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兩岸

作者:孤獨麥客
農曆三月,牧草剛剛返青。

  南山之中,百姓已經忙完了春耕,正準備放牧牛羊馬匹。

  山間的風有些清冷,遷徙的候鳥休憩足夠之後,振翅北飛,掠過無垠的大地。

  南山,關中人俗稱“北山”,自東向西,好似給河南地南緣鑲嵌了一條邊似的,蔚爲壯觀。

  南山兩側乃至山中的盆地、河谷之中,素來是農牧交錯地帶。

  有人耕地,有人放牧,有人農牧都有涉及。

  有些人過得很滋潤,幾可比擬中原沃土。

  但大部分過得很艱難,純靠種地一畝只有百斤出頭的收穫,扣除種子,所得極其有限,故需要把不適宜耕作的山坡草地利用起來,增加收入。

  而在南山以北、黃河以西,有一大片丘陵、河谷地段,卻是一片難得的上好農業地段。

  一塊地好不好,除了土壤外,還要看氣候。

  關中連年乾旱時,上郡固然乾旱,但災情其實沒關中那麼嚴重。

  這幾年雨水充足,牧草可着勁地長,讓這片大地的生機愈盛。

  石勒到來後,這裏的農業成色大增。

  清脆的馬蹄聲響起,春風吹拂之中,石勒來到了河岸邊。

  親兵給馬兒下了鞍具,鬆了肚帶,領其收收汗。

  石勒則來到河旁,捧起清冷的河水,洗了把臉。

  春來未久,河水冰寒,石勒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隨即自嘲:“老了。”

  此河名木瓜川,顧名思義,附近山上到處都是木瓜。

  先秦時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其中的“木瓜”便是此物。

  洗完臉後,石勒登上一處高坡,俯瞰山谷中的農田,讚道:“好地方。”

  “可惜太少了。”張敬舉目四望,嘆道:“山勢連綿之中,唯河谷處最爲平坦。木瓜原不過三百餘頃地,也就只能給千戶人家授田罷了。”

  這一大片地方是足夠大了,但適宜耕作的地方很有限,且比較破碎。

  譬如眼前這個名爲“木瓜原”的地方,不過開闢出了三百頃田。或許還有些潛力可挖,但撐死也就再翻一倍至六百頃,如此便到頭了。

  與河北那一望無際,平原連着平原的場景可沒法比。

  這麼一來,人口其實就比較分散了。

  這個山間盆地築一寨,住幾百戶人家;那個河谷平原建一塢堡,屯千餘戶,人員分散在南北數百里的連綿羣山之中。

  比起種地,放牧會方便許多。

  這裏說是山區,但其實沒有特別高的山頭,地勢平緩的坡地隨處可見。雨水之後,牧草瘋長,是上好的放牧之地。

  要想在這裏更好地生存,耕牧並舉是必然之事,純種地或純放牧都太過脆弱。

  “不要急。”石勒看了眼張敬,笑道:“此地百般不好,但有一點好。百姓貧苦,勁悍善戰,我新募的那百餘親兵,你也看過了,如何?”

  “淳樸、野蠻、敢戰。”張敬苦笑道。

  正是因爲這些山寨、部落太野蠻了,有時候都不給他面子,被羞辱好幾次。

  好在首領還是臣服朝廷的,不禮貌就不禮貌吧,聽話就行。

  石勒已經轉到了山坡另外一側。

  這裏挖了很多“洞”,更準確地說是“窖”。

  窖是用來藏糧食的,此乃本地風俗,自古以來便如此。

  單個谷窖不大,小的儲放糧食數千斛、大的三四萬,平均兩萬餘。

  此地挖了七個谷窖,總計可儲糧十六萬斛,不過眼下只存了一半多點,比較空。

  谷窖外有綠樹、草坡掩映,遠遠看不出來。

  事實上大部分谷窖都比較隱蔽,非得本寨人指引才能找出來。

  這裏的風俗,確實和中原迥異。

  “以後,這些谷窖便是與邵賊交戰的本錢。”石勒爬到了谷窖頂上,抓起一把剛冒頭的草芽,說道。

  張敬臉色不是很好看。

  這裏如何能與鄴城比?但事已至此,嗟嘆也是無用。

  “明公原來在這裏。”刁膺、曹平樂等人找了過來,呵呵笑道。

  “秀美山川,壯哉!”登高望遠之後,刁膺的文人習氣發作,大笑道。

  曹平樂像看傻子一樣看着他,然後搖了搖頭,自顧自想着心事。

  “明公,新來的三百二十二家,都安置下去了。這幾天便會抓緊春耕,劉府君送來了種子、農具、還有百餘耕牛、耕馬。”刁膺坐了下來,說道。

  “木瓜原有多少家了?”石勒問道。

  “近一千一百家,大部分都是咱們自己人。”刁膺說道:“新來的氐羌也會種地,礙不了事。”

  新來的氐羌是武都人。

  去年邵勳在救災,匈奴可沒閒着。劉粲遣人攻武都、隴西、陰平三郡,最後全取隴西郡,於武都大敗自號左右賢王的氐人首領楊難敵、楊堅頭,二人遂率部投降,二郡平定。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