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飛船疑數
執劍人智囊團難以想象500艘光速飛船在人類文明眼皮子底下消失。
直到托馬斯·維德將他們大罵一通,才意識到可以通過黑暗森林打擊預警系統,來證明光速飛船是否離開火星。
“回去給我寫一份總結報告!”托馬斯·維德說完立刻掛斷通訊。
雖然托馬斯·維德臉色如常,但他此刻的心率已經跳到160,並且短時間沒有下降趨勢。
他嘴裏雖然說着三體文明把光速飛船藏進洞裏,托馬斯·維德可沒把這個情報當小事處理。
目前可以確認的情報,黑暗森林打擊預警系統沒有發現三體光速飛船離開火星的痕跡,這說明三體光速飛船應該還在火星地表。
爲了以防萬一,想辦法派遣小型無人機去火星背面太空檢查,尋找附近區域的光速尾跡,根據是否會出現信號中斷現象進行證明。
只有當光速飛船在這附近飛過纔會留下光速尾跡,正常情況下,火星背面附近太空不可能存在光速尾跡現象。
托馬斯·維德沒忘記三體艦隊在太陽系外停下光速引擎,太陽系火星附近不存在光速尾跡。
如果三體艦隊沒有通過光速引擎移動,也有其他方法能確認航跡,人類衛星從未停止工作。
至於擔心三體文明干擾衛星信號使得光速飛船隱身飛走,也不可能發生。
監控三體文明的衛星全天24小時有幾個團隊進行守候,一但出現信號問題會立刻彙報。
那麼就只剩下一個可能,三體光速飛船必然停留在火星,卻因爲不明原因把自己藏了起來。
三體文明科技遠比人類文明更高,面對被視做螞蟻的人類文明,有必要對螞蟻隱藏光速飛船?
尤其是三體文明知道兩個文明座標暴露的當下,完全沒這個必要。
托馬斯·維德也是想通這一點後,才發現三體文明隱藏光速飛船數量這一舉動存在問題。
這不合理。
在三體文明角度,隱藏光速飛船數量必然有他們的用意,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
之前那些話只是爲了欺騙執劍人智囊團。
誰知道執劍人智囊團裏有多少聯合政府派遣的間諜,不能讓執劍人智囊團裏的間諜發現這個情報,能瞞多久算多久,至少要隱藏到太空開拓計劃執行以前。
托馬斯·維德雖然瞞過執劍人智囊團,卻沒有瞞過羅輯等人。
當托馬斯·維德迅速掛斷通訊立刻陷入沉思,他臉上的神色變化告訴羅輯等人,事情遠沒有托馬斯·維德口中說得那麼簡單。
羅輯率先開口,“托馬斯·維德?”
“情況有點糟!”
程心等人還是第一次聽見托馬斯·維德親口承認情況有點糟糕。
托馬斯·維德見羅輯詢問,便明白這件事無法隱瞞,然而這事也不用隱瞞他們。
至少托馬斯·維德知道,羅輯等人不可能把這個消息泄露給聯合政府。
他把自己的猜測和分析告訴幾人,尤其是三體文明主動隱藏光速飛船數量這一點,令他尤爲不解。
雲天明:“三體艦隊抵達太陽系的的光速飛船1000艘,進入火星後爲什麼要隱藏光速飛船的數量?
這的確很令人感到奇怪。”
李林此刻影帝附體,彷彿他不知道500艘光速飛船的去向,“嗯嗯,這的確令人感到好奇。”
“這有什麼奇怪的,或許三體人是爲了防止火星上的沙塵暴之類的極端氣候,把光速飛船埋進洞裏算什麼,只要三體光速飛船還在火星上,管他做什麼。”
程心並不認爲三體文明隱藏光速飛船的數量有什麼問題,然而她不可能說服執拗託的馬斯·維德。
李林:“別想了,光靠這麼猜永遠不可能找到答案,先往火星太空釋放大量小型飛行器,檢查光速飛船尾跡,證明三體光速飛船沒有離開纔是重點。
之前不是說要派人降落火星?現在正好加入調查三體光速飛船數量的任務。”
托馬斯·維德:“也只能這麼辦了!”
三體文明爲何要對人類隱藏光速飛船這件事,就像一根木刺扎進手心,不弄個清楚,托馬斯·維德格外難受。
這件事說起來可大可小,如果人類文明無法發覺,很可能會產生一些致命後果。
兩個文明之間的交戰,第一場戰鬥必然是情報上的戰鬥,當前人類文明再一次落後三體文明,被牽着鼻子走。
托馬斯·維德甚至無法確認,隱藏光速飛船這個舉動有可能帶來多大危害。
三體文明彷彿在刻意散播真難難辨的迷霧,讓人類文明進行錯誤解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三體文明又好像在借人類文明磨鍊自己對於謊言、欺騙的適應性。
現在已經反過來用人類文明進行檢驗。
這令托馬斯·維德想到兩個世紀前的冷戰時期,當絕對的物理攻擊不能啓用,情報與欺騙就變得致命。
三體文明在模仿學習人類文明欺騙、謊言的速度,遠遠超出托馬斯·維德的預計,他認爲三體文明最快也要十幾年時間才能進行適應。
考慮到兩個文明座標暴露,三體文明很可能在這種巨大的壓力,發生什麼都有可能。
羅輯是除了托馬斯·維德以外最感到憂心的人,他深知情報的重要性
雲天明只在乎程心,兩人就快加入太空開拓計劃,只要不妨礙開拓計劃,三體文明是否隱藏光速飛船的數量對他來說並不值得關心。
除非隱藏的光速飛船在宇宙準備攻擊太空開拓計劃飛船。
輻射和光速尾跡可以證明三體光速飛船停留在火星沒有進入太空。
程心不認爲這是一件值得花費大精力去調查的事,智囊團的推測真可能有問題,那幾秒鐘的視頻能推斷出什麼?
李林則屬於知道真相在裝傻,他不可能告訴托馬斯·維德,500艘三體光速飛船跟着阿爾泰爾跳入其他宇宙,被加艾露一擊毀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