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食邑

作者:孤獨麥客
四、西晉

  用我多說嗎?那些宗室萬戶、五千戶就不提了,全國可是封了五百餘國。

  彷彿一夜之間回到春秋時代。

  結論:有史以來最慷慨。

  五、說下南北結束後的唐代

  唐代貞觀後期二百多萬戶,可見隋末人口損失極其嚴重,李世民都當了十幾年皇帝了,流亡人口基本都回去授田了——因爲真給田。

  人口也自然增長一部分了。

  居然才1200萬人!

  當然這個數字肯定也是偏少的,但真實數字多不到哪去。

  推算下建國初年,大概率最多二百萬戶。

  唐代爵位制度,親王一萬戶、郡王五千戶、國公三千戶,其實和書裏邵梁差不多。

  唐代對功臣是比較吝嗇的。

  國公名義上三千戶,實際只有一兩千戶。

  李靖甚至只有四百戶。

  宗王也差不多,鄭王李元禮,食封一萬戶,實封70戶,逗你玩!

  當然不是每個都如此,看親疏遠近的。

  有的郡王食封5000戶,實給3000戶。

  李元禮親王之尊,食封10000戶,實給70戶,委實辣眼睛。

  可能李世民對他爹當太上皇后不停造人不滿吧。

  但好在唐朝封的功臣、宗室數量多,而且每朝每代都大封特封,單個食邑少,架不住數量多,所以到了唐玄宗那會,財政開支就大了,開始找茬降爵。

  總的算下來,唐代宗王、功臣食邑佔比遠小於之前的朝代,大概不會超過十分之一(20萬戶),比西漢水平略低,而且沒有裂土封國。

  這就導致唐初官員俸祿不足,食邑也沒錢,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三天兩頭舉辦宴會,拿國庫的錢賞賜羣臣。

  六、個人想法

  有些人的認知中,功臣、宗王食邑只佔國家財政“幾分之一”就覺得震驚了。

  那是因爲你以前沒研究過這些數據,不清楚平均水平,認知裏這些都是“小錢”。

  從來沒想過三分之一、一半以上的民戶是作爲功臣食邑存在的。

  漢魏晉以來的風氣如此,還沒經過南北朝“食封”、“實封”的文字遊戲洗禮。

  總體而言,越往前越慷慨,越往後越吝嗇。

  邵梁王朝說實話已經夠吝嗇了,比唐慷慨,比漢魏晉開國初年吝嗇得不要不要的。

  即便按照唐代較低的十分之一的佔比水平,邵梁王朝也要封出去二十多萬戶。

  比如某個功臣封豫章郡公,豫章郡指定的1500戶租賦給你,其他人不給你。

  遭災了,你收益下降,豐收了,也是你的。不是中央統一收稅上來按戶數發錢,和地域強相關。

  按照西漢八分之一比例,三十萬戶以上。

  按照東漢,70-80萬戶作爲食邑。

  按照曹魏,一百多萬戶食邑。

  按照西晉,不好意思,數據溢出……

  有概念了嗎?

  最後加一段:還有人認知裏就是中央把稅收上來,然後按照食邑戶數發錢,錯!

  並非如此。

  這年代是和封地強相關的,雖然是虛封,但會給你一張地圖,告訴你哪裏百姓是你的食邑,你無法管理,但可以享受收入,這叫“虛封”。不一定精確到你的具食邑數量,因爲地有大有小,比如西晉荀勖的封地就比實際少了方圓五里,因爲濟川墟恰好就那麼大。

  如果參與管理,那就是封國了。

  所以功臣們經常爲誰的地好,誰的地壞而攀比不休。

  比如王衍封平原郡公,平原郡就要拿出1500戶租賦收入給他。這就是主角封的功臣基本不在直接徵稅範圍內的原因。

  晉武帝司馬炎死之前做過人口統計,全國編戶到1600萬人口,學者普遍認爲至少3500萬,我認爲在世家大族大量佔據人口的情況下,翻一倍不是問題。

  3500萬中,南方500萬,北方3000萬——和元朝末年南方5000萬,北方1000萬恰好掉了個個,朱元璋能以南統北不是沒原因的。

  經歷了八王之亂、天災人禍,北方此時大概還有1000-1500萬人,也就是200-300萬戶。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