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一章 一系列問題與掣肘;仿製品的出現
“確實,那樣也行,但效果肯定不好。”
“哎,非要大張旗鼓嘛……”
周長風拒不就此回去,二人來到了街角停着的兩輛黑色小轎車旁。
幾個侍從人員和親兵很配合的行禮,接着拉開了車門。
隨後,兩輛汽車起步拐彎後駛到了應天府官署大門前,略作減速就不管不顧的衝了進去。
不速之客的突然到來讓衆人爲之一驚,周長風指名道姓的讓府尹過來,他有事要質詢。
可如果想維持繼續建設,那就入不敷出而出現赤字,常見的對策就是發行公債和多印鈔票。
“周待詔竟是爲此事專程而來啊,怠慢了怠慢了,咱們去屋裏詳談行不?”他做了個請的手勢。
像程政端這樣的官員說起話來密不透風,嚴絲合縫揪不出毛病。
周長風放棄了在衆目睽睽之下大鬧一通的打算——平心而論實在是有些心累。
大明的鋼鐵工業存在原料供應的限制,受限於中國鐵礦石資源的先天弊病——貧礦多、富礦少,顯著影響了冶鐵鍊鋼的生產效率。
返回平常辦公值房以後,周長風鬱悶了一小會,隨後小酌兩杯,開始審閱桌前堆積的兩沓卷宗。
問就是在辦了,能不能辦成不知道。
周某人的興師問罪讓程政端感到莫名其妙——別說三、四天了,官府辦事走流程都不止這點時間,何況應天府並未收到來自上元縣、江寧縣的上行公文。
由於大明寶鈔和大明通行官票濫發的歷史教訓,朝廷對多印鈔票這個對策表現得神經過敏,竭力避免,生怕一發不可收拾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哪怕它其實是可行的手段之一。
“不抽,現在回本土了,夫人聞得出來。”
消息來源是德國人,據說他們已有多輛坦克因此被擊毀,德社戰爭委員會下達了緊急命令指示前線部隊爲坦克增設額外防護來應對。
“這樣,今明兩天,先把基本的調查做好。”
過多的軍費開支是沉重的負擔,將會影響正常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運轉。
既要保證軍力又要保證經濟建設,可又因各種掣肘與限制而放不開手腳,顯得束手束腳的。
“習慣就好。”她甩手收攏了摺扇,輕描淡寫地說:“做你份內事去,天底下又不是隻有伱一個明白人在操心。”
作爲後發工業國,大明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來到尾聲時搭上了末班車,雖然表面上基本追平了西方,但學科體系和技術的底蘊仍然存在差距。
“統統砍了!”
在皇帝這裏他還瞧見了統計完畢的上半年各項報表,單從數據上來看相當不錯。
另一個對如今大戰有直接影響的是對大規模戰爭的經驗匱乏。
知道的真相越多越讓人擔心,周長風覺得自己恐怕也要憂心忡忡了,不免好奇朱泠婧是怎麼做到淡然處之的。
至昌三十九年,財政支出計劃爲282億圓,因爲戰爭爆發軍費飆升至188億圓。
周長風還真挺想見識見識究竟是何方神聖能說出這麼不切實際的荒謬提議。
論古典戰爭,中國的動員效率和水平無疑是遙遙領先,但那終究是過去的輝煌,近現代戰爭中該如何更徹底的發掘國家力量,這是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學問。
“可不比你,人家只管份內事,官場之上多做多錯。”神態輕鬆的朱泠婧輕輕晃了晃摺扇,“憑你可對付不了那幫油滑的傢伙,做好你份內的事便是。這些問題都會解決的,但不是一蹴而就。”
這導致許多官兵的女友或未婚妻選擇提筆寫下分手信,最典型的說辭就是這樣:
「若是殉國倒也罷了,可要是負傷而殘,活着,少了腿、沒了胳膊、瞎了眼,那往後該怎麼辦吶?我真的好怕,不敢想象……」
幸虧攻佔瓦胡島的後續戰鬥進行的較爲順利,民間沸沸揚揚的說法並未成真。
羅符生怕周某人在這裏當衆發火,急忙搶先道:“有程同知看着,這事想必能妥善解決。”
至昌三十八年,財政支出計劃爲255億圓,其中軍費96億圓,還有平定日本的額外軍費31億圓。
周長風閉上眼想了想,自言自語道:“三個月……半年,好像差不多,時間對的上。”
僅安南王家空軍就訂購了230架戰鬥機、54架俯衝轟炸機、72架輕型轟炸機、25架運輸機,用以補充南亞次大陸一系列戰鬥的損失。
今年半年間已經發行各種公債61億圓,但是並未全部認購,還剩約7億圓未得認購——儘管勝利不斷涌現,百姓歡欣鼓舞,但大家手頭的餘錢真的不多。
“看起來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啊。”周長風笑了笑,和顏悅色地說:“態度很好但沒動作又有什麼用?”
一名同在場的經略待詔沉吟道:“不好說,我們也想兩全其美,可如此發掘與動員勢必要讓經濟建設減緩的,諮政院八、九月份的爭論重點就是預算削減與否,又或者加印錢鈔。”
“嗯,準了。”若有所思的朱泠婧又接着揮手笑道:“去諮政院吧,正是你出風頭的時機,看看能否服衆。”
“陛下,這些數據看着是挺好的,應該繼續維持下去。”周長風又看了兩眼,將報表放回了御案。
正因如此,實際上大明鋼鐵工業主要還是依賴本土開採的低品位鐵礦石,否則要是能足量供應優質原料,鋼鐵產量還能多不少。
英法兩國是在馬恩河戰役、索姆河戰役付出數十萬傷亡以後纔開始臨時抱佛腳的改革、完善一塌糊塗的軍人撫卹與傷殘待遇制度。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朱泠婧吟了一句《兵車行》的名句。
“畢竟是社稷大事,還是頭一回,不慎重不行啊。”
然而京城一把手這樣的大忙人不是說見就能見到的,他現在並不在官署,最後趕來的只有同知稱政端。
在此之前明軍征戰南洋總體而言是較爲順利的,傷亡不大,但隨着目標調整到遙遠的夏威夷,民間的輿情就出現了轉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