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找到了
“你這麼說什麼意思?難道是我貪了你那幾件衣服嗎?我是那樣的人嗎?”
幾個反問句下來,在場的人紛紛議論了起來。
“就是啊,剛剛有人說她將別人絆倒了,還是張部長幫的忙,現在竟然狗咬呂洞賓,開始誣陷張部長了。”
“就是啊就是啊,我就說,當初好好的廠裏發貨出去給我們做廠衣,怎麼這次卻變成被人承包了。看來這事也不靠譜。”
“以後這種事還是按照往年的規律來算了,或者直接換個人,可別交給這種不知根知底的人,別最後錢花了,我們廠衣卻沒着落。”
“要我看啊,該不會是衣服沒做好,在這裏拖延時間呢。”
“我看就是。”
周圍的人開始議論紛紛了起來。
有了剛剛張部長幫自己的一幕,此時自己要是再往張部長身上說,那到了別人耳朵裏,就是自己不識好歹了。
旁邊的許建設看着這些人對蘇小娥指指點點的樣,眉頭緊緊皺在了一起。
他什麼話都沒有說,但是眼神掃了過去,立馬讓那些議論的人開始停下了討論。
“小娥,你現在這裏看着一下,別讓剩下的衣服丟了。”
許建設這麼說了之後,伸手握了握蘇小娥的手,給了她一個安心的眼神,隨後便在人羣中消失不見。
蘇小娥也不知掃許建設要去找誰,之前只聽說他認識這個廠的廠長,難道他要去找廠長,可是就算是廠長來了,也要講衣服找到才能還自己清白啊。
這麼想着,蘇小娥的眉頭皺的緊緊的,絲毫沒有放鬆的意思。
“張部長,我帶來的就是五百件衣服,至於爲什麼會少了三百件,我相信回頭自然會查清的。”
張部長看着蘇小娥的樣子,覺得這女的完全就是在做垂死掙扎,他可不介意再送她一程。
“姑娘,我說了,衣服都在這裏了,你要是覺得不對,可以自己清查,你要是覺得衣服丟了,你也可以去將衣服找回來,。
只是,要是找不回來,回頭缺了多少,你還是要一分不差的補給我們纔是。
這可不能因爲你們認識廠長,就沒了這樣的規矩。”
這句話說出來,瞬間就將蘇小娥和廠長架在了火上烤一樣。
這不明白的告訴大家,自己是靠走後門,纔有了這承包的廠衣的活。
沒有了許建設在旁邊震懾,周圍人又開始了對蘇小娥的指指點點,甚至還有人提議直接報警。
蘇小娥聽到報警兩字,心裏立馬就有了主意。
“張部長,這件事誰是誰非,要不我們報警吧,我說了我的衣服丟了就是丟了,我們讓警察來查這件事。”
張部長一聽“報警”兩字,當即臉色就變了,隨後竟然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起了蘇小娥。
“我看你年紀也不大,這件事要不你就做個賠償,少給我們做了多少衣服,你將那些錢賠付給我們也不是不行,我們不一定要依照合同上面的走,畢竟,這件事要是鬧大了,你一個姑娘家的,跑去坐牢多不好看啊。”
張部長這麼說,在場的人都開始點頭稱是。
覺得他們的張部長真是一個善良的人。
只有蘇小娥才知道這個人當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嘴臉。
“不用了,張部長,我們還是報警吧。”
蘇小娥說着,就要前去辦公樓。
“你們辦公室有電話吧,借我打個電話。”
張部長一聽蘇小娥這麼說,當即就開始有些慌了。
“辦公樓這樣的地方,自然是隻有廠裏的人才可以前去,既然你決定報警,那好,我讓別人去,你在這裏等着就是了。”
蘇小娥明知道對方在拖延時間,但是自己就是沒有辦法,好幾次她要直接衝進辦公樓,都被張部長找人給堵了回來。
這徐建設到底是幹嘛去了,怎麼這麼半天都還沒回來?
此時的蘇小娥不禁有些急了,而旁邊看熱鬧的人還在不停地指指點點,甚至還有人對蘇小娥咒罵的起來。
“想不到這姑娘看着白白淨淨,漂漂亮亮的,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你要是沒做好就沒做好,幹什麼樹後衣服丟了。”
“這你就不知道了,我記得小時候班裏有個同學,明明就是貪玩,忘記寫作業,卻還要一直堅持放在家裏,結果老師讓回去找,這一找不就漏泄了。”
蘇小娥此時整個人就像是被人架在火上烤一樣,恨不得自己能衝進辦公樓去尋找那些衣服。
“姑娘,想清楚了沒有,你缺少的這些衣服,是按照合同走流程,還是自己賠付這三百件的損失,你自己決定吧。”
“我……”
“衣服找到了。”
就在蘇小娥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遠處突然傳來了一個人的聲音。
蘇小娥朝着遠處看去,便看見一箇中年男子,身後跟着幾個人,其中一個蘇小娥也見過,那是派出所的所長,而在所長的旁邊,則是許建設。
張部長此時眼神禁不住一跳,隨後朝着廠長看了過去。
“廠長,什麼衣服找到了?”
廠長並沒有接張部長的茬,而是和派出所所長直接走到了包圍圈的中央。
“各位,剛剛有人通知我,廠裏有人行偷盜之事,於是我便組織人開始在廠裏四周查看,果然,被我看到了廠裏竟然有人偷偷將衣服試圖從圍牆邊運到廠外。”
這句話說出來,在場的人瞬間就炸了。
剛剛還咬定了蘇小娥是沒做完事,害怕被懲罰,才說了的衣服少了,現在看來,的確有人偷衣服。
只是剛剛查看的時候,那堆衣服那裏,一直都是有人的,怎麼會有人明目張膽的將衣服偷走三百多件還沒人察覺。
“廠長,這到底怎麼回事?快給我們說清楚。”
廠長看着周圍議論的聲音,隨後便朝着旁邊的派出所所長說道:
“讓你的人去將那幾個人給帶過來吧,這件事還是要說清楚的,不然冤枉了人家可就不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