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哥來了
原本蘇小娥想的時候先拿兩三個來自己培育一下就可以的,誰知道蘇大勇竟然是推着推車過來的。
等到到的時候,許建設已經上山打獵去了,只留下公公許少華和婆婆張琴芬在。
三個人吭哧吭哧搬了半個多小時後,纔將這些菌孢給搬到了地窖。
因爲蘑菇的培育需要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纔行,所以地窖便是最佳的選擇。
等到蘇大勇來到房間的時候,蘇小娥正躺在牀上看書。
蘇大勇看着自己妹妹此刻悠閒的樣子,心裏也放了不少心。
“我還怕你無聊呢,沒想到你竟然有心情看書。”
蘇大勇端着張琴芬給他端來的水喝了一口,才繼續朝着蘇小娥說道:
“這書還挺多,誰給你準備的?”
蘇小娥將這一頁看完之後,便將書本放在了牀頭邊。
“建設給我準備的,他怕我嫌無聊。”
“雖然建設腿腳殘疾,不是個良配,但是現在看來,對你也是有心了。”
在這個喫不飽的年代,誰家還有閒情買書,但是許建設卻因爲害怕蘇小娥整天躺在牀上無聊,就買了這麼多書,也算是不錯了。
“嗯,哥,以後能不能不說建設的腿了,等賺到了錢,我就帶他去看,肯定能把腿治好的。”
“喲,這就開始幫起建設來了,好了好了,以後哥不說了,對了,那蘑菇的事,我來的時候,你嫂子的孃家也給我叮囑了一些培育的方法。”
“嗯,好,你說,哥,我聽着。”
蘇小娥想要拿紙筆記下,但是奈何自己走不開,只能朝着外面大聲喊道:“媽,在嗎?幫我找點紙筆過來。”
剛好這個時候許小婉揹着野菜進來,聽到蘇小娥的叫聲,連忙將背上揹簍給放了下來。
“媽,你坐着,我去給嫂子拿吧。”
許小婉一邊說着,一邊就回了自己屋子將紙筆拿了出來。
等到她來到蘇小娥房間的時候,蘇大勇正坐在椅子上喝着水,看到蘇大勇,許小婉連忙打着招呼:
“蘇大哥,你來啦。”
“這段時間麻煩你照顧小娥了。”
“不麻煩不麻煩,這都是一家人的。”
許小婉說着,便將紙給平鋪在桌子上,然後朝着蘇小娥問道:
“嫂子,你要寫什麼,我幫你寫吧。”
蘇小娥原本是打算自己寫的,但是奈何自己現在是躺着的,便點了點頭。
“小婉,你幫我記一下培育蘑菇的方法。”
“嗯,好。”
許小婉這邊剛做好準備,蘇大勇那邊話語聲便響了起來。
“這蘑菇的培育,需要選擇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你們在地窖裏邊培育還是很不錯了。
但是,地窖裏邊沒有光線,所以你們要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了,要是能夠搭個電燈什麼的,每天照夠八小時,那是再好不過了。
另外,蘑菇是……”
蘇大勇這邊說着,許小婉那邊挑着重要的記錄了下來,等到幾個人忙完,張琴芬那邊的晚飯也準備好了。
許小婉剛走出房門,許建設便提了兩隻野雞回來。
“哥,你回來了,剛好蘇大哥來了,你陪着喝點酒吧。”
許小婉說着,便來到廚房幫忙端碗筷。
自從端午節那天將桌椅擡到蘇小娥他們房間一起喫飯後,這幾天的飯菜都一直端到他們房間喫。
按照張琴芬的話說,是桌子擡來擡去太過麻煩,但是蘇小娥知道,這都是爲了她。
等到飯菜上桌後,許少華還提來了一瓶酒。
分別給蘇大勇和許建設倒了一杯,等打算收起酒瓶的時候,又朝着張琴芬問道:
“要不要來點?”
張琴芬猶豫了一會才說:
“算了,這小娥不方便,一會我還要幫着給小娥洗澡擦身呢。”
這一說到擦身,蘇小娥的臉又是一紅,而許建設的眼光,也有意無意的朝着蘇小娥看了過去,這讓蘇小娥覺得自己的臉更紅了。
好在這個時候天色已經暗了,就算是點着電燈,但是因着纔是五瓦的電燈泡,所以也不是很亮。
今天的飯菜,因着蘇大勇的到來,張琴芬特意去了張屠戶家割了二兩肉回來,做了一個辣椒炒肉。
再用茄子做了一個火燒茄子,另外炸了點花生米,再用小白菜煮了一鍋湯。
這幾樣菜配在一起,還是很下飯的,蘇小娥看見的時候,肚子裏的饞蟲早就開始造反了。
張琴芬給蘇小娥盛了飯過來,再從辣椒炒肉裏邊挑了不少肉出來,並着一些菜一起端到蘇小娥的面前。
蘇小娥這邊因着這幾天的休息,已經可以稍微起一點身,便堅持着自己起來。
張琴芬便找來一張小凳子擦洗乾淨放在牀上,讓蘇小娥擺放碗筷。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着,就這樣,一家人喫的還是很開心的。
等到第二天起來,蘇小娥發現許建設竟然沒有出門。
之前這個時間點,他是早就出門上山打獵去了,今天竟然破天荒的留在家裏。
蘇小娥奇怪的問道:
“你今天不去山裏?”
“嗯。”
許建設擦拭着自己的弓箭,隨後便轉頭朝着蘇小娥說道:
“地窖那邊沒有安裝電燈,我一會去趟縣城,送一下獵物,順便買個燈泡回來。”
蘇小娥“哦”了一聲,便沒有再問。
“有沒有什麼需要買的?”
蘇小娥想了想,也不知道要不要說,畢竟那些事還是有些難爲情的。
“那個,幫我帶一個那個。”
“什麼?”
“算了,回頭我讓小婉幫我帶好了,你去吧。”
女人每個月都由幾天不方便,蘇小娥雖然躺在牀上,但是姨媽該來還是回來。
這兩天剛好就是姨媽來的日子,之前她都會提前兩三天準備,但是這次出現了點意外。
許建設看蘇小娥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來,便轉身走了出去。
許建設出去之前,先去了村口,將家裏的水給挑滿了,想了想家裏的蘑菇,又將門口的大水缸給挑滿。
這個大水缸正好是放在門口的屋檐下,之前都是用來接屋檐下留下來的雨水,這樣就可以用來澆後院的菜地,免得還要去村口挑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