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高非客串的是……
“怎麼了?”
“她是不是太入戲了?”
“你怎麼不關心《夜宴》了?”
“哎呀,這不一樣嘛,就是那個時候拍戲……”
“她入戲太深了唄。”
“那《京城18號》這片子什麼時候能上映啊?”
“你想看?”
“當然了,而且,這個片子會不會……”
“你在擔心過審的事情?”
“是呀,雖然立項這關是過了,可是能不能拿到龍標,這可有些……哎呀!呸呸呸!我不應該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哈……這有什麼不吉利的,你這麼關心我,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誰關心你呀!我是關心電影!你這個傢伙別臭美了!”
高非跟小蜜在小樹林裏,那也不能真個幹啥嘛。
畢竟這裏是帝都,影院附近也是熱鬧的所在。
耳鬢廝磨一番,二人說話摸着彼此的良心,咳咳……
不過,小蜜對《京城18號》的關心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部電影確實是有些危險。
但說真的,高非到現在是非常滿意的。
一方面是咱們這部片子立項成功,這就是過了一道關。
另外就是咱們拍攝的進度比較快。
這個‘快’還是要感謝一下寧皓師兄的,他介紹來的劉喆師兄,真的是幫了大忙。
特效化妝這一塊,要是沒有一個厲害人物,那可真就不好辦。
劉師兄在多個大片裏面幹過活,經驗豐富,出活也利落。
咱們這才能拍的如此有效率。
但,雖然我們電影裏拍的殺人肯定都是假的,那血漿也都是做出來的。
可是,能不能拿到龍標,還真不好說。
高非對這部《京城18號》,原本就是本着一個對新領域嘗試的這麼一個心態。
就是探索一下,試試新的風格,當然了,也確實有些意氣用事。
老胡人家噴房價都做了那個視頻,在當下的許多年輕人,都對房價的快速上漲大有意見。
拍一部這樣的電影,其實也挺不錯的。
其實,仔細想想的話,最近幾年關於房子的電影是很多的。
不少影迷大概記不住,有個電影叫《分期付款》,就是講述年輕人過度消費,最後還分期房子然後整個人崩了的故事。
至於後來的《蝸居》《裸婚時代》等等……其實都是差不多這個時間段的故事。
《蝸居》就是66那個女人在這個時候寫的,肯定也是加入了她個人的一些經歷。
這個女編劇最出名的梗要算是,股票跌了,她要什麼都不穿的去跑一圈,結果……真跌了,她賠慘了。
可惜,沒真的出去跑。
且不說那個女編劇的事情,咱們就但看《京城18號》這樣電影的意義……
這是不是很有社會意義?
高非是一個導演,他有責任也應該去拍有社會意義的電影。
其實,全球的文化領域以及影視行業都是如此的,只不過很多時候人們忽視了作品的社會意義而已。
就好像那部非常知名的《東京愛情故事》,這個電視劇很多人都覺得是經典電視劇。
這個理解當然沒錯,可是,這個劇的背後是有深刻社會意義的。
永山耕三這位監督,他在日本的真實評價是:
趨勢劇大師。
看好了,是趨勢劇,不是什麼愛情劇,雖然他拍了許多許多愛情劇,但實際上那都是趨勢劇,是反應日本社會現實發展變化的電視劇,是社會趨勢。
赤名莉香代表着那個時代日本女性的形象,她們大膽的追求愛情,這跟以前有非常大的變化。
但,也不完全就是隻有這一類女性。
幾乎是同時的富士電視臺還有一部《101次求婚》。
這部戲裏的女子就是傳統大小姐,而故事重點也是從一個男人的視角,還是一個醜陋個矮老男人的視角來講述愛情故事的。
兩部電視劇,都是愛情故事,但實際上,這兩部都是反應的當時社會變化趨勢,是有社會意義的。
當下,房價就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老胡拍過,很多人都拍過相關的作品,現在我高非也拍了。
高非覺得自己不會後悔,而至於說能不能拿到龍標。
很不確定,但他也很有信心。
只是咱們自己人似乎有些奇怪呀……
“小蜜,你跟我說實話,你這麼關心這部電影,真的只是關心能不能拿到龍標?”
高非這直接把小蜜給懟在樹上,來了個壁咚。
小蜜被高非的氣勢給壓住了,眼神飄忽,“那個,那個……”
高非一看她這個樣子,心裏就有數了,“你是不是跟他們串通好了?就是特別想知道我客串了什麼角色?”
這一問,人家小蜜更慌了。
“沒有,真的沒有。”
高非能信?
“你們呀!”
挺生氣的,卻又幹脆吻了她。
兩人親的不亦樂乎,難捨難分的。
直到分開,小蜜嬌喘……
“這樣好了,我把片子做完,然後送去審查的同時,咱們自己也辦個小型的看片會,滿足你們,行了吧?”
看片會……小蜜聽到的重點是‘滿足’。
“你好壞呀!”
踢了他一腳,然後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