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古老的徵倭計劃;若不正面對戰呢?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後明餘暉正文卷第二四八章古老的徵倭計劃;若不正面對戰呢?戰爭是迫使敵方屈從我方意志的暴力行爲,是政治的延續,關鍵在於情報與後勤是否到位,具體的作戰方略的好壞次之,接着纔是武器裝備的優劣。

  大明君臣顯然深諳老祖宗闡明的道理,所以即將實施的軍事行動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十分明晰。

  從行爲方式來說,是驅逐西方勢力、扶植親明勢力;

  從目的上來說,是消弭西方列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削除他們的影響力,並且將列島作爲衛護大明東方的堅固防線;

  從長遠戰略佈局上來說,應該繼續保持如今四分五裂的狀況,從而斷絕其統一以後可能出現的威脅;

  從戰役規劃上來說,要分別向各個西方國家扶持的藩鎮投送一到兩個師,強制接管,同時向東京投送兩個師,佔領之。

  從去年到今年年初,軍部一直擬採用的是“甲字/四〇七/一號/改五”計劃,但由於祕密洽談的順利進展,以及對當下局勢的樂觀判斷,軍部轉而改用了“甲字/四一四/一號/改三”計劃。

  這也是爲什麼陸戰一團原本是前往浮山府準備登陸演練,而現在卻要調轉方向前往海州。

  與陸戰一團相同,有四個師和一個旅也在開拔的半途中接到了一樣的命令。

  另外三個在北方的步兵師原本是要前往金州,現在卻直接前往朝鮮蔚山郡了。

  二月二十七日,黎明時分。

  東邊露出的魚肚白越發大了,隨着火紅的太陽緩緩從地平線下冒頭,向世間大地投射出萬丈光芒。

  蓋着毯子的周長風坐在座椅上打瞌睡,頭歪靠着那由於內外溫差而起了霧的車窗。因爲沒有拉下簾子,冬末春初的陽光灑在他的臉上,只帶來了一絲暖意。

  “嗚嗚嗚——”軍列進站時的汽笛聲吵醒了搭載的官兵們。

  迷迷糊糊的醒來的周長風愣了幾秒,雙目才恢復神采。

  這樣過夜自然比較難受,身體都有些僵直。他揉了揉眼睛,拿過鋁製茶杯喝了兩大口熱騰騰的濃茶,然後起身活動了一下,終於感覺身心復甦了。

  “報,本部已至海州。”趙寒楓擡手看了眼手錶,繼續陳述道:“現在爲清早六時三刻。”

  “各部卸車,備好早飯,集結完畢再開飯。”

  “得令。”

  鑑於海州是大明海軍的重要港口,此地的鐵路交通建設相當不錯,有好幾條雙向鐵路,除了三個上下人的客運月臺外,還有兩個貨運月臺。

  火車站的配套設備非常完備,光是起重機就有不同噸級的好幾種,畢竟戰艦所需的一些部件和設備動輒有幾百噸重。

  陸戰一團並非最先到達的,陸軍第五師昨天中午就已經盡數到齊,此刻都已經駐紮下來了。

  不比混成旅或步兵師,陸戰一團的載具和重型武器要少許多,因而卸車速度很快,還不及兩刻鐘,衆人便已經在火車站邊上集結完畢了。

  全團以隊爲單位排列爲方形,遠遠看去像十來個藍綠色的方塊。

  負責伙食的軍官們知道現做早飯肯定來不及,所以之前就已經令人去附近的攤販和店鋪採購饅頭了。

  現在等衆人集合好,滿載着饅頭的卡車也剛好駛到。

  竹籃子上覆蓋的厚白布一掀,肉眼可見那升騰的熱氣,又大又白的饅頭,香味四溢。

  至於各營各隊的炊事單位,雖來不及做早飯,但燒水做湯還是來得及的,燒上幾大鍋開水,打上幾十個雞蛋,灑幾勺子鹽,簡單的蛋花湯做便完了。

  團部的軍官們此刻無事可做,聚在一塊喫喫喝喝、抽幾支煙。

  手裏拎着《萬曆奏疏集錄-卷八十三》的姚良川走過來,指着其中一頁說道:“之前聽人說征伐日本的提議幾百年前就有人提過,我借書查了查,還真有,今天剛找到。”

  “萬曆年間不是援朝麼?”正拿着饅頭在啃的謝萬誠含糊道:“是不是搞錯了?”

  “理論計劃哪能跟實際舉措一樣?”姚良川揮揮手,掃視了一圈在場的衆人,“我這麼說吧,當年這徵倭方略還挺豪氣,打算髮兵十萬,渡海遠征。”

  朱翊鈞活得久,前後在位四十八年,大明帝國半個世紀積累下來的奏疏數量之多可想而知。

  姚良川過年期間閒來無事,就去應天府立藏書館借了三十五卷的《萬曆奏疏集錄》,前後看了一個月,還真就找到了傳聞中的事。

  由於《皇明祖訓》所立下的不徵之國的規矩,後世人們往往認爲明朝不可能發兵日本。

  但所謂的祖宗規矩一直以來都不是不能打破的,只不過要考慮是否契合多數人的利益。

  實際在萬曆年間,大明朝野間曾經掀起過一場東征的議論風潮,發兵日本這一計劃還得到了朝廷的認可,一度付諸於前期準備,但最後因爲實際情況不允許而不了了之。

  最早的構想早在萬曆十九年就出現了,兩廣總督劉繼文上疏建議可以讓葡萄牙人去打日本人,所謂“借夷平倭”。這一年,明軍甚至尚未入朝。

  但隨着朝鮮被揍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明朝的精力就側重於先解決侵朝的倭寇了。次年,太僕寺少卿張文熙提議:以浙、南直隸、閔、粵四個省各出兵一萬五千人,總共六萬兵馬登陸日本,一勞永逸解決倭寇禍患。

  之後幾年,因爲戰事進入白熱化階段,遠征日本的構想並未付諸行動,但一直在不斷完善。比如萬曆二十二年,福建巡撫許孚上疏,反駁了朝中“元朝徵日大敗”來反對發兵的言論,認真估算了軍費和兵力,造船兩千艘、練兵二十萬。雖然很誇張,但大致框架已經確定。

  等到萬曆二十六年,御史徐兆奎也上疏提議徵倭搗巢,兵部在其奏疏基礎上加以完善,確定以浙、閔、粵爲核心。在朱翊鈞准奏以後,調兵遣將立刻開始——廣西總兵接管浙江,總領征伐事;兵部右侍郎組織募兵造船;沿海幾省組織探子和細作前往日本探查。

  然而,隨着侵朝倭寇屢戰屢敗,敗局已定,豐臣秀吉病死,大明君臣便失去了渡海遠征的興趣。因爲那時候,明朝已經在歷時六年的援朝戰爭中耗費二千餘萬兩白銀的巨資,同時,播州的楊應龍叛亂也越發猖獗,於是徵倭計劃被終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