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全球票房與好萊塢評價
《入侵華爾街》可是全球同步上映的,之前國內還沒啥人仔細報道,主要是票房表現的一般,所以媒體踩不上也誇不上,現在元旦檔一結束就有媒體開始扒《入侵華爾街》的全球票房了。
《【入侵華爾等】北美票房及全球票房簡報》
“可能大家都忘了《入侵華爾街》是一部全球同步上映的電影,而國內的觀衆光盯着國內票房了。”
“其實《入侵華爾街》在北美及全球其它地區的票房表現也不錯的。該片在29號的北美首映就開畫2000塊熒幕,首日票房247萬,之後的30日311萬,31日329萬,1日398萬,2日403萬,3日455萬,元旦檔6天2143萬美元。”
“別看在北美每天只有兩三百萬美元的票房,這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數字,許多的大片一週也只能拿幾千萬美元的票房。”
“而《入侵華爾街》在全球其它地區的票房也不算差,29日179萬,30日217萬,31日230萬,1日278萬,2日282萬,3日318萬,元旦檔6天1504萬美元。”
“算上國內的票房,《入侵華爾街》元旦檔6天的全球總票房達到了6976萬美元,不用預測大家都知道了,《入侵華爾街》的全球票房將超過一億美元,至於具體能達到多少這得看後續。”
“至少比何方的上一部全球上映的電影《單身動物園》的票房要高,《單身動物園》的全球票房是9378萬美元。不過,《入侵華爾街》的口碑卻遠不如《單身動物園》的。”
“目前在爛番茄中,新鮮度只有65%,而IMDb評分也只有6.6分。我們截取了美國部分影評人的評論供大家瞭解一下。”
“影評人加里戈爾·茨坦:何方導演花了很多時間將吉姆描繪成了社會角落裏的失寵人員,以‘證明’他的瘋狂行爲是必要的,一旦電影的導火索不可逆轉地點燃,觀衆已經被撩撥起來了。”
“影評人彼得·德布呂赫:這部電影似乎莫名其妙地平淡無奇,是對一個激進概念最無趣的執行。”
“影評人弗蘭克·謝克:這種挖掘時代精神的復仇幻想並沒有帶來足夠的罪惡感。”
“影評人史蒂夫·麥克法蘭:何方導演堅持用批判的方式表達了對金融資本家的控訴,這引發了觀衆相同的憤世嫉俗,至少我在影院已經感到了許多觀衆的共情,除了沒有任何嘶嘶聲。”
“影評人約翰·魯南:我覺得這是一部極其極端及愚蠢的電影,我沒看到掃射完華爾街的金融家有什麼好處,影片只會讓觀衆在影院集體吶喊,期待續集。”
“影評人布萊恩·奧恩多夫:何方以一種奇怪的原始和粗暴的顛覆性意識形態深入美國文化中功能失調的黑暗深處,這種思想對美國人來說很危險。”
“影評人亞罕伯:我們更喜歡何方用類似於《單身動物園》那種寓言式的方式批評與瘋刺集權與烏托邦,而不是我們這種自由的民主的社會。很顯然,何方的批評沒有了焦點,朝誰都批評,是該有人告訴他槍口要對準誰。”
“以上是部分影評人們對《入侵華爾街》的評價,影評人普遍打分較低且批評激烈,然而,在普通觀衆的評分中我們卻看到了普通觀衆的評分多爲7分以上,普通觀衆對這部影片很喜歡,部分評論如下……”
……
這篇報道立馬在網絡上發了酵,引起了大量的圍觀,民衆對於美國影評人的跳腳很是喜聞樂見。
“哈哈,何方用一部電影打得美國人破了防,而他們卻有苦說不出。”
“不是有人批評何方抹黑美國的嗎?看看人家美國人自己的評論,影評人噴,普通影迷讚揚。這就是事實啊,這就是真相啊,說明《入侵華爾街》拍對了。”
“有沒有同行的朋友們去爛番茄與IMDb去打分的?不能讓他們把《入侵華爾街》的分值拉低了。”
“哈哈,何方踢到鐵板了,美國人怒了,何方,你小心點吧。”
“不明白一個導演你拍你的戲好好的,爲什麼要去激怒美國人?我們自己的問題值得伱批判的東西多了。”
“一個落後且窮的人老是去操心人家富豪家的事,這叫鹹喫蘿蔔瞎操心,多批評一下國內,把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再去評論別人吧。”
……
而對網上許多的聲音,何方偶爾也互動一下,回幾條網友的評論,甚至會回某個記者在微博上給他的提問題,這叫保持熱度。
“我好冤啊,我不批判,大家說我的電影沒精神。我批判了,大家說我無惱狂怒,不應該去批評美國。那我該如何做?怎麼做都是錯?就你們對啊,要不你們來吧,我搞不了了。”
何方這種喊冤的微博互動一出,立馬網友就狂嗨了。
但是,事實上,他現在正在團火文化認認真真的總結過去一年工作,還有就是自己寫劇本,當然也協助幾個導演及幾個編劇在改劇本。
好些個小說版權買回來了,這些剛剛進修回來的導演及編劇也激動了,都想上手實操啊。
“田羽生,你還是主要把《人在囧途》第二部寫好,那個劇本好好的打磨一下。”
田羽生聽了後點頭,然後何方再看向五個學了屠龍術卻苦於沒機會屠龍的導演,何方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你們五個導演,我建議先拍共同拍兩部戲,不要急於去單獨執導。等你們把這兩部戲拍成功了,那你們的下一部戲,我個人支持你們單獨執導。”
“好的,何導,那我們五個人怎麼共同拍兩部戲?是公司指定的兩部戲,還是我們自己選擇?”年紀最大的王志勇問道。
其他幾人也是微微點頭,看向何方。
“這兩部戲公司指定吧,你們的下部戲你們再自由選擇。這樣吧,我給你們指定一下,就《失戀33天》與《致我們即將失去的青春》這兩部吧。”
說到這,這些人都興奮了,有事做了他們能不興奮嗎?大家在《入侵華爾街》、《環太平洋》劇組中學習到了這麼多,不就是想一展抱負麼。
“五個導演兩部片子不好分,這樣,把田羽生也加入到一組吧。《失戀33天》的導演由王志勇、田裏、田羽生三人組成,《致我們即將失去的青春》由李小江、劉暢、荊立鵬組成。”
“然後編劇呢,《失戀33天》的編劇由田羽生、高博兩人組成,《致我們即將失去的青春》由宋曉傑、韓鵬、陳陳三人組成。”
“製片組也分,張孟達、張偉負責《失戀33天》的製片,楊勁奕、張雷負責《致我們即將失去的青春》的製片,張謙張總統領你們兩個劇組的總製片,我就當你們兩個劇組的監製。”
何方三下五除二就把大家的任務給分配了,大家很開心。
但是,他也要給自己列個計劃了。
2011年,他計劃自己拍三部電影,兩部低成本,一部3D大片。
第一部低成本自然是最就買了版權許久的《太陽黑子》,他得把編本趕緊寫了。
第二部低成本是準備給第二屆進修班的學生實踐的好萊塢電影,想了許久,他很惱火別人噴他抹黑美國,既然你們說我抹黑,那我就抹黑到底吧。
所以第二部低成本電影就是《人類清除計劃》,萬惡的資本家們釋放人類最大的心中惡魔爲他們牟利。
就是不知道等《人類清除計劃》上映之後,那些噴他的人會怎麼狂怒的,應該會挺有意思。
兩個低成本的電影決定了,那大片必須安排啊,而且現在就要寫劇本及籌備了,要不然怕是來不及。
大片拍哪部?科幻片拍了,那是不是我們的神話故事片走起啊。
還是拍《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吧,這部電影何方個人覺得在另一個時空是一部好的商業片,至少票房上還算成功,然後製作上算是合格的,演員的表演都很不錯。
之所以被大家罵成爛片,主要就是對手抹黑太嚴重了,當年的評論都是許多沒有去電影院看過的人打的低分,然後噴這部電影時用的都是千遍一律且根本說不清楚到底爛在哪的評價。
你問他這片爛在哪了?說不出個所以然,反正就是罵爛就行了。
比如這樣評價的:“爛片,什麼狐妖雪妖白骨精,大多是爛片的代名詞,想到觀衆還要看三打以上數量的爛片。”
“好難看…劇本太差,最後已無力吐槽……”
“年度最差總是會早早就出現,別再糟蹋錢了……”
沒有一句說具體爛在哪的,反正就是評價爛就行了。
反而是看過的觀衆都說還不錯,還可以,不說多驚豔,至少是合格線以上的有誠意的作品。
至於爲什麼有這麼多的打低分?因爲與《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同天上映的有《澳門風雲3》,還有《美人魚》。
《澳門風雲3》是部什麼片?是真爛片,這電影除了演員陣容還有啥看點?
所以,抹黑同行才能搶到票房啊,《澳門風雲3》這麼一部大爛片竟拿了11.6億的票房。
除了《澳門風雲3》還有一部重量級的電影,那就是星爺的《美人魚》,也不看看《美人魚》背後的資方是誰?全是一溜的大資本,你《三打白骨精》背後的資本是誰?星皓公司?誰聽過?
市場就這麼大,《澳門風雲3》明星這麼多不好踩,你《三打白骨精》要背景沒背景,要明星比不上另外兩部的明星,要導演鄭保瑞更比不上王晶與周星馳,拿什麼拼?
更何況有第一部《大鬧天宮》的爛片打底,所以你第二部再精良也沒用。這就像是大鵬,第一部《煎餅俠》太爛了,第二部《縫紉機樂隊》拍的再好,觀衆能真心買賬的也沒幾個。
所以說,在另一個時空《三打白骨精》被罵成了爛片,被觀衆抵制,但是儘管如此,《三打白骨精》還是拿到了12億的票房,比《澳門風去3》要高,難道觀衆都是傻子?
好了,這波爲《三打白骨精》洗地應該洗的差不多了。
咳,當然不是洗地,只是想證明《三打白骨精》不是爛片,所以何方拍的理所應當,況且這個時空沒有第一部《大鬧天宮》的爛片打底,所以只會更好。
好吧,就洗到這了。
……
剛好,趁着寫劇本的同時,年底了好好休養一下,再把公司的事整理整理,聽說周星馳已經在重點考查湖影集團影視城的水下攝影及攝影棚的情況了,應該是他的新片馬上就要開拍了。
何方知道這電影,《西遊降魔篇》嘛。
何方還去現場與周星馳見了一面,兩人進行了友好的溝通。
“星爺,你這……”何方到了現場之後剛想跟周星馳扯上兩句,結果周星馳就打斷了他的話。
“咦,何導,要不要演戲啊?”
“啊?演戲?”何方懵了。
何方想了想之後,還是搖了搖頭,主要是何方沒有多少的打算在演員這一塊投入太大的精力。
“不演?我覺得你演戲還可以的啊。”
何方繼續搖頭,“算了,如果是客串一兩場可以,演主要角色就不參與了,沒時間,11年我要拍三部戲。”
“噢……何導真是高產,那就客串吧。”
“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