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記憶偏差
三體人和人類不同,他們採用邏輯門運算,人類四則運算計算十進制,三體人邏輯運算計算邏輯數,一個邏輯數只有兩個值,真、假。
與、或、非三種基本運算,與(and)或(or)兩個操作。
a與b爲1時,意味着a和b的值都爲1,其它情況下a與b的結果爲0,這叫與門。
a或b爲1時,意味着a和b至少有一個值爲1,當a、b都爲0的時候a或b的結果爲0,這叫或門。
非a只有一個操作數,當a爲1時,非a的值爲0;當a爲0時,非a的值爲1,這叫非門。
就會形如下圖
a,b,a與b,a或b,非a。
0,0,0,0,1。
0,1,0,1,1。
1,0,0,1,0。
1,1,1,1,0。”
托馬斯·維德把自己畫的簡易圖遞給雲天明看了一眼。
“三體人列計算機用簡單三門結構當做最小運算邏輯的,愚蠢的三體人只需要記住三門邏輯與門(and)、或門(or)、非門(not),反饋出自己的運算結果,然後把結果傳遞給下一個人,這個過程就等於十進制、二進制進位!
在人列計算機中的每個三體人(元件)都不重要,因爲三門邏輯結構太過簡單,傻子都會用。
其中關鍵的是人列計算機如何利用三門邏輯結構搭建組成複雜的算法,這個算法就像是電腦上的軟件,輸入數據得到結果,這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托馬斯·維德把問題拋給了雲天明。
雲天明思考着元件和算法結構,把它們和三體文明中的大衆和精英聯繫了起來。
“三體人選擇聰明的精英來設計算法,智力低下的大衆只用運算三門邏輯結構提供基礎算力?
這個方法可以完美利用三體人社會結構,上下兩個階級各司其職,下層三體人因爲不夠聰明,無法設計算法結構,這代表着他們永遠無法反抗精英三體人?”
托馬斯·維德感覺雲天明雖然說得對,但思路出了一點問題,還需繼續引導。
“別忘了三體人和我們人類不同,他們的交流方式類似心靈感應,皮膚還能折射光線,他們如果組成這種人列計算機,運算速度將會遠超我們想象,要知道思維是沒有速度的!”
“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我懂了,我終於懂了爲何三體文明比人類發展更快!
三體人與生俱來的交流方式,讓他們能在石器時代就開始處理龐大數據,三體人不止利用社會結構,還把自己的種族特性利用到極致。
難怪三體人在這種惡劣環境下,還能發展出遠超人類文明的科技。
在發現人列計算機之前,我的模擬計算全錯了,我以爲三體科研只有少數精英在研究,如果加上三體人列計算機結構,那麼整個三體文明都會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三體人越多,人列計算機的算力越龐大。
每個三體人在名爲“三體文明”這臺巨大的計算機上,都能出上一份力。”
托馬斯·維德看着陷入震撼的雲天明,還差一點,差一點他就能想通最關鍵的地方。
“三體人以心靈感應方式交流,心靈感應在人類定義中被稱爲直覺或是第六感。
指的是不使用常規五感傳遞思維和信息,這和人類中的雙胞胎感應有點類似。
但人類雙胞胎是因爲同卵導致基因相同,相同的基因又決定了雙胞胎擁有相同的腦神經蛋白質結構。
而且雙胞胎後天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完全一致,所以雙胞胎會有類似心靈感應的能力。
然而三體的分裂生育方式、低效(簡單)大腦結構、後天殘酷的生存環境完全一致、繼承部分記憶,這一切看起都很類似人類雙胞胎,但他們人數更多。”
雲天明聽見托馬斯·維德突然談起三體人心靈感應和人類雙胞胎,他隱約明白什麼。
托馬斯·維德又講起另一個現象進行比喻。
“人類社會中存在一種曼德拉效應,指大衆集體的記憶與事實不符,這是一種全球性心理學效應。
很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在20世紀80年代死在監獄,可事實卻完全不同,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這些人表示自己記憶中殘留着當年看過的報道,葬禮電視片段,曼德拉遺孀熱淚演講,當這個說法出現以後,網絡上還有大量的人進行肯定,表示自己擁有相同記憶,並且說的頭頭是道。
人們發現這些沒有聯繫的人,他們的記憶是相同的,甚至一度以爲他們的大腦連接在一起,分享過記憶。
直到2013年發佈曼德拉去世的新聞,世界各地的人立刻發現自己對於曼德拉去世的記憶,出現混亂。”
“托馬斯·維德,你說這些想證明什麼?”
“曼德拉效應產生的效果遠不止如此,它還在地理、人體、生物、機械、國家之間形成。
比如和地圖相關: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從一南一北在人類的記憶中變爲一左一右。
蒙古在地圖上的面積,在人類記憶中變小,而波蘭的面積又會變大。
日本在地圖上的位置,從遠離中國和韓國,在所有人的記憶中,感覺這三個國家靠得很近。
人們感覺肝臟比胃小,香蕉果實向上長,一百年前就有航拍照片,20世紀60年代就能在汽車上播放黑膠唱片。
沉思者雕像拖額頭,蒙娜麗莎嘴角沒有微笑,米老鼠穿着他的揹帶褲,西遊記羊力大仙下油鍋,《愛我中華》歌詞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每個人類的大腦都是私密、封閉且獨立的,就算如此也會產生共同的虛假記憶。
那麼和人類大腦比起來,思維透明的三體人是否會有曼德拉效應?”
“你是指三體人的大腦結構相同,基因相同,思考方式趨同,更有可能會形成曼德拉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