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分歧乍現

作者:放鴿子
在燕清自定的十日之期到來後,他再次登上高臺,煞有其事地做了一回散糧散桃、無比風光的教主,緊接着就在信徒們的羣情涌動的歡呼聲中,火速回了帳中,耐着性子等應在今日抵達的軍報。

  不想來自幽州的未至,來自吳地的,卻出乎意料地到了。

  且是厚厚一摞。

  燕清一邊慢條斯理地揭了信蜜,一邊寵溺地笑道:“定是策兒發覺事態不對,受了挫折後訴苦,好求財要糧的吧。”

  不比後世,此時的南邊雖地廣田袤,人口卻十分稀疏,總體的開化程度,更是遠不及北方。

  要是翻翻三國史,就不難看出,缺人總是吳國最大的短板,況且孫策的任務,可是要徵兵返北,於兵士而言,就意味着背井離鄉,只會困難重重。

  橫豎孫堅被燕清打發出去清剿周邊作亂的山匪去了,呂布說話便沒了顧忌,嗤道:“不知天高地厚。”

  郭嘉懶洋洋地蜷在燕清專門爲他抽空折騰出來的豆袋沙發裏,嘴角扯了一扯,連眼皮都不樂意擡。

  不過他近來爲佈置戰略而蒐集了大量資料,幾乎廢寢忘食地忙着,直到昨日才大功告成,可以放鬆歇息,是以任誰看他此時隨意的姿態,都不免多了幾分體諒。

  不光是燕清感到習以爲常,落入旁人眼裏,也未覺得有半分不妥。

  荀攸悠悠然道:“那可未必。”

  “噢?”燕清挑了挑眉,將未閱的信遞給荀攸:“那就請公達念罷。”

  荀攸剛要伸手去接,郭嘉就瞬間睜了方纔還憊懶閉着的眼,無比敏捷地搶了過來,爭道:“這麼多頁,爲防公達念上一兩個時辰,還是由嘉來罷。”

  荀攸默不作聲地收了手,慢吞吞地轉過頭來,以詢問的目光看向燕清。

  燕清無奈道:“公達不過說話較慢一些,又沒有口喫的毛病,怎麼可能念上那麼久?”

  郭嘉是個徹頭徹尾的急性子,荀攸則慣了緩慢悠然的節奏,兩人一起共事,總是摩擦不斷。

  不過在燕清看來,似乎是郭嘉單方面找荀攸麻煩比較多……

  荀攸已重新縮回座位上,一副認真等着聽的樣子,燕清只有好笑地嘆了口氣:“那便隨你吧,只是不想累着你了。”

  郭嘉眉眼彎彎地展開信紙,脣角嗪着的笑弧便瞬間凝固了。

  燕清自然未錯過那抹僵硬,好奇道:“怎麼了?”

  郭嘉嘴角抽抽地抖抖信紙,展示給衆人道:“還真不知從何念起了。”

  燕清看了個清楚後,頓時忍俊不禁。

  難怪有那麼厚一疊。

  除了偶爾有幾行字、還寫得七歪八斜之外,竟大多是畫——倒是畫得不錯。

  燕清不叫郭嘉頭疼,將信拿了回來,飛快翻看後,樂道:“倒是叫公達說中了。他只說與摯友重逢,頗得助益,要再停留一陣,好多招攬些人才,要叫我們刮目相看呢。”

  果然還是叫燕清如意了。

  至交孫策一犯難,周瑜豈會袖手旁觀,看他四處碰壁?

  能得多少人,燕清從頭到尾就不甚關心。

  沒了董卓這個頭號大敵,他要梳理的多是潛在的內部矛盾和考慮擴張時或要面臨的麻煩。否則在短期之內,是沒有甚麼能威脅到他地強大對手了。

  哪怕皇帝要發憤圖強,也得先考慮‘西和諸戎,內修正理,明辨忠奸,安撫百姓’等迫在眉睫的實際問題,以他目前的才智,怕得在盧植的培養下臥薪嚐膽好些年,才能成些氣候,而等到那時,局勢千變萬化,早不知什麼樣子了。

  其他諸侯各自爲政,一時半會地根本不可能真正聯合,自然也不會自不量力地獨自招惹這個剛揚名天下、銳不可當的勢力。

  至於兵源,燕清已不再發愁——只要穩定施行養兵於民、屯田教化的政策,又穩定雄據關東最富饒的三州(算上即將成爲囊中之物的冀州),就能保證可觀的發展前景。

  至於南邊招募來的將士,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他只無比看重周瑜魯肅二張等世間罕見的優秀人才,讓勢力有穩定的梯隊往上填補,也是提供培養新人才的緩衝,才拋出孫策這麼個香噴噴的誘餌的。

  目前還只在江東一帶小有名氣的周瑜,哪怕再是天縱奇才,也不可能想象得出,這譽滿天下的燕司空之所以故意放孫策去碰釘子,根本不是他所猜測的‘要磨礪這小子似其父那般輕易就幹勁滿滿、卻衝動莽撞的脾氣’,而壓根兒就是盯着他去的。

  看完孫策那的進展,確定符合預期,燕清在心滿意足地將對方寫給自個兒爹孫堅的那封拿開後,就找了個妥善地方放好。

  在給小霸王找個夠嚴厲又博學的靠譜老師之前,這些充滿黑歷史意味的墨寶,就讓燕清給理直氣壯地全昧了下來,好給自己的個人收藏添上一筆了。

  衆人雖將這舉動看得一清二楚,可大約是因燕清表現得極爲泰然自若的緣故,除了同他有了肌膚之親後、對其本性認識得越來真切的呂布隱約有所察覺外,其他人都未能識破他的真正意圖。

  郭嘉很快就將注意力從一個嘚瑟的小毛孩的信上移開了,正經道:“若今日那信還未到,主公也不宜再拖下去了。”

  燕清頷首。

  他於此敏感地界按兵不動的舉動,落入聰明人眼中,怕早在第一天起,就已引起懷疑了。

  要想推測出讓他舉棋不定的原因,並非難事。

  不過他偏就要欺負在幽州鬥得不可開交的兩人身邊——居然身邊都沒個靠譜軍師,以及利用起消息傳遞滯後這一點,打個時間差去。

  他帳中的另兩位謀主,也就是賈詡和荀彧的信,在一兩日前陸續到了,巧的是二人意見也恰恰相左——賈詡主戰,荀彧主緩。

  他起初只感到微妙,後仔細思忖一番後,就大概明白了什麼。

  無論是急攻還是徐圖,對勢力都不會有什麼不利影響,甚至穩打穩紮,的確能規避根基太淺能招致的危險。

  只要莫叫別人,就如劉備、曹操的梟雄一流取得這塊沃土、從而得了大展宏圖的用武之地,便不會有問題。

  意見上的分歧,恐怕是源自出身的不同。

  持激進擴張意見的賈詡郭嘉,皆是寒門子弟,要想建功立業,就得創造這樣的機會,也沒有家族的負擔和顧慮;而與他們主張截然不同的荀彧荀攸,則同爲簪纓世胄,重在保全自家的實力無損,以觀望成敗爲主。

  於荀彧而言,恐怕還夾了一重源自政治理想的顧慮——他始終相信漢室還有希望,既想輔佐燕清成就齊桓和晉文公、尊奉失勢幼帝,權傾天下,最後完璧歸趙,回覆清名的霸業,又從燕清近來的大動作中,不得不擔心起他野心膨脹,擁兵自重後生出他念,重蹈王莽之覆轍的後果……

  不過謀士只做參謀,最後做出判斷的,還是燕清自己。

  燕清在想通這一點後,就沒了後顧之憂,此時起身踱了幾步,轉向呂布,肅道:“奉先聽令。”

  呂布強壓下心中強烈的不捨,面無表情地前邁一步,雙手抱拳,用力一揖:“喏!”

  燕清道:“明日一早,由你挑選三萬精兵,日夜兼程,奇襲鄴城。至於軍需物資,就由高伏義率軍運送,以作接應。”

  呂布與高順齊齊領命,即刻出帳,清兵點將去了。

  荀攸見燕清心意已決,便不多勸,只提醒道:“主公一旦發兵北上,幷州那黑山軍定有異動。”

  郭嘉道:“爲防呂將軍成孤軍一支,不若即刻從兗州抽調兵馬,十日後或趕得上同呂將軍會師,屆時一股可駐守城池,一股尚可靈活機動。”

  燕清點了點頭:“我欲派趙子龍去。”

  坐鎮本營不比衝鋒陷陣風光,卻是至關緊要,對主帥的要求也是極高,燕清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潛意識裏卻始終覺得,叫趙雲看了半年家,怎麼說都得調用起來了。

  給發現提拔他的呂布當個副手,感受下戰場上的氣氛,正是合適的位置。

  荀攸微微蹙眉,欲言又止片刻,終究沒忍住道:“子龍雖有大將之質,到底年歲輕了,履歷亦淺,要統率三軍,怕難服衆。”

  燕清默然片刻,瞬間明瞭荀攸的言下之意——他縱要大肆提拔寒門子弟,也不能做得這般着急又明顯。

  特別是在燕清打下的基礎並不算牢固的兗州,除去從倒黴早死的劉岱處接手的少量官軍,大多數能調用的兵馬,都是通過荀彧陳羣等名門子弟來跟燕清勢間接地搭上線、才肯提供的私兵部曲。

  燕清這道軍令一下,從世家大族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明目張膽地當他們是冤大頭了:折損的人馬,損失都落在他們頭上;而得到的戰功,將成就地是少年英雄的寒家子趙雲。

  的確不合適。

  不似在燕清起家、影響最深刻、政權最穩固的豫州,在兗州這,雙方還處於互相利用和試探的階段,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什麼都得小心翼翼啊。

  燕清自知操之過急了,虛心採納道:“是我欠考慮了,多虧有公達提醒。只要子龍擔任主帥,其餘皆由文若做主罷。”

  荀攸蹙起的眉宇微微鬆懈,莞爾一笑,頷首應下。

  翌日一早,最後抱着主公睡了一宿的呂大將軍,便依依不捨地帶着三萬大軍,急奔冀州治所鄴城去,燕清則率領餘部繼續南下,經兗還豫。

  路上風平浪靜,見多了關中路露白骨的悽慘,能在回家途中路過大片大片的麥田和辛勤耕種的民夫,一片生機怏然間,還三天兩頭地就有百姓萬民捧着家中最好的酒果來夾道歡迎……

  沒了個礙眼的大塊頭,郭嘉樂得天天粘過來,就連從前穩重自持的荀攸劉曄彷彿也被他感染了,一天到晚地就在燕清所乘的這架寬敞馬車裏,不是談天說地,便是探討公務,倒是其樂融融,親如一家。

  這樣熱鬧地一路下來,叫燕清自從同呂布分別而產生的諸多不捨,就漸漸淡去不少。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