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破城!
所有的士兵看呆了,北秦城頭上行的士兵呆若木雞,一個個看着自己的士兵們紛紛落下,卻不知如何是好。而燕朝的士兵則是難以置信的盯着嬴政驚呼道:“這怎麼可能!”
單憑一隻馬匹,兩個人之力,已經將大寧衛一半的城池打的支離破碎。
接下來,高長恭和嬴政一貫的默契,繞着正門城牆一陣轉悠,每每射出的巨型箭矢,都會穩穩的鑽進大寧衛的城池!
連着幾箭,大寧衛正門城牆,最終經受不住,箭矢特殊角度的衝擊,裂痕蔓延到正面城牆,最終在所有人面前,銅牆鐵壁的大寧衛,堅守不住,重重的坍塌下去。
在場的所有士兵一片安靜,大寧衛裏頭一片哀嚎。熊熊的大火還在地下燃燒,這一切太快,太刺激,讓士兵們不知接下來該如何。
隨之而來,就是嬴政的一聲高喊:“騎兵上陣,步兵跟上。弓箭手後援!投石機拉前。兒郎們,此時不戰更待何時。隨我小杜哥,殺他個片甲不留!”
聲音迴響在整片大寧衛的天空,氣勢如虹,震響整片天際,燕朝的大軍,在這一刻熱血奔騰,所有的將領有序的讓個自己的兵種前行。
在前方騎兵的帶領下,三十幾萬人馬,如決堤的洪水,涌入了破敗的大寧衛。
喊殺聲四起,大寧衛的城牆遭遇如此重創,已經失去防禦的能力,此刻燕朝人數優勢又體現出來了,三十幾萬,對抗二十萬的北秦守兵,勝利的天平已經朝着嬴政那一方倒了過去。
騎兵越過前頭破碎的石牆,帶頭殺進了大寧衛。
大寧衛裏頭一片混亂,原本以爲可以堅守的住的城牆,卻在他們安閒若定之時,瞬間崩塌。這一道牆,也是他們心中一道尖銳的防線,此時垮了下去,所有的士兵的信心也在此刻消散而去。
面對着衝入城中燕朝軍隊,所有的北秦軍都在消極抵抗,逃的逃,躲得多,頓時讓宋昶頭疼不已,好在自己剩下的九萬大軍十分爭氣的跟隨着自己,在一旁奮勇殺敵。
但是嬴政領頭,氣勢相當兇猛,一口氣往城中央突了進來,背後跟隨的士兵,看到嬴政如此勇猛,一個個也像是發瘋似地,戰鬥力忽的加強不少,對着北秦士兵一陣狂砍,北秦的士兵一下子也招架不來。
跟在後頭的弓箭手瞄好了位置,在後頭和騎兵步兵配合的十分之好,給了他們強大的推力,讓他們更安心的奮勇之前。
宋昶此刻跑到子不語的跟前,大喊道:“軍師,這下該如何是好!看燕朝這氣勢,我們必然是招架不住的。蓋世音大將軍的援兵也那麼快可以到!你想個計策吧!”子不語此時,自己也騎着一匹馬,因爲“鬼影神宗”葬送在遼御城的城頭上,現在沒人給她擡轎,她也只能尾隨軍隊,騎馬前行。
嬴政破城而入,子不語本在城裏悠閒的坐等嬴政再次無功而返。哪知,忽的看到城牆那邊傳來一陣巨響,子不語擡頭一看,難以置信的搖搖頭,這偌大的城牆,怎麼會說倒就倒!
也在那一刻,子不語腦海轉了無數次,但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以及自己認爲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之後,自己一點準備都沒有,自然而然沒有什麼對策可出。
再加上現在大敵當前,援兵未到,憑着他們自然是勝不過燕朝軍隊,再加上,子不語看着那倒塌的城牆,已經明白,大寧衛守城軍的氣勢,在那一刻也已經消散無蹤了,再戰下去,只能徒增損失。
這一刻,子不語捏緊了拳頭,遠遠的看着,那道紅色閃電,在包圍中奮力前進,勢如破竹。
心裏頭卻像是被什麼壓住一樣,似乎在那人強勢的面前,沒有那人破不了的難關,而自己卻像是被他壓制住一般,透不來氣。
他是子不語見到過,最讓她感到害怕,最讓她時刻震撼的男子。子不語在男人的區別上,分爲智者,與武者。武者子不語只欽佩一個人那就是八重雪。而智者,子不語自認自己智慧勝過男子,從未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特別是在她帶領攻佔燕朝三據點那榮耀的幾場戰鬥,足以證明她軍師的地位,也讓她自己證明給那些高傲的將軍們看,他們贏不來一個女人!
可是,就在子不語將全盤握緊手中時,卻殺出了個嬴政,這個有點痞痞,有點輕浮,卻喜歡耍聰明的男人。總能在危難時刻,把子不語的計劃打亂掉,一個勁的讓子不語遭受打擊。因而,在子不語的心裏上留下了不可抹滅的身影。
子不語不恨他,也不怪他。戰爭本來就是有勝負之分。如果沒有軍師,沒有對立這一層面,子不語沒準會放下以前那種心態,去接近這樣一個男人。但現在不同,她是北秦軍師,她有自己的理想,所以她不會放過嬴政,更不會放過燕朝。
所以,子不語,在這一刻,涌出了一個驚天的大計劃,。
除了那一巴掌,到現在,子不語明白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還沒勝過他,這對於高傲的子不語不僅僅是打擊,而是一種極度強勢的衝擊。
子不語默默不語,不怨恨,不喪氣,心中拿定:“小小的城池阻攔不了你。當我一天,在你燕朝皇宮兵臨城下之時,看你還擋得住麼!”
子不語臉色淡如止水,回了宋昶道:“撤退。趁着這時火速趕到開平衛。奴軍在那邊僵持了那麼久。我們不用再守了。最近我們損失慘重。需要向他們討回來了。”
宋昶領命,讓那些守城軍隊仍舊拖延着燕朝軍隊,而他們這九萬軍隊,即可撤離。
守城軍們,此刻奮戰在第一線,戰鬥消極,但是沒辦法,不守着也是會被殺掉,所以只能拼着最後一口氣頑強到底。
嬴政率領的軍隊,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全軍涌入,朝城裏頭四面八方而去。血雨腥風的戰鬥着。
本文來自看書網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