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幸福何在
問題是他們一家沒有資格加入由托馬斯·維德所主導的太空開拓計劃,他之前的行爲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罪了李林,史強自然會擔心托馬斯·維德爲了討好李林拒絕他加入。
史強欲言又止的神態在李林眼中非常明顯,這還是第一次看見豪爽的史強如此忐忑不安,李林並未察覺史強內心的糾結,轉而回答程心提出的問題。
“黑暗森林理論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看看現在的人類文明推崇人文原則第一,生存已經不再是他們生命中的第一需求,人文原則纔是,人類文明違反了黑暗森林理論。
宇宙中絕大多數文明都選擇相信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文明卻
生命至上和選擇至上,人類文明已經給出自己的答卷。”
說道最後,李林的語調呈現明顯下降,見客廳內的氣氛迅速變差,李林安慰道:“不用太過傷心,人類文明或許還有救?
與其在這裏祈求我這個外星人,爲什麼不試着努力從人類內部解決問題?
這纔是能真正拯救人類文明的方法。”
程心聽見李林說人類還有救,高聲欣喜道:“什麼方法?”
李林本來只是隨口一說的安慰之語,結果被程心弄得下不來臺。
“逃亡主義,動物遇見天敵都知道跑,人類反而不會,不覺得裏面存在大問題?這到底是一種進化還是退化?
而且拯救人類文明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纔算是拯救人類文明?
拯救一個人還是拯救幾百人?
是拯救一座城市還是拯救地球上所有人類?”
“當......當然是拯救地球上的所有人類,”程心硬着頭皮頂着李林戲謔的目光說了下去,“你能拯救全人類,不是嗎?”
李林沒有回答,他已經回答過一次,有能力不是他救的理由。
“你如果真想拯救人類,真正該做的事不是儘自己努力,去推動聯合政府廢除逃亡主義反人類罪嗎?
只要成功廢除這條愚蠢的法案,就有無數富豪偷偷打造恆星飛船,總有一部分人能在黑暗森林打擊降臨前逃離地球,只要有人能活下去,人類文明就已經延續下去。”
程心急得左右搖頭,支支吾吾道:“可最後能坐上飛船逃跑的都是......大多數普通人只能留下來等死。”
“你想說資本家還是政府官員?難道他們在你眼裏就不是人類?你不也和我一樣,對自己不喜歡的人類進行區別對待。
和我歧視崇尚人文原則第一的人類有什麼區別?
連你都有不想救的人類,我自然也有不想救的人,只不過範圍比你稍微大上那麼一點。”
李林用食指拇指比在一起,讓史強等人回憶起被他捏在指尖的黑洞。
你不想救的人可不是一點兩點,是把地球上所有人都給囊括進去。
面對李林拋出的迴旋鏢,程心自然接不住,她只能趕緊扯開這個話題。
“可我沒有能力去推動聯合政府取消逃亡主義非法。”
“那你就不打算救人類了?你爲什麼不和托馬斯·維德一樣,想辦法偷偷打造屬於自己的恆星飛船,帶自己看得順眼的人類逃出地球?
又或者像章北海一樣搶一艘恆星飛船逃亡?
只要有人類還活着,人類文明就稱不上滅亡。
還是說你不承認星艦地球?不認爲他們也是人類文明?
和現聯合政府與公衆一樣,稱呼他們爲負文明?把星艦地球開除人籍?
然而在我的眼裏,就算地球人類全部死光,只要星艦地球上還有人活着,人類文明就談不上毀滅。
程心,你對人類文明的定義太過狹義,充滿了刻板與偏見。”
托馬斯·維德不想讓李林和程心繼續談下去,允許程心和李林交談這麼久的時間,有一定試探想法。
只要李林和程心產生矛盾和爭論,就能套出更多關鍵情報,目前看來效果不錯,確認了李林對待人類文明的看法和態度。
星艦地球在李林眼裏同樣屬於人類文明,他甚至大方贈送其四維碎片。
李林對地球上人類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他不會拯救推崇人文原則第一的社會。
“李林你身後的文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文明,我對此很感興趣。”
托馬斯·維德提出的問題,就連羅輯等人都非常感興趣,這可是一個快速瞭解李林文明的機會,他們或許能從中找出拯救地球人類的機會。
李林先是一愣,沒想到托馬斯·維德會注意到自己編出來的外星文明!
最後,李林縫合了阿布索留特人、先驅者、黃金族......等一系列設定,總之大體和告訴三體文明的版本差距不大。
羅輯等人也通過李林的講述,知曉解決黑暗森林理論的方法,只要發展出跳躍宇宙的科技,就能掙脫這個泥坑!
可惜以人類文明的科技程度,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衆人沒有忘記,太陽系只剩三年。
李林趁機把頭轉向向雲天明,“我快要走了,有什麼要問的?”
托馬斯·維德聽李林催促雲天明,李林回答了自己和程心的問題,還剩下羅輯、雲天明、史強三人可以提問。
可人類文明最大危機,李林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插手,就算詢問一些如何拯救人類的問題,李林很可能不會回答,反而是在浪費提問機會。
拿李林給出的問題就不具備太高價值,不對,可以問一些
就當托馬斯·維德大腦瘋狂運轉,想要將李林給出的問題利用到極致的時候。
雲天明輕聲問道,“我和程心會幸福嗎?”
托馬斯·維德所有思考瞬間停滯,他沒想到雲天明居然就這樣浪費了提問的機會,額頭上的青筋暴綻,足以體現他到底有多生氣。
衆人看見李林居然罕見的撓頭了!
這問題有什麼難的,居然能令李林撓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