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下截至目前的拓跋鮮卑

作者:孤獨麥客
好多人說拓跋鮮卑那麼大的地盤、那麼多人口,爲什麼不入主中原?

  人家還真有過這種機會,但自己放棄了。

  等後面想要南下時,又不斷爆發內亂,國力大衰,諸部離散,大單于號召力大減。

  簡單來說,有實力時沒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時沒這個實力了。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一、遷徙時代

  較爲遠古的就不說了,因爲扯淡的內容比較多。

  什麼南遷之時九難八阻,有神獸導引之類,簡直無語。

  就從曹魏後期的拓跋力微說起。

  此人率部南遷,大概來到了今張家口外的張北高原一帶,因爲實力不足,於是依附在此放牧的沒鹿回部。

  沒鹿回部首領當時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後世修史時稱他爲竇賓。

  注意,這個部落後來發達了,北魏、隋唐時皆爲顯貴,李世民的母親就出身這個部落,故紇豆陵部是有粉飾自己衝動的,就像北魏時一大堆部落首領亂編家譜,攀附中原名門一樣,當時是不是叫竇賓很難說,姑且認爲是。

  竇賓這人很仗義,給了他不少幫助。

  後來兩人一起向西打,吃了敗仗,拓跋力微將馬讓給竇賓,自己步行逃跑。

  回來後,竇賓很感動,把女兒嫁給了他,並將一個叫長川的牧地(今興和縣境內)劃給拓跋力微,兩個部落之間不再是從屬關係,而是平等相待。

  但拓跋力微野心很大,開始攻打、吞併周邊的小部落,實力漸長。

  竇賓死後,兩家之間沒了舊情,矛盾有些大。

  拓跋力微一尋思,乾脆殺了妻子竇氏,再把兩個小舅子竇異、竇他騙過來,一起殺掉,就此吞併了沒鹿回部。

  但拓跋力微沒斬草除根,只殺了這兩人,竇氏家族其他人包括竇他的兒子竇勤都活了下來。

  到了曹魏末年,準確地說是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決定向西發展。

  那麼,去哪裏呢?

  這要從漢光武帝劉秀的政策說起。

  劉秀曾經遷徙了不少烏桓、匈奴部落,自幽州、幷州、朔方向西排列,充當邊防軍,但中間漏掉了定襄、五原二郡,因爲這是他們自己掌握的,沒封給部落當牧地。

  但東漢這種小政府,兵力嚴重不足,偏偏邊患還很嚴重,從中期開始,就不斷撤邊,後期則大大加速,整個邊防體系完全崩潰。

  原本充當邊防軍的部落擺脫了控制,獨立性大大增加,把原本東漢劃給他們的地當做自己地盤經營了起來。

  曹魏時期,同樣無力恢復邊境,甚至更裁撤了一些邊地軍鎮,取而代之用部落協防——政策和東漢一樣,但戰線更靠近中原了。

  比如曹操就讓鮮卑內部競爭的失敗者步度根帶着殘餘人馬戍守雁門。

  拓跋力微意圖西遷,左看右看,就定襄、五原二郡舊地(呼和浩特、包頭)沒有太強的烏桓、匈奴或其他部落,於是就定下了,就這兩個地方。

  二、發展時代

  拓跋力微遷居定襄之後,以盛樂爲都,開始發展內政,擴充人口、實力。

  力微對外採取的是結好中原朝廷的政策,同時也與鄰居搞好關係。

  魏晉禪代,力微不管,繼續交好晉朝。

  從258年西遷抵達盛樂開始,直至277年拓跋力微死,總計十九年間,拓跋鮮卑外部環境不錯,大體無事,只默默發展實力。

  期間,拓跋力微與平城的烏桓王庫賢交好。

  晉廷同時冊封此二人,雙方地位平等,但不知道爲何,庫賢居然慢慢淪爲了力微的從屬,且把直系部落遷到了盛樂附近,給拓跋力微當官了——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史書無載。

  另外,力微將長子沙漠汗送往晉朝爲質子。

  沙漠汗在中原學了一堆漢文化,能力也比較出衆。

  277年,他帶着司馬炎的賞賜回家。

  拓跋力微十分高興,派諸部大人在陰館迎接,然後置酒歡宴。

  但沙漠汗在中原太久了,與草原貴人格格不入,讓衆人不喜。

  另外,沙漠汗去中原爲質後,他的兄弟們便極力討力微的歡心,不希望看到沙漠汗回來。

  最後,衛瓘覺得沙漠汗學識不錯,能力也不錯,決定殺掉他,以除後患。

  於是三方一拍即合。

  草原貴人們揹着沙漠汗去盛樂,各種讒言。

  他的兄弟們估計也落井下石了。

  於是拓跋力微迷糊了,認爲沙漠汗可能真要當“鮮卑奸”,於是默許貴人們殺掉此子。

  當然,拓跋力微很快後悔了,但人死不能復生,沒辦法了,只能保住沙漠汗的子女——

  沙漠汗有過四子,長子拓跋猗迤、次子拓跋猗盧、三子拓跋藍早夭、四子拓跋弗。

  這一年,拓跋力微重病。

  這時候,烏桓王庫賢這個老六跳出來了。

  一日,他在院中磨斧鉞,別人看到了問這是在作甚?庫賢說,力微後悔聽信讒言殺了沙漠汗,決定收捕諸部大人的長子殺掉,大概是給他兒子陪葬的意思。

  於是諸部大人頓感不妙,紛紛散走。

  拓跋力微很快就病死了,拓跋氏聯盟名存實亡,僅餘盛樂一帶。

  三、強盛時代

  拓跋力微死後,次子拓跋悉鹿繼位。

  額外多說一句,沙漠汗、悉鹿的母親竇氏,就是竇賓之女,被拓跋力微殺掉的那個。

  悉鹿在位九年,大概做了一些努力,但沒能挽回部落離散的頹勢,於太康七年(286)死了。

  怎麼死的不知道,可能是病死的。

  他死之後,兄終弟及,力微三子拓跋綽繼位。

  拓跋綽能力不錯,史載“英勇有智謀”,在位期間大概挽回了一些頹勢。同時嫁女兒給宇文丘不勤,交好宇文氏。

  但他命不長,元康三年(293)死了。

  拓跋綽死後,如果按兄終弟及的原則,應該是四弟拓跋祿官(母竇氏)繼位。

  但這裏繼位的則是沙漠汗之子拓跋弗。

  拓跋弗只在位一年,好好的小年輕就沒了。

  294年,他叔叔拓跋祿官繼位。

  這一段歷史語焉不詳,其實仔細分析下,腦補空間很大,保不齊有過腥風血雨,可能還有其他部落參與。

  比如拓跋弗的母親蘭氏出身匈奴烏洛蘭部(非正妻),有沒有參與呢?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拓跋祿官是有能力的,在位十三年,一掃部落離散的頹勢,盡統拓跋舊地,並將領土分爲東、中、西三部,奠定了拓跋氏的根基。

  毫無疑問,這是承前啓下、力挽狂瀾的中興之主,但不知爲何,史書上他的事蹟寥寥無幾,可能與他的子孫沒能繼承北魏一襲帝統有關係。

  拓跋祿官一統鮮卑舊地後,自領東部,居於濡源。

  大侄子拓跋猗迤(沙漠汗長子,母封氏,即拾賁氏,沙漠汗正妻)領中部大人,居參合陂一帶;

  二侄子拓跋猗盧(沙漠汗次子,母封氏)領西部大人,居盛樂。

  如此栽培兩個大侄子,不知道爲什麼……

  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侄子們太猛了,在挽回拓跋氏聯盟的戰爭中,立功極大,威望較高,不得不如此。

  比如,297年,拓跋猗迤帶着弟弟拓跋猗盧越過沙漠,進入漠北(今蒙古國),收服了當地的部落。

  然後向西征討,連打五年仗,收服了西部二十多個部落(一說三十多),一直打到敦煌以北的草原上,諸部皆服。

  永興元年(304),司馬穎戰局不利,派劉淵回去召集匈奴五部。

  幷州刺史司馬騰是阿越陣營的,有些恐慌,於是向拓跋鮮卑求援。

  拓跋祿官決定增援司馬騰,他出東部之兵,多少不知道。

  拓跋猗迤又帶着弟弟猗盧出兵了,共有十多萬騎,在西河郡大敗劉淵。

  從這裏可以看出,拓跋猗迤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中部大人的職位,能搖來這麼多草原騎兵,說明他的威望是很高的,比擔任大單于的叔叔拓跋祿官還高。

  拓跋猗迤贏了之後,沒有佔領中原。

  他一直打到了汾水流域,史載司馬騰“辭謝”,並相約結盟。

  拓跋猗迤撤兵,回家的路上勒石記功。

  由此可見,拓跋猗迤這類人其實還沒對晉朝“祛魅”,不願佔據中原地盤。

  或者說他青少年時期隨父親在洛陽生活過,對中原有好感,故願幫司馬騰打匈奴。

  305年,劉淵又打司馬騰。

  司馬騰再向拓跋鮮卑求援,拓跋猗迤率數千騎奔襲匈奴,大敗之,殺匈奴將綦母豚,劉淵狼狽奔逃蒲子。

  打贏之後,拓跋猗迤又率軍回家了。

  晉朝這時玩了一手,在大單于拓跋祿官還在的情況下,冊封拓跋猗迤大單于金印。

  但不知道爲什麼,在六月下旬,拓跋猗迤突然死了。

  他死之後,部衆多歸附弟弟拓跋猗盧。

  307年,拓跋祿官死,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二侄子拓跋猗盧繼位,總領三部。

  國土東到燕山以北的濡源,西至敦煌以北,南至雁門關,北領漠北(蒙古國及俄羅斯一部分地區)長一萬二千餘里,號稱控弦之士四十餘萬。

  這個時候,什麼慕容氏、宇文氏、段部,在拓跋氏面前都不夠看,體量差遠了,雖說拓跋氏吹噓的四十多萬控弦之士肯定有許多水分,但比這幾家體量大、戰爭經驗豐富是肯定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