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兩難抉擇
章北海在接到通訊的第一時間,就穿着太空服飄進球形指揮中心對東方延續等人點頭,隨後便對自然選擇號上所有船員介紹起當前情況,以及飛船爲什麼會被攻擊的原因
章北海非常清楚,如果自己不出面,那麼動手人就會是東方延續,他不希望東方延續進行這種痛苦抉擇。
當自然選擇號上所有船員瞭解情況,對於是否反擊這一問題,以多數贊同票通過。
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想法,憑什麼死的是自己?
終極規律號已經率先攻擊,他們的反擊在此刻變得無比神聖,神聖復仇者。
自然選擇號上船員都是人類精英,在簡短的會議上有人阻止立刻反擊提議,因爲有一個重要問題擺在面前,無法確定其他飛船是否和他們一樣把船抽成真空,穿上太空服。
最好的選擇是什麼都不做,做好隨時攻擊準備,他們此刻在其他人眼裏已是死去的幽靈,只需等待其他飛船自相殘殺既可。
而這段假死時間,可以幫助他們看清局勢。
這一提議得到全票通過!
在萬不得已之前,沒人想雙手血腥,對於新人類來說尤其如此。
最後自然選擇號全員同意假死,等待其他飛船自相殘殺,差一點的情況也可以偷襲最後的飛船,這是最優選擇。
第一波攻擊來自終級規律號,它向星艦地球其他四艘飛船,合計發射12枚裝配次聲波氫彈彈頭的隱形導彈。
先向20萬公里外的自然選擇發動攻擊,計算出次聲波氫彈的爆炸時間,然後對身邊三艘飛船發射隱形導彈,以達到同時爆炸效果。
深空號和企業號在爆炸的一瞬間,飛船上的船員已被次聲波全部消滅,兩艘星際飛船仿若幽靈船飄在太空。
而藍色空間號和自然選擇號一樣,提前做好應對攻擊的準備,飛船內部被提前抽成真空,所有人穿上宇航服,這是應對次聲波氫彈的最好防禦手段,因爲真空條件下不可能產生次聲波。
當三枚核彈火球剛亮起,藍色空間號在第一時間發動反擊。
武器的選擇經過深思熟慮,沒有選擇不夠保險的次聲波氫彈,而是反應速度最快的激光武器,高能伽馬射線擊中終極規律號。
終極規律號上特意挑選的位置立刻被灼出五個大洞,飛船內部迅速被火焰吞沒,發生小型局部爆炸,隨後更迅猛的核導彈和電磁動能武器把終極規律號打的千瘡百孔,發生劇烈爆炸。
就在五艘星際飛船發生黑暗戰役的同時,在太陽系另一側發生着相同慘劇,青銅時代號對量子號發動攻擊,取得勝利。
可惜因爲智子沒有對其進行監測直播,人類文明還不得知這一慘劇,他們之間戰鬥帶來的影響,在之後將會補上致命一刀。
終極規律號爆炸形成不斷往外擴散的金屬雲,仿若無用的太空垃圾,讓航行變得苦難,藍色空間號正掉頭航行沒有生命的企業號和深空號,準備收集它們的聚變燃料拆卸各種部件,最後去收集自然選擇號。
而處於假死的自然選擇號,兩種不同思想在發生劇烈碰撞。
其中一種思想是利用假死狀態,立刻對藍色空間號發動攻擊,收集燃料和配件。
因爲藍色空間號用強大火力擊碎終極規律號的行爲,讓本就不多的燃料和配件捉襟見肘。
而另一種思確是不能攻擊藍色空間號,攻擊藍色空間號有兩種方式,要麼使用次聲波氫彈,最大限度保留船體,可能無法殺船員留下隱患。
通過影像可以知道藍色空間號正面承受次聲波氫彈,依然有反擊能力就知道次聲波氫彈對其無效。
只能選擇電磁動能武器或抱着毀滅飛船的方式發動攻擊,這對自然選擇號來說是個壞消息。
如果藍色空間號上的燃料和部件不可回收,自然選擇號上的燃料本來就最少,加上深空號和企業號的燃料,也不能完全保證抵達目的地。
更糟糕的結果是藍色空間號承受住攻擊後,選擇反擊,使雙方在此同歸於盡,雖然這個可能性很低,但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自然選擇號來到兩難處境,即使發動攻擊也不一定達成目標。
他們必須趕快作出選擇,如果讓藍色空間號收集深空號和企業號燃料,到那個時候就算毀滅藍色空間號也沒用。
自然選擇號選擇全員投票決定,其中很難說原因,藍色空間號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動起到很大因素,他們和自然選擇號同樣選擇的是反擊行爲。
雙方似乎有溝通的可能。
如果說最後勝利者是第一個發動攻擊的終極規律號,自然選擇號會立刻攻擊,而不是這樣糾結。
每個人身前出現一個虛擬選項。
[是否對藍色空間號發動攻擊!
當選項出現,很長一段時間沒人投票。
章北海看着孩子們滿臉糾結,又看向遠處藍色空間號上正準備收集燃料,就讓我來揹負罪孽。
“時間不多了,藍色空間號正在靠近深空號,拖下去可能會引爆深空號,我建議立刻發動攻擊!”
章北海說完,點下yes,他甘願揹負一切。
隨着章北海的舉動,yes不斷被人點擊,代表攻擊的票數迅速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攻擊藍色空間號。
這和藍色空間號不斷靠近深空號有很大關係,這加大衆人的壓力。
當選擇攻擊的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開始減緩,有近6層人沒有作出選擇。
“等等!我不同意!”
所有人目光向東方延續看去。
眼裏透出的意思很簡單,爲什麼不攻擊?
“我不知道在抵達目的地前等待我們的是什麼,就算攻擊藍色空間號,兩艘飛船的燃料和配件,可能不夠......”
東方延續看了一眼船員,自己的話沒有打動他們。
“我只是不想成爲魔鬼,我不想成爲終極規律號那樣的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