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停止線

作者:孤獨麥客
李越跑到石城的時候終於停了下來,稍作喘息。

  收攏水陸將士,不過萬餘人罷了。跑得太急,大部分人估計走散了。

  這樣也好,他們中很多人本就是巴、巴西二郡子弟,自行回鄉可也。

  石城曾是巴西郡寄治之地,至於爲何巴西官員跑來此地,當然是因爲李家兒郎打得晉朝蜀中官將潰不成軍了,沒辦法跑來此地。

  石城三面孤絕,唯有南側臨大江,可供通行——大致位於今重慶忠縣石寶寨。

  此等地形,陸上很難攻打,唯有江面是敞口,好在而今水師還算能戰,雖然他們的士氣也有點低落。

  不過,今日水師卻走了一大批人,與他們一同離開的還有大量陸軍將士。

  到了晚些時分,李越遣人點了下數,大概只剩五千餘陸師屯於石城了。就這還住不下,城裏塞了兩千人,南側一直到江邊,又橫七豎八躺了三千人。

  夕陽落山之時,李越帶着殘存的數百親兵出城巡視,不由得潸然淚下。

  住在城裏的兩千多人建制還算完整,器械也相對齊全,但城外這些人就很差了。

  甲冑基本都丟了,而今只有先一步撤走的人遺留下來的器械,讓他們不至於手無寸鐵。

  但士氣是真的低落,個個或蹲或躺,眼裏只有咕咕冒着熱氣的飯甑,除此之外彷彿沒什麼可以打動他們一樣。

  見到李越前來巡視,也只稀稀拉拉站起來了一些人。其他人則在軍官的呵斥之下,才勉勉強強站起來。

  這樣一次大撤退,對軍心士氣的損傷真的非常大,不好好整頓一番是沒法重返戰場的。

  李越嘆了口氣,道:“將孤的戰馬殺了,給將士們充飢。”

  親兵愣了愣,見李越沒有開玩笑,便應了下來。

  李越掃了下四周,又說道:“此戰非君等之罪,孤排兵佈陣出了大錯,以至於此。朝廷問責起來,孤一力承擔,無涉爾等。”

  頓了頓後,又道:“孤已飛報朝廷,要不了幾日,便有援軍抵達巴西。梁賊再囂張,也不敢在外無糧草、內無嚮導的情況下入蜀。局勢並未到危殆之時,今後我等當勠力同心,守衛巴西,將梁賊阻遏於巴東。”

  “賊衆嗜殺成性,泯滅人性,若任其突入蜀地,爾等資財、家人不保,屆時悔之晚矣。”

  “若拼死奮戰,將梁賊擋住,爾等家人便可安居樂業,朝廷也會給予賞賜。孰好孰壞,爾等當細細品之。”

  說罷,用略帶希冀的眼神看向衆人。

  有些人避開了他的目光,有些人低着頭,神思不屬,有些人仍看着飯甑,彷彿只關心飯什麼時候熟。

  李越心中微怒。不過他也知道這時候不能發什麼脾氣,朝廷援軍還沒到呢,接下來還得靠他們來抵擋一二,不然怕是讓梁人一步突入蜀中,那就萬事休矣。

  巡營完畢後,李越也沒什麼心氣了。當天夜裏,東邊有消息傳來:梁賊出南浦,奔襲壤塗,千餘守軍不遵號令,帶着狂奔而來的數百潰兵一起,往石城方向撤退——壤塗,位於今重慶萬州瀼渡鎮。

  李越聽了一驚,不過沒表露出什麼,只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下道途。

  南浦至壤塗有五六十里,多山嶺,並不好走。

  壤塗外的江面上有沙洲,曰“湖灘”,駐紮着數十艘水師艦船,至今並未報告有梁軍水師襲來。也就是說,即便梁軍追擊而至,也只能走陸路轉輸糧草,而這是有極限的。

  而壤塗往西走約一百一十里,才能到他如今駐紮的石城。

  不着急!

  李越“氣定神閒”地在石城又待了兩天,收攏了一千多潰兵,然後才“施施然”西行。

  十五日夜,全軍抵達黃華浦——位於黃華水入江處,江中有沙洲名“黃華洲”,就是後世忠縣的皇華島。

  十七日,抵達臨江縣(今重慶忠縣)。這個時候,李越再度收到消息:梁兵進至石城,只有寥寥數十人攀巖而上,一千守軍就直接棄城南下江浦,乘船遁走。

  李越氣得差點暈倒。爾母婢!真就不願守一下?哪怕一下也好啊。

  但事已至此,就連他自己都很慌,又怎麼怪得了別人?

  當天夜裏,李越帶着數千敗兵過虎鬚灘,往西南方向疾走,兩日後抵達豐都山、漢豐都故城。

  這個時候,成都急令傳至軍中:復退者,殺無赦!

  李越遂召集水陸將士,合兵一萬三千餘——比前陣子還多了些——屯於此道家勝地,意圖決一死戰。

  不過,他們並沒有等到梁軍,蓋因後者此時差不多也到極限了。

  苻洪部在二十日前後抵達空無一人的臨江。

  由於成國水師在江面上遊弋,水軍都督楊寶遣數十艘艦船與之戰,副督黃和力戰負傷,水師被迫撤退,避至石城附近河溪中,仰賴陸師保護。

  所以,戰線基本停滯在這裏了。

  再往前,隨身攜帶的糧草不夠,陸路轉運極爲漫長,消耗很大,再加上週圍民情不穩,遠近未附,無法就地籌糧,遂停兵至此,轉而安定後方。

  現在邵慎最主要的工作當是搜捕沿途成國潰兵,招撫蠻夷洞主,使之不爲亂。

  做完這一切後,他們還需要在合適的地方修建水師營寨,最好是像濡須塢那般水陸一體的,即既可以作爲陸軍營壘,又可以作爲水師港口,然後再大建倉城,想辦法囤積足夠三萬人一年作戰所需的各類物資。

  這個不是拍腦袋憑空想的。

  昔年劉秀滅蜀,共徵調了六萬人、戰馬五千餘匹,在荊門集結,前後歷時兩年。

  劉備入蜀,則只有萬餘人,外加孫權支持他的數千兵馬,總數不超過一萬五千。

  但劉備打的是政治仗,不能按照正常戰爭來看待,所以邵慎覺得三萬人是比較合適的滅成兵力——當然,他不知道桓溫桓大司馬只帶了七千餘荊州兵,就敢逆流而上攻滅成漢,老頭桓在急於進步的時候,賭性是十分驚人的。

  二十一日,邵慎親自抵達臨江縣。

  縣吏已經逃散一空,唯有地方土豪數人戰戰兢兢前來拜會,還不是什麼家主,而是族中子侄輩,顯然是來探聽風色的。

  邵慎是知道輕重的,給前來拜會之人各賞布帛五十匹,溫言撫慰,令其各安生業,勿要驚慌。

  數日後,這些土豪總計輸糧一萬斛、豬羊千口、酒百壇前來勞軍。

  邵慎一一收下,併爲其表功。

  就在邵慎抵達臨江縣的前夜,邵勳收到了巴東大捷的軍報,並在第二日朝會上公之於衆,羣臣皆賀。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看到了滅成的曙光。一時間暗流涌動,各自思慮着如何從中獲取好處。

  家族百年大計,靠的就是這些細微間的工夫。

  朝會罷散後,邵勳將庾亮留了下來。

  “元規,蜀中偏遠,向來易自守而安。而今好不容易敲開了這個烏龜殼,一旦攻滅,須以重臣鎮之。”邵勳一邊說,一邊將手詔遞給庾亮。

  庾亮伸手接過,粗粗一看,原來是嘉獎詔書。

  苻洪官升一級,任從四品凌江將軍;

  苻安官升一級,任正七品臨江令;

  竇於真賜絹二百匹、生口百人;

  上郡太守單智次子單吉授從七品副牙門將;

  雕陰太守陸逐乾長子陸逐暢賜絹百匹、生口五十人;

  ……

  詔書上羅列了數十人,大部分沒有官,但給了財物賞賜。

  出戰軍士獲得的戰利品依照各部戰功分發,朝廷並不收取,另一人賜絹帛兩匹、白麻布一匹,戰死、病歿、傷殘將士各給五匹絹撫卹。

  賞賜不算很豐厚,但對比漢魏晉三朝時常賴賬的行爲卻好很多了。

  況且,真不給賞賜又怎麼了?難道各個君王都要給錢才能動彈嗎?

  庾亮對此沒有意見,看完後又封好,呈於御案之上。

  邵勳讓宮人取走交給侍中,發往臺閣,然後看了眼忐忑不安的庾亮,突然笑了,道:“元規,你我什麼交情,何須如此?說說吧,若滅成需要哪些準備?”

  “資糧。”在這件事上,庾亮和邵慎不謀而合。

  在水軍無法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只能在前線囤積足夠的資糧,準備充分之後再行發兵。

  “資糧非一朝一夕之事。”庾亮又道:“邸閣、武庫營建需要時日,有些道路恐也要修繕一番。在此期間,朝廷也不能什麼事都不做。”

  邵勳一聽就十分高興,亮子大略上其實一直沒問題。

  他從來就能看得到問題所在,知道哪裏存在隱患需要解決,這個目光是相當不錯的。但他性子太急躁,爲人有些飄,容易好大喜功,最終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

  看得到問題,卻沒有正確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亮子也是奇人一個。

  這廝當個謀士綽綽有餘,但讓他上手實操就不一定了。

  “卿以爲當做何事?”邵勳問道。

  庾亮整理了下思路,道:“臣以爲當聯絡蜀中大族。”

  “成國亦有土客之爭。昔年李特率天水、略陽、扶風、始平、武都、陰平六郡官民十餘萬口南下,掃平諸郡,奄有蜀地。多年以來,成國公卿將相多爲六郡新人,蜀中舊族甚少。往昔其畏懼六郡子弟,故不敢反。今時則不同往日,陛下若善待蜀中舊族,授予官職,則其相率來投矣。”

  邵勳聽完,不置可否。

  庾亮愕然,難道我說錯了?

  邵勳起身,走到庾亮身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元規,你大略上是對的。但若這麼直接招撫,多半無用。”

  庾亮先是不解,但突然之間靈光乍現,道:“臣知矣。”

  “你知道什麼?”邵勳好奇道。

  “陛下可令燕王與蜀中大族聯姻,如此則——”

  “元規!”邵勳無奈地嘆了口氣,道:“你這招也沒錯,但貿然這麼用只會害了心向朝廷的蜀中豪族。你當這是南渡士人呢?”

  說完,鐵砂掌重重拍了庾亮肩膀一下,道:“便如伐涼州之戰,非得兵近成都、全蜀震動之時,才能這麼做。蜀中豪族確實對李氏不滿,但他們真願意那麼利索地歸順朕嗎?好好想一想。吳蜀舊族的心思,你到現在還不懂。”

  庾亮默然良久。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陛下壓根沒指望蜀中大族納頭便拜,只要他們在關鍵時中立,兩不相幫,就心滿意足了。

  按照這個思路來想,確實有可能做得到,蓋因蜀中舊族有過背棄壓在他們頭上的外來軍政集團之事。

  這個地方的人相當封閉,打得過就割據自立,打不過就投降繼續過日子,只要你保證他們的利益。

  陛下真是看透了這些人。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