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美葡安全保障條約
所有機槍均以長點射開火,一串串子彈劈頭蓋臉的糊向美軍陣地上任何出現槍口焰的地方。
官兵們腳踏着傾斜的土坡,三五成羣的以班組爲單位交替掩護朝前緩緩推進。
不斷有人被射來的子彈擊中,又或是被落下的迫擊炮彈炸傷。
周長風在大倍率炮隊鏡中看的一清二楚——明明某一處看上去跟尋常灌木叢別無二致,但當五、六名士兵從旁邊經過時卻突然開始噴吐火舌!
實戰中最可怕的情形之一莫過於遭到側射機槍火力殺傷,幾乎是眨眼間的工夫這幾人就被撂倒。
周遭的其他陸戰隊步兵立刻臥倒尋找掩護,同時在進攻出發陣地這裏,左邊馬上就有兩挺重機槍調轉槍口去壓制這個暴露的火力點。
幾十秒以後,又有無後坐力炮開始朝它射擊,連發七、八彈之多,直到徹底將這個隱蔽火力點打到徹底啞火爲止。
爾後還有112㎜步兵炮瞄準那兒打了一炮,硝煙中,雜草和圓木殘破漫天飛舞……
而這只不過是偌大戰場的一隅罷了——此刻陸戰一團參戰部隊正從三個方向進攻艾德森高地西側美軍陣地。
實際上這種普通的土木工事已經算比較容易對付的了,有些使用水泥或工字鋼加固的掩體是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無法摧毀的,甚至連威力巨大的112㎜步兵炮都只能使之啞火一會。
顯而易見的是,美軍這一個多月在島上不是在度假,他們山巒之間修建的大量掩體和火力點讓明軍寸步難行。
遇上這種目標,那就只能依靠爆破筒、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冒險抵近到極近距離進行攻擊,過程何其之兇險!
通過炮隊鏡可以看到,這一方向上,第一梯隊的衝擊已經被遏止了,士兵們只能臥倒在地。
在輕重機槍的協同壓制下,防化隊三排二班的幾名士兵匍匐着一點點向前。
一處堅固的機槍掩體已經捱了十幾發不同口徑的殺爆彈或火箭推進榴彈,外邊的草皮和土層基本上都被炸散了,但每當硝煙散去,裏邊的那挺勃朗寧重機槍依舊會若無其事一般再度開火。
時不時就有零星的迫擊炮彈落到附近,揹負着噴火器的士兵與其餘幾人在槍林彈雨中慢慢挪動,直到與目標相距只剩約三十米才停了下來。
高壓氮氣的推動下,耀眼奪目的火龍噴涌而出,撲向了這處頑固的掩體。
部分燃燒的汽油從射擊口澆灌進去,整個掩體都被橘黃色的烈焰所吞噬,散發出的黑煙直入雲霄。
要是在後世,哪怕不考慮PF97雲爆火箭筒這種強而有力的單兵攻堅武器,即便是普通一些的FHJ84燃燒火箭筒或M202火箭筒也可能較輕鬆在遠距離進行攻堅。
【配圖】
不過這兩者所發射的燃燒彈均填充的是凝固汽油,而今明軍所使用的三七式火箭筒和四〇式無後坐力炮雖然也配備燒夷彈,但填充的是白磷。
白磷的焚燒能力較弱,更多時候是用來發煙與縱火,對這種堅固支撐點的毀傷效果不盡如人意。
拔除敵人的幾處火力點後,進攻得以繼續進行,數十名陸戰一團官兵奮力向前猛衝。
己方的80㎜和128㎜迫擊炮彈紛紛砸落在美軍陣地上,以期能夠壓制蹲守於塹壕中的敵兵。
逼急了的美軍陸戰隊員們使用手頭的任何武器開火,就連工兵專用的一磅重炸藥塊也纏上雷管給拋了出去。
殘存的一門37㎜反坦克炮也裝填上榴霰彈,朝着相距不過幾十米、端着衝鋒槍衝來的明軍士兵開炮。
這門火炮瞬間化身爲大號霰彈槍,一百多顆鋼珠從炮口噴出,橫掃前方上百米的扇形區域。
近在咫尺的主陣地彷彿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進攻之路幾乎被鮮血和屍體鋪滿!
子彈打在反坦克炮的炮盾上叮噹作響,很快又有火箭推進榴彈迎面飛來轟然爆炸,金屬射流和破片殺死了後面的兩名炮手,掀翻了右邊的炮長和觀察手。
負傷的二人爬起來繼續操炮戰鬥,這才發現方向機已被金屬射流毀壞,無法左右調整射向。
二人只能在裝彈以後用力擡起開腳式大架從而調整炮口射向,就這樣又連開多炮,直到被飛來的槍榴彈殺死在戰位上……
十多名明軍士兵隨後衝進了主陣地,跳到塹壕裏和美軍展開近戰,後續的多個班組亦在接着跟進。
經過激烈的近接作戰,參戰部隊終於將美軍陣地撕開一道寬約百米的缺口,並開始肅清殘存敵兵。
可美軍亦及時派出預備隊實施反撲,周長風看到至少五十名敵兵從兩個方向趕來增援,而且攔阻火力也肉眼可見的加強了,除了迫擊炮彈以外似乎還新增了75㎜高爆彈?
己方後續跟進的兩個排只能進一步拉大間距,謹慎的一點點穿過封鎖區。
最後不出意料的,這場戰鬥沒能奏效,眼看已經拿下的陣地還是被對面的美軍陸戰5團奪了回來。
周長風從炮隊鏡後站了起來,皺眉問道:“你們確定找對地方了?攔阻炮火目前看來沒有起到作用。”
陸戰一團各營的80㎜迫擊炮在結束炮火準備以後就在持續進行攔阻射擊,以此來截斷美軍增援之路。
不過目前看來沒什麼效果。
薛燦無奈嘆道:“一直是這樣,我們試着換過幾回了,但不管咋變,他們的預備隊總能及時反撲。”
可以說艾德森高地的攻防模式已經逐漸在向半島戰爭中的著名戰役演化了。
具體模式是:進攻方經過努力衝上了山頭→血戰以後佔領了山頭→防守方損失不小,但倖存者卻依靠堅固工事堅決抵抗拖延時間,直到預備隊趕來增援→進攻方被迫退卻……如此反覆循環,不斷絞肉。
區別在於現在作爲進攻方的明軍因爲要穿越叢林所以重武器很少,沒有極其強大的炮火支援。
列裝了一系列優良單兵武器的陸戰一旅在這兒作戰尚且如此艱難,歷史上武器裝備更爲低劣的第二師團於此被美軍斃傷幾千人也就不足爲奇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