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晉室威望大義的事情
這是成年人的遊戲,嘴上說的、心裏想的、實際做的都不一樣。
我有自己的利益,我跟着天子沒好處,跟着主公能發達,所以我幫着主公欺負天子。
(3)但如果主公要廢殺天子,我就不同意了,因爲這挑戰了我幾十年來的三觀,實在太過分了。
即幫主公鞏固權力——將來要做什麼,其實隱約知道——這個程度可以接受。
幫主公欺負天子,比如殺皇后之類,就不太能接受了,但爲了家族利益、個人前程,勉強認了,不反對。
但如果要廢殺天子,這實在太過分了。我要看看有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甚至於,我也想勸阻主公。
這就是程度輕重帶來的區別。
我發現很多人難以理解啊,這應該不復雜吧?
成年人玩政治,學會雙標、虛僞、腦臀分離、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等等,不應該是基操麼?
難道理解這些太困難了?
有人說人的大腦是量子運算模式,很高級,怎麼一個個像只會0和1一樣非此即彼?
人是複雜的,也是矛盾的,一個時代有一個的風氣和價值觀。
曹操就看透了這些,所以他的操作完全有跡可循。
如果按照二極管思維,麻痹劉大耳敢背叛我,草,給關羽、張飛昇官,取大耳首級來降,公侯何足道哉?
什麼?關羽、張飛不奉詔?
那之前封“漢壽亭侯”時怎麼接受了?合着只接受獎勵,不接受懲罰是吧?
看來天子沒啥用了,留着幹啥?我還要向他行禮,噁心人嗎?今天就廢了!
這是玩政治的樣子嗎?
不,說好聽點,這叫草莽之徒,快意恩仇,有些人認爲有英雄氣,爽,出心頭一口惡氣。
說難聽點,匹夫而已,成不了大事,不但坑死自己,還坑死手下。
(五)
再回到本書。
主角爲什麼一開始不直接控制洛陽,反而要找人合作,就沒人想過爲什麼?
我書裏寫過幾次原因,但沒詳細展開。
最直接的原因,邵勳的出身比曹操還差,差很多。
在士族社會攀上最高峯的前夜,你一個啥都不是的底層奴兵,也想直接控制朝廷?
這挑戰了很多人的認知,阻力很大。
河南士族需要你抵禦匈奴,爲此願意妥協,但妥協到什麼程度呢?這要看形勢的。
很多二極管思維就只有0和1,腦子裏只有妥協和不妥協兩種,認識不到中間態,認識不到事物是動態發展的。
主角也不是不可以強行直接控制洛陽,但就像曹操晚年一樣,主角也是謹慎的人,覺得沒必要。
直到後來局勢發展,主角才正式入朝,錄尚書事。
這就是事物動態發展。
接着說第二件事。
晉室的威望肯定是不如漢室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晉室威望沒完全失去以前,還是可以正常任免官職的。
但隨着時間推移,晉室威望日漸降低,已經漸漸不能了。
主角沒有過分圈住天子,也有一個原因就是推遲晉室顏面掃地的時間,即都知道晉室不太行了,但你不能下坡路上踩油門啊。
現在基本完全控制天子了,就像漢獻帝到許昌的後期——漢獻帝在許昌的前期,自由度比後期大,事物是動態發展的。
這個時候,最後一點遮羞布都沒了,士人也沒法再自己騙自己,說朝政是王衍掌控着,而不是一個低賤的兵奴。
這個時候晉室沒有威望了,就只是一個招牌,天子已是徹徹底底的傀儡。
各地士人、諸侯聽了,都要罵一聲“邵賊”,司馬睿不再送糧就有這個背景。
對洛陽朝官以及他們代表的世家大族而言,因爲利益等關係,還勉強在朝爲官,繼續玩成年人的政治遊戲,因爲他們覺得到這一步還能勉強捏着鼻子認了。
再加上王衍並錄尚書事,又減少一點負面影響——書裏讓王老登和主角一同錄尚書事,不是沒原因的。
但如果現在代晉自立,則不可行,因爲這超過了官員、士人們的心理底線。
你必須要用更大的成績、更大的威望,來強迫他們降低心理底線。
這就是權臣們一點點加官進爵的原因,威望到哪一步,就搞到哪一步。
晉室威望不如漢室,但主角出身也低,綜合下來,現在就代晉自立,哪怕主角身邊最親密的人,都會反對,如庾琛、王衍等。
就寫這麼多吧,累得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