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煙花易冷!
網友們看着《煙花易冷》這個四字歌名開始討論:
“這個設計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故意把唱古風歌的機會留給林知白,趙洲的歌王歌后們則都去演唱別的類型歌曲。”
“哈哈。”
“畢竟趙洲的歌王歌后們,太擅長古風了。”
“如果他們都唱古風,又怎麼凸顯出白帝的厲害呢。”
“雖然我覺得趙洲歌手們有點刻意討好白帝的嫌疑,但這也很正常啦。”
“當然,這些人不討好白帝討好誰去?”
“沒看之前韓洲行,那幫大明星都恨不得給白帝端洗腳水嘛。”
“對方是白帝嘛,不寒磣。”
“就這一般小明星還沒有討好白帝的機會呢。”
“就是不知道白帝這首歌和《刀劍如夢》比起來怎麼樣。”
“剛剛那首《刀劍如夢》,哪怕在趙洲,也算是排名前十的優秀作品了吧?”
“那是,畢竟是白帝的作品!”
就在各種網友的討論中,《煙花易冷》的前奏響起,這是一陣吉他的聲音。
沒想到吧?
這麼一首中國風代表之作,樂器開頭竟然是西方傳來的吉他。
事實上這正是《煙花易冷》厲害的地方,其整首歌的編曲中,竟然沒有選用任何中國傳統樂器!
而是全部使用了西方樂器!
開篇前奏是吉他,中間有鋼琴、電鼓,但是絲毫沒有任何違和感!
這和周董之前那些中國風類型的作品,有很大區別。
不過這也是周董的性格所致,他就喜歡嘗試新鮮的、不一樣的玩法。
只是這種玩法,在一些稍微懂點音樂的觀衆聽來就有些驚奇了。
“是古風嗎?”
“旋律的味道很像,但樂器不是傳統那幾樣啊。”
“古風歌,不都得是琵琶古琴之類的樂器來編曲纔有味道麼。”
“是白帝不懂古琴和琵琶之類?”
“你開什麼玩笑,白帝可是古琴之神,他沒有用只能說明他懶得用。”
“或許這不是古風歌?”
“呵呵,《煙花易冷》這麼詩意的名字,能不是古風歌?”
不同看法中。
林知白的演唱終於開始。
“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
夢偏冷輾轉一生情債又幾本
如你默認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周董有很多炫技的作品,比如《亂舞春秋》等作曲就非常的花少。
可相比起炫技來說,《煙花易冷》這種歌其實更能彰顯出音樂大師的紮實功底。
因爲這首歌的主旋律是傳統五音。
即大家提到中國風,就都能想到的所謂“宮商角徵羽”。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在音樂裏的體現,約莫就是“大樂必易”這四字真言了。
和絃複雜導致得不償失的例子太多了,能將簡單到極致的和絃,演變成優美到醉人的曲調,這纔是周董能力的最大體現,沒有紮實到完美的基本功玩不了這種東西的。
當然。
觀衆的專業素養是沒那麼強大的。
可正因爲他們不懂,所以才最能從音樂本身來欣賞這首作品。
那麼在各洲觀衆聽來,《煙花易冷》是一首應該如何評價的作品呢?
其實答案三言兩語很難說清。
因爲哪怕是再不懂音樂的人,也能聽出這首歌,是源於古風又超出古風的作品!
【這歌……好有感覺!】
【好奇怪啊,明明樂器都不是常見的傳統樂器,但歌詞配合旋律,卻古意盎然!】
【這是一種全新的古風歌?】
【不不不,這已經不能再稱之爲古風歌了,一般的古風歌根本不配和這首歌比!】
【怎麼說?】
【簡單科普一個知識,這首歌用的是五音宮商角徵羽,這種創作方法,比單純的編曲用古典樂器可高明太多了!】
【臥槽!】
【這首歌太瘋狂了!】
【我作爲音樂從業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白帝這首歌,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風格,這種風格非常的古典,比單純的古風更高級,也更有內涵!】
顯然。
哪怕是普通觀衆裏,也是有懂行的!
況且這個慈善直播,全球收視率不斷飆升,現在的數據已經是到了前所未有的誇張地步!
自然更不缺識貨的人了。
此時。
林知白已經唱到“浮屠塔斷了幾層斷了誰的魂,痛直奔一盞殘燈傾塌的山門”,鏡頭裏的他融入歌聲中,眼眸透着情愫。
“容我再等。”
“歷史轉身。”
“等酒香醇等你彈一曲古箏……”
前世林志炫曾在我是歌手中翻唱過這首歌。
相較林志炫字正腔圓的演唱,林知白更喜歡杰倫原唱那一版。
正是原版那種低沉喑啞的演唱方式,纔將這首歌悄愴幽邃的意境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那句“如伱默認生死枯等”,簡直是無限柔情。
而林知白的版本,便是接近周董的味道,同時又兼顧了他自身的風格。
尤其是副歌來臨。
林知白的歌聲讓所有人都無法平靜,忍不住動容起來: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盤踞着老樹根
石板上回蕩的是再等……”
等!
再等!
這個“等”字在歌詞裏,出現的頻率極高。
事實上《煙花易冷》整首歌詞中,作詞人方文山很罕見的只用了一個韻腳,也就是十三道大轍中的人辰轍。
爲什麼單用這一轍?
其實這是整首詞的精妙所在。
第一輪主歌唱到副歌,每次林知白唱到這個“等”字的時候,發的必然是前鼻音。
而不是後鼻音。
因爲首歌想要展現的正是這個“等”字。
如此唱法是爲了提醒大家,接下來要劃重點,震撼的時刻到了……
其實任何一個能成爲經典的作品,都有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煙花易冷》全篇歌詞最精彩的莫過於方文山對這場生死苦等的描寫。
完全沒有具象的時間描述。
都是抽象的借用周遭事物的變化來體現。
這也暗合了古人記錄時間的方式,在鐘錶出現前,人們都是以一些自然規律來獲悉時間的變化。
這種細節處理,也是方文山作爲填詞大師高級的地方。
當然。
在藍星,林知白纔是“作詞”,於是他便成了大師。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