滅細菌,青黴素堪稱神器。

  此番事了,說什麼也得把青黴素弄出來,歷史課本中寫,長安裁縫會用長了青黴的漿湖塗抹傷口,天然青黴不加工直接使用大抵有用,但或許,課本上寫的是錯的,尚需一試。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