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厄運連連
唯一無法保證的就是李林心眼是否真的小,不會懲罰自己,假如李林沒有懲罰他,那托馬斯·維德就要考慮每天罵李林幾句。
就當托馬斯·維德集中精神在腦中如此所想的時候,他並沒有注意到一隻紅藍色蜘蛛順着透明蛛絲從天花板上滑下,輕輕落在托馬斯·維德衣襟後領,兩隻口器摩擦分泌毒液,一口咬在托馬斯·維德後頸肉上。
噢——
托馬斯·維德頓時感到後頸一痛,猛揮一掌打死咬在後頸肉上的蜘蛛、迅速轉身想離開牆角,防止再落下一隻蜘蛛咬上一口。
然而紅藍色蜘蛛有毒,咬的位置又是最接近大腦的後頸,這導致托馬斯·維德平衡神經發生紊亂,在轉身過程中失去平衡一個踉蹌,小趾還一腳踢到木桌尖銳的拐角,發出‘嘭’的一聲,隨後整個人仰天摔倒在地,茫然望着天花板上垂落的蛛絲。
托馬斯·維德就這麼躺在會議室,雙手不知是該壓着後頸,還是去緩解小趾上的劇痛。
聯合政府高層就這麼目瞪口呆的看着托馬斯·維德摔倒,他好像被什麼咬了之後摔倒,這也太倒黴了,假如托馬斯·維德不躲在牆角,根本不會發生這些倒黴事。
這是此刻絕大多數聯合政府高層內心的共同想法。
然而事情還沒完!
會議室內大開的窗外突然飛進一隻鴿子,一個俯衝從托馬斯·維德身上劃過,隨後從泄殖腔精準甩下炸彈,正中托馬斯·維德臉龐,鴿子這時纔看見會議室內一大羣人,受驚後大轉彎飛走。
聯合政府高層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一切發生,尤其是托馬斯·維德的倒黴狀態,這太邪門了。
“不對,快把托馬斯·維德扶起來!”
這時終於有人想起托馬斯·維德還躺在地上,尤其是他臉上那灘白色糞便,讓不少人轉身捂住自己的嘴,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笑出聲,被托馬斯·維德嫉恨穿小鞋。
另一些人則發現不對勁,只是簡單轉身摔到而已,托馬斯·維德怎麼現在還不站起來?
隨後會議中斷,托馬斯·維德被緊急送往醫院。
根據托馬斯·維德手中的蜘蛛屍體、抽血檢驗等一系列行爲,最後發現托馬斯·維德被蜘蛛注入神經毒素,但運氣較好,這種神經毒素並不致命,最多讓人麻痹、失去身體控制力,綜合毒液後修養幾天就沒事了。
托馬斯·維德受傷最重的地方反而是他的小腳趾,拍片後發現是骨折,按照過去的醫療技術水準,可能需要修養3個月,但托馬斯·維德身體素質優秀,現代人類醫學進步巨大,只用一半時間就能恢復。
假如托馬斯·維德願意使用麻醉藥做個小手術,每天敷藥、謹遵醫囑,能將時間縮短到一個月就能完全恢復。
但是托馬斯·維德拒絕醫生給出的建議,他給出的理由無懈可擊,假如執劍人使用麻藥,三體文明發動攻擊怎麼辦?
然而這只不過是托馬斯·維德給出的藉口,真正的理由自然不能告訴普通醫生。
如果快速把傷治好,很難讓心......胸寬闊的李林感到滿意,就算治好以後也可能發生其他防不勝防的意外,到時候就不一定是小趾受傷這麼簡單。
然而托馬斯·維德在聯合國大樓上高吼‘李林心眼小’這件事可沒有這麼簡單結束,餘波正在擴散。
雖然當時在場最慘的人是托馬斯·維德,但聯合政府高層同樣聽清了托馬斯·維德在喊什麼,他們在離開聯合國大樓以後,全體人彷彿中了詛咒,不對——應該說是被世界討厭,所有人都開始遇見倒黴事。
比如喫魚被刺卡喉嚨、出門被鳥屎襲擊、踩到小石子崴腳、家裏馬桶堵了、上廁所沒有紙
這一系列事件層出不窮、接連不斷。
自從托馬斯·維德說完之後倒黴,對此早有預料,還派人監控聯合政府高層,他坐在輪椅上的心態發生一些微妙的轉變,似乎能體會到李林的快樂。
然而這樣的倒黴事緊緊只持續了3天,聯合政府高層就全都受不了了,不約而同又回到聯合國大樓會議室,一羣人疑神疑鬼的四處打量,就像是在防備什麼突如其來的意外。
頗有一種《死神來了》走近現實的感覺。
至於爲了通風打開窗戶這樣的行爲,也早被托馬斯·維德給關上,本來還有人提議開空調,結果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空調壞了,還有人提議修一下空調。
還是托馬斯·維德經驗老到,“不要去修,就讓空調壞着,修好了之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倒黴事!
現在這房間聚集一羣倒黴鬼,外面還有一大羣抗議公衆,要是把空調給修好了,到時候飛進來幾瓶莫洛托夫雞尾酒——!”
所有人先是臉色一僵,隨後浮現起恍然大悟的神色,他們似乎學到了什麼東西,不愧是執劍人托馬斯·維德,這這方面永遠敏銳,一羣人儘量遠離窗邊,防止被莫洛托夫雞尾酒砸頭。
於是,這場3天前中斷的會議,就在異常悶熱的會議室再次召開。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室內的所有座椅全都被人提前清空,整個會議室顯得非常空曠,看來托馬斯·維德也吸取教訓。
搬走座椅的工作人員對此感到詫異,把座椅都搬走了,聯合政府高層還怎麼開會?
站着?真是奇怪的癖好。
托馬斯·維德用奇怪的眼神打量一衆聯合政府高層,他們疲憊的眼睛附近有着非常明顯的黑眼圈,不少人身上還帶着傷。
“......最近幾天過得不錯?”
聯合政府高層的臉色頓時全都黑了下去,他們早就互相進行過聯繫,當然知道這幾天在衆人身上都發生了什麼。
“你管這叫過得不錯?”
“就因爲我被困在廁所一個小時,我現在連上個廁所都需要先確認裏面有沒有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