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霸佔攤位
“可是……”
“媽,咱也不是出不起這個錢的人,再說了,這要是直接找人,少不得一個人要給五毛工錢一天,你看看今天,兩個嬸子只要三毛錢,咱還是賺了。”
張琴芬知道蘇小娥是心疼自己,可是看着蘇小娥爲了家裏這麼操勞,她也心疼自己兒媳婦啊。
“小娥啊,哎,生意的事情,媽是插不上嘴,但是以後你回來,媽肯定將熱乎乎的飯菜給你準備上。”
其實家裏的家務活計也不少。
這段時間兩個人出攤,許如意在家裏,能幫着乾的也幫了不少,像是什麼餵雞的事情,還有家裏的打掃。
但是做飯這種事,許如意就好像是天生不開竅一樣,偷偷做了兩會飯以後,大家一致決定,還是不讓許如意碰廚房了,省的浪費糧食。
也不是許如意做的不能喫,只是跟張琴芬和蘇小娥做飯的水平比起來,那真的是差太遠了。
許如意做一回飯,大家當天就得餓一天。
所以最後蘇小娥和張琴芬出攤回來,還得繼續做飯。
招人的事情,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等到許家還在喫晚飯的時候,兩個老嬸子就來了。
其中張嬸來的最早,來的時候這許家纔剛開始動筷子。
看到張嬸來了,蘇小娥只能硬着頭皮招呼了上去。
“張嬸來這麼早啊,吃了沒?沒喫的話一起喫點吧。”
那張嬸眼睛不停地朝着廚房桌子上的飯菜看了過去。
今天炒了一盤臘肉,又加了兩個小菜,再煮了一個小白菜湯,便是今天的菜了。
這張嬸雖然今天難得喫飽了一次,但是肚子裏沒有油水啊,此時她恨不得坐過去跟着一起喫飯。
但是今天已經很丟臉了,她難得的一次拒絕了。
“小娥啊,不用了,我就是來幫忙包包子的,面醒好了沒?”
這面蘇小娥和張琴芬提前就醒發的差不多了,此時張嬸來,剛好可以幫上忙。
“張嬸,你要是沒喫,跟我們一起喫點,也沒啥好菜,你將就着喫點就行了。”
張嬸扭捏了一下,最後還是在蘇小娥的盛情邀請下坐了下來,陪着一起又吃了一碗飯。
這在張家,能夠喝上粥就不錯了,哪裏有大白米飯喫。
這張嬸雖然有時候是臉皮厚了點,但是總算是還知道分寸,蘇小娥並不討厭對方。
等李嬸來的時候,也被蘇小娥一起邀請上了桌子喫飯。
等到喫完飯,蘇小娥要去洗碗,被張嬸和李嬸一起給推了過去。
“小娥,洗碗這事我們來就好了,你將一會需要的的餡和麪準備好,我們洗完碗就過來幹活。”
還真別說,張嬸和李嬸來了以後,蘇小娥感覺整個人輕鬆了不少,就連張琴芬,也開始有時間納鞋底了。
此時張琴芬端着一個小簸籮坐在院子裏,看着廚房裏三個人忙碌的身影,無奈的點了點頭。
剛剛她就想說進去幫忙,卻還是被蘇小娥給趕了出來。
她這個兒媳婦她是越看越喜歡,不僅會賺錢,還知道心疼自己婆婆。
平時包包子的時候,需要蘇小娥和張琴芬兩個人忙碌一晚上,今天,人手多了以後,也就兩三個小時就忙完了。
等到兩個嬸子離開的時候,蘇小娥還特意又提醒了一下明天早上五點半就要準時去出攤的事情。
兩個嬸子聽了以後也是滿口答應。
第二天一大早,蘇小娥剛打開門,就看見兩個嬸子已經等在了門口。
“嬸子,你們來這麼早啊。”
“這出門做生意,可不得早點起啊,萬一去晚了,耽擱了生意可不得了。”
張嬸說着,就直接走進了院子。
這三輪車兩個人還沒有騎過,所以今天還是蘇小娥騎三輪車載着兩個人去縣一中的門口。
雖然今天蘇小娥幾個人來的不算晚,但是來的時候,之前一直襬攤的位置,竟然被人霸佔了。
蘇小娥將三輪車停了下來,隨後就朝着那個霸佔自己攤位的人走了過去。
“大哥,這位置之前一直是我在擺攤的。”
“這裏寫了你名字了?還是你買下了?”
這大哥跟蘇小娥一樣,都是賣早餐的,只是之前他霸佔了距離學校門口更近的位置,也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竟然擺了好幾張桌子,將自己擺攤的位置給霸佔了。
蘇小娥此時有些氣不打一出來。
剛想說什麼,旁邊的兩個嬸子就從三輪車上下來了。
“小娥,怎麼了?”
蘇小娥將自己攤位被霸佔的事情說了以後,兩個嬸子果然給力,直接就開始擡着對方霸佔位置的桌子往旁邊扔。
那個大哥是兩口子出攤,此時看到自己的傢伙什被扔了,自然着急,衝過來就要朝着扔他東西的兩個嬸子打去。
但是兩個嬸子也不是喫素的,蘇小娥這裏有喫有喝還有錢拿,他們自然願意賣力些。
其中張嬸直接衝過去,叉着腰就朝着那個男子說道:
“你打啊,你打啊,你要是敢打我,看我訛不死你。”
對方手剛擡起來,又放了回去。
這兩人原本都是五六十的年紀,萬一真的打下去,打出什麼事來,那還真是虧的不行。
“這攤位你擺的,怎麼我就擺不得。”
對方看搞不過兩個大嬸,決定從蘇小娥這個年紀小的入手。
蘇小娥看着兩個嬸子的動作,就差拍手叫好了。
“大哥,咱得講點道理好不好,我來的時候,這裏是空着的,而且你的攤位,光之前的地方,已經夠你擺了,咱都是養家餬口的,很有必要將事情搞的這麼難堪嗎?”
“養家餬口,你也知道養家餬口,自從你來了以後,咱們一起擺攤的,你看看,這生意差了多少。”
蘇小娥來的這段時間,生意一直都很好,而其他攤主的生意,卻被襯托的寥寥無幾。
看樣子,很多人的生意被蘇小娥給搶走了。
但是這是憑個人本事的,不是誰拳頭硬誰有理,誰蠻橫誰有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