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〇章 試製突擊炮設計;胥吏的常規操作
在李銓身上看不到封建地主的習氣,可以說他是一個少見的、真正的資本家,最終將自己也異化成了資本的奴隸——爲利潤最大化而服務,以至於因爲連年操勞而中年病逝。
當年隨着福特T型車誕生,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汽車熱潮,大明也不例外。
然而汽車工業的前期投入太大,機器和廠房倒好辦,但合格的工程師和熟練的工人卻不可能從地裏長出來。
朝廷投入重金、耗時多年纔在上海建立起駿達汽車公司,而燕京的迅捷公司也是得到了北直隸和山西二省的衆多商賈和勳貴合資才得以穩定。
相比之下,當年揚越公司僅僅只有地方官府支持,而且湖北布政司和武漢府自身也囊中羞澀,畢竟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只能在政策上大力配合。
李銓以經營紡織廠起家,在汽車工業這方面從創辦汽車維修廠爲開端,之後進口零部件進行組裝,逐步提高零部件自給率,最終建立大體完整的生產能力。
不過,揚越公司並沒有製造發動機的能力,長期以來都是向駿達、迅捷公司訂購的,它倆有自己的發動機研發、製造部門;另外,太脫拉、雷諾、寶馬也是主要供應商。
在去年夏季完成新一輪擴建以後,揚越汽車公司的產量穩步上升,於今年春季達到了正常情況下的最高記錄。
整個春季,一共出廠了4584輛各型卡車、40輛三七式半履帶裝甲車、150輛三四式丙型4×4輪式裝甲車。
“你們全履帶車輛造的少,生產經驗不太足吧?”
在二號總裝車間,周長風和一行人穿行在一排排等待塗刷油漆的裝甲車之間。
他身後的經理立馬答道:“是,履帶車主要是一機廠還有杭州惠豐廠造的多,我們比不了。”
一機廠指的是燕京國立第一重型機械公司,這家企業主要是造拖拉機、起重機、火車頭的。
當然,坦克也涵蓋在其業務之中,三八式中型坦克便是他們的作品。
惠豐廠位於杭州,是當地商賈合資的拖拉機制造廠。三二年時,一機廠因爲內外諸多原因出現經營不善的狀況,生產能力下降,便委託惠豐廠幫忙分擔一部分坦克訂單。
惠豐廠自那以後就嚐到了甜頭,開始擴大這方面的生產能力。
不過明軍部隊對惠豐廠的印象不太好,因爲當時它是首次製造軍隊標準的履帶式車輛,品控不佳,同樣都是三一式輕型坦克,但惠豐廠出產的故障率明顯要高。
有點類似於後世人們購買iPhone15,發現自己到手的居然是MadeinIndia。
周長風拉開了一輛裝甲車的車門,打量着裏邊的座椅,“總體戰是要發掘全部動員潛力的,如果往後需要能造多少造多少,你們估計能到什麼程度?”
“周待詔是說三班倒麼?”那經理搖搖頭,爲難的答覆道:“恐怕不行,人手不夠的,但兩班倒…倒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卡車的月產量能從現在的一千五百輛翻一倍?”
“三千……蠻困難,我們估摸着能有兩千五的樣子。變速箱很費工時,況且引擎不見得能全部供應到。”
這樣一來,揚越公司的年產量達到3萬輛,再算上迅捷和駿達兩家公司,大明在戰時動員的情況下卡車年產量應該可以超過10萬輛。
【前文高估了卡車產量,故削減一部分,以此爲準。】
這樣的生產能力已經較爲可觀了,歷史上英國在四〇到四四年一共製造了48萬輛卡車,平均每年也不過9.6萬輛。
但這並不代表大明汽車工業就超越英國了,因爲成本更高的履帶式布倫機槍車在戰爭期間一共製造了11.3萬輛。
而大明顯然沒辦法制造這麼多的履帶式輔助車輛,那實在是太奢侈了。有限的履帶式車輛生產能力肯定要優先保證坦克製造。
考慮到大明以後的作戰地域,這些卡車產量雖然與美國相比完全不夠看,但精打細算一下倒也夠用,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充足的。
首先不需要多線作戰,無需分散力量,可以集中供應急需卡車的戰場。
另外,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並不像亞歐大陸上的大規模陸戰——火車把物資運送到站以後還需要卡車運往幾十公里外的前線,亦或是需要卡車運送部隊進行長途機動。
在太平洋戰區,船隊到港卸下物資和部隊即可,之後都只是短途運送和機動。
所以說,島嶼爭奪戰實際上可以相對限制美國工業優勢的體現,讓雙方在更加接近的狀態下進行殘酷搏殺。
在結束了生產線的視察以後,周長風故作隨意的發問:“你們打算怎麼設計那個突擊炮?”
那經理愣了一下,不解地問道:“突擊炮?”
“哦,就是自行步兵炮。”
“原來如此,此事我也不清楚……周待詔有意的話,我帶您到設計部去打聽打聽吧?”
自行步兵炮的叫法雖然很直白,可一點也不好聽。
不行!一定要把叫法糾正爲突擊炮!
就這樣,在離開廠區以後,一行人乘車來到了相鄰的地方。
林蔭大道邊上有約莫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池塘,水面上點綴以片片荷葉,中間有一處水榭。
揚越公司的設計部就在不遠處的幾座樓房中,都是雙層或三層的白牆黑瓦懸山頂樓房,看上去就跟尋常民居似的。
時值午後,電風扇呼呼呼的吹着,許多人都趴在桌上、背靠着椅子小憩。
“哎哎!都起來起來,朝廷的人來了!”
一行人才走到樓梯前面,就聽到上邊傳來了隱隱約約的催促聲。
周長風往樓梯間旁邊的房間瞟了一眼,只見裏面的倆人還悠哉悠哉的搖着蒲扇、喝着冰鎮綠豆湯、看着報紙。
這小日子過得挺悠閒嘛。
總之,在一番折騰過後,周某人如願以償的見到了揚越公司爲了應對突擊炮招標而組建的設計團隊。
在最初的爭論之後,團隊最終決定設計一種4×4裝甲車,從而在滿足2.6萬圓採購價的前提下儘量改善性能。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