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建功立業和數沙子;雪絨花之威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後明餘暉正文卷第四五六章建功立業和數沙子;雪絨花之威在明軍如火如荼地攻略巴布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時,針對西北方向的軍事行動也同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組建於蘭州的安西軍已經進駐哈薩克和阿巴坎,一共四個步兵師,包含勤務人員的話大約有八萬人馬。

  因爲道路條件不佳,原本配屬給他們的兩個野戰重炮旅最後基本都留在了蘭州,每個步兵師只帶了幾門144㎜榴彈炮,大家覺得這樣已經足夠了。

  朝廷早在幾個月前就密切關注着這些地方的局勢,督府情報處的特工和禮部外務司的專員分析了當地的各個割據勢力和軍頭,並進行試探性的接洽,最後選定合適的人選。

  這些割據勢力都各懷鬼胎,有想爭取建立獨立國家的、有想得到大明庇護的、有純粹只想稱王稱霸過一把國王癮的。

  依朝廷專員的命令,有必要敲山震虎、震懾各方,安西軍所屬的第十五步兵師一出境就直奔塔什干,那兒表現有敵意的割據勢力一擊即敗、復擊即潰。

  總的來說,明軍對哈薩克和阿巴坎地區的武裝干涉是很順利的,即便有不少當地人存在敵意和不滿,可敢於將之轉化爲實際行動的卻寥寥無幾。

  人嘛,都怕秋後算賬。

  而在西伯利亞方向,嶺北軍經過長途行軍也抵達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一線,然後一路向西,進駐了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等重要城市。

  雖然能搭上火車,但這些荒山野嶺的地方着實不適宜人類活動,一個多月下來全軍上下可謂人困馬窘。

  如今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廣袤荒原上,全部的駐軍將領最後都宣佈效忠伊利亞中將的西伯利亞防衛委員會。

  而伊利亞-葉戈羅夫中將則和大明方面眉來眼去,在大小事務上都相談甚歡,這對於地方軍民而言無疑是好事,至少免去了兵戈之災。

  大明朝廷根據多方消息的彙總,認爲這個伊利亞中將是個安於一隅的保守派,沒有太大的雄心壯志,只想在地方上享受萬人之上的優越感。

  這種人比較容易拿捏,是很好的扶持對象。

  稍作休整以後,嶺北軍便迅速組織了一支遠征軍,以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野戰重炮旅爲核心,再輔以六個團的僕從軍。

  火車來來往往,這支三萬多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向西進軍,穿過亞歐大陸分界線,直撲伊熱夫斯克。

  上一次,西伯利亞防衛軍派來的部隊也意圖劫掠伊熱夫斯克,最終因爲輕敵蠻幹和準備不充分而兵敗城下,只能悻悻撤退。

  今非昔比,如果說上一回區區幾千人相當於自找苦喫,那這一次就是動真格的了。

  西伯利亞防衛軍算是傍上了大腿,吃了敗仗的軍官們摩拳擦掌,叫囂着要給那兒的國民共和軍打得落花流水。

  “希望他們能得勝而歸吧,那可是軍工大城,若是能順利攻佔,搬回來幾千部機器設備都不過是小意思。”

  大都督府參謀處的值房中,程翰給自己斟了杯茶,然後擡眼看向了幾步開外的周長風。

  後者叉着腰,凝視着幾個掛架上懸掛着的幾幅地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他開口問道:“前輩對陸軍方面的想法有什麼考量嗎?”

  柿子要挑軟的捏倒是沒錯,但周長風覺得印杜的人力資源太充沛了,有足足3.8億人口,歷史上在大戰期間動員了大約250萬人參戰,而且也不是極限。

  明軍對戰英印軍時倒是能夠打出很好看的交換比,但考慮到英國人在印杜的統治根基相對牢靠,比荷屬東印杜那地方強多了。

  對方兵源無數,即使屢戰屢勝,抓豬也費力啊。

  程翰抿了一口茶,沉吟道:“發兵印杜至少要二十個師、五十萬部隊,暹緬鐵路建成以後基本可以保障,但這也是上限了。”

  “如果能一次性投入這樣的重兵集團倒是有戲,但如果是逐次增兵,就沒法在短時間裏形成優勢,最後肯定會陷入僵持。”周長風很篤定地說道。

  “是,問題就在於此。”程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伸出食指在地圖上圈了一下,“無法短時間解決便會陷入僵局,國朝大量兵力被牽制於南亞次大陸,拉鋸損耗,那樣的消耗着實太大。”

  “必須避免兩線作戰。”周長風語氣堅定,“本土加上南洋的資源已經很充足了,現在一定要集中力量把美國人打上談判桌。”

  神態淡然的程翰悠悠道:“可那大洋終究是海軍跟空軍的戲臺子,陸軍只能從屬聽憑他們……難辦哦。”

  大明陸軍上層那一票傢伙都不是省油的燈,讓他們老老實實跟從海軍和空軍的方略行爲處事實在是難爲情。

  而且他們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中,信心滿滿。

  現在擴編了越來越多的部隊,怎麼能光徵兵不派兵呢,閒着也是閒着嘛。

  攻略印杜以陸戰爲主,不需要佔用多少海軍力量,大明海軍能派一支分遣艦隊幫襯一下就行了,其餘的事情就交給陸軍和空軍來辦!

  “呃……”周長風翻了個白眼,捂額道:“這……我不好說。”

  不論是大明陸軍內部還是民間風氣,實際上都在向着更積極進取的方向轉變。

  官兵們大多有建功立業的期望,這麼多人都等着打仗領功升官發財呢,不找個地方打一打,難不成去太平洋海島上抓螃蟹、數沙子?

  而且民間也是一樣,不考慮文人墨客洋洋灑灑吟詩作賦,實際一些,大明廣大鄉村地區現在已經逐漸流行起了送丁當兵。

  衆所周知,農村百姓往往是現實且功利的,逢年過節能給家裏帶些好東西回來那全家人都臉上有光,村子每家每戶都要高看一眼。

  而平定南洋的一系列戰鬥繳獲甚多,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多少能分到點油水。

  一名典型的大明陸軍步兵通常來自於農村,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不缺勞動力,所以讓其中一個男丁去從軍。

  譬如李四作爲某個步兵師的一員征戰南洋,那麼他很可能可以往家中寄回手錶、懷錶、鋼筆乃至照相機之類的戰利品。

  試想那將會是什麼場面——郵遞員剛進村口隔着老遠就大聲招呼了起來,一下子全村人都知道村西李家的小兒子有出息,消息也越傳越誇張,李家上下腰桿子都挺得比以前更直、走路帶風,說媒的媒婆也聞風而動,開始張羅起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