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〇章 美國的戰略企圖;底牌盡出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後明餘暉正文卷第五〇〇章美國的戰略企圖;底牌盡出“知道了,我馬上回去。”

  “算你有良心。”電話那頭的羅符聽上去很疲倦。

  掛了電話以後,周長風轉身對自己的親兵和寅賓館的侍者們要求道:“備車,回京!”

  兩輛越野車一前一後拱衛着中間的遠航牌轎車駛離了寅賓館,直奔西城區的火車站而去。

  五彩斑斕的霓虹燈下,年輕男女三三兩兩的在街道上走着。

  此時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在上海這座不夜城的嬉鬧調笑,享受着自在的夜生活。

  繁華之下也不乏拮据的百姓,可流浪者卻不多見。自古以來大明官府都很有一套管理流民的辦法,最普遍的就是強制移民,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在自己治下出現流浪者對政績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地方官吏所不願遇到的。

  巡檢司的巡警會不由分說地帶走流浪者,集中安置起來,然後統一遷徙至有需要的地方。在此過程中,流浪者能自由選擇的餘地很少。

  在控制了達爾文、莫爾茲比、拉包爾以後,朝野間就不斷有聲音說應當效仿古法,攻奪一城一池以後便安置流民定居屯墾,從而減少佔領成本。

  經過研討,朝廷決定將達爾文作爲試點地方,移民充實當地人口。

  達爾文這座小城市在戰前就沒多少人,經過戰火摧殘,城區毀於一旦,部分民衆也跟隨澳軍殘兵敗將撤走了,留下來的只有幾千人而已。

  這樣一座殘破港城幾乎失去了作爲物資供應中轉站的意義——沒有了平民百姓的城市還叫城市嗎?

  從今年年初迄今,已經有大約六千人乘船踏上了澳洲大陸,他們是來自大明、安南、朝鮮、日本的潦倒破產者、走投無路的流浪者、放手一搏的闖蕩者。

  他們有的孤身而來、有的拖家帶口,廢墟一片的達爾文因此不斷興建起新的屋舍。

  該城也被更爲“勝業”之名,取自長安一百零八坊之中的勝業坊。

  【組織度恢復速度+5%,損耗-8%,港口等級+1】

  由於恰好有一趟午夜發車的列車,周長風連夜趕回了京師應天府。

  華盛頓方面選擇在馬德里即將陷落時才宣戰?這似乎頗爲微妙,恐怕就是爲了等弗朗西斯科火燒眉毛時答應某些條款?

  周長風沒有在這方面深入考慮,不過美國人在打什麼主意,如今戰端已開,三方混戰的局面從現在開始正式展開了。

  美國在去年、也就是三九年的鋼鐵產量達到了6271萬噸;作爲對比,德社爲2389萬噸,大明爲1301萬噸。

  在鋁材產量上,美國去年爲25.7萬噸;德社爲19萬噸,大明爲6.2萬噸。

  至於石油產量,美國去年達到了驚人的18814萬噸,一騎絕塵,全世界其它國家加起來還不趕不及。大明在拿下了南洋和緬甸油田以後也不過1230萬噸;德社費了一番力氣控制了巴庫油田,再計入煤化油產量,總共也就2970萬噸。

  有這樣澎湃雄厚的工業實力,美國人才膽敢兩線作戰,期望在這一次的大戰向世界霸主的寶座發起挑戰。

  然而,工業實力彙集而成的產物能否遠渡重洋有效投送到目的地,接下來能否彙集爲強大的力量擊敗敵人?

  最終的結果還不得而知。

  周長風唯一可以百分之百篤定的是,美國人必然會在初期付出高昂的代價。

  凱塞林山口戰役證明,未經血與火磨礪的軍隊即使佔據優勢也極有可能反勝爲敗,無數生命換得的戰爭教訓才能使一支軍隊成長和進步。

  這次,輪到美國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直面德國人的兵鋒了。

  底蘊雄厚的美國人固然承受得起成千上萬輛的坦克和飛機的損失,但相應的人員損失呢?

  民衆怎麼可能容忍數以百萬計的恐怖傷亡——這是對外干涉,不是保家衛國!

  4月16日上午10:00,御前會議在文華殿緊急召開。

  德社最新的官方廣播已經趕工翻譯完成,迴響在偌大的廳堂中。

  「……美國的統治階級在過去的三年裏不斷地加強軍備,數百萬軍隊已經在干涉歐洲的路上。他們無恥地將美國工人和農民的兒子送上戰場,讓他們在謊言中喪命……」

  「……歐洲勞動人民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應該保衛自己的利益,這是全民性的鬥爭!我們必須時刻清楚我們的敵人是誰,無情的毀滅英國和美國資本家的野心……」

  “翻書可算翻開新一頁了,這下就看他那個什麼羅斯福能受得了多少損失嘍。”人事閣臣高仲南語氣輕鬆地說道。

  李光遠伸手比劃道:“兩百萬,不會再多了。”

  說完,他看向了斜對面的程翰,問道:“督府預估的兵力呢?再說來聽聽。”

  後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下美國人口計約一萬萬三千萬,適役人口之極限可達兩千萬,不過較合適的動員數字恐怕也就在千萬出頭,這個同以前的預估是一致的。”

  林羲淡淡道:“這不是重點,就按眼下的局面,佛郎機跟亞平寧這兩處半島勢必是要打大仗的,不過英美回選擇哪處作爲突破口還不好說。”

  “都多山,不好打,打贏了也沒法推進,容易重演歐戰那時長久相持的狀況。”程翰沉吟道:“最近蒐羅的消息挺有意思的,英人似乎要派軍到俄國那地方去。”

  “四處挑事,英人終歸是英人。”

  “可這樣一來,德人必定也要正式插手,到時候便是三線應戰啊。”

  “美國兜底,英美攜手肯定是耗的起的,就看雙方怎麼較勁了。”

  當其他人在議論時,站在朱泠婧身旁的周長風卻一下子浮想到了許多場面。

  原本還遺憾這個位面再也見不到歐洲大平原上的裝甲集羣大戰了,現在卻突然有了轉機!

  德社上層對沙俄存在一定程度的輕蔑,更準確的說是瞧不起沙俄的藍白兩方勢力。

  如果紅方能憑自身一統沙俄,那自然皆大歡喜,即便紅方遭遇挫折、主動求援,德社也只需隨意出手便可輕鬆解決。

  因而迄今爲止德社也只派出了紅鷹軍團這樣小規模的、名義上是志願軍的部隊,而且主要目的是控制巴庫油田。

  沙俄廣袤土地上的混戰還在持續不斷的進行,倫敦方面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正式啓動了之前束之高閣的干涉計劃,決定插手內戰。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